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慕辰就算有幾個腦袋,也不敢耽誤了賑災,誠惶誠恐道:「皇上為國為民日夜操勞,臣怎能安穩休日,即從封地而來,自當為皇上鞍前馬後!」
一旁的太孫殿下朱瞻基,也放下心來,楚王說話比他還要合皇爺爺的心意,應該不會有麻煩了。記住本站域名
果不其然,朱棣大喜,「看來楚王和朕一樣,有憂國憂民之心,得此賢臣,是朕之幸,不知楚王,有何計策?」
從朱慕辰剛剛來到南京城就開始試探,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朱棣心中的芥蒂放下,認真處理賑災之事,朱慕辰放眼看去,幾位官員只是低著頭如同老鼠一般,眼角偶爾划過,又迅速地下頭去,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至於漢王、趙王和太子,三人都在等著聽朱慕辰的意見,雖不顯著急,但是眼神殷切,朱瞻基更是以鼓勵之姿站在他身旁,好像是為了給他撐腰而來。
「臣在來的路上就已調查過,大難當前,不說虛話,陛下仁慈,為了接濟流民,已是國庫空虛,若是此時想要解燃眉之急,必須得天下富商幫襯才行。」
朱慕辰說話,依舊把朱棣捧得高高的,對方臉上沒有不愉,只是提到富商之時,卻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
大明士農工商,自開國以來,商人占據末端,即使富甲一方,也地位低下,甚至其家中子弟,不能入仕從官。
朱瞻基被嚇了一跳,本以為楚王有分寸,可他如此一來,這不是惹得皇爺爺不高興嗎?
「楚王,你在說什麼?朝中官員眾多,又何須商人?我大明泱泱大國,靠著末流商人,豈不是讓人貽笑大方?」
看看,這就是古人的偏見,朱慕辰倒也不惱,「太孫殿下莫急,如今想必朝中官員,早就已經把家中銀兩捐出去了吧?天下百姓念在皇恩浩蕩的情分上可以幫襯,但又能幫襯多少?」
「可富商就不一樣了,他們有萬貫家財,卻無處施展抱負,即使有心想要幫朝廷度災,但奈何一直以來的偏見,他們出手就會惹了笑話。」
「我大明兼容並包,天子寬厚仁慈,士農工商哪一個不是我大明之人?難道商人想為大明盡一份力,也不可嗎?」
朱慕辰的一番問話,頓時間讓那些反對讓商人參與賑災之事的官員,紛紛低下頭去。
朱棣心中思量著,手輕輕地扣著龍椅,以前不把商人放在眼中,但聽楚王如此一分析,目前這天底下,確實只有富裕的商賈兜里還有錢,「楚王細細說來,這些富商難道就願意平白掏出錢,為賑災所用?」
商人為利驅之,真願意散盡家財?反正朱棣可不相信,但他猜得出來,楚王肯定有方法。
其他人聽皇上都問了,只能把話憋進心中,臉色很不自在。
朱慕辰獻策道:「天子仁慈,開科取士,如果讓商人也能通過自身努力,光耀門楣,他們定然是感念天子仁慈,萬貫家財又有何怕?想要入官,必交官商稅,一來控制商人,二來又可以充盈國庫,何樂而不為?」
朱慕辰一點也不覺得,他此時的言論有多駭世驚人,反而繼續侃侃而談,「當然這只是長遠之計,眼下賑災,想要讓富商乖乖的捐贈糧食,朝廷可以虛設官職,官職的大小取決於富商捐贈了多少。」
讓商人參加開科取士也就罷了,怎麼還要虛設官職,這下太子朱高熾忍不住了,「早就聽聞楚王在武昌城之時,自己先做了商人,如今為商人說話,乃是趁著朝廷賑災之際提升商賈地位,這可是違背了明太祖皇帝定下的國策啊!」
這是開國明太祖皇帝傳下來的規矩,商人本就是鼠輩,哪是楚王可以一言一語就能動搖的,並不能因為賑災,傷了皇家臉面。
被太子反駁,很多人都反應過來,楚王確實開了一個超市,據說裡面的銀子,整天都是成箱成箱的抬著進府邸。
朱棣神色很不好看,若是以前朱慕辰是個傻子,帶頭做個商人倒也沒什麼,可如今他已經世襲了他父親老楚親王的爵位,卻還不關了超市,和商人混成了一團成何體統?
「你讓朕給商人官職?楚王,你如今有功在身,有些話還需要仔細斟酌。」
這已經算是警告了,但朱慕辰為了天下百姓,他什麼也不懼怕,「皇上莫要著急,雖說給了商人職位,但卻是有名無實,不用走馬上任,手底下無一兵一卒,又成得了什麼氣候?」
「他是能帶兵打仗?還是能指點朝堂?皇上的威嚴,豈是幾個區區商人就能動搖的,太子殿下莫要著急!」
朱慕辰幾句話,就把剛才的風波,都推到了太子朱高熾的身上。
太子臉色很是難看,漢王和趙王對視了一眼,兩人眉飛色舞。
尤其是漢王朱高煦,臉上的笑意都快藏不住了,「楚王所說有理,父王乃是九五至尊,幾個區區商人而已,還能翻了天不成?」
有了漢王幫襯,果然朱棣的臉色好看了許多,他剛才也是聽太子提及道了明太祖,才有些激動了,捋了捋情緒然後語氣清淡,「楚王正在講對策,太子還是不要打斷的好。」
太子朱高熾心中憋著一肚子火,但也只能退下,心中實在納悶,怎麼就連漢王,也都在幫著楚王了?
太孫殿下害怕落了漢王一頭,「還請楚王繼續說,本殿正有興趣,如今天下饑荒迫在眉睫,楚王所做也是為了國體,本殿洗耳恭聽,聞君一言,茅塞頓開!」
太孫殿下都給了極高的評價,朱慕辰心中也有了底氣,朱棣的臉色更好了,甚至帶著笑意和期待。
朱慕辰繼續道,「商賈之人大部分都是世代從商,身份早就被人看低了,只要朝廷承認他們的官職,一旦有了官職加身,商人眾目睽睽之下,言行舉止自然有所收斂,捐獻錢財更是義不容辭,也樂意掏腰包。」
「除此之外,商人入了官職,雖沒有實務,但也算作官員,大明官員犯事屬於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商人因此可聽從於朝廷,可以給朝廷避免不少事端。」
每年富有的商賈囂張跋扈,惹出不少事端,甚至有不少人專門塞錢賄賂官員,官商勾結,把眼睛放在了官鹽上,鬧得沸沸揚揚。
如此朱慕辰計策,朝廷可以解決燃眉之急,還能把商人的腰包給掏空,朱瞻基心中大駭,楚王是怎麼想出如此主意的?
但朱棣還沒有表態呢,漢王朱高煦第一個站出來了,挺著肚子,極力支持,「太好了,楚王不僅解決了饑荒,而且還為以後做了長遠打算,父皇的眼光著實不錯,兒臣是真的佩服了。」
這幾句話,還是跟著楚王學的,楚王每說幾句,其中一句必是誇獎當今皇上的,他也要好好學學,怎麼溜須拍馬!
趙王思索片刻,同漢王站在一起請命,「兒臣也覺得,此方法可行,不僅能令商人聽命,以後他們商人接了官職,就得交官商稅,比以前的商稅高了不少,朝廷的國庫又可充盈,長此以往,國庫充盈,還怕什麼天災不仁?」
說到天災不仁,很明顯朱棣神色很不好看,瞪了一眼趙王,眉頭緊緊的蹙在一起,如今民間有流言,說他這個皇位得的不正,這才將來了天罰,引來饑荒,怎地幾個兒子也不看眼色?
太子朱高熾雖然剛才被父王訓了一頓,但是作為太子,他也不能因為被父王訓斥幾句,就畏畏縮縮,坐在後面當縮頭烏龜,「父皇,兒臣覺得不妥,此計策有失國體,若是讓商人覺得,是他們拯救了此次饑荒,難免落人口實,以後想要壓著商人,那可就難了。」
「凡事只要撕開一條口子,這條口子就會越來越大,最後覆水難收,還請父皇多多思慮!」
楊榮同其他兩人,互對視一眼,也站出來反對,「商人每年走私的不少,他們本性貪婪,即使給了他們官職,又豈能收斂得住?誰來負責監察,這監察的度又如何控制?」
「雖是虛設官職,但太過於倉促,若不思慮清楚,恐怕國體有礙。」
要是朱元璋跳出來,這不把朱慕辰弄死才怪,重農輕商可是明太祖開國時親自定下的國策,如今被朱慕辰一招饑荒良策就翻過去了?這怎麼說也算是老朱的祖訓,怎能輕易違背,朱瞻基左右為難,他也不敢幫了,兩方說的都有理,如果此時他站隊,恐怕皇爺爺心中定有所疑慮。
朱慕辰看出大家心思,既是為了賑災,他也不能空口無憑,「剛才太子也說了,本王曾經自建超市,也算是半個商人,本王願意自掏腰包幫助朝廷,皇恩浩蕩,商人高尚還是低賤,不能蓋棺定論!」
他的話震耳發潰,先前說的三楊,臉上就像是打了一巴掌,他們只顧著說商人本性貪婪了,卻忘了站在這裡的楚王,其實也算是半個商人,這下可把楚王給得罪透了。
太子朱高熾竟沒想到,朱慕辰居然願意折其羽翼幫助朝廷,如此大義,他要是再說半個不字,恐怕會被那些流民,指在脊梁骨上罵,朱慕辰步步為營、句句在理,如今又出一計,當真難以招架。
看著太子臉色難堪,漢王卻覺得這還不夠,朱高煦從未這樣高興過,同朱慕辰站在一起,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道:「兒臣也願意出錢,幫助朝廷渡過饑荒,兒臣願出一份綿薄之力,希望父皇給個機會。」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