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內黃郡,最靠近南苗某小鎮內,一七八人的小隊剛剛進城。🍭💘 ❻9ѕнⓊ᙭.𝐜ᵒм 🐒🍩
一行人衣裳破爛陳舊,不少地方都有針縫過的痕跡,而那些針縫痕跡歪七扭八的,顯然縫的人不是熟手。
雖然穿得破爛,但一個個身上帶有的那股凜然彪悍的氣息,還是叫沿途的百姓不敢輕易招惹,自發遠離。
這行人就是剛從南苗回來的灰衛使護衛們。
帶隊的是甲六一。
為什麼不是乙十三,問就是乙十三還待在南苗,督促當地人在開墾荒地,修路建房種菜呢。
是的,闊別兩年之久,去南苗找一年三熟沃土的乙十三已經找到了地方。
雖說地方離大魏有些遠,要將大魏的地盤擴到那裡不容易,但這毫不影響乙十三先帶著當地人發家致富,自行修路靠近大魏。
單一方努力算什麼,雙向奔赴才是最棒的啊!
只能說南苗人大部分都單純好騙,只要能讓他們生活變得更好,叫他們幹嘛就能幹嘛。
反正也沒國家概念,都是寨子與寨子間,那用好生活叫他們哄成大魏人,這操作不要太簡單。
至少在乙十三眼裡,這事是毫無難度的,只看他才了四個月就收服一寨子為他所用就能知道。
也正是因為乙十三要在南苗繼續帶領一眾當地人發家致富,所以回來傳信息的人就落到了甲六一頭上。
甲六一是花了兩個月才從當地回到大魏的。
而一入城,一群在南苗遭了老大罪的護衛們就受不住了。
「這個餅好香,借我銀子!」
「我要吃麵,借銀子。」
「肉香,紅燒肉的香味,甲六一,借我銀子!」
一群在南苗就沒有吃過好東西的護衛們饞了,真情實意地饞到流淚。
甲六一也想吃,但面對著全隊人的嗷嗷借銀,他只有倆字回答。
「沒錢。」
借宿的錢都還是找乙十三拿的呢,這群人當初出門怎麼就不帶銀子的??
不遠處有人在吆喝。
「發糖了發糖了,我家少東家考上醫學院,東家發糖了啊——」
嗯?
發糖?!
一群窮嗖嗖的護衛耳朵賊尖,從前不屑參與的,這會兒一聽有人發糖,二話沒說全都擠了過去。
免費的糖,他們得拿。
都好久沒吃過甜的了呢!!
-
宜州,邊城。
靠近城門處,有一錦衣公子哥兒正坐在一棚子裡,翹著腿吃著點心,他周圍護滿了小廝。
有衣衫襤褸者剛入城門,還未帶有所行動,棚子外站著的小廝就開始吆喝。
「招人做工啊——有戶籍者一日三十文,包食宿,沒有戶籍的,免費帶人去官府登記……」
這樣的吆喝聲隔會兒就會響起,城中的人早有習慣,聽到後連個眼尾都不掃的,也就剛進城的,聽後還會一驚一乍。
總會有走投無路的人聽到吆喝聲後心動,然後過來,小心詢問真假,得到小廝們詳細的解答後,再欣喜若狂。
這樣的畫面,在棚子前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
時不時的,就會有不明白的人問城中人,「那坐在棚里的公子是何人?他為何要這般做?」
每到這時,城中人就回他們。
「那公子啊,是從京都來的,國子監祭酒家的常公子,原來是來咱們宜州養鵝的,可結果聽說咱們邊城流民多後,體恤咱們不易,便自發要為朝廷分憂呢,是個大好人。」
-
湖州。
這個大商賈匯集的地方,原本還算風平浪靜,但在半年多前來了兩個年輕人後,大商賈們便各個都開始昏頭了。
年輕人們相貌堂堂,能說會道,從京都而來懷揣巨財,只為找志同道合之人一道出海賺錢。
消息一被放出,早有意向的大商賈們便紛紛登門商討。
然後,不過兩月,人選確定,計劃制好,各人各方開始為出海做準備。
而誰來做領頭人,大商賈們甚至連競爭都未有,便紛紛讓給了那兩位年輕人來決定。
堪稱昏庸。
為什麼不爭呢?
因為大商賈們有腦子。
從京都而來,懷揣巨財,多智近妖,身邊護衛秩序嚴密,大張旗鼓要籌辦船隊,連報紙都有宣揚,試問這樣的人背後若跟朝廷不掛鉤,那還有什麼掛鉤的?
在所有人都還不敢身先士卒的情況下,既然人家能光明正大帶著他們發財,那還挑剔什麼呢?
跟著干就好了啊!
所以造船,招人,匯集物資,儘快做好就能儘快出海,儘快發財了。
-
幽州。
十三邊城外,屬於互市的規模早已顯露雛形。
在明文條例與雙方守衛的保護下,幽州與北胡人民在試探之中,都各自漸漸邁出了步伐,開始在互市進行交易。
北胡人民有肉有奶有獸皮,這些東西擺在互市,總是格外受大魏百姓歡迎,尤其是知道了如何去奶腥法子的人,提著熱乎乎的羊奶桶賣給幽州人民時,總能收穫無數好評。
而幽州人民甚至都不用挑,但凡是他們大魏獨有的各種好物,北胡就沒人不要的。
互市成立幾個月,消息就迅速傳遍了北胡各個部落,甚至就連遠方的西岐都知曉了。
西岐甚至還派人走陸地過來,只為親眼看一看互市模樣。
互市建立短短几個月,親眼看見邊關變化的衛城是感慨的。
他覺得自己輸了。
當初與賢王殿下定下的約定,根本就用不了三年,只單單眼下的一切變化,但凡是心有所悟的,都會明白賢王的真正意圖。
衛城知道是自己短視了。
原來想要收服北胡,其實並不需要刀劍相向。
馴化,其實也是一種手段。
即便這場馴化也許需要數十年。
但,能有這種和平穩定不流血便能收服北胡的法子,即便是數十年,哪怕是上百年,衛城也知道自己定是心甘情願的!
所以書上說的兵不刃血,原來都是真的。
賢王遠見,是他遠所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