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年尾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ø¤º°`°º¤ø,¸ ➅9𝕊HUⓍ.C๏ᗰ ¸,ø¤º°`°º¤ø,¸
時隔幾天,村里再次出現了煙火氣息。
張安起來的時候,村里大多數屋頂都飄著青煙。
上一次青煙縹緲的時候,還是去年除夕那天。
雖然總共沒過去幾天,但怎麼說也已經跨了一年。
「走啊張安,趕場去啊。」
但凡路過門口的人看到張安,都會喊上一句。
其實也不只是喊張安一個人,而是遇到誰都會開口。
畢竟村里人每次趕場的時候,都會吆五喝六,喊上一堆人一起去,這樣走著也熱鬧。
「不用了,你們快去吧,我們家沒什麼要買的,懶得跑了。」
今天不是周末,按道理不是趕集日。
但年尾巴這麼重要的日子,那些攤販可不會放過。
估計早上起來的時候,就已經在街上擺好了攤子等大家去光顧了。
今兒大家上街,大多都是奔著買些新鮮的豬肉去的。
畢竟大家家裡的肉大多是熏好的臘肉,還有自家養的雞鴨。
而新鮮的豬肉是年前最後一次趕場的時候買回來的,而且也沒買多少。
一方面是錢的問題,很多人家都捨不得買多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買多了放不了太久,畢竟沒有冰箱存放。
而且大家對元宵又比較重視,所以今天怎麼都要吃頓好的。
畢竟對於一些條件差點的人家,今天吃完,可能就要很久才能吃到肉了。
俗話說月滿鬧元宵,南方湯圓北方元宵。
張安他們算是南方人,一直有吃湯圓的習俗。
所以中午的時候,張安家裡沒有準備做中午飯,因為中午要吃湯圓。
不單單是張安一家,這一帶的人家都是這樣。
在張安記憶里,每年正月十五這天,中午都是煮的元宵,晚上才會做飯。
湯圓並不需要醒面,所以快要到中午的時候,王芳才端著兩碗麵粉開始和面。
湯圓跟北方的元宵雖然看似相同,但其實不是一個東西。
因為南方的湯圓的製作是用包出來的,用生糯米粉加入適當水和成粉團。
然後取適量大小的粉團把各種餡包入粉團然後搓成圓形,煮好以後就是大家所說的湯圓。
不過在張安他們這裡還是老樣子,被大家叫做粑粑。
而北方的元宵則是將做好的固體餡蘸水,然後將固體餡放入糯米粉中不停的晃動慢慢的滾成了圓球狀。💜♢ 6➈𝕊ᕼǗא.𝔠Øм 🍭✌
湯圓在其實也被大家叫做糖圓,因為大多數人家包湯圓的時候,幾乎都用的糖餡兒。
張安家包湯圓的餡料,叫做引子紅糖,用紫蘇的籽曬乾以後,跟紅糖衝到一起。
這種引子紅糖其實還挺好吃的,基本上村里每一家過年的時候都會衝上幾斤。
不單單是用來包湯圓,還有包其他的各種粑粑也一樣。
而且年糕烤熟以後,大家都喜歡蘸著引子糖吃。
當然了,也有些人家喜歡用豬油渣跟引子糖剁在一起,再用來包湯圓。
那股吃起來又甜又鹹的口味,張安竟然覺得還挺新鮮的。
現在這個年代的豬油渣,可是個好東西,因為平時的時候,它可以取代肉的地位。
每次誰家熬了豬油,那院子裡絕對圍著一圈孩子,都在等著吃油炸。
另外,這油炸還能跟筒子辣和干豆豉炒在一起,可下飯了。
在張安小的時候,這可是他的最愛。
「媽,今年我們家這粑粑包小一點嘛,包太大了吃不了幾個就齁住了。」
以前張安小的時候,挺喜歡吃糯米麵包的粑粑。
可那時候張安的奶奶每次包粑粑的時候,都包得很大一個。
湯圓還好,尤其是荷葉粑粑,張安印象太深刻了,足有半個碗那麼大。
張安吃了幾次以後,就給齁住了,從那以後他見了米麵包的粑粑都繞著走,因為吃傷了。
後來老太太跟老爺爺走了以後,張安聽自家爸媽說了才知道為什麼自己奶奶每次包粑粑都包那麼大。
因為兩位老人都是饑荒年間過來的,那時候都不知道被餓了多少年。
後來集體吃大鍋飯的時候,就更加吃不飽飯了。
因為早年就沒有了爹媽,而張安的爺爺作為家裡最大孩子,只能獨自一人拖著兩個弟弟長大。
大集體的時候,他都儘量少吃一些,把自己的口糧分給兩個弟弟。
所以一輩子被過上好日子的張大爺,甚至很少吃過飽飯。
等後來分田地了,經過家裡自己的努力,終於能吃上飽飯了,自然要多吃一些。
所以張安的奶奶每次做飯,粑粑都包的很大,肉也切得很厚。
因為在他們老一輩眼裡,肉切得厚,就代表家裡的日子紅火,吃起來香。
只可惜二老熬過了一生最苦的日子,馬上要享福的時候,卻撒手人寰。
不過理解歸理解,張安是吃不了自己奶奶切的肉片跟包的粑粑。
後世幾十年,張安一直都沒怎麼吃湯圓。👹☝ 6❾丂ℍù𝔵.ᶜỖ𝓜 🐧🍮
還是再回到這個年代以後,有了空間泉水,所以家裡的麵粉比較香。
張安才克服了吃傷的陰影,不拒絕吃這些米麵包的東西。
「我包的你用不著,要吃好大的你自己包嘛。」
有了孫子就是不一樣,這還沒出生呢,張安這個兒子就失寵了。
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自小被老母親培養長大的張安,收拾起來這些東西一點不費力。
而且湯圓包起來比荷葉粑粑要簡單太多,不用在意外形,最後搓圓了就行。
包完湯圓,張安走到院子裡,發現天上竟然出了太陽。
早上起來的時候陰沉沉的一片,張安還以為跟往幾年一樣,一整天都是這個天氣。
沒想到等到早上九點多鐘的時候,將臉埋在雲層里的太陽竟然捨得露面了。
雖然十五忌殺生,但還是有少部分人不忌諱這些,有不少人都跑到張安家來買雞買魚。
有生意上門,張安家裡自然不會不做。
雖然家裡忌諱殺生,但只是賣出去給別人,又不是自家動手。
等到張建國從外面回來,王芳才開始下鍋煮湯圓。
中午,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圍著在一起吃湯圓。
「小安,你把這塊肉和這些雞給你二爺爺和四爺爺送過去。」
中午吃完湯圓,王芳就把兩塊豬肉跟兩隻昨天宰好的雞分好,讓張安給幾個老人送去。
每一年王芳都會這麼做,只不過以前條件不行的時候,都是送半隻過去。
下午,陽光明媚,張二爺召集了三家幾十口子,一塊兒上山。
這是要去山上給老人亮燈,儘管年初幾的時候才去過,但這次亮燈是必須要去的。
每一年中,有三個日子都要祭拜家裡已故的親人。
分別是正月十五要亮燈,清明節要去掛紙,七月半要燒送袱包。
只要有人在家,哪怕其他日子不去都沒人會說什麼,但這三個日子沒動作的話,會被大家笑話的。
一大家子浩浩蕩蕩的背著香紙蠟燭還有火炮上山,漫山遍野都是火炮的聲音。
家裡那些年紀尚小的孩子,一來到山上就跟放脫了的小牛一般,滿山亂跑。
不過沒跑多久,身後就傳來大人的一二三,他們只得老老實實的回來,不然容易挨批。
這時候,小虎它們往林子裡一鑽,出來的時候嘴上叼著一隻山兔。
頭一次見到小虎捕獵的小傢伙們頓時就開始起鬨。
不過這兔子肚子鼓鼓的,家裡養了那麼多兔子,張安一看就知道這是只帶了崽子的母兔。
而且它身上毛還被拔過,估計小兔崽子離落地也沒兩天了。
所以張安走過去從小虎口中把兔子給接下來,然後放到林子裡。
小虎它們看到兔子跑了還想要追上去,但被張安給喚回來了。
「小安哥,怎麼要把這兔子給放了啊,小虎好不容易才抓到的誒。」
張安一聽,啞然失笑,他們哪隻眼睛看到小虎不容易了。
在山上抓這種野兔對小虎來說簡直小菜一碟,毫不費力。
也就是這兩年張安家養的兔子越來越多,都快賣不完了,所以小虎它們幾個才沒去山裡逮。
就算是偶爾逮了一隻回來,也是被張安用來餵花頭一家子。
「那是只懷了寶寶的母兔子,不能抓的,抓到了也要放掉。」
都是山裡的孩子,所以這些方面要從小開始教育,他們長大了才能記住。
看著到手的兔子沒了,一群弟弟妹妹頗有些失望。
但對於張安這個大哥說的話,他們都很相信,也能聽得進去。
走了幾步以後,又開始鬧了起來,不是拔草,就是折樹。
一路上因為孩子們,也熱鬧了不少,生孩子的意義不正於此嘛。
跑了一個下午,給家裡幾座祖墳亮了燈,放了炮。
大家爭相分著供果,還真別說,有人搶著吃的東西,還蠻香的。
下山以後,都各自回家,開始準備今年過年的最後一頓飯。
「咦,還有一塊牛肉啊,媽,晚上做酸湯牛肉好不好,我突然好想吃。」
晚上王芳做飯的時候,蘇穎看到張安從冰櫃裡翻出一塊牛肉,就跟自家婆婆說道。
最近這幾天,蘇穎可不單單是喜歡睡覺,啥時候都能睡著,而且飯量也變大了不少。
「誒好好,你坐著媽給你做。」
王芳一聽兒媳婦想吃酸湯牛肉,立馬就高興起來了,跟撿了幾萬塊錢一樣,搞的張安摸不著頭腦。
最後飯做好了,還不單單做了酸湯牛肉,還做了酸湯魚片、酸辣蹄花等等。
一桌子菜,好幾個都是酸辣口的。
「媽,今天咋做了這麼多酸辣口的菜。」
張安也不是不吃酸,但他更喜歡麻辣口,達不到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的地步。
「酸的怎麼了,酸的好吃啊。」
蘇穎卻是很喜歡,夾上一塊牛肉就放進嘴裡,吃的非常開心。
「是啊,你愛吃吃不愛吃就別吃了,有的吃還挑來挑去的。」
果然,那些寵愛都不復當初,老母親現在已經不慣著他了,張安自個兒縮在一旁瑟瑟發抖。
「小穎,你來嘗嘗看合不合口味,以後想吃啥就跟媽說,媽給你做。」
王芳跟兒兒媳婦坐在一起,一個勁給蘇穎夾菜,好像張安父子倆是多餘的一樣。
天黑以後,今晚的天空出現了一輪圓圓的明月。
張安都記不清,到底有多少年正月十五沒看到太陽了。
今晚的月亮,能夠這麼明亮,還得多虧了白天的太陽。
因為白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一片碧藍,所以晚上的天空中,只有少數幾片雲隨風吹動。
上一次見到這樣的夜景的時候,好像還是他十來歲的時候。
在晚上的月光照耀下,他還跟村裡的同齡人,在村口別人家菜田裡面躲貓貓。
由於晚上玩的太瘋,把別人家田裡的菜給踩得稀巴爛。
結果第二天就被人家告上門來,然後他的屁股就被王芳給抽腫了。
一眨眼,時間已經過去了那麼多年。
今晚的月亮跟當年的差不太多,又圓又亮,皎潔的月光把大地照的明亮。
就連大河那平靜的水面上,也如同一層銀色綢緞,格外妖嬈。
風景依舊在,只不過兒時那些玩伴如今都各奔東西,各自成家。
也就他跟周洋兩人還在村里,三天兩頭碰個頭。
「小安,你去把二樓跟三樓的燈都給開了。」
站在門口吹了一陣夜風,屋裡就傳來老母親的吩咐。
老人常說除夕的火,十五的燈。
每年除夕的時候,各家都要把家裡的火燒得又大又旺。
一方面是因為方便做年夜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習俗。
搭配上通宵的高蠟,代表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而等到正月十五的時候,要把家裡的燈全都點亮,如果沒燈的地方,要點跟蠟燭或者煤油燈代替。
怎麼心疼電費的人家,今晚也都會開著,至少要過了十二點。
這是老祖宗留下的習俗,所以為什么元宵節的時候,街上全都掛滿了燈籠。
也正是因為如此,萬家燈火這個詞才會被那麼多人用來描寫元宵佳節。
張安走上樓去,依次把二樓跟三樓的電燈打開。
而突如其來的開燈,讓花頭一家子不太適應。
本來它們都準備入睡了,結果張安這燈一開,它們又給鬧醒了。
祝大家國慶快樂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