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空棺(31)
我點點頭,打量了他一下,這人五十左右的年齡,略微有點禿頂,但是,身上收拾的很乾淨,值得一提的是,他身上有股淡淡的氣味,這氣味有點像死人屍體發臭的那種臭味。職業感告訴我,這人從事的工作應該跟我一樣,是八仙,不然,身上不會有這種氣味。
發現這一情況,我心中有些疑惑,按照我們那邊的習俗,有外人來這辦喪事,是過界了,當地的八仙應該特別反感,甚至會驅趕我們。
可,眼前這中年的漢子的態度,說不上非常熱情,但,絕對不冷淡。
那人見我沒有說話,就說:「敝人叫王芳民,不知道你貴姓?」
聽完他的名字,我愣了一下,眼前這人居然比王誠才要高一個輩分,我會這麼想,是因為王是大姓,近代有十五輩,分別是:橋、端、喜、佳、慶、俊、秀、繼、芳、誠、益、元、余、弎、會。
在一些農村,生下孩子後,取名都是按照輩份來排,第一個字為姓,第二個字為輩分,第三個字由父母取,而王誠才屬於誠字輩,眼前這人是芳字輩,在輩分上要高一輩,但,倆人的年齡卻差不多,這令我有些疑惑。(註:老一輩的人起名,都是按照輩分來排,現在一些父母為了讓後人名字好聽、有個性,已經將這些輩分拋在腦後。)
想起現在是商量抬棺材的事,我壓下心頭的疑惑,尷尬的笑了笑,就說:「免貴姓陳,單名一個九,您叫聲小九就可以了。」
「那行,我就托大叫你一聲小九,這次抬龍柩由我們這些人負責,我是我們村子專業的抬重者,也就是你們那邊口中說的八仙,剩下那些人,都是我們蠟樹村的村民,他們平常沒事,也會抬抬龍柩,你先算算他們他們的生肖相衝不?」那王芳民開門見山地說。
我微微一笑,他這是考我,想看看我夠不夠資格辦喪事,我也沒說什麼,就結合的生辰八字大致上算了一下,說:「龍、虎相衝。」
他滿意的點了點頭,就說:「這次抬龍柩,一切由你說了算。」
我笑了笑,詫異的瞥了一眼,這王芳民倒是個爽快人,絲毫不拖泥帶水,想必在蠟樹村的口碑應該不錯。
想到這裡,我也沒有跟他客氣,就讓他們用龍繩將龍架綁好,因為死者是落水死的,我又讓他在棺材蓋上面鋪了一層塑料膜,寓意,這塑料膜替死者遮風擋雨。
人多做事就是快,只用了十來分鐘的時間,他們就用塑料膜蓋在棺材上,然後用龍繩縛著龍架綁在上面。
做好這一切,我們就準備出殯,青玄子先前就說了,他走在前頭領路誦經文,所以,那領頭人就是青玄子。
如此以來,我發現我成了閒人,抬棺材已經有了八個人,拿凳子,撒黃紙這些雜活,是蠟樹村的一名中年漢子,我倒成了閒人。
閒著不幹活,肯定不行的,無奈之下,我只好找來一副銅鑼,充當敲鑼之人。
待一切準備就緒後,王芳民走到我面前,問:「小九,那墓井就在左邊的一座山上,離這隻有兩百米不到的距離,咱們是直接抬著龍柩去墓井,還是怎樣弄?」
聽他這麼一說,我愣了一下,抬棺材忌走短路,同音斷路,意思是,死者下輩子活不長,會自尋短路,說白點就是自殺,這不是好彩頭,就跟他說:「路途太近,肯定不行,儘量走些彎路,讓出殯熱鬧一些。」
他想了一會兒,說:「走彎路的話,只有沿著河邊走,那樣算下來,大概有800米的路途,符合正常出殯距離。」
說句實在話,每次提到河邊,我都有些害怕,總覺得那條河有啥問題,於是,就問他:「有沒有別的路?」
他搖了搖頭,說:「沒有,想走彎路,只有走河邊,才能轉到墓井,其它的路,別說抬口龍柩,就連獨身都難以行走。」
聽完這話,我腦中衡量一會兒,最終只能採納這個意見,畢竟,喪事以死者為主。
說好出殯的路後,我讓死者的嫡親跪在棺材後頭,我拿著銅鑼以及一個瓷罐,站在堂屋的門檻上,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離四點只差了一分鐘。
待手機的時間跳到04:00的時候,我將手中的瓷罐猛地砸在堂屋門口,拉長嗓門,喊:「天無風,日無出,日光如水流逝快,寅時不覺面前行,慈母西歸欲征程,但叫平安送親人,全體相鄰情如金,不畏夜寒和苦辛,熱情相幫抬龍柩,眾位孝子謝真誠,西方引路同起靈。」
喊完這話,我敲響了第一聲銅鑼,這鑼聲一起,緊接著,就是喧天的鞭炮聲以及嫡親的哭喪聲,這聲音參雜在一起,當真是熱鬧,震得我耳膜欲裂。
我不敢大意,抬眼朝堂屋內瞥了一眼,那抬棺材的八個人,齊聲吆喝一句,起,棺材被緩緩抬起,他們面露輕鬆之色,腳下的步伐特別輕快。
這令我非常疑惑,雖說棺材內只放了死者的一些衣物,但,衣冠冢的棺材不該這麼輕才對,哪怕棺材只有178斤,可,只要往裡面放入一些死者的東西,再加上一些喪事儀式,棺材都會變重,這種重量要超過,棺材本身的重要加衣物的重量,至於為什麼,我也說不清楚。
打個簡單的比方,棺材的重量是,178斤,死者以及棺材內一些物品的重量是122斤,出殯時,我們八仙所抬的重量,要遠超300斤,就這一現象,用科學的知識是無法解釋。
用我們八仙的話來說,棺材內有股濁氣,出殯時,濁氣下沉,會讓棺材變得異常沉重。至於具體會多出多少重量,由死者的心愿、後人的孝心、以及一些外在因素決定。
當然,這些是我們八仙內部的說法,不被外界認同,畢竟,在部分人眼裡,我們是一群不入流的農民,說出去的話,沒啥份量,不及那些權威部門一紙書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