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玉米棒子換了驢肉
時隔一年,再次見到新鮮的玉米棒子,還是香甜軟糯的糯包穀,張安肚子裡的饞蟲那叫一個天翻地覆的翻滾著。✌♖ 6❾𝕊нⓤχ.ⓒ𝓞𝓜 ✌🐟
以前那麼久沒得吃,見不到的時候,壓根不覺得有什麼。
可這突然間惦記上看到了,就是非常饞,根本停不下來。
這一籃子嫩苞谷才十來個,留下兩三個晚上炒著吃,也剩不了多少,張安嘴那麼大,一個人都得啃上好幾個。
「去去去,就只有這麼幾個,這幾個你給小陳和羅老嫂子那裡送去,剩下的還要等幾天,以後怕是要給你吃到不想吃為止。」
王芳沒有搭理張安,抓起兩三個以後,就把籃子遞給了張安,讓他給陳澤和李明武家裡送去。
並不是王芳不想多掰一些,而是因為只有這個幾個火候到了,其他的還差點意思,不過估計就在這兩天的時間。
「行行行,我這就去送。」
張安有些略微失望,不過也只是有點。
心裡打定主意,晚上去給菜地里加點料,讓那些玉米明後天就能成熟,就當做提前肥地吧。
提著籃子,張安朝著東籬院子走去,路上沒遇到村里人,反而遇到不少東籬院子裡的住戶。
都是些老太太們,這會兒正成群結伴的聚集在路口,不知道在嘮著什麼家常。
看來搬到村裡的這幾個月里,她們已經融入進村裡的生活,連村里老太們擺家常的方式都學了個地地道道。
「哎呀,小張來了,你們家這玉米已經能吃了?那正好我去買幾根回來炒,最近的菜啊都吃厭了。」
盧老太太在火熱的聊天之中很快就看到走來的張安,不過更多的是看到了張安籃子裡的玉米棒子。
立馬就帶頭朝著張安圍了過來,盯著裡面的玉米棒子看。
這個季節玉米棒子還沒上市,就連張安家的都還沒有完全成熟,這些玩意兒對她們來說可是個新鮮玩意兒。
她們雖然在自己的院子裡種了一些蔬菜,不過大部分還是要跟村里買。
這個季節的農村,種的蔬菜種類不是很多,所以她們也差不多吃伱了。
正巧看到張安籃子裡的玉米棒子,一下子就想買一些來換換菜式。
「你還別說,我家小孫子最喜歡的就是肉沫炒玉米粒了,煮的也愛吃,我得多買一些回家。」
「你們發現沒,小張家的這個玉米,光聞著就有股很香的味道,煮熟了怕不是更好吃哦。」
一時間,幾個老太你一言我一語的,就要約著去張安家砍玉米棒子了。
「幾位奶奶,你們想要吃可能還得再等兩三天,我媽今天看了,能掰的就這麼幾個,其他的還差點時間。」
張安一臉苦笑,自己都還沒得吃呢,哪有多餘的賣給這些老太太呢。
「這樣啊,那我們就等幾天嘛,不過你這裡也不少嘞,乾脆給我一根吧,我回去多放點辣椒和豬肉,也能炒上一碗。」
老太太們聽了張安的話,倒是打消了要去他們家買的想法。
可這主意卻是打到了他籃子裡這個幾根玉米棒子身上。
「幾位奶奶誒,要是有多的,我就送你們幾根了,不過這是要拿去送我陳爺爺的,實不相瞞,我都沒得吃。」
張安悔不該當初,早知道出來的時候,就拿個東西蓋著了,這樣就不會被別人看到了。
「原來是給陳老頭送去的啊,那我們就不跟他搶了,等過幾天再去你們家買。」
幾位老太一聽是給陳澤爺爺送去的,也就沒再攔著張安了。
因為他們這堆老頭老太太裡面,就屬陳澤的爺爺年紀最大,都快八十了,比她們這群人還要大上不少年歲。
畢竟人家這麼大把年紀,以後還有多少日子誰也說不好,確實不太好跟人家爭一爭。
「那幾位奶奶,你們先嘮著,我先過去了。」
總算擺脫了幾位老太的圍堵,張安趕緊打個招呼走人。
因為這些老太實在太能嘮了,張安一個年輕人根本不是她們的對手。
要是再不走,下一個話題被套上了,走不走的掉還真不好說。
來到陳澤家裡,張安發現他們家保姆阿姨正在做飯。
「咦,今天我來的還比較準時嘛,正好趕上飯點,李嬸今天做的是豆豉魚吧,這味道太香了。」
張安還沒走進屋裡,就聞到一股濃濃的豆豉香味飄到外面。
陳澤家這個保姆阿姨姓李,是個有大廚藝在身的嬸子,做菜非常好吃。
李嬸雖然是個農村人,但據說這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
也正是因為有這身廚藝,才被陳澤家裡看中,已經被雇了很多年了。
「小安來了,這不是你媽媽昨天給我拿了一斤干豆豉嘛,我聞著很香,就給老人家做一道豆豉魚了。」
說著,李嬸就端著一盤熱氣騰騰,香氣飄飄的豆豉魚出來。
難怪張安聞著這味道那麼熟悉,感情是自家老媽才做的干豆豉。
「那正好,我媽種的糯包穀有幾個能吃了,李嬸也能給陳爺爺加個菜。」
正好李嬸剛收鍋,這玉米棒子送來的時機剛剛好。
陳澤家裡雖然就只有三個人吃飯,但每頓基本都要四菜一湯。
這是老爺子的習慣,菜量可以少一點,但是四菜一湯是一定要保證的。
「你們家糯包穀長這麼快嗎?我前幾天去的時候才掛紅帽啊,沒想到這就能吃了。」
李嬸經常要去張安家地里摘菜,所以對張安家菜地里的情況算是一清二楚。
有時候她沒什麼事,還會過去跟王芳一起種種小菜。
而她嘴裡的紅帽,就是玉米棒子上面的玉米須。
因為剛背上玉米的時候,長出來的玉米須跟紅纓絲一樣,所以農村人一般都叫做紅帽。
通常大家相互交流地里玉米的情況的時候,都會說什麼出天花,戴紅帽來表示玉米的生長階段。
「也不算快了,今年開春早,我媽下種下的也早。」
跟李嬸稍微多說了幾句,張安就走到院子裡,陳澤跟老爺子都在這裡。
老爺子估計是剛給院子裡花澆完水,正在給池子裡的魚投放魚食。
而陳澤,則是在院子一角蹲著,那裡是他們家放雞圈的地方。
「張安,你快過來,我發現了個非常奇怪的事情。」
陳澤看到張安來了,朝他招了招手,把他喊過去。
「怎麼了?」
跟老爺子打了個招呼以後,張安就去了陳澤身旁,看看這人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好消息,從你家抓來的兩隻母雞開始下蛋了,可是這個雞蛋卻長這個樣子,軟趴趴的沒有蛋殼。」
陳澤說著,便伸手托著一枚雞蛋湊到張安眼前。
兩隻母雞抓過來的時候,都已經是養的差不多的半大成雞,所以陳澤抓過來養了沒多久就下蛋了並不奇怪。
「哦,這是個趴和蛋,沒什麼問題,可以吃的。」
趴和蛋就是軟蛋,沒有蛋殼,只有一層膜包裹著裡面的蛋清和蛋黃。
這種軟蛋,農村裡的小孩都見過,沒什麼奇怪。
不過這種都屬於非正常雞蛋,陳澤家裡以前吃的雞蛋都是買的,沒見過很正常。
「那它為什麼沒蛋殼啊,別的雞下的蛋都有,會不會是病了。」
這有些顛覆陳澤的認知,因為在他看來,雞蛋要有殼,才能叫做雞蛋。
「不是你家雞病了,估計是一直被關在雞圈裡,沒吃到沙子的原因。」
陳澤家的雞圈不小,而且又是養在院子裡面,光照和空間都很充足,以後你多放它們出來在地上啄一啄,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那就只能是他家這雞體內缺少礦物質的原因了。
畢竟正常的雞,都喜歡啄食沙子石子,雞蛋殼就是碳酸鈣。
「原來是這樣,奇奇怪怪的知識又增加了。」
陳澤頓時只覺得腦袋好癢,要長腦子一樣。
「行了,我回去了。」
還要去李明武家裡一趟,張安並沒有在陳澤家逗留太久。
「別急著走啊小安,跟我一起吃完飯再走嘛。」
老爺子見張安要走,都到門口來留人了。
「不了陳爺爺,我還要去隔壁李叔家裡呢,而且我媽她們還在家裡等我回去吃飯。」
在不是農忙的時候,陳澤家的飯點跟張安家的差不多。
兩家沒隔多遠,張安走幾步就到了。
李明武家來的時間最長,已經徹底融入村里裡面了,所以吃飯也比較晚,羅老太太還沒開始做飯。
張安把玉米棒子送過來,也省了二老挽留的意思。
「等等小安,這是你書晴今天送過來的驢肉,你帶一塊回去。」
雖然沒有留客,但是羅老太太喊張安的時候,抓起一大塊肉開始切割。
「哎呀羅姨,你跟我李叔留著吃就行了,真不用給我們。」
張安雖然說著嘴裡不要,不過身體卻是老老實實的站在原地。
別說這輩子,上輩子加起來他也沒吃過驢肉,確實有想嘗試一下的想法。
在聽到驢肉的時候,他心裡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驢肉火燒,不過這火燒還是免了。
「咦,這麼一大塊,我們兩個老牙子可吃不完,放久了就不好吃了,不過這驢肉我從來沒碰過,不大會做,所以這生肉你拿回去問問看怎麼做,村里那個小廚師肯定會。」
要是會做的話,羅老太太早就給做好了。
畢竟這天氣比較熱,雖然有冰箱,但放上一兩天還是會不新鮮。
老太太嘴裡說的小廚師,就是周洋。
這傢伙現在的廚藝感覺比幹了一二十年的張建忠還要高。
所以東籬院子這邊的人都叫他小廚師,在附近幾個村里可出名了。
「那就謝謝羅姨了,我來給您送幾根玉米棒子,換了您這麼大一塊驢肉,這可太划算了。」
羅老太太對張安可捨得了,剛才那一塊驢肉直接就從中間切了開,給張安分了一半。
拎著手裡這塊沉甸甸的驢肉,感覺至少得有五六斤。
「你這孩子,就只看到這點,平時你家吃啥經常都往我們這裡送怎麼不說。」
老太太假裝面色不悅,瞪著張安說道。
「我李叔怎麼沒在家啊,這天都快暗下來了。」
張安沒看到李明武,院子裡也不在。
「他啊,怎麼會在家裡待得住,肯定在村口那裡跟人擺龍門陣唄,小安你回去的時候幫我喊他一下,說該回來吃飯了,晚了我可不等他,回來只能吃洗碗水。」
村口那裡擺龍門陣的場合可不小,只要不忙著,從早上到晚上都一直不停歇。
畢竟村里老人那麼多,有人來有人往,有人回家吃飯的時候,就會有人吃好了飯又重新回來,簡直跟趕場一樣。
即便在地里很忙的時候,村里那些老人沒時間來,那裡也會是東籬院子裡這些老頭的場子。
白天可能人少,但晚上吃過飯,月亮出來的時候,就更加熱鬧了。
尤其是有人把收音機帶過去的時候,那叫一個熱鬧。
不過對於李明武喜歡去那邊擺龍門陣的事情,羅老太太並沒有什麼意見。
因為她們來這裡本就是過來養老的,家裡的老頭子能找到樂子,她才不會多說什麼,只要健健康康的就是好的。
「好的羅姨,那我先回去了,我家那些玉米再過兩三天就全熟了,到時候想吃了就過去掰哈。」
從東籬院子出來,張安走到村口沒有回家,特意歪到曬穀場上去瞧了一眼。
果然,這裡聚著十幾個老頭,自家二爺爺跟四爺爺赫然就在其中。
他們全都圍著一張木桌,桌上放著瓜子花生和茶水,還有一台收音機,這會兒正播放著不知名的電台。
當然了,必不可少的還是一堆已經剪成一段段的葉子煙,還有十來根竹菸斗。
這裡的桌子和椅子,都是村里找林木匠做的,也算是村里給老人們擺龍門陣提供的福利。
至於桌上的葵花花生,都是你帶一點,我帶一點,湊成一堆。
畢竟這玩意兒,村里人誰家都栽的有,不是什麼貴重物品。
而東籬院子那邊的老頭子們,則是會經常帶各種乾果點心。
至於茶水,基本上就是誰方便,就自己帶一壺過來,奇怪的是,時常都有人給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