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殺俘不祥

  第59章 殺俘不祥

  在陳洛問出如何處置這近萬秦兵俘虜後,周圍一圈的將領都沉思起來。

  俘虜的俘,古代寫作「孚」,它在《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孚,軍所獲也」。

  而對於俘虜的處理方式,他們倒是有古例可以遵循,像用作奴隸、獻捷於上、囚禁在國、充當談判籌碼……

  這些都算是較為溫和的手段。

  但在場之人將這些方式思索一遍後,發現它們幾乎沒有操作的可能性。

  如果要押送這批降卒回楚地,那麼他們至少需要分兵五百名全甲士卒,才能保證運送途中不出亂子。

  畢竟這批俘虜是受過訓練的秦軍,不是普通的囚犯。

  「將糧草官喊來吧。」項羽打破沉默,他的親衛隨即聽令離去。

  片刻後,呂馬童面色茫然地被帶了過來,發現周圍一圈看著自己的人全是軍中實權大佬,瞬間戰戰兢兢。

  「下官呂馬童,見過項將軍,見過陳左尹,見過諸位將軍。」他長揖道,在看到項羽沖陣廝殺的神勇表現後,很多人瞬間是將「司敗」這個稱呼拋之腦後,再度稱其為將軍。

  項羽面色平和問:「不必多禮,此番找你前來,主要是為了詢問軍中糧草的相關事宜,我軍還糧草夠用幾日?」

  這屬於呂馬童平日記得最為牢靠的數據,張口便回道:「離開彭城時籌備糧草足用兩月有餘,且沿路收集部分糧草,至今日行軍一旬,我軍糧草仍能用近兩月。」

  「不錯。」對方回復的熟練程度,讓項羽滿意地點了點頭,他接著又問,「若是我軍中途再需多供給一萬人,糧草又能維繫幾日。」

  心算片刻,呂馬童答:「約莫能用四十日。」

  對這個問題,他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不過周圍將領聽到後,反應又是不同。

  若是羈押這一萬降卒在軍中,哪怕給這些降卒的口糧供給相較楚軍士卒要少一些,那軍中的糧草也最多只能用五十天,可他們的行軍速度定然會被拖慢,

  龍且上前一步說:「項將軍,請坑之。」

  呂馬童面色是「唰」一下白了。

  自己在軍中可謂是夙興夜寐,兢兢業業,甚至見到那用於祭器的監馬尹的慘狀後,不敢有任何貪墨行為。

  沒有任何緣由的情況下,居然要坑殺他?

  在那句「我為大楚立過功!我為將軍流過血」從呂馬童嘴裡喊出來前,項羽先出聲道:「嗯……你是叫呂馬童對吧,可以繼續去安排糧草,處理自己的事務了,你幹得不錯。」

  「啊?」呂馬童一愣,發現周圍確實是沒人將目光投在自己身上,瞬間明白那句「請坑之」並非是在針對自己。

  察覺是虛驚一場後,他是趕忙拱手說:「好的,下官先行告退,項將軍謬讚了。」

  待到腦子清醒後,龍且那句「請坑之」代表的什麼意思,呂馬童是隱隱有所猜測。

  不過項羽選擇支走自己,那他趕快離開就是了,反正在這種場合里聽到的所有事情,選擇守口如瓶肯定沒錯。

  片刻後,項羽望了一眼龍且,沒有說話,而是轉過頭去問:「伱們的想法呢?」

  靜了片刻,鍾離昧站出來說:「龍將軍說得有道理,留下這一大批秦軍降卒在軍中,他們若在戰場上倒戈一擊,對於我們將是致命的威脅,不如將他們盡數殺死在此地。」

  這話一出,很多人紛紛點頭贊同,紛紛是道:「項將軍,此言有理啊,要是讓這群降卒混雜在我軍當中,就是不穩定因素,不如早早誅之而除後患,」

  對於這殺死這批降卒,這些人根本不存在任何心理負擔的。

  相較起來,他們更在意自己的性命會不會因為這群降卒而受到威脅。

  畢竟殺俘這件事,在古代並不會受到太多道德譴責。在他們之前唯一受到時人責備的殺俘事件,是魯國將俘虜用於祭祀。

  不過提出反對殺俘的臧武仲,會這麼說的真實原因卻頗為扯淡。

  因為《禮記·表記》當中有言:「周人尊禮尚施,事鬼神而遠之,近人而貴焉」,說明神明是不會享用人牲,因而殺俘虜用於祭祀是對神明不敬。

  除此之外,對於殺俘的譴責少之又少。

  哪怕是在長平坑殺了四十萬趙國降卒的白起,在死後是「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至少在本國百姓看來,白起坑殺降卒的行為沒有過錯。

  甚至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發展到了明朝,當時是有常遇春喜歡殺降,而朱元璋對他進行勸阻時,僅是說「克城無多殺。苟得地,無民何益?」。

  這番話語深究到底,還是因為擔心殺降過後,占據的城市變成白地。同樣屬於站在利益角度反對殺俘。而非迫於道德方面的壓力,或是因為仁慈而來進行勸阻停止殺俘。

  甚至歷史上的項羽,也有因為擔心降卒出現叛亂,於是在新安城南坑殺他們的行為。

  只是現在面對屬下的提議,他莫名想起了彭城楚王宮殿外的那群工匠。

  自己開始是想和始皇帝那樣威風,所以才是說出那句「彼可取而代之」;此後起兵反秦,是因為郡守逼迫,為了保全項氏而為之;再到率領吳中子弟渡河西去,他是感覺肩上擔著楚地百姓期許的目光……

  再後來聽到陳洛的那番話,讓項羽推己及人,對手下更加重視,時常會對百姓投去自己的目光。

  在這樣的情況下,面臨一群降卒,他現在還真狠不下心來拍板同意龍且「請坑之」的提議。

  沉默片刻,項羽望向一直沒有發聲的陳洛問道:「江寧,你覺得我應當如何處理這伙降卒?」

  一直在沉思的陳洛緩緩抬起頭來,拱手道:「諸位皆欲殺俘,這舉動看似暢快,但實乃後患無窮之舉。

  常言道『殺俘不祥』,在吾看來,非天命玄論,實乃有事實依據,才存有此番言論。

  如今若在此地坑殺秦卒,至少會導致三處問題,請細聽我為諸位分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