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諫議大夫彈劾李錚
「貧道致力於助殿下開創大業,貧道絕無害殿下之心啊!」
韋挺急忙說道,他自然也感受到了李泰眼中的殺意。
「你已經害了本王了。」
「害慘了。」
「你一直說本王是天命之人,天生帝王,原來你根本目的是讓本王在父皇死後,造反奪位?」
「你想讓本王造反,成為那個萬古不易的賊?」
李泰死死盯著韋挺,殺意越來越洶湧。
「史書上,從古至今都是勝利者來書寫的。」
「倘若魏王殿下未來得到大位,就像從前的秦王,現在的皇帝一樣,還會有誰敢詬病於魏王。」
「難道,魏王殿下,眼睜睜看著別人成為皇帝,自己永遠居於他人之下?你甘心嗎?」
「難道對於那個位置,你從未想過?」
「如若你微臣想過,當初又怎會將貧道留在你身邊?」
韋挺走到李泰面前,直面李泰,一句句的問題讓李泰心中大驚,卻無言以對。
因為。
李泰的確是有野心,很大的野心。
讓他居於他人之下,他做不到,也不甘心。
「如若讓父皇查出來是你害了大哥,我全家都要死。」
「你應該明白本王的意思。」
李泰拔出腰間的寶劍,指著韋挺道。
「他們查不出來的。」
「再而。」
「如若殺了貧道能夠讓魏王殿下安心,請燕王動手吧。」
韋挺微微一笑,單手舉起,閉上眼睛。
而李泰緊緊握著寶劍,眼神之中儘是掙扎。
……
時間流逝。
眨眼間。
一個月過去了。
太子李承乾重病的餘波也終於平息了下來,雖然坊間對太子的擔心還在。
但是朝堂文武都明白,太子的命保住了,醒來只是時間問題。
在他們看來,只要太子沒有死,對於大唐的影響就可以降到最低。
之所以讓他們如此肯定的關鍵也是龍椅上李世民的態度。
過去了一個月,李世民還是曾經的李世民,並沒有因為李承乾重病而改變,這也讓群臣放下心來,徹底放心了。
也印證了李承乾不會有事。
要不然,首先變得喜怒無常的就會是李世民。
「啟奏陛下。」
「幽州府傳回來了戰報。」
「在半個月前,李錚將軍率領蕩寇軍攻陷了薛延陀三叛亂部落的鐵勒部,僅存的鐵勒部首領措摩支已為李將軍誅殺。」
「此番平叛,耗時不過五個月,戰局大定。」
「幽州府危機徹底解除,北疆解決了三部落叛亂,我大唐北疆也迎來了安寧。」
兵部尚書李靖啟奏道。
「五個月,滅了這三個人口加起來超過百萬的叛逆部落,眾位愛卿,李錚表現如何?可擔得起我大唐戰神,當代冠軍侯之名?」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興奮的大笑道。
聽到自己皇兒如此出色,出彩,李世民除了興奮就是興奮。
「大唐有李將軍如此能將,此乃我大唐之福分。」
「大唐千秋萬世。」
滿朝文武紛紛高頌道。
「幽州府的募兵情況如何了?」
李世民又問道。
「回皇上,募兵已經結束。」
「在幽州府總計募兵六萬人,除去編入幽州府守軍的四萬,還有兩萬人給予蕩寇軍兵員補充。」
「此戰,幽州府邊軍損耗數萬,蕩寇軍雖然戰力強大,但也有萬眾傷亡。」
李靖立刻回答道。
「如此甚好。」
李世民點了點頭。
隨後。
有關切的問道:「三部落皆以平定,此戰也算是結束了,幽州可傳回戰報,力爭還需要多久返回幽州?」
「回陛下。」
「李將軍現在並未歸於幽州,而是繼續帶軍北進,追擊三部落逃走的餘孽去了。」
李靖面帶苦笑著說道。
「什麼?」
「他還在追?」
一聽這話,李世民眉頭一皺。
但不是憤怒,而是擔心。
雖然每每傳回來的戰果都是無比豐厚,也展現了李錚強大的統兵之力,每次看到戰報,李世民就安心下來,但多日沒有戰報,李世民又十分擔心。
「大局已經定下了。」
「一些剩餘餘孽罷了,根本無需太過費神。」
「傳朕的旨意。」
「讓李錚無需去追了,久戰半載,讓他歸於幽州修整,然後再回長安述職。」
李世民當即下旨。
「臣領旨。」
「不過皇上,這旨意想要傳到李將軍手中只怕有些困難。」
李靖又面帶難色道。
「這是為何?」李世民眉頭一皺。
「據吳王殿下所奏,之前皇上封賞李錚將軍的兩道聖旨如今還在他的手中,他根本沒有機會見到李錚將軍,更沒機會傳達聖旨。」
「李錚將軍一直就在北疆征伐,如今繼續北進,在草原大漠之中更是難以找到傳旨了。」
「所以…這旨意只怕還是要李將軍從北疆歸幽州後才能領到。」
李靖無奈說道。
一聽這話,李世民也立刻明白了。
心底暗道:「這小子還真是…這肯定是他故意的,他就那麼喜歡戰場嗎?」
「啟奏陛下。」
「李錚將軍雖然蕩平了薛延陀三部落叛亂,但還有諸多事情未處理,幽州府多個城池被叛軍攻占,黎民百姓遭難,官吏遭屠。」
「現在幽州黎民百姓困苦不堪,而幽州府庫錢銀也是見底,無力改善百姓生活。」
「除此外,李錚將軍將三個叛亂青壯婦孺全部貶為了奴隸,押送至幽州府內,如今幽州上報的這些奴隸人數就超過四十萬,這些人也都需要處置,但具體如何,還需要皇上定奪。」
戶部尚書唐儉站出來上奏道。
但他話音一落。
諫議大夫孔顯就站了出來,一臉義憤填膺:
「啟奏陛下,李將軍雖為大唐擊潰叛軍,立下戰功,但對於叛軍部落處置欠妥,叛軍之亂乃是三賊首所為,與那些部落林明百姓無關。」
「臣聽聞,李將軍將那些部落黎民老弱皆拋棄,盡奪糧草,青壯婦孺全部貶為奴隸遷移幽州。」
「此舉,有違天和,更有損我大唐仁德之名。」
「李錚此舉欠妥,還請皇上裁定。」
此舉,顯然就是在彈劾李錚沒有仁德之心,太過殘忍。
孔顯就是看不慣李錚的所作所為。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