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出去吧!」
李藝書拍了拍華仔的肩膀,1:1仿製的古代盔甲,發出了沉悶的聲響。
「好的總導。」
華仔點點頭,轉身走出了帳篷。
李藝書帶人跟著出去,此時帳篷外,「曹軍」已經準備就緒,幾十名虎豹騎,還有數百名士兵都已經就位了。
李藝書來到監控器邊,便開始檢查起了現場的布局。
華仔也邁著大步,快速走到了一匹人造馬邊,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翻身上馬。
不是他不想自己上,主要是這身盔甲太重,足足三十多斤,加上這匹1:1仿製的人造白馬,足足高1.85米,比華仔本人都要高,沒有人拿來一個小台階,他根本上不去啊!
按照《三國演義》記載,趙雲的馬叫照夜玉獅子,是傳說中的名馬,外形純白如雪,混身上下沒有一根雜毛,從頭到尾長一丈,蹄至脊,高八尺,據說能日行千里。
漢代八尺,相當於1.8-1.9米。
李藝書朝著華仔方向大喊了一聲:「準備好了沒有?」
華仔手握一桿兩米左右的長槍,大喊道:「準備好了總導。」
「行。」李藝書看向身邊執導馬戲的李駿導演,「李導,華仔那邊準備好了。」
聞言,李駿點點頭,便拿出對講機喊道:「各部門就位,先拍第一鏡!」
一瞬間,十幾個士兵圍了上去,趙飛跟幾名攝影師,全都扛著攝影機,站在不同的角度,準備拍攝近景。
「開始!」
隨著李駿導演的一聲令下,攝影師們紛紛開機拍攝,華仔深吸一口氣,握緊長槍大喊,周圍的士兵們,口中大喊:「殺!」
便一窩蜂的衝上前,拿著手上的長兵器,開始刺向華仔。
因為是坐在馬上,人高馬大,手上長槍又是騎兵武器,要比尋常的長槍兵的長槍要長,他一番快速的刺出,便迅速解決了幾個士兵。
之後鏡頭對準了被刺中喉嚨開始咕嚕咕嚕冒血的曹軍士兵。
表達這場血戰的殘酷。
七進七出的戲,目前來說是最難拍的一場戲了,主要的是繁瑣,需要拍拍停停。
這跟之前的赤壁大戰不同,赤壁大戰雖然也是近景遠景切換著拍,但只需要表達出戰爭殘酷,曹劉孫三軍交戰即可,沒有武將大規模衝殺的戲份。
可趙雲的七進七出就不一樣了,既要表現出被大軍團團包圍的壓迫感,也要表達出趙雲趙子龍縱橫沙場,在百萬曹軍之中殺他個七進七出的英雄形象。
所以要想拍好,就必須得反覆的拍拍停停。
場上,華仔在刺死幾個圍攻上來的士兵後,下面就有人拽著白馬開始前進,華仔一邊抖動身體,做出騎馬的動作,一邊面色猙獰的拿著長槍左突右刺。
李駿眉頭一皺,大喊一聲:「咔!」
聽到這話,現場瞬間喊殺聲安靜下來。
他大步走到華仔身邊,看著騎木馬的華仔:「華仔,你的表情不太對,現在的你不僅僅是要殺出重圍的堅毅,更多的是想儘快逃離,因為你胸前裹的是主公劉備唯一的骨血,在殺人的時候,你還要多一點四處張望的動作。」
華仔點點頭:「我明白了李導,給我幾分鐘時間,我醞釀一下。」
「嗯,你先醞釀。」
李駿指點完了華仔,隨後又回頭跟李藝書還有武指袁和平交流。
三國赤壁這部電影,上下兩部,最精彩的打鬥戲份,全都圍繞在趙雲一個人的身上。
其他的人,諸如劉備軍的關羽、張飛,孫權軍的周泰、甘寧等人,大都是衝殺的畫面。
唯獨趙雲不一樣,他的七進七出,是《三國赤壁》上部結尾最精彩的大戲!
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旦這場戲拍的不如意,讓觀眾沒有那種欲罷不能,恨不得馬上看下部的衝動,那對第二部上映會造成巨大打擊的。
為此,李藝書不僅從香江請來了知名的武術指導袁和平,還把洪金保的洪家班也給喊來,讓他們的人來扮演士兵,突出趙雲七進七出的風采。
時間一點點流逝。
從上午一直拍到了下午。
這場戲才算是告一段落,不過接下來萬軍之中衝殺的戲份,又是一個麻煩事。
晚上。
劇組圍爐夜話。
李藝書道:「華仔,明天你跟阿龍一起,先排練一遍。」
「好的總導。」華仔點了點頭。
「阿龍,你明天也跟華仔一樣,換上盔甲,到時候可能要你進行替身。」李藝書看向了鄒照龍,這位是洪家班的成員,因為身形跟華仔相當,特意借過來用一用。
鄒照龍笑了笑:「沒問題總導,我就等著這一天了。」
李藝書看向了李駿:「李導,有沒有什麼要說的?」
李駿道:「接下來的戲,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小心,拍馬戲沒那麼簡單,別看大家現在騎的馬很溫和,但畢竟是獸類,喜怒無常,之前在內蒙拍一場戲,演張遼的黃海兵,就是因為馬突然尥蹶子,整個人一時沒注意被掀翻,摔斷了胳膊……」
拍馬戲是最難的,特別是戰爭的馬戲就更難了,不是專業的騎手,一群演員哪怕訓練再好,等到拍戲的時候,一旦遇到突發狀況,都會有點手忙腳亂。
眾人聽著李駿導演的劇組安全,紛紛點頭贊同。
這段時間拍戲,就有不少群演軍人受傷,人工湖拍水戰戲的時候,更是有一個不怎麼精通水性的士兵,掉進水裡面後,不小心胳膊被船撞了一下,整個人脫力差點淹死。
幸好邊上有人及時拉上來,不然麻煩可就大了。
李藝書認同道:「李導說的沒錯,拍戲安全第一,一定要萬分小心,大不了重來,不要因為一時意氣受傷,那樣反而耽擱劇組拍攝。」
說完了劇組安全,眾人又開始討論起了明天的戲份。
劇本交流持續了大半個小時。
李藝書這才讓大家回去休息養精蓄銳,好準備明天拍趙雲在曹軍之中七進七出的戲,到時候就不止現場這兩百多名曹軍士兵,而是兩三千人了。
這邊李藝書前腳剛回帳篷,後腳韓三坪就從橫店影視城那邊趕來,直接掀開帳篷走了進來。
看到韓三坪來了,李藝書詫異道:「三叔,你怎麼來了?沈導那邊出問題了?」
韓三坪如今是在橫店影視城裡面,跟沈好放等人拍攻打新野之戰。
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在荊州時是駐紮在樊城,而非新野的,一直到曹操抵達了新野,劉備才得知了情況,第一時間棄樊城而逃。
但李藝書拍的是《三國演義》,自然是要拍一點火燒新野的戲碼,來突顯出諸葛亮的運籌帷幄與神機妙算。
韓三坪搖搖頭:「沒出問題,沈導他們拍的挺好,我來是因為陳凱哥的事情。」
「陳凱哥?」李藝書眉毛一挑:「他又整什麼么蛾子了?」
「么蛾子倒是沒整,就是資金不夠了。」
「資金不夠了?」
李藝書眉頭緊鎖:「三百萬他就這麼花完了?」
當初為了重新補拍《刺秦》這部電影,李藝書準備了200萬美元,後來重新找了個製片,又讓編劇重新編寫劇本,核算出大致預算在800萬人民幣就能補拍完成。
這800萬,主要是演員片酬,群演工資,伙食費,還有攝影設備租金、場地費等等開支。
預估補拍的時間大概在20-30分鐘左右,之所以補拍這麼長,不單單是多點戰爭戲,主要還是給陳凱哥擦屁股。
他拍的無用鏡頭太多了。
花里花哨的,外國人根本看不懂。
無錯版本在讀!首發本小說。
他們不會去了解秦朝歷史,更不會了解七國之間的恩怨。
所以李藝書就刪掉了不少戲份,又添加了不少新的劇情,把一個複雜的刺秦故事,給改成了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要一統天下,對手國家派出殺手來刺殺他,沒能成功,從而讓秦始皇統一天下,成為了史上第一個皇帝。
沒有太多的陰謀詭計,更沒有莎士比亞的腔調,就是一個很典型古代戰爭題材的影片。
因為只有這樣,外國人才能看懂。
韓三坪道:「花完了,不過我跟方製片聊了聊,倒不是陳凱哥故意花完的,主要還是那邊拍戲進展很快,讓你趕緊撥下一筆款過去,白天給你打電話打不通,我正好沒事就跑一趟。」
「可能是手機沒電了吧,等會兒我充個電,就打給公司那邊,讓他們撥款。」
李藝書聽韓三坪這麼說,倒也沒講什麼,監製跟製片都是公司安排的人,不擔心陳凱哥假公濟私亂花錢。
「華仔的戲拍的如何?」
「今天先拍了一點,效果還是很不錯,明天就會加大力度拍攝,估計十天半個月就能拍完。」
「要這麼久?」
「主要還是難拍,得表現出趙雲的風采,畢竟是上部電影的結尾大戲,不拍的熱血沸騰一點,怎麼吸引觀眾看下部?」
聞言,韓三坪道:「那後面的大戰,是不是要等明年拍了?」
李藝書點了點頭:「嗯,等明年春暖花開之際,才會拍攝大戰。」
韓三坪問道:「等明年那場戲拍完,應該就差不多可以進行後期製作了吧?」
「嗯,明年那場戲拍完,就差不多可以進行前期剪輯了。」
李藝書感嘆道:「說起來時間還挺趕的,97年初就要上映,所以最好明年中旬就得粗剪好,十月份之前搞定。」
《三國赤壁》分為上下兩部,上部以曹操東征烏桓、之後發兵南下,奪取荊州,擊敗劉備,趙雲七進七出,劉備等人順利撤退為節點。
而下部就是以諸葛亮舌戰群儒,孫劉聯軍,赤壁大戰跟岸上的萬軍大戰為主,之後便是關羽義釋曹操為結束。
赤壁大戰的戲已經大致拍完了,後面等看素材的時候,才考慮是否要補拍一些鏡頭。
現在拍的是一些岸上的戲份,主要是以趙雲七進七出為主。
至於攻打新野,火燒博望坡等等,這些場景電影中只會簡單表現一下,可現實中還是要拍一拍才行。
明年春天,拍的是火燒赤壁之後,曹軍岸上部隊驚慌失措,被孫劉聯軍逐一擊破,那場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會匯聚最多的士兵。
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火燒赤壁之後,曹軍就敗了,曹操就跑去華容道了,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三國志也記載此戰中,曹軍被燒死者很多,但大部分的曹軍都是因為飢餓和疾病而死。
火燒的不僅是曹軍的戰船水寨,還包括他們的糧倉。
所以消滅了曹操的水軍過後,孫劉兩方聯合數萬兵馬上岸,與曹操剩下的缺衣少糧的兵馬決一死戰,這才是關鍵所在。
而這場戲,也是突顯出孫劉猛將的關鍵一場戲,也是動用人數最多的一場戲,足足高達5萬多人。
吳語森的赤壁,大場面其實是有的,刨除掉酷似黑幫內鬥的橋段,有些鏡頭光從視覺效果上來看,其實還是蠻不錯的。
可就是太傻了一點。
居然踏馬的還用回光陣,把盾牌反面打磨的比玻璃還亮眼,利用陽光折射,閃瞎曹軍騎兵跟馬的眼睛,真是讓人笑死。
所以李藝書對待這場戲是非常看重的,負責的導演沈好放跟楊光元導演,更是查遍了古代軍陣的書籍,又找來歷史專家,來多次推演與模擬,最終敲定了一場數萬人之間的大戰陣法。
時間一晃,來到了1996年1月5號。
趙雲這場戲,原本規劃的是拍十天半個月,但最後硬生生的拍了二十天,直接跨過了十二月份。
之所以拍這麼久,還是因為李藝書精益求精,這場戲畢竟承上啟下,要是拍的不夠精彩,還真沒辦法吸引到更多觀眾去看下部。
期間,蔣琴琴、於飛鴻、陳虹也都來劇組探班,就連遠在香江的李佳欣跟藍潔英,也是在拍完戲後,跑來探班看望。
李藝書時間管理學的不錯,倒是沒有出什麼岔子。
步入一月份,橫店這邊,天已經很冷了。
有不少人感冒,考慮到長達大半年的拍攝,李藝書也是讓劇組放假三天,讓大家好好休息休息。
《刺秦》那邊已經基本拍完了,李藝書看了重拍的粗剪鏡頭。
有一說一,陳凱哥的拍攝功底還是有的,加上又是按照劇本去拍,沈好放、謝進等導演,偶爾還會去劇組指點拍攝戰爭戲,這近三十分鐘的劇情,一大半的戰爭戲,拍的還是挺對味的。
其中最精彩的,可能就是上萬秦軍抵達城外,高呼「大風」的鏡頭了。
這場戲,李藝書借鑑了後來的《英雄》。
陳凱哥的審美功底是有的,也拍出了他想要的感覺。
本來李藝書還想著請《刺秦》劇組的人,辦一個殺青宴什麼的,可誰知道拍完以後,陳凱哥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
韓三坪說是他的新片拉到投資,急著回去攢劇組,可實際上是陳凱哥不想見到李藝書,更不想承認對方改的劇情,比他更有趣。
對此李藝書也不在意,反正工具人用完了,接下來就等《三國赤壁》在海外上映,只要在歐美跟東南亞國家票房不俗,那就反手推《刺秦》。
到時候不管是上映還是直接賣版權,都一定能讓李藝書大賺一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