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博弈,將權力關回籠子裡

  第424章 博弈,將權力關回籠子裡

  輕盈的白雪落下,隨著微風在空中舞蹈,將整個世界渲染得晶瑩剔透,仿佛沒有任何污穢存在。

  不過屋外的風雪再冷,嚴寒亦是被高牆隔開。

  此時此刻,陳洛正端坐於案牘前,仔細聆聽著趙綰的傾訴。

  待到室內重歸寂靜,他輕嘆了口氣,微不可聞。

  半個時辰前,趙綰冒著風雪乘車趕來,自己最初還以為對方懷有雅興,想要賞著初雪,小酌兩杯。

  結果沒想到他說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把陳洛給驚到了。

  「伯玉,陛下想讓我來擔任丞相,還請你來教我該怎麼辦。」

  這還真是大事。

  而且此事充滿著疑點。

  劉徹選擇讓趙綰來擔任丞相,甚至不惜打破自大漢開國以來,一直維持著的「非列侯不能任丞相」的潛規則。

  究竟出於哪般考慮?

  論起合適的人選,趙綰在擔任丞相的順位中,排得不算靠前才對。

  可劉徹卻直接了當地告訴趙綰,就是要他來擔任這個丞相。

  霎時間,「中外朝制」這個名詞從陳洛腦中冒出。

  歷史上的漢武帝時期,無論是官方的文書,還是律法、詔令之中,都沒有出現過中外朝制一詞。

  但這並不能說明劉徹沒有刻意引導「中朝」這種形式出現的意思。

  要知道歷史上漢武帝統治大漢五十餘年,手底下一共換了十三名丞相,但為大眾所知者,幾乎沒有。

  提起武帝朝的丞相們,除了公孫弘有著些許名氣外,李蔡、趙周、石慶等人,連看著他們的名字,都生不起絲毫印象。

  這些丞相的名氣被同時代的武將遠遠壓制,完全比不上衛青、霍去病、李廣、張騫……

  甚至要論文臣,世人亦是更加熟知桑弘羊、東方朔。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一位丞相沒有做出與他職位相匹配的功績,那或許是個人能力問題,但十餘位丞相都沒做出與其身份相匹配的功績,那還能說是他們的能力有問題嗎?

  排除了這些丞相身上存在的問題,那麼就要換一種思路了。

  如果說劉徹不想讓他們做事,採用制度進行限制,繞過他們去直接和其他的臣子商議國事,再在下達詔令的時候具體安排給某一位專門的臣子負責。

  這樣一來,丞相便成了朝堂上的擺設。

  故而這些丞相哪怕有獨到的想法,但沒有機會將自己的思路轉為實際,那麼史書上寥寥幾筆就將他們的政治生涯寫完,似乎就顯得頗為正常。

  思路豁然開朗的同時,陳洛再把目光放在限制那些丞相做事的制度之上。

  那就是「中外朝制」。

  這樣的制度成型之後,對於皇權無疑是極大的加強。

  畢竟大漢的丞相具有特殊性。

  看似官職名稱相同,但它與秦代的丞相不同,與後世那些王朝的丞相,亦有差別。

  在劉邦在打天下時,蕭何編戶齊民、制定律法;曹參為王前驅、攻城拔寨;陳平屢獻奇謀;外加還有陳洛這個彌合楚漢的存在。

  他們算得上是共定天下。

  故而在權力分配上,劉邦不可能獨吞全部的勝利果實。

  那麼丞相這個職位則屬於歷史背景下,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應,屬於功臣派獲取利益的典型代表。

  從蕭何到陳洛,再曹參、陳平,雖然沒有明言,但實際上一直延續著這樣的思路。

  「非侯不可出任丞相」的潛規則,便是因此產生。

  孝文帝重用賈誼,便是試著打破這樣的政治生態格局,不過他沒有做得太絕,在賈誼出任御史大夫時,便借著功績先將他封侯,減少阻力。

  不過七國之亂的出現,倒是讓劉恆功虧一簣,丞相之位又重新掌握在功臣派的手中。

  現在皮球傳到了劉徹手裡。

  目前丞相位置上的衛綰,已經是近些年來能力最弱、最好對付的丞相了。

  他顯然是想趁此機會,把趙綰抬到丞相的位置上,使其成為首位「白衣」丞相。

  這打破的不僅僅是原本的政治潛規則,更是可以將丞相給牢牢控制在自己手心之中。

  無論是之後暗設「中朝」,亦或是架空丞相,劉徹都不會遇到無法抗衡的阻力。

  看清楚這點之後,陳洛內心陷入猶豫。

  自己是否要阻止劉徹?

  用「中外朝制」規避掉丞相對於皇權的限制之後,無疑是減少了中間的扯皮環節,加快了政策的實施速度。

  劉徹早上在中朝商議完的想法,下午就可以傳到具體的大臣手裡,讓他們去著手落實。

  極高的政治效率,讓大漢在對匈奴的戰爭中,成了一台高速運轉的緊密機器,最終碾壓草原。

  可它同樣是把雙刃劍。

  「中外朝制」提高了效率的同時,將「關押」皇權的籠子,撕開了一個極大的口子,在朝堂上無人再能制衡得住。

  要知道這至高的權力,在漢武帝手裡是成為了刺向匈奴的利劍,斬平了草原給諸夏帶來的威脅。

  可換成其他皇帝,能做好平衡嗎?

  哪怕是高祖劉邦以及後期的武帝,都是做出了不少荒唐的決定。

  不過劉邦的權力受到臣子節制,並未釀成大錯。

  而老年劉徹決策帶來的錯誤,確實是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再放任劉徹攥取到無法節制的權力,似乎是對整個天下的不負責。

  陳洛抬起頭來,望向趙綰,目光深邃。

  「趙兄,我接下來的這番話,可能有些不太中聽,你若是不願意聽的話,那我也不想傷害我們之間的情誼。」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醫者可以擔保那苦口的藥汁可以治療病症,但卻無人能確保那刺耳的話語就真是正確的言論。

  因此逆耳忠言,遠遠比苦口良藥讓人難以接受。

  趙綰猶豫了一瞬,很快下定決心道:「伯玉請講吧,有些事情我必須知道,畢竟我真擔任了丞相,在這個位置上,我就需要對整個大漢的百姓負責。

  比起你等下的話語,我更不願意以後讓百姓在背後戳我的脊梁骨,讓史官在史書上咒罵我毫無作為。」

  畢竟自己是想名留青史,而非遺臭萬年。

  雖說想要達成後面的成就,實際上比前者還要更高,但萬一自己真給整出來了,恐怕死不瞑目。

  聽完趙綰的回答,陳洛輕聲緩緩道:「那我便實話實說了。

  依我看看,陛下之所以選擇趙兄出任丞相之職,並非看中了伱的能力,亦不是欣賞你的態度,只是因為你沒有家族支持,亦沒有顯赫的功勳,便於掌控罷了。」

  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陳洛哪怕用了較為委婉的措辭,但言語仍舊是猶如萬斤重石,可以將脆弱的心靈砸得粉碎。

  換成其他不熟的人,怕是早就憤而起身,拂袖而走,甚至性子激烈的人聽完,說不定會視陳洛為仇寇。

  不過趙綰只是面色一白,卻沒有出現什麼應激反應。

  他在路上早就思索過無數種可能,陳洛的這番話聽上去很不客氣,但卻非常有道理,甚至可能就是事實。

  自己想要去其他人競爭丞相的位置,確實沒有足夠的底氣。

  那麼陛下堅持要把自己扶上去,除了伯玉所言,自己好進行掌控之外,莫非還有別的可能嗎?

  趙綰感覺一陣胸悶,伸手揉了揉眉心,「伯玉,那我想知道,陛下讓我擔任丞相,除了好掌控之外,還有別的目的嗎?」

  他接受了陳洛的說法後,倒沒有選擇擺爛,而是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得知真相。

  陳洛沉默一瞬,沒想好要不要把自己的推斷全盤說出。

  畢竟任誰知道自己成為工具,內心都不會好受。

  但劉徹在侵奪相權,加強皇權的過程中,始終是會處於主導地位。

  哪怕現在趙綰不配合,那麼他同樣可以找到另外的人選。

  除非……

  陳洛抿了抿嘴。

  趙綰順勢擔任丞相之後,卻不按照劉徹的規划去走,繼續對皇權進行限制,把它牢牢關在籠子之中。

  劉徹的計劃第一步便是失敗,就算他再想採用新的方法,恐怕難以找到像現在這個合適的時機了。

  有時候機會往往就只出現在瞬間,錯過了它,想要再遇到同樣合適的機會,或許要等數年,或許一輩子都不會再遇見。

  想明白這點後,陳洛盯著趙綰,一字一句地鄭重道:「趙兄,陛下恐怕不止是想掌控你,還是想架空整個相權,讓丞相這個職位失去原本的權力。

  我相信陛下這麼做,不過是更好的推行政策。

  但以後的皇帝呢?

  若是出現胡亥那樣的統治者,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那恐怕就會是漢之桀紂了。

  因此我希望你能繼續擔任丞相,並且在出任丞相的時候,繼續履行原有丞相的責任,以酇文侯、陽夏文貞侯為表率。」

  之所以選擇實話實說,將內心的猜測全盤說出,那是因為面對趙綰,隱瞞反而會壞事。

  如果想要按照自己的安排走下去,那麼趙綰就必須得了解實情,不然根本無法推行整個計劃。

  因此最開始將一切全部坦白,無疑是最為正確的決定。

  趙綰陷入了沉默,低頭靜靜思索。

  他的權力欲望不算非常強烈,這其實也是被劉徹選中的原因。

  畢竟真要是渴求權力的人,登上了丞相之位的話,那麼皇權想要壓倒相權,將丞相徹底架空,那無疑要經過不小的鬥爭。

  可正也是趙綰的權力欲望不強,讓他得知劉徹想要自己擔任丞相的時候,沒有被驚喜沖昏了頭腦,反倒陷入進自我懷疑中去。

  因此趙綰選擇來拜訪陳洛,想探究劉徹此舉的深意。

  得到這麼一個的答案,他深感意外,卻又覺得無比合理。

  這也代表自己該做出選擇了。

  要知道如果按照劉徹的安排去走,那麼自己可以得到相位,坐上這個一人之下的位置,哪怕被皇權侵奪部分,那也是群臣之中,權力最高的一個。

  甚至可以憑藉擔任丞相,謀求侯位。

  但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趙綰微微閉眼。

  自己卸任後,那些想干實事的繼任者恐怕會對自己破口大罵吧?

  本該手握權柄的丞相,卻因為自己成了擺設,完全沒有了百官之長的樣子,哪怕想要辦實事,那都得看皇帝的臉色,想要為百姓謀福祉都做不到。

  而且現在坐在帝位上的劉徹乃是明君,可不代表以後大漢每一位天子都會是明君。

  如果遇到了昏庸的君主,丞相手中又沒有權利。

  那對天下百姓簡直是一場災難。

  想到這裡,趙綰仿佛看見後世史書上,記載自己無所作為,責罵自己庸碌不堪的詞句了。

  字字如刀。

  「伯玉所言,我可以辦到,只是我害怕自己沒有酇文侯、陽夏文貞侯那樣的能力,最後誤事啊,與其如此,我還不如告病辭官,回鄉結廬讀書,免得誤了蒼生。」趙綰抬起頭來,沉聲應答。

  他是想好了。

  自己可以在史書上不留下名字,但絕不可以在史書上留下壞名。

  這輩子本來就沒有什麼太大的追求,總不能把這丁點兒追求抹殺掉,再徹底變成反面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逃避並不可恥。

  看出了趙綰的糾結,陳洛緩聲道:「若是擔心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好,其實沒有必要。

  你不會一個人面對所有問題。

  面對難境,我會與你共同面對,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

  自己許下這般承諾,並非只是口頭說說而已。

  與陳洛對視數秒,趙綰看出了他眼中的誠意,深吸一口氣,鄭重問道:「我這麼做的話,青史之上,大概能留下個不錯的名聲吧?」

  「一定可以。」陳洛愣了愣,接著重重點頭。

  趙綰咧了咧嘴,「那就成。」

  ————

  終漢武一朝,名將、賢臣輩出,引得後世無數人津津樂道。

  上一期節目裡呢,我們是講過了衛青舅甥二人受到陳伯玉的欣賞入仕,有了功名在身。

  今日我們來講講漢武一朝,首位「白衣卿相」趙綰,這位頗為傳奇的人物。——《百家講壇·漢武風雲》(主講人:長安大學歷史系教授陳濼)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