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獅費勁全力抵抗來自王琰這種大宗師給予的壓力,嘴上卻不停歇:「晉陽王家興衰就全在太尉一念之間。袁獅一人命不足惜,若是能換晉陽王家上千口性命,這生意可便賺大了。」
「說說你的條件。」一直沒有開口的司徒王融終於在一旁開口道,他這一開口,王琰也收了剛才外放的靈壓。
「很簡單,」袁獅壓力一送,神色更是自如,「朝局紛亂,無長君不足安民,我等眾人希望德高望重的王司徒還有王太尉能支持趙王殿下榮登大位。到時,您們二位王公依然還是三公,晉陽王家依然還是天下豪門。」
王融當先一把止住準備怒喝出聲的王琰,閉目沉吟不語。良久,他睜開雙目,卻是看向趙王李倫。
「殿下,讓我二人支持殿下也可,但老臣有兩個條件。」
趙王李倫聞言大喜,能得到王融王琰的支持,這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吃了顆定心丸。
「王司徒,有什麼條件儘管提。」
「第一個:厚葬大行皇帝。」
「這完全就是分內之事。」趙王爽快地說道。
「第二:不得殺害豫章王和皇太孫等人。殿下,他們也都是你們李家之人。」
「好,我答應司徒便是。」趙王李倫沒有猶豫,就是李阜在一旁張了張嘴,最終卻沒有說話。
「好,」王融微微點了點頭,「國不可一日無君,老臣這就回去寫勸進表如何?」
王融這一開口,別說趙王等人,便是袁獅都驚喜交加。有了王融牽頭,他前面所說的什麼去宣帝宗廟什麼道士做法那都不用做了。
王融的份量足夠了。
「王司徒若能牽頭勸進,孤感激不盡。還請司徒和太尉放心,孤登上大位之後,朝廷之上還得仰仗二位王公來主持啊。」
「三哥,」回到司徒府後王琰猶自憤怒不休,「趙王還未登上大位,那琅琊小吏便如此張狂,你為何還要親自勸進呢?若是此輩人再進一步,朝堂之上豈能還有我等的話語?」
「他便是不上進一步,如今難道還有我等的話語?」王融淡淡地說道,「六弟,豈不聞上房抽梯之策?」
「三哥的意思是?」
「想那袁獅是如何對付賈后的。」王融從容地說道,「不也是先把賈后往高處送,最後把梯子一抽。趙王袁獅現在正滿心都是那至尊大位的誘惑,誰擋在他們前面也不行。那我們就不僅不阻擋,還要送他們一程。」
「讓天下諸侯來討伐他們?」王琰已然明白他三哥的打算,「可,」
「可天下會大亂的是不是?」王融替他說出了他心中所想。
「三哥,如此行事,當年後商董灼之亂不就重演了嗎?」
「哼,兩害相權取其輕。」王融說這話是目光之中精光一閃,「不破不立。後商大亂之後,方有大周大治之世。」
「三哥,事情真的要走到這一步嗎?」王琰憂心忡忡地說道,「還有沒有其他的路子?」
「上洛現在全都在趙王的控制之下,誰也無法再翻盤了。」王融搖了搖頭。
「我現在依然想不明白,袁獅他一個寒門子怎麼就能把朝政禍亂到今日這種地步?董灼當年好歹還是得商靈帝重用,還是掌軍之人。他袁獅難道就不怕趙王突然下令斬了他嗎?」
「六弟,你還沒看明白?袁獅根本就不怕死,為了上位,他可以做任何事情。當年啥都不是的時候,就敢威脅一國之中正。這寒門子就是那種只要能滿足自己的一己之私,就可以讓天下人都去死。」
「哎,」王琰長嘆一聲,「怎麼局勢就會壞到今日這種地步。要知如此,當時我就應該贊同三哥您的意思,力保太子,哪怕咱們出手廢除賈后,也比今日這局勢要好多了。」
「這便是咱們和這些寒門出身的差距。」王融接口道:「他們行事無所顧忌,不像咱們這般牽扯太多,瞻前顧後的,最後什麼都幹不了。」
「三哥,您可要想好了。若是您真的帶頭勸進,您這一輩子的名聲可就全毀了。天下人是不會理解你那上房抽梯的背後含義的,天下人只會罵你趨炎附勢,丟盡名士的顏面。」
「我都九十多了,還要那些虛名作甚。只恨當年未能始終追隨阮吉兩人腳步,不登廟堂,浪跡於江湖之上。」
聽到王融這話,王琰頓時沉默起來。良久,他又抬頭道:「三哥,那咱們晉陽王家難道就要綁在趙王這艘註定要沉的大船之上嗎?咱們王家不能毀在你我兄弟之手啊。」
「這便是我要和你商議的地方。」王融說這話時眉眼之間凝重無比,「六弟,你惜命否?」
王琰悚然一驚,看著王融那凝重的眼神,以他的聰明瞬間便明白了他三哥的想法。→他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我明白了,三哥,我會和你一道勸進的。」
「好,你我兄弟同心,必能辦成此事。」王融忽然對外喊了聲,「拿一壇酒進來。」
待那吳叔一臉不解地拿了壇酒進來,又一臉不解地出去後。王融打開酒封,倒了兩碗。
「來,自吉康阮機兩位過世之後,我便不再飲酒。今日你我兄弟聊發一次少年輕狂,便再放縱一次如何?」
「三哥能有此興致,我豈能不陪。」王琰端起一碗酒,兄弟倆一揚脖子,咕咚咕咚將這兩碗酒一口喝乾。
「哈哈哈哈,好。阮機劉凌當年最好此物,常言發明釀酒之人當受列土封疆之賞。為兄當年不以為然,如今再飲此物,方知阮機之語著實妙不可言。」
兄弟倆便就這般你一碗我一碗地喝著,不多久,這壇美酒便見了底。
「你我兄弟領頭勸進,趙王必定感恩戴德。以此為契機,要求外放我王家子弟為兩州刺史。如此交還條件,想那趙王袁獅等人不但不會反對,反而會認為我們晉陽王家已經和他們綁在了一起。」
「當他們到任之日,便是高舉義旗之時。」王琰接著他三哥王融的話說道,「如此我們晉陽王家依舊是天下人心目中的豪門領袖。」
「哈哈哈哈,只是你我這兩把老骨頭……」
「咱們這兩把老骨頭老了,就葬在上洛罷了。」
「六弟,你看我們晉陽王家子弟當中哪幾位適合外放一州刺史?」
王琰稍微沉吟片刻便開口道:「王墩和王承。一個外放兗州,一個外放荊州。」
「哦,說說為何選擇這兩個州?」
「三哥這是在考校我?」王琰哈哈大笑道:「你我兄弟多年不曾如此了。兗州乃天下中樞,高舉義旗聯合關東諸侯,非兗州不可。」
「那荊州呢?」王融又問道。
「荊州有江漢之固,」王琰又幹了一碗酒道:「萬一聯軍不利,重新回到後商討伐董灼的局面,那荊州自保綽綽有餘。」
「王墩自幼喜好兵書,雄豪之氣於眾子弟之中最是突出,當出為兗州刺史。」王琰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王承謙沖,虛賢納士,從諫如流,最是保家之人,當出為荊州刺史。三哥,您看您六弟如此安排可算妥當?」
王融沉吟片刻,這才開口道:「其實我是偏向讓王承去益州的。」
「益州荊州都行,咱們再和其他幾家通通氣。他袁獅既然想上樓,那咱們這次就要把這登天的梯子造的越高越好。」
……
就在王家兄弟在自家宅子裡喝酒的同時,上洛城北郊十里長亭內,也有兩個大漢在一起飲酒,赫然便是那日在鴻都學院觀看章布和王天賜比劍的那名三品蠻族修士和四品商人修士。
「王兄,你我這一別,不知何時再能相見。借用你們商人一位詩人的詩句: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名氣度非凡的三品蠻族修士不是別人,正是朝廷現任匈奴左部帥劉元之子劉耀。匈奴在前商建國前就已統一草原,是塞外名副其實的霸主。前商和匈奴前前後後大戰了快一百年,終於擊敗了這個草原霸主。到了後商時期,匈奴分為兩部,其中南部匈奴南下歸順了中原朝廷,成為內附之國。之後,後商和南匈奴聯合滅掉了北匈奴,塞外大單于的封號從此又歸於南匈奴首領一人。而到了後商末期,當時的周武帝又將南匈奴分為三部,撤銷了單于的封號。
劉耀便是南匈奴大單于的嫡系後人。
南匈奴內附中原已經有三百多年了,他們匈奴上層貴族對於商人的文化服飾乃至飲食習俗都極為仰慕。在當年還未內附時,這些匈奴高層貴族就處處模仿商人這邊的風俗習慣。待過了這三百多年,若不是他們依舊還堅持髡頭的傳統,否則沒人能分得清這個人到底是匈奴人還是商人,他們幾乎早已經變的和商人一模一樣。這劉耀自幼便熟讀經史,四處遊學拜師,王泌便是他在冀州一位大儒門下學習時認識的知己好友。
兩人性格相似,都是極為灑脫雄豪之人,一見如故後便成為了莫逆之交。
「劉兄,我看你這個質子還是不要再老老實實地待在上洛當質子了。」王泌幹了那一碗酒後笑道,「上洛要大亂了。這個時候,沒人會管你這個匈奴質子了。回到你們平陽去吧,如此時局,正是我輩大展身手之時,可不要在上洛這個亂局之中再浪費時日了。」
「你呀,難怪當年老師總說你腦後有反骨,這句話還真一點也沒錯。」劉耀笑道:「你父親也是堂堂的大晉太守,你也襲封了他的亭侯爵位,為何總想著要起兵鬧事呢,為何就不安安生生地過日子呢。」
「生來亂世命哪。」王泌洒然一笑道:「你我二人總感慨未能逢高祖光武之時,不能建不世之功,留名青史之上。天見可憐,李家竟然自己內亂,老天爺給你我這種人這麼大的機遇,當投身其中,與天下英雄爭那一時雌雄。如此方才不負此生。」
「若是你我日後沙場相見,王兄會怎麼做呢?」劉耀說這話時依舊磊磊落落沒有絲毫作態之資。
「先戰天下英雄,若是大浪淘沙,最後就剩你我,沙場之上,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擊敗你。我想,你也同樣如此。」
「好一個青州豹!」劉耀由衷贊了一句,「當為王兄此語浮一大白。飲完此酒,便就別過。他日相遇沙場,再和王兄把酒話別離。」
上洛郊外梓澤園內,石重在精閣之內焦慮地來回踱步,並不時地朝大門方向看去,內心期盼熊元早點帶消息歸來。
他昨日凌晨得到淮南王起兵的消息後,立刻便召集梓澤園內可以一戰的蒼頭匆匆忙忙地便往城裡趕,只是還未進城,便得到消息說淮南王已經被袁獅用計殺死功敗垂成。他大驚之下,又帶著眾人慌忙跑回了梓澤園。一大早,他便派他最得力的管家熊元帶著厚禮去上洛城中拜訪眾人。
閣內一側站著一名三十歲不到英氣勃發的青年男子,面貌和他極為相似,此人正是他的大兒子石超。
石超和他父親不同,他從小便不喜歡這些商賈錢財之事,從小喜歡修煉和戰陣之書。他爺爺大司馬石寶還未過世時,常誇讚道這個孫子最是像他,未來肯定能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軍。
以石家幾乎無窮無盡的財力,加上石超本身天賦過人又極其刻苦努力,便在去年,他終於成功進階三品朱袍修士,成為無數人仰慕的上品修士。司隸中正把石超的品級定為:家世上品中、品格上品下、能力上品下,是極為難得的三項都在上品的青年英俊。而朝廷之上,更是有很多大人物爭先恐後地舉薦招攬石超,最終他選擇的是做了太尉王琰的掾屬。
「父親,孩兒以為咱們應該即日啟程返回河北老家。袁獅那人睚眥必報,父親早年已經得罪此人,而此人對父親之恨人所周知。子曰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孩兒已經得到準確消息,袁獅在趙王府力壓王司徒和王太尉,讓兩位王公答應帶頭上勸進表,輔助趙王登上大位。有兩位王公背書,趙王登上大位可以說是板上釘釘。作為趙王最得力的助手袁獅自然會更進一步。父親,趁現在袁獅他們正顧不上報復咱家,我們必須要儘快離開上洛。」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