第1111章 陶瓷珍品
盛世中華,怎麼表現出盛世的大氣?
有些事情國家不會宣傳,因為畢竟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
所以,很多最頂級的瓷器,雖然會出現在適合的場合,但是國家不會宣傳。
當然,這一點國家不會宣傳,但是通過一些私人的小視頻,在小視頻平台上,還是會看到一鱗半爪的。
比如陳文哲就看到過,國宴用瓷之中,專為招待外國領導人燒制的胭脂水瓷器,還有琺瑯彩瓷器。
其他都不說,就只是一個保溫用的碗蓋,就是那種像是倒扣的大海碗的那種形象。
你能想像,敲擊一下,就能發出銅鐘一樣的聲音?
不親自聽一聽,你永遠不知道,「聲如馨」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
陶瓷製作的十大頂級境界: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這四句話,你沒有親身體驗,就永遠不會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現在的陳文哲,也算是見多識廣,所以他更加知道,古代工藝和現代工藝的區別。
現代工藝的成就,是勝在歷史傳承,是勝在科學技術,是勝在現代諮詢發達、教育發達,而不是單純的技術積累。
而古人,就只能依靠技術積累。
所以,古瓷器,木器,漆器的手工製作水平方面,一些頂級匠人的技術高於現在。
其他還有一些方面,比如使用的原材料,也許比現代的要好,但是處理手段就不行了。
比如用料上,古代使用的基本都是純天然的材料。
現代的基本都是化工材料,各個方面,現代材料都無法跟古代相比。
但是,只是一個研磨技術,古人使用手工,就怎麼也比不上現代人。
像是中華紅瓷器,要是捨得耗費原材料,並採用古法工藝,那麼古代瓷器就沒法比了。
陳文哲最先做的肯定是中華紅碗,器型簡單,但是釉色真不好配,而做得好就更難。
第一次做,陳文哲也沒有想著做的太複雜,只不過他做的是一件有名的瓷器。
春晚很多人年年都看,但是春晚上出圈的這隻碗,知道的應該不太多。
只不過陳文哲是專業人士,所以對於鏡頭之中出現的小碗,他就特別關注。
而且他還知道,那隻碗就出自齊魯淄城,家鄉出名瓷,他還是很高興的。
22年在央視虎年春晚上,這一隻虎悅春碗,在圈內更是特別引人注目。
這隻碗由央視總台文創打造,為春晚增添了一分齊地風情。
這隻飽含深厚中國情愫的虎悅春碗,以「正德碗」為器型,「中華紅」為底色。
以中國的「合和」文化為主題,以「和合虎」為主創元素。
它選用榮獲國家發明專利的天然礦物骨質瓷,採用高光澤度無鉛釉、高溫釉中彩等世界領先技術,經六次煅燒,七十餘道工序製作而成。
而之所以出現這隻小碗,完全是在21年的時候出現過先例。
2021年央視牛年春晚上,一隻「福牛碗」挑動了國內製瓷大師們的神經。
在別人眼裡,也許就是春晚多了一件創意禮品。
但在不同的人眼中,看到的卻是要向國人證明淄城陶瓷實力,和叫響淄城陶瓷品牌的絕佳機會。
所以,淄城的大師們暗暗下了「要做虎年春碗」的決心。
現在,得償所願。
虎悅春碗主創元素「合和虎」,用華夏人最具情結的祥雲、如意、銅錢、元寶、蝙蝠、福魚等六種傳統吉福紋飾,精心創意繪製而成。
表達了來年紅紅火火、健健康康、平安順遂、福滿家園的美好祝願。
碗上呆萌的兩隻小虎,頭戴「和、合」,口銜壓勝錢,寓意壓祟迎福、招財納福,護佑平安、和合美滿。
碗,陪伴人間煙火數千年,見證朝代更迭,它歷經無數歲月的蝶變,以一種詩意的存在賡續中華文化。
這隻虎悅春碗,將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節日祝福,和對華夏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自信。
這麼一隻碗,最難的是釉色和紋飾。
器型是正德碗,就是宮碗,因為是明正德年間燒制的瓷碗,在當時享有很高聲譽,故有「正德碗」之稱。
其中典型的口沿外撇、腹部寬深者,被稱為「宮碗」。
這種碗型,陳文哲早前在國內做過,所以做起來很簡單。
要是拉胚,幾秒鐘他就可以做一個。
不過,這隻虎悅春碗的胎質不同,它是骨瓷。
骨質瓷,簡稱骨瓷,亦稱骨灰瓷,生產始於英倫。
學界一般認為,第一個成功生產出骨質瓷的英倫人是喬西亞·斯波德。
在這傢伙之前,西方人一直想要燒制出精美的瓷器,但是他們始終燒不出好的東西。
就這一一直仿製了幾百上千年,終於製作出來了骨瓷。
當年的喬西亞.斯波德,將煅燒後的骨頭,與瓷土和礦物熔劑,直接混合而成為傳統的硬質瓷原料,在19世紀初試驗成功。
隨後他又開始進行生產骨瓷配方的系統性研究,1821年底,骨灰和瓷石多少的比例被「標準化」。
當時,人們認為以長石為熔劑,和含骨灰46%的坯料,生產出的瓷器是最好的產品。
基本工藝是以動物的骨炭、粘土、長石和石英為基本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釉燒兩次,燒制而成的一種瓷器。
骨質瓷的兩個基本特徵,是區別骨質瓷與其它瓷器之間的本質依據。
一是骨炭含量36%以上(國家標準);二是經過二次燒成而成(素燒,釉燒)。
根據英倫所設的骨瓷標準,含有百分之三十來自動物骨骼中的磷酸三鈣,且成品具有透光性,方得稱為骨瓷。
而漂亮國的標準則,最少要是設在百分二十五。
骨質瓷發明歷程,頗有喜劇色彩。
開始是托馬斯·弗萊在製造過程中,偶然摻入動物骨粉。
後經喬西亞·斯波德繼續研究而得。
最早其基本配方,是六份骨粉和四分瓷石。
但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五十份骨粉,二十五份瓷石和二十五份粘土。
直至今天,在英倫一直被認為是標準配方。
兩百多年來,骨質瓷經過一代代名匠之手,逐漸發展成為世界陶瓷珍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