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賊心不死,想撈李岈公子
無形之中。
他們好似站隊戰對了。
此刻。
別說他們。
就算是作為主人公的李錚也是一樣如此,心情格外的激動。
「揭開身份,大唐皇子,儲君之位。」
李錚心中暗想著。
對於這一刻也是十分的期待。
只待身份揭開,李錚的身份就將從一個臣子蛻變為儲君,幫助父皇李世民監國掌政之任。
在等待了許久後。
緊閉的太極殿們,忽然間開啟了。
王德緩緩走出來,大聲道:「眾臣入殿,啟朝會。」
聞聲。
百官有序的向著太極殿內走去。
百官覲見。
大殿內。
李世民已經威嚴的端坐在龍椅上,一身金色龍袍,盡顯威嚴之氣。
「臣等參見皇上。」
「願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跪伏在地,齊聲高呼道。
這一聲齊喝。
似乎開啟了一日之初。
平身。
李世民手一抬,威聲道。
「謝皇上。」百官道謝道,紛紛站起來,立於兩旁。
「有本奏。」
「無本退朝。」
「臣有本奏。」
兵部尚書李靖站了出來,大聲道。
「說。」
李世民點頭道。
「這一次大疫已經徹底平定。」
「長安城外百姓已經成功遣散大半,剩下百姓三天內也可遣散安撫。」
「所有因天花而死的百姓也全部以火焚之,杜絕了毒源。」
「長安城周邊城池也相繼傳來了好消息,大疫,已經徹底平定了。」李靖帶著激動說道。
「啟奏皇上。」
「此次鎮壓大疫,首功當屬李錚將軍。」
「李將軍之功,開創千古未有,解決了天花之禍,煉製靈藥更是治癒天花。」
「請皇上重封重賞。」陳叔寶也站出來啟奏道。
雖然他知道今日是李錚改變身份的時日,這大功可不能埋沒,一碼歸一碼。
同樣,也是一種向皇子殿下示好的機會啊。
「臣附議。」
秦健生,陳玄禮、張公謹他們立刻站出來,大聲附和道。
朝堂上許多大臣見此,也是紛紛附和。
如同往日李錚立下的功勳一樣,這治理天花之功同樣是不可埋沒,無人可以去辯駁的。
「果然。」
「他們這一伙人如此支持李錚,看樣子都是站在了李軻一邊了。」
「他們肯定是看到了李岈公子失勢,所以抓緊機會向李軻示好。」
「不過。」
「他們高興的太早了。」
「或許李岈公子因為其母親被牽連,但是皇上當初就已經說了立長那句話,只要這句話在,皇上就改變不了立儲之意,如果傳出去,也會讓皇上顏面大失去=,事關皇家顏面,皇上一定會權衡利弊的。」陳靖和王韜相視一眼,心中幾乎是相同想到了。
「李錚立下的功勞,朕又豈會不知。」
「此事,朕自會有所抉擇。」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
「繼續議事吧。」李世民隨後道。
「啟奏皇上。」
「因為大疫之故,朝政耽擱許久,如今六部積壓的奏摺極多,而且長安與其他府域也產生十日的斷聯,這些都需要恢復。」
「如今大疫已定,還請皇上下旨恢復。」陳靖站出來說道。
「准奏。」
「解封城令,解封府令。」
「商路重開,官道重開。」李世民當即道。
「皇上聖明。」陳靖恭敬喊道。
「啟奏皇上…」
此次積壓事物很多,群臣一個個的啟奏,尚書、侍郎、將軍府,諸多大臣紛紛啟奏,李世民則是一一考慮定奪。
時間也會是迅速的流逝。
從原本的天色稍亮,到了現在天色已經明亮,太陽升空高掛。
已經過了兩個多時辰了。
不得不說。
這已經是很長時間的朝議了。
諸多積壓的事物也處置到了尾聲。
這時。
陳靖給王韜打了一個眼色。
後者立刻會意。
然後兩人同時站了出來。
「啟奏皇上。」
「老臣有本啟奏。」
兩人異口同聲道。
「說罷。」李世民道。
「此次大疫,根據羽林軍調查,乃是東宮側妃蘇娘娘所為,還有其母族蘇檀全家為主謀兇手,此事罪大惡極,決不可姑息。」
「老臣提議重懲。」
「必須嚴懲不貸。」
「若不是他們無情無義,散播此天花大疫,我長安百姓豈會無辜遭殃。」陳靖一臉憤慨說道。
聽到這話。
李世民點了點頭。
但下一刻。
王韜又開口了:「此事,是蘇家為主謀所為,罪大惡極,不容姑息,但皇孫李岈卻不知情,李岈公子畢竟是皇族血脈,皇族長孫,此刻被牽連關入宗廟,這是在太過。」
「皇上當日曾言,我大唐儲君立長為先。」
「李岈公子被關,這有違昔日皇上所定。」
「母之過,外戚之過,雖為大過,但何須李岈公子來承擔。」
「老臣懇請皇上將李岈公子兄弟從宗廟放出,至於蘇家和蘇氏,當嚴懲不貸。」
「請皇上定奪。」
聽到這。
李世民眉頭一皺。
這一瞬間。
他立刻明白了陳靖和王韜的心思。
「以退為進。」
「還真的是賊心不死啊。」
李世民心底湧現了冷意。
他當了這麼多年皇帝,哪裡不知道這兩個老傢伙心裡想什麼。
明面上要重懲蘇家,實際上實在給李岈兄弟開脫。
如果沉了,因為李岈三兄弟的身份,那蘇氏可以保一命,要是李岈被封為皇太孫,蘇氏以後還會有罪責嗎?
不得不說。
陳靖和王韜這算盤打的很響。
但是他們想錯了,想出了蘇氏犯的罪多大,想錯了以為蘇氏僅僅是這一次造孽。
此刻的李世民都恨不得將蘇氏碎屍萬段。
對於李岈那三個孫子,心中也是充滿了厭惡。
一切的源頭,都是李岈,蘇氏為了李岈奪取權柄。
「他們真的是賊心不死啊。」
秦健生、張公謹等人看著陳靖和王韜的表演,心底暗自冷笑。
今天朝會開啟主要是為了什麼,他們已經清楚了。
但是陳靖和王韜他們卻是不清楚,反而此舉卻是在找死了。
「臣等附議。」
也就在陳靖和王韜的話音落下後。
數十個朝臣立刻站出來附和。
一時間。
就好似整個朝堂都在附和一樣。
一看。
就知道是他們早就如此布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