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參加網文峰會期間每日兩更

  1939年7月中旬,整補完畢的俄軍再次發動大規模攻勢。

  這次攻勢,他們終於把華沙周圍的「釘子」都拔得差不多了,完成了對華沙的三面包圍。本來俄軍還想試一試完成真正意義的包圍,結果發現華沙「背後」的部分被動員起來的百萬波蘭勞工修成了廣闊的築壘地帶,對於裝甲化程度不高的俄軍來說,要占領這個地帶非常困難。

  另一個時空的蘇軍要對付這種築壘地帶簡直小意思,畢竟那個時空蘇軍可是有「列寧賜予的正義」——152粗管子,專治永固半永固工事。

  當然其他那些七六管子八五管子也能迅速拔掉工事。說到底,蘇軍和這個時空的沙俄軍隊有著根本性的不同,這個時空的沙俄軍隊,撐死只是裝備強化過的一戰軍隊而已。

  正因為這樣,明明是德軍一直在退守,俄軍一直在進攻,但俄軍的傷亡遠超過德軍,結果雙方損失的部隊的數量比竟然和另一個時空蘇德戰爭差不多,德軍傷亡稍微高一點。

  這種奇怪的現象,讓林有德不由得感嘆,那位鋼鐵姬果然是鋼鐵同志的異時空同位體,在戰術方面簡直一模一樣。

  不過反過來講,鋼鐵姬也沒有其他可以用的「戰略」來面對當前的局面了,要等她工業發展起來,至少得兩個五年計劃,那時候且不說林有德的科技樹能攀升到什麼程度,光是林有德的女兒們長大了這一條就可謂俄國不能承受之重。

  她只能用傷亡來換戰果。

  現在的俄國確實能換得起。戰爭結束之後,感受到戰爭殘酷生命可貴的倖存者們會玩命的生孩子,所以每逢大規模戰爭結束,社會趨於穩定,正常的國家就會出現一波嬰兒潮。俄國正是如此,雖然戰後經歷了一些動盪,但這個時空沙俄的動盪幅度沒有蘇聯那麼大,雖然經濟工業什麼的一團糟,老百姓對未來能有穩定生活這點相當有信心,於是持續將近五年的嬰兒潮就到來了。

  而現在,正是那批孩子到了參軍年齡的日子,沙俄有著相對於德國來說龐大得多的人力資源——德國也有嬰兒潮,但本來人口基數就比不上沙俄,而且生得也沒有俄國人那麼瘋狂,畢竟德國地方就那麼大,能產出的糧食就那麼多,不像俄國養活那麼多人之後還能大量出口糧食。因此德國老百姓生起來比較謹慎。

  現在林有德控制的德國,有九千一百萬日耳曼人,算上斯拉夫人等少數民族能有一億三千萬,但林有德為了保證南部穩定,沒有打算動用各個加盟共和國的軍隊。他能夠動員兵力的就只有這九千一百萬比較純粹的德國人。

  而這個時空俄國算上僕從國有兩億多人口,能動員數千萬的部隊——實際上,此時俄國動員的兵力已經達到900萬,只不過波蘭正面無法展開那麼多的部隊,俄國的後勤能力也無法讓他們把九百多萬兵力全部投送到第一線。

  但俄軍完全有能力和德軍拼消耗,車輪戰。

  七月底,德波聯軍在華沙外圍的陣地失去了百分之五十,俄國人開始炮擊華沙城。這個時空一直比較有種的波蘭政府終於軟了,從華沙出逃,遷移到了波茲南。

  林有德終於說服波蘭政府,開始無差別武裝波蘭人民,大量民兵進入華沙城防陣地,整個華沙城幾乎所有青壯年都拿起了武器,準備和侵略者決一死戰,而他們的妻子、父母則加入了志願勞動營,開始幫助工兵部隊搶修工事。

  和前線緊張備戰不同,林有德這會兒反而放下心來,他很清楚進攻華沙這樣的大城市到底意味著什麼。鋼筋混凝土的森林會成為可怕的絞肉機,激烈的巷戰會一直持續,像泥潭一樣把交戰雙方牢牢的吸附在原地。

  林有德認為俄軍已經失去了快速解決戰鬥的最佳機會。

  而從墨索里尼掛掉以來,林有德最擔心的南方問題,在七月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夏莉同意把兩名神姬調往法國南部,放在法意邊境附近戒備,牽制教皇神姬。而德國外交部對希臘的外交努力也初見成效,希臘政府公開聲明自己無意介入義大利半島的紛爭,也不想和人類革新同盟為敵。

  一切穩定之後,林有德終於可以專心對付俄國人了。

  八月五日,德國空軍再次向華沙城郊俄軍占領部分扔下大量雲爆彈,俄軍對這種武器幾乎沒有防禦能力,這使得德軍得以將戰線恢復到七月中旬的狀態。

  之後激烈的巷戰持續了半個月,普遍使用自動武器並且占據地利優勢的德軍大量殺傷進城的俄軍部隊,但隨著戰鬥的持續,俄軍越來越多的使用撿拾的德制武器,很多地方出現了雙方使用一樣的武器進行廝殺的場面。

  殘酷的絞肉戰一直持續到八月底,結果就是雙方都打不動了,波德聯軍部隊沒有辦法把侵入城中的俄軍趕出城外,而俄軍也再也沒有辦法向前推進。於是前線就這樣進入了雙方默認的平靜期,雖然每天雙方都會用火炮互相打招呼,但八月的最後一周,雙方都沒有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當然,零星的交火依然不時發生,華沙城內每個小時都能聽見槍聲,但從傷亡數字來看,持續了一個月的血戰確實暫時告一段落了。

  鋼鐵姬當然對這個結果不滿意,她繼續向前線調動重炮,甚至有情報指出,鋼鐵姬可能會在前線使用毒氣。

  林有德這邊,空軍還在繼續儲備雲爆彈,林有德的雲爆彈效能和另一個時空越戰中美軍使用的還有一定差距,必須大量投放才能取得足夠的效果。

  不過林有德的將軍們在策劃一個新的、不需要使用雲爆彈的攻勢。

  德軍統帥部的看法和林有德一樣,認為光靠巷戰是不可能贏得華沙保衛戰的勝利,因此必須發動一次裝甲進攻戰,從城市之外的平原上發動攻擊,用裝甲部隊撕開圍攻華沙的俄軍的側翼,挺進後方,將俄軍部隊切割成互不相連的幾塊,並且完全破壞俄軍的後勤系統。

  原文在六#9@書/吧看!

  現代戰爭如此依賴補給,當城內俄軍沒有彈藥的時候,他們也就只能投降了。

  此外,而前線的曼施坦因和海因茨對統帥部的華沙包圍戰沒有興趣,他們要求林有德將新組建的裝甲部隊加強給B集團軍群,然後由他們發動向烏克蘭的攻勢,目標是殲滅分散在盧布林到熱舒夫之間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曼施坦因認為摧毀第二方面軍,可以讓俄軍側翼暴露在危險之中,這樣就能迫使俄軍放棄對華沙的圍攻。

  理論上講,德軍統帥部是戰爭的最高領導機關,應該以統帥部的意見為主。但是曼施坦因和海因茨都是林有德特別看好的軍官,他們下決心要利用林有德對他們的青睞,推行自己的主張。

  雙方的撕逼,成了林有德在1939年8月最煩心的事情。

  (9號峰會結束,10號恢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