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信,或是不信

  眼前的霧氣瀰漫,李鴻運從床上醒來了。【Google搜索】

  到目前為止,已經是他攻略梁太宗個人副本的第三天了。這段時間內,他接連打通了前面的兩個部分,分別是「虎牢關之戰」與「渭水之盟」。

  尤其是看到第三部分開頭這一點很重要,這意味著他可以在現實中查找相應的史料、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此一來,第三部分的通關進度就能大大提升。

  「楚歌,你打到哪了?」李鴻運問道。

  楚歌默默地嘆了口氣:「我還卡在渭水之盟。這個副本對於文士玩家來說,實在是太不友好了!」

  他的抱怨顯然是有原因的,不管是第一部分的「虎牢關之戰」還是第二部分的「渭水之盟」,梁太宗的個人武力值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士玩家要扮演梁太宗,但即便是在有他強大的身體和肌肉記憶的情況下,也很難像其他三種職業那樣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當然,文士玩家也有對應的解決辦法。

  比如在虎牢關之戰時,文士玩家可以帶著手下的一幫悍將作戰,而自己只是騎馬在騎兵中給眾人加一下buff之類的。

  當時秦王並不是單打獨鬥,他手下的武將在那個年代可謂是群星璀璨,比如尉遲敬德和秦叔寶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這兩位門神都有絕活,比如尉遲敬德擅長馬上奪槊,曾經跟齊王比試。齊王用馬槊去刺尉遲敬德,結果被尉遲敬德奪槊,而且還奪了三次。

  要知道,馬上奪槊是個高難度的技術活,可謂是馬戰中最頂尖的操作。

  相較而言,自己用槊刺死對方,或者僅僅是躲避,都比奪槊要簡單得多。

  齊王的名聲雖然比不上這些群星璀璨的武將,但自小訓練也算是弓馬嫻熟,個人武力值並不算低。而在這種情況下仍舊被尉遲敬德吊打,只能說尉遲敬德在個人武力值方面已經達到了當時的天花板。

  也難怪秦王誇讚:我持弓失,公持槊相隨,雖百萬眾奈我何!

  至於秦叔寶,同樣也是個人武力值天花板的存在。

  比如史料中記載,秦叔寶每次隨秦王征伐,敵陣中常有武將炫耀自己兵強馬壯,這時候秦王就會讓秦叔寶過去教他做人。

  秦叔寶常常單槍匹馬於萬軍叢中將這位裝逼的敵方武將斬殺,而後返回。

  雖說史料上並未記載他斬殺過十分有名的將領,還是無法和秦開雲將軍那種操作相比,但由此也足以看出秦叔寶的個人武力值同樣十分爆表。

  除此之外,秦王手下的武將還有很多其他的強者,只不過因為秦王的光芒太過耀眼,所以這些人全都被掩蓋住了。

  文士玩家扮演秦王的時候,可以不自己衝鋒陷陣,而是指揮這些武將沖陣,只要選對了合適的時機,同樣也可以打出差不多的戰果。

  但不管怎麼說,適應起來終究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楚歌的進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拖慢了,目前還卡在渭水之盟。

  「你打到哪了?到第三階段了?」楚歌問道。

  對於這個狗歐皇,楚歌覺得他多半比自己進度更快。

  李鴻運點頭:「嗯,第三階段看了個開頭,不過……具體該怎麼通關,還完全沒有頭緒。」

  而後,李鴻運把第三部分「玄武門之變」的相關內容向楚歌講述了一番。

  楚歌若有所思。

  等他打通「渭水之盟」以後,必然也要通關「玄武門之變」,所以此時研究一番,對他也有好處。

  說不定到時候還能依靠自己的頭腦反超其他人,追回很多進度。

  李鴻運問道:「我對梁朝的歷史不是很熟悉,不過,要打通這個部分,應該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解決吧。

  「梁太宗……他到底改史了沒有?如果改了,那改了多少?改了哪些地方?

  「這個問題搞不清楚的話,連大方向都確定不了,更談不上解謎了。」

  李鴻運雖然是個歷史系的學生,但對於梁朝的歷史研究並不算太深入。這也正常,畢竟歷史系學生也還在學習的過程中,華夏歷史浩如煙海、內容太多,連很多學者也只能專精於某一時代,更何況是學生。

  但即便如此,他也還是準確地抓到了這個試煉中第三部分的關鍵點。

  那就是先在現實中,嘗試辨認這些史料的真偽。

  雖說《暗沙》的遊戲中都是確定的歷史,但在玩家解謎過程中,遊戲故意將這些迷霧又重新遮蓋了起來。

  玩家們要先解謎,才能透過迷霧看到真實。

  但這樣一來,玩家們在做的就有點像是歷史研究的事情了。

  需要通過許多互相矛盾的史料儘可能地推測當時的真相。而推測的結果,將會直接影響第三部分的通關進度。

  如果在某個關鍵人物或者關鍵事件上推斷錯了,那不論再怎麼努力嘗試,估計也永遠達不到遊戲通關的要求。

  在網絡上,有一部人,對於梁太宗的功績嗤之以鼻。

  這其中,有些人是故意標新立異、顯得自己與其他人不同,而另一些人則是認為,梁太宗改過史料,所以關於他的一切記載都不可信,尤其是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就更加完全不可信。

  如果史料真的被完全改過,那玩家們幾乎不可能在第三部分的「玄武門之變」中成功解謎、通關。

  至於「梁太宗改史」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

  這其實也是記載於史料中的。

  在舊梁書中記載,梁太宗當時想找褚遂良看起居注,對這個始終跟在自己屁股後邊記錄自己言行的史官具體寫了什麼十分好奇。而褚遂良拒絕了,並說之前從沒有帝王看自己的起居注。

  然後梁太宗就問,朕要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卿也都會記錄嗎?

  褚遂良說,那當然了,職責所在,陛下做了什麼我都會記。

  然後又有黃門侍郎說,即便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下來。

  而梁太宗對此,「以為然」。

  不過,梁太宗對這件事情顯然念念不忘,後來他又找到朱子奢想看起居注,又被拒絕了。

  但多年之後,梁太宗還是如願看到了記載自己的史料。

  《資治通鑑》中記載,房玄齡將《高祖、太宗實錄》呈給梁太宗閱覽。而梁太宗看到實錄中對於六月四日的事情,也就是玄武門之變的記載,「語多微隱」,於是就對房玄齡說,史官不必諱言,讓他們「削去浮詞、直書其事」。

  而同樣在《舊梁書》中記載,許敬宗執掌國史之後,「記事阿曲」,後面列舉了很多的例子證明他以自己的愛憎對史料進行刪改和扭曲。可見,《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確實被許敬宗嚴重篡改過。

  所以,「梁太宗改史」這個說法,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地與玄武門之變這個討論度極高的話題,一起流傳了下來,成為網上津津樂道的熱點。

  而李鴻運此時就陷入了這種迷茫中。

  如果《高祖、太宗實錄》不可信,那麼以此為基礎成書的新舊梁書自然也不可信,那以新舊梁書作為基礎的《資治通鑑》自然也不可信……

  那不是完全沒有任何可能復現真相了嗎?

  楚歌沉默片刻,說道:「糾正你的幾個看法。

  「首先,梁太宗並不是看起居注的第一人。史料上記載,他只是問了褚遂良起居注的事情,但並沒記載他看了。房玄齡給他看的是實錄。實錄跟起居注並不是一回事。

  「看實錄的皇帝多得是,而看起居注的皇帝也早就有過,比如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就有皇帝觀看起居注並燒毀記載,要不是當時史官已經死了,估計也要一併被處置。

  「其次,史官中本身就存在春秋筆法、為尊者諱的現象,別說是梁朝,就算是更久遠的燕、楚,也有大量春秋筆法的記載。比如,楚朝後期就有歷史記載,一年之內三個合法繼承人接連病死,然後新皇登基……你信嗎?

  「至於這具體是皇帝的要求還是史官個人的求生欲,這就不好說了。

  「至於許敬宗,他確實改了史料,但他改史那是梁高宗在位時的事情了,而且當時的史官對此多有不齒,後來基本都改回來了。被他篡改的史料中,還有很多是抹黑梁太宗君臣的。

  「當然,這些也並不能完全證明梁太宗沒有改史。從史料記載上來看,梁太宗確實看了高祖、太宗的實錄,而且也確實希望臣下改寫。但是,要因此說現存的史料就不可信,那顯然是太過武斷了。

  「事實上,整個梁朝的史學界都特別想找到梁太宗改史的實錘,一直孜孜不倦。而且,一有相關的人物墓誌出來就特別激動。

  「但直到現在,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書都快翻爛了,墓也開了一座又一座,但仍舊沒有找到真正有說服力的證據。關於梁太宗改史的事情,仍然都只是推測。

  「而且,即便是從史料中出發,也能找到許多『現存史料仍舊可信』的證據。」

  李鴻運想了想:「但是,沒找到證據也不代表就不存在吧?」

  楚歌點頭:「當然,但你要知道一件事情:要大規模地改史,基本上等同於全面消滅當時人們的記憶,這不是皇帝一句話就能做到的事情。

  「因為除了官方修的史書以外,還會有大量民間記載的野史,又或者當時的人死後會有墓誌,或者各種各樣的其他記載等等。

  「當時的皇帝即便改了官方修的史書,民間記錄的史料或者墓誌是不可能全都改掉的。就像黃門侍郎說的,即便褚遂良不記,天下人也會記錄。

  「我們目前看到的史料雖然有限,但越往前的古人看到的史料就越多。比如文君實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就能看到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史料,而他依舊在《資治通鑑》中大體採納了新舊梁書的記載。

  「歷史上其實改史事件很多,比如楚朝、北魏、盛朝等等,都有很多的改史記錄,而且基本上都因為一些文物的出土或者最新的研究而實錘了,很難翻桉。

  「唯獨近代規模最浩大、聲討最凶的梁太宗改史事件,至今都找不到實錘的鐵證,這其實可以從側面說明一些問題。

  「而且,想要大規模地改史,有一點是必要條件。而梁朝並不具備。」

  李鴻運問道:「什麼?」

  楚歌微微一笑:「文字獄,而且是大規模的、自上而下席捲全國的文字獄。

  「因為你想改史,不是只改國史就可以了,民間還有大量史料記載。這些民間的史料雖然是野史,但他們也會搜集很多相應的資料,而且寫野史的人也有不少是德高望重、有名氣有分量的人。

  「或許在未來的某天,這些野史就會跟某條出土的史料互相印證,從而實錘了正史的造假。

  「所以,要想改史,那就得把野史也一併剷除掉,只留自己修訂的正史。而剷除野史,就得大規模地興起文字獄,把民間寫史的人全都抓起來殺掉,把他們寫的書全都焚毀,甚至私藏者同樣要處斬……

  「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禁絕。

  「但我們都知道,梁朝不禁私史,不限言論思想,沒有文字獄。當時的文化環境,在整個華夏古代都可以說是最為開放包容的。

  「而且,如果真的抱有懷疑主義去考慮這個問題,你應該這麼想:改史的人會讓你知道他改了歷史?那他智商得多低?

  「梁太宗如果真的要大規模改史,何必又在史料中留下自己要求群臣改史的記載,把這麼明顯的污點留下來?

  「相反,那些沒有找到改史記載的朝代,才更應該警惕。因為他們確實改得很用心、改得很完美,把該刪的地方都刪了,甚至還興起文字獄把民間史料全都幹掉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才讓你完全找不到任何關於真實歷史的蛛絲馬跡。」

  李鴻運想了想:「那《創業起居注》呢?其中好像有很多和新舊梁書記載不一樣的地方吧?」

  楚歌點頭:「嗯,是的,但《創業起居注》也不見得就靠譜,因為其中也有很多用腳趾頭想都不合理的記載。

  「比如裡面記載,在雁門之圍後,馬邑戰神梁高祖,把突厥人嚇得不敢南下。『突厥喪膽,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甚至還想對梁高祖行藩臣之禮。

  「結果,第二年五月突厥人就數萬騎兵包抄太原。

  「而我們知道,突厥真正不再進犯,要到大約十年後的渭水之盟了。在這十年中,突厥人幾乎每一年都要南下襲擾,而且愈演愈烈。

  「很顯然,這就是毫無根據的吹牛逼了。」

  李鴻運一時無言,他確實被楚歌說服了。

  「那……民間對梁太宗的記載呢?」

  楚歌微微一笑:「民間?民間對梁太宗的看法,比正史可要離譜太多了。

  「不過卻沒有任何人對梁太宗有任何的質疑或者詆毀,反而全都是以『聖王』看待的。

  「有兩句詩,足以說明。

  「『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也就是說,梁太宗去世已經一百九十年,但民間仍舊在用歌舞謳歌他的聖德。

  「『積憤有時歌易水,孤忠無路哭昭陵』。這是齊朝一位著名詩人所作,講的是梁齊兩朝的習俗,忠良受到迫害和委屈,就到梁太宗的墓前哭訴。而這時距離梁太宗駕崩已經有六百年了。

  「如果梁太宗真有什麼巨大的黑料,那我覺得當時的百姓應該比現在的人更能找到,也更有理由記錄、傳播。」

  李鴻運微微點頭:「那意思是說……我完全按照史料記載去通關玄武門之變就行了?」

  楚歌沉默片刻:「那倒也不是。其中有一些細節,還是需要你仔細甄別、完善的。

  「不過總的來說,按照這個大框架來做,應該是沒問題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