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粉彩軋道瓷

  第1051章 粉彩軋道瓷

  既然順治時期的花觚能仿,還仿的十分到位,那麼康熙的呢?雍正的呢?乾隆的呢?

  這要是把清代的這瓷器製作最鼎盛的時期,其經典器型都仿造出來,那就厲害了。

  這已經不止是涉及到瓷器製作,還涉及到歷史、文化等等,全方位的底蘊。

  「你再仿製一件康熙時期的花觚我看看。」

  發現張股是真有潛力, 陳文哲乾脆停下動作,專心指導張股。

  而張股此時很興奮,他原來的積累,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陳文哲的指引,讓他好似脫胎換骨一般,有了極大的提高。

  康熙時期的花觚,他沒做過, 但是他知道該怎麼做, 因為他原來專門研究過清三代的瓷器,他可不止是是會做花觚啊!

  花觚這東西,就如同現代的水杯,讓他的腰變細,口變大就是了。

  不對,口的大小多少,是區別花插器的一個因素。

  花插器就是專門用來插花的瓷器,這種東西在古代,特別是在閨房之內,好像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有合適的材料,一件花觚做起來有什麼難的?

  所以很快一件康熙青花五彩人物圖花觚,就已經成型。

  這一時期的花觚品種,在當時也是較常見的品種之一。

  主要是造型古拙,凝重質樸。

  其他的像是瓷土精細,瓷質堅密,胎體厚重,都容易做到。

  當然,其中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因為康熙時期的瓷器, 為清代各朝比重最大的瓷器。

  還有其他一些方面,都有區別,比如釉面光潔細膩,胎釉結合緊密,有緊披光亮感。

  康熙瓷器的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以及器里釉色與器物釉面,基本保持一致,這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徵。

  而青花用料,則以青翠的「翠毛蘭「為代表。

  五彩以紅、黃、紫、綠、藍、黑等,很少用青花。

  這一時期的花觚所繪圖案,大多為山水、人物。

  口沿敞口也十分特別,角度加大近90゜,口沿及底沿部多有裝飾紋帶,或雙藍圈,器中部明顯隆起把所繪內容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

  在製作康熙花觚的時候,張股的動作很快,而且各種細節都有把握。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張股是早有準備。

  最起碼他對於清三代的花觚,肯定很有研究, 要不然不可能一下子就仿製的這麼到位。

  「能做乾隆時期的花觚嗎?」陳文哲看向張股。

  製作花觚他是臨時起意,如果不是想到紅樓夢中的花觚,他哪裡會做這種瓷器?

  可就是這種陳文哲臨時起意製作的瓷器,張股居然也做得似模似樣,這才是他真正厲害之處。

  既然連康熙的花觚都做了,那麼陳文哲也不介意看一看乾隆的。

  「我可以做釉下三彩,要是掐絲琺瑯的花觚,我就沒法做了。」張股有點靦腆的道。

  陳文哲無語,他會掐絲琺瑯工藝,但是就連他也從來沒有做過。

  沒想到張股還真是厲害,他要不是很了解歷朝歷代的花觚,還真說不出這話。

  因為陳文哲知道的清代乾隆時期的花觚,就是那麼幾種。

  一種是黃色琉璃製品,也就是黃色玻璃花觚。

  另外就是他說的,乾隆釉下三彩花觚和乾隆掐絲琺瑯花觚。

  乾隆這一朝,不管制作什麼瓷器,都是很厲害的。

  也可以說,它的科技樹真的是點錯了,如果是點在軍工之上,我大清哪裡會亡了?

  沒準現在的五煙聯盟就消失了,而是我大清統治全世界!

  「選擇的青花料不錯,器型也對,瓷胎做的也很好,使用的扎道工藝很高明,特別是粉彩軋道工藝製作出的粉彩軋道瓷,很漂亮啊!」

  看著張股製作瓷器,讓懂行的陳文哲,感覺有點賞心悅目。

  製作仿古瓷,有很多細節都需要注意。

  比如使用什麼釉料,達到什麼樣的發色效果,還有瓷胎是什麼樣子,最後使用什麼工藝來完成等等。

  就說乾隆時期的青花料,那一時期的青花,已用兩廣料。

  這種青花料色調穩定,沉著,渾厚。

  而乾隆時期的花觚外型,卻是與康熙花觚正相反。

  乾隆時期的花觚,口沿敞口角度減小,中部隆起加大,底部外敞角度加大,整個器型顯得勻稱穩重,中部有隆起裝飾線。

  這一時期的瓷胎,總體上「堅不及康熙,細不及雍正「。

  但是,瓷器造型規範,胎釉精細,繪畫秀麗,質量上乘。

  可惜在藝術格調不如前兩朝,已呈現衰退的趨勢。

  只不過,它也不是沒有優點,最主要的是用到了「軋道工藝「,並且發揚光大。

  雖然只是初級工藝,用的很少的,但是這麼做出來的瓷器,真的是富麗堂皇。

  也只有這樣的瓷器,放在紅樓這種女兒國之中,才會彰顯出大家氣派吧?

  看著其上的五彩,金線,陳文哲精神有點恍惚。

  他還真沒想到,張股的技術這麼強。

  當然,這種工藝他也會,而且比張股要厲害的多,畢竟他見多識廣。

  之前他從武二店裡弄到的那件瓶子,其上就有這種工藝,而且是最頂級的錦上添花工藝。

  這種工藝,又稱「鈀花「、「錦上添「,特點很明顯,就是富貴、堂皇、大氣。

  這種瓷器軋道工藝,出現的時間很早,甚至是在元朝晚期就已經出現。

  近年出土瓷器表明,明宣德年間御廠窯,也已經有成熟的燒制工藝。

  明中晚期一度失傳,清雍正御廠窯得以恢復燒制,乾隆時期得以發揚光大。

  那麼什麼是軋道工藝?這種工藝就是在瓷器色地上,用一種狀如繡針的工具,撥劃出細如毫芒、宛如錦紋的鳳尾狀紋,在軋道地上繪花卉圖案,具有銅胎畫琺瑯的藝術效果。

  銅胎法郎的藝術效果,都應該知道,明亮,又絢麗多彩,最終就是滿堂富貴!

  說扎道工藝,說粉彩扎道瓷,可能很多人都沒有多少印象。

  但是說到銅胎琺瑯器,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絢麗多彩,富貴堂皇!

  而清代的琺瑯器,是發展歷程上最為輝煌的時期。

  這一時期琺瑯的品種多樣,製作精良,器型豐富品種多樣。

  其裝飾風格更是空前豐富,從而使得琺瑯器,成為了宮廷御用器物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門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