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會議結束後,林有德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卻發現薇歐拉不在裡面。
然後他才想起來今天薇歐拉回前線去了。
林有德坐回自己的位置上,解開上衣的第一顆紐扣,然後拉了拉領口讓空氣灌進衣服裡面。這個時候空氣已經帶著些寒意了,凜冬將至。
在另一個時空的中國,軍事愛好者們基本都有一個共識:不要在冬天進攻俄國。這種共識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愛好者們製作的一些軍事遊戲MOD里,在冬季進攻俄國會有一系列的觸發事件冒出來,極大的增加遊戲難度。
這種「氛圍」讓一些新入坑的軍事愛好者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德意志橫掃歐洲只是敗給了天氣」這種說法,這說法造就了無數德棍,荼毒深遠。而事實上,德國也是個緯度很高的國家,冬天也挺冷的,尤其是東普魯士那種地方,緯度比史達林格勒還要高,只比莫斯科低一點。當然東普魯士靠海,沒那麼冷,但過分強化寒冷對德軍的影響就不對了。
實際上,德國人只是受不了深冬之後的俄國,在另一個時空的莫斯科會戰中,缺乏冬裝和冬季潤滑油的德國人也是在十一月中旬的時候才開始扛不住的,之前還能勉強作戰。
在德國人扛不住之前,阻擋德國人的其實是「泥將軍」,冬季小雪讓俄國鬆軟的泥土地變成了爛泥地,讓德國的裝甲部隊行動能力大幅度下降,而那些只能依靠騾馬來運送補給的傳統步兵師的挺進速度更是變得龜爬一樣,泥濘拖住了德軍的腳步,將當時德軍相比蘇聯紅軍最大的優勢給徹底抵消。
而在北方列寧格勒戰區,泥濘對德軍的影響更大,奧托?卡里烏斯等人的回憶錄都提到坦克之類的東西陷入泥土中不能動的情況,為此卡里烏斯反覆強調裝甲作戰之前要勘察地面,看地面能不能經受住坦克的重量,他自己也養成了騎摩托親自在戰線上飆車檢查地面狀況的習慣,偵查過程中遇到的危險甚至比他在戰車裡遇到的更多,他在東線負傷也是因為騎摩托穿越兩軍分界線被火力掃射。
這也是林有德喜歡卡里烏斯的原因,他第一次看《泥濘中的老虎》時才十多歲,正是叛逆的年齡,覺得在戰場上騎摩托飛奔的飆車黨卡里烏斯帥極了,也形成了德軍在東線打得很瀟灑的錯覺——後來林有德才知道自己被節選版本坑了(當時就沒有全文翻譯版),其實卡里烏斯在東線打得很辛苦,環境非常惡劣,每一場戰鬥都是苦戰,而且當時德軍已經沒有戰役主動權了,實際上處於不斷撤退節節抵抗的狀態。
總之,泥濘才是東線德軍最恐懼的東西,為了保證機動能力和補給能力,德軍一直在努力修路,但是修路的速度趕不上前線戰局的變化,修好的高標準公路幾乎都給俄國人做了嫁衣。後期俄軍能這樣摧枯拉朽的前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德國人在占領區修了很多路,路的質量還很好,就差沒有在路邊用油紙包埋德國人了。
正因為對泥濘的深刻印象,卡里烏斯的自傳才沒叫「大雪中的老虎」,而是叫《泥濘中的老虎》——要知道老爺子可是在當時戰線最北方的列寧格勒戰區作戰的。
當然,泥將軍和冬將軍是公平的,它們同樣影響了蘇軍的作戰行動,但蘇軍作為防禦方,這種影響比進攻的德軍要小。而且蘇聯部隊在家鄉作戰,更熟悉狀況。
而德國的失敗並不僅僅是因為冬將軍和泥將軍,過長的補給線、工業能力和戰爭潛力方面的差距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另一個時空蘇聯最危險的時候就是第一年的莫斯科會戰,當時蘇聯的工業遷移還沒有完成,產能低得可怕,部隊裝備十分不足,而部隊成建制的被殲滅也導致兵力上的缺口,新徵召的部隊缺乏武器也缺乏訓練。
莫斯科會戰結束的時候,蘇聯其實就已經可以預見到未來的勝利了,就算不發生史達林格勒戰役,總有一個其他什麼戰役會成為轉折點。
而現在這個時空,林有德是幸運的,俄國工業遠不及林有德用了那麼多年發展起來的德國,只要德國有石油,先垮掉的就一定是俄國——哪怕俄國有美國的支援也一樣。
同時德國的兵員也更充足,波軍證明了自己是出色的炮灰,而北歐的軍隊也展現了相當的戰力,西邊的法國雖然現在只派了個集團軍過來擔任後方守備,但他們免除了林有德在西線的駐軍壓力,使得林有德在西線只需要防守荷蘭比利時這兩個低地國家。
林有德坐在椅子上,想著這些,臉上的表情不由得有些得意,拉攏周邊國家建立這個聯盟,大概是他林有德穿越之後做的那麼多決定里最正確的一個,而等待俄軍先進攻把侵略的鍋甩給俄國人則是第二正確的決定,如果不是這樣,林有德手裡不會有那麼多戰意濃厚的波蘭僕從軍。
這時候,辦公室的門開了,一身戎裝的茜茜進入房間。
「哦,第二個回來的是你啊,剛下飛機?」
「不,我先去你的參謀部了解了一下狀況。」茜茜說著大步來到房間裡的小柜子旁邊,開始擺弄放在那裡的茶具,她一邊弄紅茶,一邊對林有德說,「聽說你和曼施坦因打了賭?」
「是啊,賭的羅斯托夫。我認為他在十月份拿不下羅斯托夫。」
「為什麼?他們距離羅斯托夫不到一百公里了。」
「可是馬上就要下雪了。」林有德搖搖頭,「下雪之後頓河平原就會到處都是泥濘,他們九月的時候不整補,直接推進那還有可能拿下羅斯托夫,但現在,只要俄國人堅守到下雪,我軍的補給就會變得很困難,重型裝備也會陷在泥地里寸步難行。」
「那隻要在下雪之前拿下羅斯托夫不就好了。」
「是啊,所以我才和曼施坦因打賭啊,希望能激將一下他們,讓他們在下雪之前擊潰重組的頓河方面軍,拿下羅斯托夫。但俄軍方面的將領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在另一個時空他和科涅夫、朱可夫一起被並稱為『三駕馬車』,曾經靠著沿途收編來的部隊擋住了另一個時空的德軍的攻勢……」
「另一個時空的德軍和我們這邊的德軍又不一樣。」茜茜用安慰的口吻輕聲說,「另一個時空德軍不是都沒有完成機械化和全軍自動武器化麼。按照你的說法,另一個時空德軍和俄軍的戰損比最好的時候也不過一比五,我們這邊可是已經達到了一比八。」
其實林有德的說法並不靠譜,畢竟戰損比這種東西,眾說紛紜已經是常態,就算是專業的軍事史研究學者,對具體的比值也有不少分歧,更別提愛好者了,基本粉哪一方比值就會向哪一方傾斜。比如就有玩了艦娘那遊戲變成日本海軍粉的精神日本人認為日本海軍戰技遠高於美軍,在海上和美帝的垃圾兵打得有來有回略占優勢,只是被美帝下餃子一樣的量產軍艦用數量拖垮了。
但事實上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開掛開到飛起。比如說,兩架SBD發現日本艦隊之後決定用自己帶的小炸彈強突日本艦隊,結果這倆還真突破了日本艦隊防空圈把瑞風號航母送回船塢泡澡,自己還全身而退——要知道這倆都是VS隊的SBD,S的意思是偵查,這倆當時確實也是在執行偵查任務,為了航程掛的是小一號的五百磅炸彈……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再比如說有一架SBD,投完彈之後被三架零戰三二型圍攻,結果這哥們大喊「把JEPS驅逐出去」,然後就巨人化哦不爆種了,開著SBD先是兜圈狗斗強行把一個零戰繞暈了咬到尾巴打下去,接著硬抗另一個零戰的俯衝掃射,就是不破S,等零戰掃射完爬升的時候強行拉機頭把零戰打掉了,最後用一個「信仰十字切」切掉最後一架零戰的翅膀——這最後一個零戰也很傳奇,硬是飄回了基地。
所以太平洋戰史,除了鐵底灣的第一戰之外,其他時候都是掛逼美帝展現什麼叫主人公模板。美帝水面艦艇開掛沒有海航那麼可怕,但也誕生了各種神奇戰績。比如無魚雷裝備的重巡逼近戰列艦打纏身格鬥竟然還活下來了;老條約型重巡單艦挑戰兩艘新造條約重巡,結果竟然打贏了;航母傾斜十七度,強行搶修回來並且還恢復了航速導致日本人偵查以為有新航母進入戰區……
總而言之,殺傷比這些東西,都是不靠譜的,尤其是軍事愛好者眼中的殺傷比。
不過,茜茜口中的德軍和俄軍殺傷比還是有一定依據的,這個時空德軍的統計部門一直很注意「濾水」,戰績中的水分過濾得比較徹底,所以對俄軍的傷亡數字掌握得比較貼近事實,過去的一年多的戰爭中,俄軍被擊斃、擊傷以及俘虜的人員數量,差不多就是德軍的八倍。
當然了,德軍這邊的數字沒算僕從軍,僕從軍不是人這種事情,另一個時空美帝沒少干,林有德也給學過來了。
算上波蘭人的損失,雙方交換比也接近一比三。
俄國人流了比另一個時空要多得多的血,估計不用打四年,俄國就會陷入缺男人的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