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流氓

  過年的氣氛一過,小曼和紫悠已經出了月子,兩人打理王府事務,蘇嬤嬤負責照顧徐馨,朱慕辰閒暇之餘,就會去禁軍營轉轉。記住本站域名

  聽龐蠻傳過來的消息,郭家父子在西行的路上遇到了山匪,雙雙斃命,至於郭家女眷,也受不了疾苦,疾病纏身,算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但按照龐蠻所查的,一切都是太孫殿下所為,朱慕辰心中承了這個人情。

  四月的天氣,朱慕辰去超市轉了一圈,就看到一對母女身後跟著一群衣衫襤褸之人,露出皮包骨之象,凡是朱雀街上的人見了,都捂著鼻子往後躲。

  「阿吉,先把馬車停到一邊,隨本王下去看看。」

  「可是王爺下面,都是流民,萬一傷到你了,回府我可怎麼跟三位主子交代?」

  阿吉頗為擔心,但是朱慕辰一聽他的語氣,原來武昌城之內眾人皆知這事,而他這段日子一直都忙在府里,竟如同被蒙在鼓裡一般,臉上帶上薄怒,「如此大事你們也不匯報?」

  被王爺一凶,阿吉頗為委屈,他是準備匯報來著,可是每年有流民之時,都是放任不管,可流民太多了,無論去哪一個城池,誰都收留不了,都是當地土豪施粥,以往老王爺也是在城外設粥棚,這還沒來得及呢。

  朱慕辰緩緩走到一眾流民們面前,流民們看到此人身穿龍紋錦服,全都圍了上來,叫苦連天,「王爺呀,可憐可憐我們吧,給碗粥喝吧。」

  流民實在可憐,朱慕辰當天就在武昌城外設粥棚,以免流民打擾到當地居民,並且搭建了帳篷,讓流民有所去之地,至於城內的百姓,凡是家裡有窮困潦倒的,都可以到王府門外登記,並支取一定數量的糧食。

  但這其中敢有冒充家裡貧困飢餓之徒,朱慕辰也想出了辦法,凡是有人敢冒充,被查出來者,三十脊仗,生死不論,禁軍營的三十大棍,大家可吃不起,這下也沒人敢冒充了。

  不光是武昌城外有大量流民,其他城池亦是如此,龐蠻得知消息,山東、河南、湖廣等地出現大旱,再加上去年和韃靼打仗,徵收賦稅,百姓手中的餘糧本來就不多,今年遇到兩次冰雹,估計顆粒無收,如今饑荒嚴重流民四起。

  同樣南京城內,朱棣頭疼不已,好不容易度過新年,頭疼麻煩之事又來了,北伐之後,就是饑荒,說不準皇位不保。

  早上的時候,那些大臣一個奏摺又一個奏摺的遞上來,已經堆滿了整個御書房書案,但朱棣沒有看的心思。

  看著前來的兒孫,還有各位大臣,朱棣把摺子揮了揮,「今年老天爺不仁,眾位愛卿可有好的方法?」

  此話一出,那些大臣嘴動了動,但都失望的搖了搖頭,這能有什麼好方法啊?

  如果是一城之事,那周邊城池可以支援,可是地方太多了,只能一個個頭低的如同鵪鶉一般,最為受寵的朱瞻基前後提出幾個方案,但都被一一否認。

  經過北伐,國庫空虛,想要支援流民,實在是拿不出來,恐怕大明國運岌岌可危。

  「要不叫富人接濟窮人,窮人可以活,而富人做了好事,何樂而不為?」禮部尚書侃侃而談。

  此話說完,其他大臣看著他一臉幽怨,這話說的好聽,可要真把流民放起來,不就得接進各位家中嗎?誰願意把流民接家中?

  禮部尚書只好閉嘴,一臉難受的表情,就連朱棣也覺得不靠譜,雖然要穩定流民,但要是流民穩定了,京中官員不滿意,那豈不是還會生事?

  陷入僵局,朱瞻基這幾天也查看了不少城池傳過來的捷報,都在奏摺之中叫著冤屈,甚至流民開始騷擾城內百姓,每天城防守軍日夜顛倒,但也不能出手鎮壓流民,頭疼不已。

  「孫兒發現武昌城至今沒有受到饑荒影響,甚至有大批量的流民去往武昌城,百姓紛紛誇讚,武昌城的饑荒奏摺至今都沒有收到。」

  太孫殿下這麼一說,朱棣之前隱隱約約記得身邊有人說過,但是說到底還是身邊事太多忘記了。

  「武昌城,你說楚王的封地沒有受到饑荒影響?」

  朱慕辰的性格不至於把流民趕出去,他到底是如何辦到的,就連朱棣也好奇了。

  楊榮和其他兩人對視了一眼,站了出來,「回皇上,楚王耕田免租,去年大收,如今流民去了,不但有粥喝,而且有個安穩地兒,甚至剩下的地,楚王願意分給流民,讓他們安家……」

  有了地,流民也就有了家,有了吃的,自然是不會鬧,朱棣恍然大悟,楚王真是好計策,只是每個藩王手中的地都是他們的命根子,沒有人願意讓出來的,楚王卻提前讓了出來,饑荒之時沒受到影響,真是意外之喜。

  楊榮頂著膽子繼續說道:「其他藩王那裡亂成一鍋粥了,但楚王卻有條不紊,真是當世英才。」

  他這不說話還好,一說話,旁邊的楊士奇恨不得給他一巴掌,皇帝最害怕的,就是藩王強大,偏偏在楚王頭上蓋了這麼大一頂帽子,萬一皇上發了火,那就是浮屍遍野。

  朱瞻基看著皇爺爺的臉色很不好看,站出來極力推薦,「楚王北伐本就有功,如今又對抗饑荒,有著本事,不但收留流民,而且每次設立粥棚施粥之時都會宣講皇上功德,其心昭昭,日月可鑑。」

  太孫殿下力挽狂瀾,果然朱棣的臉色好看許多,不得不說,朱慕辰這小子還真是個人才,朱棣動了心思,如果身邊有此等大臣,他還用跟這一群酒囊飯袋如此周旋,這麼頭疼嗎?

  太孫殿下趁熱打鐵,極力推薦,「藩王各居一方,但是像楚王這般有能力的不易,如今京城是多事之秋,不如皇爺爺讓楚王進京城,輔佐朝廷賑災。」

  只有楚王來到京城,他們之間的聯絡才顯得順理成章,也能多多見面,太孫殿下這些話,不光是為了讓朱慕辰來到京城更加得聖心,更是為了以後大統做準備。

  一直沒說話的漢王朱高煦,罕見的與侄兒的意見相同,「既然楚王能夠想出解決辦法,想必他也願意,不如父皇給他一個機會,讓他施展抱負才行啊。」

  有了漢王和太孫殿下請求,朱棣心態動搖了,京城沒有一個官員能夠站出來賑災的,若是楚王能夠解燃眉之急,他這個皇位也不至於被有心之人暗中彈劾,說什麼上天降罪。

  朱高煦看到皇上還在猶豫,再次說道:「本王願意為了此次饑荒之災,拿出錢財幫助朝廷渡過難關,只是這具體計策還得等楚王來安排。」

  他這話一出,朱瞻基忍不住驚訝,抬起頭來看向朱高煦,這可是一隻鐵公雞,他願意出錢?

  朱棣神色帶上打量,頗為詫異,根據探子來報,漢王跟楚王之間似乎並無來往,但為何肯為楚王出頭?

  但現在迫在眉睫,雖沒想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可有人願意拿錢,願意掏腰包,有人願意出力,這合起來朱棣還能領個名聲,何樂而不為?一直皺著的眉頭總算舒展,龍顏大悅批准道:「既然你叔侄二人都跟朕請求,要把楚王調到京城,那朕就准了你們,立刻寫一道聖旨,送到武昌城去。」

  出了御書房之後,朱瞻基剛想離開,就被漢王朱光煦叫住了,「賢侄真是厲害,幾句話,父皇就聽了你的,本王聽說你與那楚王是朋友。」

  「皇叔這是哪裡的話,不過就是在韃靼之時,說得上兩句話罷了,倒是皇叔從未與他有過接觸,但卻願意與他合作,倒是讓侄兒有些驚訝呢。」

  兩人各藏心思,話里話外都帶著鋒芒,朱瞻基心中冷笑,恐怕是皇叔看上楚王的能力了,所以這才極力招攬,為了見到楚王之時,留個好印象罷了。

  自己與楚王之間,雖然有著生死之交,但是皇家之事誰又能說得准,朱瞻基心中暗暗決定,以後一定要對楚王更好一點,才能贏得其扶持之心。

  武昌城內,龐蠻帶著一眾禁軍營的大老爺們兒,負責維持秩序,以免讓流民因為搶飯,發生踩踏事件。

  而朱慕辰在城牆上,稍微看了一會,心中微微嘆氣,眼看著別的城池流民,全都向著這邊來了,甚至有些藩王,專門把流民趕了出來,指了一條明路,那就是武昌城。

  武昌城外,幾乎十里之內,全都是流民。

  百小曼站在他旁邊,「王爺,你把得到的封地全都分了出去,這雖然能解決明年,但今年眼下是越來越困難了。」

  摸上她的肩膀,兩人並立站在城頭,接受著流民的感激,朱慕辰淡淡道:「本王已經和武昌城內的各大糧行商量好了,他們有往年積壓的糧食,今年先接濟流民,等到明年賦稅低一半,並且能夠優先獲得流民的糧食採購權,比別處購買要便宜的多。」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