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天下第一功

  此時,崇文殿中有著說不出的寂靜。

  這個數目,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了。

  區區一個太平府,在大明而言,可謂是不值一提。

  因而,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懷疑自己聽錯了。

  畢竟這事兒實在太玄乎。

  可這話,卻是從胡廣的口中說出來的。

  胡廣在朝中頗有口碑,沒有人相信他會作假,畢竟他是文淵閣大學士,甚有聲名,大家也不覺得他會傻到會拿著自己的烏紗帽和巨大的聲望,去給太平府背書。

  可大家依舊還是難以置信。

  這個數目,是往年太平府的數倍啊!

  畢竟從前折算的是整個右都督府,而這一次,只單獨列算了太平府。

  海關的數千萬兩收入,乃是新稅,可即便減去了海關,單純夏稅,太平府的稅賦,還是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這是何等可怕的數目呢!差不多,單單賦稅一項,就增長了七八倍。

  而太平府的賦稅,原本就遠遠高於其他府縣,基數甚高。

  眾所周知,基數越高,想要增長的速度就越慢。

  說難聽一點,太平府就這麼多的人口,即便是對他們敲骨吸髓,也未必能榨出這麼多的銀子來。

  可張安世……居然創造出了這個奇蹟。

  而戶部尚書夏原吉,卻是比在場的大多數人更知道這個數目的含金量。

  這也意味著,天下的府縣全部捆綁起來,足足十八省,全數相加一起,所有的錢糧,也遠遠不如區區一個太平府。

  因而,此時所有人,似已窒息了一般,都跟朱棣一般,都被這個數目砸得有點暈乎乎的。

  楊榮率先反應過來,即便是他是對張安世頗有信心,也覺得奇怪。

  因而,他看向胡廣,對胡廣質問道:「此數目當真嗎?」

  胡廣唏噓一口氣,他其實很不想說真話,卻還是堅定地道:「沒有錯,帳目已經清理了,府庫也進行了核實,確實是五千九百四十三萬七千兩紋銀,這是我與戶部左吏盤帳了一個多月的結果。」

  楊榮聞言,心裡已有數了。

  他對胡廣是再相信不過的,胡廣這傢伙,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的小脾氣,但無論如何,他不會因為立場而弄虛作假。

  得到了確定後,楊榮頓時大喜。

  「歷朝歷代,賦稅無有超過本朝,從古迄今,府庫充實至此者,也無有人可及本朝十一,臣聞,文景之治,朝廷積攢無數錢糧,以至府庫都難以容計。可與今朝相比,只怕也大大不如,即便文景再生,也要自嘆不如。區區太平府,居功至偉!」

  群臣之中,一群人也露出了欣慰之色。

  百官不是一個群體,百官是各種群體的集合。

  新政推行到了這個地步,這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早已見識到了,大家又不是傻瓜,畢竟是眼見為實的。

  所以,朝中贊成張安世的新政者有之。

  反對新政者有之。

  如胡廣和夏原吉一般,希望改良者有之。

  當然,還有一小撮群體,則認為新政是好的,張安世是混帳王八蛋者也有之。

  不過,改良者畢竟占據了多數,畢竟……他們家裡真的有一頭牛,屬實是新政的精準打擊目標。

  那些誠心贊成新政者,平日裡並不顯山露水,其實這也可以理解。

  新政確實搞得有些人家破人亡,這個時候你站出來蹦蹦跳跳,不純粹是墳頭蹦迪嗎?對於大臣這種群體而言,他們寧願選擇沉默。

  可現在,這些人發出了嘖嘖的聲音,隨即便傳出低語:「此曠古未有也,新政卓有成效至此,再說其他的話,就實在可笑了。」

  「天下府縣,也不如區區一個太平府,這是哪裡出了問題?時至今日,還有什麼可辯之理呢?」

  「這麼多的錢糧,將會是何等的盛世啊。」

  也有人覺得眼前一黑,就仿佛一夜之間,自己的家產和田產就要頃刻不保一般。

  忍不住低聲咕噥著辯護:「區區一個太平府,才這麼丁點的軍民百姓,這是敲骨吸髓到了何等的地步,苛政勐於虎也。」

  這人不過是抱怨之言。

  不過卻有人聽了去,驟然之間,有人幾乎要跳起來,大呼道:「軍民百姓若是不富足,何來這樣多的賦稅?這十八省的軍民百姓,過的又是什麼日子,說這樣的話,難道不可笑嗎?」

  這殿中亂鬨鬨了一陣。

  以至於金幼孜不得不站出來,大呼道:「肅靜,肅靜!」

  眾臣這才勉強地偃旗息鼓。

  朱棣依舊還在震驚之中,此時他稍稍定神。

  可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

  有了銀子……對於朱棣而言,可不只是私人方面的享樂。

  似他這種行伍中人,也不喜那些享樂,只是他乃靖難起家,得位不正,必須要像李世民那樣,通過數不清的功績來證明自己。

  除此之外,自然是希望有足夠多的錢糧,傳給自己的兒孫。

  這涉及到的乃是江山基業,是一切的根本。

  區區一個太平府,每年上繳的錢糧如此之多,那這太平府所帶來的收益,就等於是他的錢袋子了。

  他深吸一口氣,才按捺住心頭的那份激動,抬眸看向張安世道:「張卿,這個數目,對嗎?」

  他還是希望詢問一下當事人。

  張安世澹定地道:「陛下,數目……是對的。」

  朱棣的手下意識地握緊了一些,再次努力地克制住自己,而後一字一句地道:「張卿……勞苦功高……實是真之肱骨……」

  張安世卻是道:「陛下,臣卻以為,浙江布政使司姜秀,兩袖清風,政績卓然,浙江布政使司在他的治下,稅賦提高了五成,如此赫赫功勞……」

  朱棣聽到姜秀二字,皺了皺眉,只覺得厭煩,揮揮手道:「夠了,夠了!」

  群臣之中,不少人的臉額有點僵,甚至有些人不禁臉色微紅。

  堂堂大臣,一般情況是喜怒不形於色的,臉紅是什麼東西?廟堂為官,還會害臊?

  可這話的刺激太大,但凡有一丁點廉恥心的人,竟都滋生了害臊的情緒。

  「可是陛下……」張安世顯然沒打算就此打住,繼續道:「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姜秀,他如此政績,乃天下公認,廟堂諸公,無不以此為榜樣,臣對姜布政使,也是傾慕有加,欽佩得五體投地,臣以為……諸公公論其為太子少師,天下第一布政使,實在是恰如其分!」

  「……」

  這還要其他人怎麼說下去?

  張安世把天聊死了。

  現在莫說是朱棣,即便是群臣,但凡提及到了姜秀,都不免覺得尷尬。

  如今大家只覺得這兩個字刺耳,希望這個世上最好不存在此人。

  卻見張安世此時的目光落在一個人身上,道:「胡公,你說是不是?」

  胡廣:「……」

  胡廣的頭有點痛。

  胡廣是沒想到張安世會跑來問他的,這太突然了,這樣的明目張胆,如此的赤裸裸,真是一點情面都不給。

  眾所周知,胡廣是老實人,所以他一時給問得語塞。

  在張安世的目光之下,他躲無可躲,最後只好硬著頭皮,開始結結巴巴地道:「老夫以為……嗯……以政績而論……不過……」

  他支支吾吾了老半天,竟是越來越接不上話。

  張安世平靜地道:「胡公,依我看,姜布政使……這樣的卓然政績,乃千古未有,莫說是太子少師,即便是讓他入值文淵閣,或為一部部堂,也是合適的,胡公以為呢?」

  胡廣道:「這個……這個……官吏的歷練,在於……在於……」

  胡廣第一次覺得說話是這麼難的事。

  張安世道:「你就說對不對吧。」

  胡廣道:「對也不對。」

  朱棣:「……」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其餘之人,只來來回回地看著二人,竟都無言。

  張安世見胡廣臉皮厚,索性目光在殿中逡巡,他的目光所及之處,幾乎所有人,立即開始垂下頭,生恐自己被張安世的目光觸及到。

  這裡頭……顯然有一個極可怕的問題。

  那即是,姜秀提高了四五成,便稱之為卓然,甚至認為乃是天下官吏的典範。

  可人家張安世拿出來的功績,乃是姜秀的百倍、千倍。

  這個該怎麼算?

  總要給一個說法吧?

  可惜……現在似乎沒人願意給說法。

  那張安世只好自己爭取了。

  於是張安世的目光最後落在朱棣的身上,從容不迫地道:「陛下,臣以為,以姜布政使之功,理應入祭太廟,如此能吏,曠古未有……若是不入祭太廟,只恐要令天下人寒心。」

  朱棣:「……」

  大明迄今,能入祭太廟者,不說太祖高皇帝,單論朱棣這裡,也就只許了一個姚廣孝!至於其他人,功勞不可謂不大,現在張安世提出這麼一個要求,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朱棣咳嗽一聲,隨即道:「好了,好了,這姜秀,也沒什麼大功勞。」

  張安世道:「陛下,臣竊以為,陛下此言不可。姜布政使的功勞,可謂人所共知的啊,不信……」

  張安世說到這裡,開始往袖裡搜索,竟神奇的,取出了幾張摺疊的邸報。

  他接著道:「陛下你看,這一封邸報,是文淵閣大學士胡廣的撰文,是刊登在八月初九的。噢,還有這一篇,乃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文章,是八月十一的邸報。還有戶部尚書……」

  被點到名的戶部尚書夏原吉,臉上一僵,臉色微微一變。

  卻見張安世道:「陛下,這裡頭可都是異口同聲,將此人比為管仲,這管仲……是何等人啊!既可比為管仲,那麼自然……」

  這等事,最怕的就是記憶了。

  而比起人的記憶,最可怕的就是白紙黑字。

  自然,比起白紙黑字來,這等鉛字印刷,早已被天下人所傳閱的文字記錄,則後勁更大。

  因為這玩意,誰也別想抵賴,想跑?你跑得掉嗎?

  朱棣心裡都覺得好笑。

  張安世卻極認真地道:「陛下,這……總不能不認帳吧?這麼多朝廷大臣,可都是這樣說的!還有太子少師的旨意,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著大功於朝……所以才特敕太子少師,這還能有假?」

  朱棣臉色微怒。

  當然,他所怒的,卻是當初的時候,胡廣等人在他面前嘰嘰喳喳,成日吹捧這個姜秀,結果旨意頒了出去,現在反而顯得貽笑大方了。

  那姜秀……他有個屁的功勞,即便是賦稅再增一倍兩倍,他也屁都不是,好吧!

  而胡廣和夏原吉的心,卻在淌血。

  他們不只是覺得尷尬,甚至是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

  更讓他們痛心的是,那些本是想要改良的士紳和讀書人們,為了大計,不得不割肉斷腕,一個個拿出自己家的錢糧出來,就指望著,這一次能夠名正言順,證明即便沒有新政,天下也不至這樣糟糕。

  結果錢糧是拿出來了,最後卻發現就是個屁,這錢糧等於都丟到了水裡,而今真是一丁點浪花都瞧不見了。

  朱棣此時,已是心如明鏡,此時龍顏大悅。

  於是,他也揶揄地看向胡廣,道:「胡卿,以為如何呢?」

  胡廣心裡嘆息一口氣,終究還是躲不掉了。張安世的追問,他可以搪塞,可陛下的詢問,他哪裡還敢敷衍?

  於是只好老老實實地拜下,鄭重其事地道:「天下若有管仲,非蕪湖郡王張安世不可。區區姜秀,與殿下相比,不過是螢火與日月爭輝,不值一提,言之可笑。」

  張安世眸光一亮,立即開始記下,這句話……嗯,很有水平,回頭就刊載邸報。

  朱棣微笑道:「是嗎?這樣說來,張卿如此功勞……嗯……」

  他目光凝視著胡廣:「這樣的功勞,該如何賞賜呢?」

  「這……」

  這一下子,可把胡廣難住了。

  實際上,這百官們都難住了。

  姜秀這樣的人,都可以加一個太子少師。那麼張安世呢,還有太平府上下的官吏呢?

  若是將他們的賞賜給少了,這就難免厚此薄彼了。

  畢竟,姜秀那樣的貨色,竟都是太子少師呢!

  可若是給多了,這要是傳出去,等於是讓天下人更清楚未來新政已是大勢所趨。

  胡廣此時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小媳婦,橫豎幹什麼都是錯的,他期期艾艾了老半天,腦子裡卻突然鬼使神差地靈光一閃,最後咬咬牙道:「如此功勞,可封親王。」

  說出這話後,胡廣心裡輕鬆了。

  就這樣吧,我擺爛了,封不封,那就看陛下你自己的了,我這個大學士,反正是把話說到位了。

  可冊封親王,乃是極敏感的事。

  要知道,張安世這個郡王,本就已是破例了。

  朱棣意味深長地看了胡廣一眼,似乎看穿了胡廣的心思,卻微微一笑道:「嗯……胡卿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

  他頓了頓,卻又道:「那麼……諸卿意下如何呢?都來說說看,集思廣益嘛,朕一向是廣開言路的。」

  相比於朱棣這個皇帝顯得很好說話的樣子,眾臣卻是無言,心裡不無犯難。

  如胡廣所想的那樣,這話題太敏感。

  朱棣見眾人不回應,便開始一個個點名:「楊卿,你看如何?」

  楊榮倒是理智,反正自己沒有吹噓過姜秀,因而深思熟慮之後,便道:「蕪湖郡王殿下太過年輕,這樣冊封親王,是否有所不妥,臣還以為,還當斟酌一二。」

  朱棣既沒有說好,也沒有否決,而是思量了片刻,便又看向金幼孜:「金卿家以為呢?」

  金幼孜猶豫了一下,才道:「臣之言,可能陛下認為臣首鼠兩端,不過臣發自肺腑的認為,此事也可,也不可!」

  朱棣:「……」

  這說了,跟沒說有啥區別?

  於是朱棣的目光又落在另一個人身上,道:「夏卿,你乃朝廷的君子,此事……你來建言最是合適。」

  夏原吉此時的腦子有點亂。

  若是以往,他肯定是堅決反對的。

  可今日……

  他瞥了一眼張安世,而後眼角的餘光,看到了張安世手裡捏著的那一份報紙。

  心裡嘆息之後,夏原吉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般,最後咬牙道:「胡公所言,並非沒有道理,如此赫赫大功,豈有不賞之理?此事雖是破格,可歷朝歷代,古往今來,似有這樣功績之人,可謂前無古人,既是如此,那麼……破格也是應該的,所以……胡公所言,臣附議。」

  他說的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好像一下子,他就成了張安世的鐵桿一般了。

  朱棣哈哈大笑,隨即道:「朕沒想到,胡卿與夏卿能夠放下門戶私見,好的很。」

  這不知該說是鼓勵,還是諷刺。

  反正這個時候,胡廣和夏原吉的臉,這一次沒有紅。

  朱棣站了起來,開始在殿上踱步,頭微微低垂著,目光輕眯,他的心裡似乎在反覆地咀嚼著什麼。

  良久之後,他終於站定,虎目掃過眾大臣的身影,而後道:「還有人呢?大家都來說說看嘛,怎麼一個個,非要朕催促?都得說,不說朕不放你們走。」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