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魏鈺是如何知道十皇子有讀心術這一事的話,那真的全歸功於五皇子。
十皇子虛四歲的生辰過後,魏鈺就把小胖子抱到了自己府上教養。
這事放眼過往,皇子由兄長撫養,那是從未有過的事。
不合規矩,但沒有人過多置喙。
畢竟當事人喜聞樂見,做父皇的也同意,做母妃的更沒有多嘴,朝臣們又做什麼要去干惹准太子生氣的事?
又不是吃飽了撐的。
一個小皇子,太子願意養就養唄,又沒礙著啥事。
而十皇子被抱到賢王府後,那好日子就徹底到頭了。
三頭身的小娃娃話都還講不利索呢,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剩下時間不是被各種夫子教導,就是被他親九哥帶在身邊使喚幹活。
有心想對他九哥說不吧,偏偏嘴皮子又沒他九哥利索,能真正溝通的人還不在,十皇子每晚都氣得在被窩裡嗷嗷哭。
孩子每天睡覺前都在心頭髮狠說自己一定要學說話,而且說得一定要比他九哥厲害,他一定要叫他九哥再不能欺負他!
但結果吧,每每都是第二天照舊被他九哥氣得嗷嗷叫。
反正主打就是一個——周而復始。
這樣的日子也不必過的太長,半個月的時間,十皇子尿都還控制不住的年紀,就已經學會控制自己的表情了。
為什麼?
因為他發現他哭得越大聲,他九哥欺負他就越狠!過後夫子給他布置的課業就越多!!
壞哥哥!!!
如今在十皇子心目中,對他九哥的喜愛度已經跌至谷底了。
而每天與九哥的鬥智鬥勇,也讓十皇子說話的流暢度以飛躍般迅速提升。
至少現在,不過兩月時間,十皇子已經能完整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而不打盹了。
-
「劉夫子,課業我已做完,我真的不能小憩一會兒嗎?」
清幽怡人的竹園內,有涼亭屹立其中。
而在涼亭之中,有一大一小正在授課。
劉懷遠站在圓桌後,看著桌後坐在凳子上,捧著書眼巴巴看著他的十皇子,不由微微一笑。
「可以。」
十皇子眼睛立刻亮起。
然,下一秒,劉懷遠又道:「但九殿下今日出門時,曾與臣言,上完課後,要帶您去趟學堂。」
十皇子眼中的光一下又沒了。
他乾巴巴哦了聲。
明明一張小臉前後變化壓根不大,但卻就是能叫人看出他內心的悲憤和生無可戀。
劉懷遠眼中笑意流出,面上卻還是那副溫和端正的夫子模樣。
他如今雖說已是禮部官員,但依舊還是唯九殿下馬首是瞻,殿下讓他來教十皇子五經六藝,他自然不會推脫,哪怕十皇子是個傻的。
不過好在十皇子不是。
十殿下很聰明,是個很有靈氣懂事的孩子,明明出身尊貴,但卻半點孩童該有的任性嬌貴都沒有,能教授這樣的學生,是當夫子的幸事。
就是孩子還小,沒遭過更多的「毒打」,總想著抖機靈逃脫九殿下的「魔爪」……
合上手中的書,劉懷遠笑道:「十殿下,今日課業到此為止,咱們先收拾下吧。」
「哦,是,夫子。」
十皇子低頭,乖巧地開始自行收拾書本。
這種本該交由下人做的活,十皇子卻是做的異常熟練。
因為他九哥從不嬌慣他,吃飯穿衣,洗漱寫字,但凡是能自己做的,他九哥都叫他自己動手,壓根就不許旁人幫忙。
從前在宮中還能有松泛些的時候,但到了他九哥府上,那真就是沒好了。
好在十皇子自幼便是個抗壓能力強,且沒見過同齡孩子如何生活的娃,被他九哥一忽悠也就信了,壓根就不知道如他這般年紀的高門少爺們,大多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吃飯還得靠人餵的那種。
就是吃了沒見識的虧。
收拾完桌面,十皇子叫書童將東西帶回去後,便跳下凳子,過去牽住了劉懷遠的手。
他仰頭問:「劉夫子,我們去學堂做什麼?是要找另幾位夫子嗎?」
要問十皇子平時都學什麼,那自然是什麼都要學的。
皇子該有的培養他都有,從前皇子們不必學的,譬如理科,天文地理,農桑醫理,他也都會學,不過是學的側重比例不一樣。
有些事可以不精通,但必須要了解。
這樣才不會被底下人給糊弄。
至於為人處世、帝王心術方面,魏鈺都是將孩子帶在身邊言傳身教的。
劉懷遠牽著十皇子往外走。
「不,臣是帶殿下去學堂學習的,殿下近來可曾聽說過顯微鏡?」
「顯微鏡?啊,是那個據說能看到很小很小蟲子的東西嗎?為何一定要去學堂?不能叫他們把東西拿過來嗎?」
「殿下,顯微鏡是研究院研造出來的,東西很少,工部那邊還在加緊研造中。九殿下說顯微鏡要先緊著各地學堂,任何人不得以強權私之,是以咱們若想用,就得去學堂。」
「啊……為何九哥要緊著學堂呢?」
「因為學堂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只有國家人才多了,這樣咱們大魏才能強盛,無人可欺,是以殿下,你也要好好學習呢。」
「……知道了夫子。」
-
師生倆是從賢王府一路走去的學堂。
新式學堂就建在城中,占地面積頗廣。
不比過往的學堂只有平平一層,新式學堂里的建築大多都有三層高,裡面的學堂、宿舍、食堂具有不說,還有額外的實驗樓,體育庫,操場,以及樂器室,總之新式學堂里的教育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師生倆還沒到學堂大門,便看到了大門口排了老長的隊伍。
排隊伍的也不是朝氣蓬勃的學生,俱是形形色色的成年人,有男有女,有貧有富。
十皇子不解,「夫子,他們這是在作何?難道他們也想入學?」
劉懷遠自是清楚原因,不過他沒有說,只道:「殿下不若親自去問?」
九殿下曾言讓他們在教導過程中,讓十殿下多與民打交道。
體察民情,與民同樂,事無大小,皆可了解一二。
實踐出真知,眼下的機會,讓十殿下自己去問,才能更深刻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