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景也說道:「這身篤的事情我聽家裡人也說起過,華康的文章確實是寫盡了身篤之事。【,無錯章節閱讀】」
熊泰點了點頭,很是感嘆的說道:「這華康,必是未來首輔之才!」
對此,鄭景也是點頭認可。
一個舉人寫出來的文章,能夠得到當朝丞相的認同,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要知道,這兩者的眼界與高度,那是截然不同的。
榮千萬願意親自給華康點評,那至少說明了他是個可塑之才!
這可是來自當朝者的認可啊!
要知道,這大契七品以上的官員,至少也有萬人。
作為一國首輔,根本就不可能記住一個七品小官的名字。
但華康這個連官身都沒有的小舉人,就已經入了丞相的眼。
若是他能夠順利考中進士,別的不說,日後的官路肯定能好走很多。
而且,他的這篇文章寫的恢弘大氣,就算是改成一篇策論也絕對是沒問題的。
所以,在鄭景和熊泰看來,他華康考中進士,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看完了這篇文章,鄭景和熊泰已經激動的無法自拔了。
寫一篇文章,就能在天下士子之間揚名!
還能受到朝廷高官的親自點評!
普天之下居然還有這等好事!
兩人誰也沒有和誰說話了,都在自顧自的悶頭構思起了文章。
他倆看的是作為士子的角度,但這段時間翰林院可沒有他們的激動。
這段時間翰林院中的這些老翰林們,可是忙到了原地爆炸。
如同雪花飛舞一般的稿件,每天都能把翰林院的大門給堵死。
這群老翰林們都要瘋了。
如果每個人都投一篇文章的話,該怎麼辦?
要是都如華康這般的錦繡華文也罷了。
但大部分來稿的文章,都是些狗屁不通的流水帳。
不少文章光是看完,就已經是極大的折磨了,更別提每篇文章都要寫下評語了。
雖然這專版是笑了士子們,但也真是苦了這些翰林們。
要知道,能夠成為翰林,那可都是在科舉之中廝殺出來的,非正派進士不可。
這些人可以說,代表了大契文化的精華。
他們看到後輩們寫出來寫好的文章還行,但看見那些狗屁文章的時候,恨不得直接戳瞎自己的眼。
還要給每篇文章都寫評語?
瘋了吧!
翰林們不爽很久了,但鄭景和熊泰他倆可是很爽的。
他倆接下來的幾天裡哪都沒去,就把自己鎖在屋子裡寫文章,除了急急忙忙吃一口飯外,根本不和別人接觸。
以往在春試之前,士子們都會在燕京城中呼朋喚友,熱鬧一番。
往年那時候最頭疼的,就屬順天府的人了。
這些個舉人雖然沒有官身,但也都是有功名的。
雖然燕京城中的勛貴王權不計其數吧,但這些個舉人不一樣啊!
他們雖然沒有勢力,但如果有誰被抓了,那同鄉和親友就會跟著鬧起來。
若是些升斗小民也就算了,可他們偏偏還都是士子。
倒不是說升斗小民就能欺負了,而士子順天府就不敢動。
而是因為誰也保不齊這些幫著鬧事的士子中,哪個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達官顯貴。
到那時候,若是找上順天府來尋仇該如何?
也不是說順天府怕他們,著實是鬧起來太難收場。
不是有那句話嘛。
不怕狗咬人,就怕狗旺旺。
有事沒有的找你順天府點麻煩,犯不上啊!
當然,若是這些士子們鬧事,順天府肯定會嚴辦的。
但這種來自士子們的壓力,還是要比抓幾個勛貴來的更大。
但今年這次,燕京城的這些個捕快們可算是鬆了口氣。
這些士子們都窩在自己的住處,悶頭寫著什麼文章,一個個可來勁了。
而燕京城的百姓們,也是對新朝報這個專版很是喜聞樂見。
這些個年輕的士子,雖然年紀不大文章寫的也很稚嫩,但朝廷的大臣們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輕視了他們的文章。
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士子可都是大契的未來!
各種奇思妙想,各種不同角度的看待,都出現在了新朝報上,大家都很滿意。
當然,除了翰林院。
鄭景這會兒已經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三天三夜了。
他這才剛剛動手寫了起來。
《重商方針,經濟拓土》
這是鄭景寫出的文章題目。
同樣,這也是他對南洋政策的理解與總結。
為了這篇文章,鄭景在昭文館中翻閱了大量的文獻。
他在陽子居一脈的學術中,找到了自己的理論支柱。
鄭景的文章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經濟在某種角度上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對周邊較為貧困的地區,那是有很強大的吸引力的。
繁榮的大契皇朝,對於諸多的番邦屬國來說,在文化和經貿等各方面都是有強大吸引力和影響力的。
朝廷完全可以通過這種影響力,來操縱這些國家。
鄭景提出的重商方針,就是將整個大契看做成為一個整體,將大契作為一個大號的商行,對這些周邊的國家進行販賣。
鄭景認為,貿易的根本就在於出口應該大於進口,這就是所謂的順差。
若是進口的商貿大於了出口,那就是逆差。
大契現如今完全有實力對全世界提供商品,那麼如此一來的話就會有大量的金銀從海外流入到大契本土。
這樣也會讓大契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順差,完全可以提高大契的繁榮度,同樣也是一種增強國力的辦法。
鄭景的建樹,可謂是頭一次將朝廷扶持工商業的問題,提升到了國家政策的層面上。
他認為,經濟貿易和戰爭也可以是一樣的,都能給大契帶來巨大空前的利益。
鄭景把這篇文章寫完,之後又仔細的校隊了很多遍,這才投給了翰林院。
此時,翰林院中燈火輝煌。
這群老翰林們正坐在燈火下看著稿子。
翰林院的官舍剛剛修繕過一次,這還是因為方景偶然間走到翰林院,見此處實在是太過簡陋,這才下令讓工部修繕的。
如今這翰林院,可以說是雕樑畫棟,氣派的很。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