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求賢令

  第405章 求賢令

  【請注意,世界線變更程度上升13%】

  【世界線變更程度:28%】

  聽到驟然響起的系統提示音,陳洛不由得深吸一口氣。

  好傢夥。

  世界線變更程度居然驟然上漲了13%,到了28%。

  要知道上一次世界線變更程度到這麼高,還是自己剛到大澤鄉的那會,扶蘇登基為秦二世皇帝,與原本歷史產生了嚴重偏差。

  當然,現在自己「教唆」劉徹,讓對方暫時性地放棄了罷黜百家的想法,同樣是導致歷史發生巨大改變。

  故而世界線變更程度上漲13%,便不算什麼奇怪的事了。

  不過總得來說,一切仍在陳洛的掌控範圍之內。

  畢竟執政思想方面的變革,自上而下改起來容易。

  現在劉徹想著採用百家之長治國,但日後覺得儒家學派更加符合自己的心意,選擇獨尊儒術的話,那麼用不著二十年,儒家便可以迅速興起。

  現在世界線變更程度,和A股的牛市一樣,不過是虛高而已。

  如果自己想要歷史回到正軌的話,只需要稍加引導即可。

  只是「百家爭鳴」的狀態維持得久一些,總歸是件好事,陳洛還是希望儘量延長這種自民間到上層,皆是思想自由且活躍的狀態。

  「對了,伯玉你那太學辦學所遇到的困難,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朕出手解決的嗎?」劉徹出聲問道。

  這讓陳洛恍然想起他此次入宮的原因。

  劉徹開始是想問自己太學辦得怎麼樣了啊。

  不過驟然冒出了「罷黜百家」的提議,是打亂了談話的節奏。

  從重要性來說,它屬於國策,至於太學同樣屬於國策,不過早已定了下來,現在只是在推進階段遇到困難罷了。

  現在關于思想文化上的爭辯結束,劉徹則是將話題拉回正軌。

  想了想,陳洛說道:「太學缺少博士,主要是因為我不了解各家學派有什麼賢良名士,這是我的淺陋之處。

  而以我的名義,去請那些高士出面,來太學授課,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給這個面子的。

  可如果陛下發布一道聖旨,說替太學求賢,聘請博士。

  這樣一來,太學遇到的問題便得以解決了。」

  大漢缺賢才嗎?

  笑話。

  現在天下太平七十餘載,缺少可以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將軍,但絕對不缺治經講學的博士。

  平穩的時局,提供了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立志於研究學問的文士,完全不會像春秋戰國時期的祖師爺那般,擔驚受怕,朝不保夕。

  劉徹輕輕點頭,但沒有立刻答應下來,而是在思索陳洛提議中的利弊。

  伯玉的要求合理嗎?

  合理。

  給太學聘用優良的博士,無疑是支持太學的建設。

  朝堂上下都盯著這事在看呢。

  太學若是辦得遭了,受到非議的人可不止陳洛,更有劉徹本人。

  下達聖旨,詔令徵召博士,是一件什麼難事嗎?

  自然不是。

  這就是一道簡簡單單的詔令,寫在紙上,指不定占不到三個巴掌寬。

  至於劉徹為什麼沒有立刻答應陳洛的要求,他是在擔心另一件事,那就是萬一詔書下達到各個郡縣,卻沒有賢才趕來長安響應,那該如何?

  他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

  要知道劉邦在漢初時,同樣是下達旨意,想要讓鄉野賢才前來長安輔佐自己治理天下,最後的效果卻不盡人意,他親自派人去請的商山四皓都拒絕了邀請。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徹擔心這樣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

  劉邦有打天下的威信在,那些文人尚且都不願搭理,要是發生這麼一遭,對自己的威信打擊甚重。

  只是他倒不好把自己的擔憂簡單直白地告訴陳洛。

  於是劉徹頓了頓,方才開口道:「伯玉,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大漢疆域遼闊,朕的旨意傳達下去,恐怕最多就只能到縣裡,萬一那些賢才沒有看到,或者覺得長安路途實在遙遠,那又該如何?」

  陳洛聞言,瞬間明白了他心裡的擔憂。

  您這是怕一道旨意下去,沒人搭理,落了面子啊。

  沒有選擇直接點破,陳洛揉了揉下巴,笑著回答,「我曾遊歷大漢諸地,很少見到貧困的文士,當初感到疑惑不解,諸子百家鮮少教學經商的門道,他們莫非能從中學到致富的知識?

  後來我倒是明白了,民間記載著古籍的竹簡甚貴,而紙張書寫雖稍稍便宜,但一卷書籍的價格,可以換得普通百姓三五日的口糧,各種厚重的注釋版,價格更要抬升一倍不止。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家境貧寒者,斷然是不忍將果腹的食物換取經書,而能長期閱讀經典學習者,不說頗有家資,但必然是不愁吃喝。

  這樣的人想要一般居於郡縣之中,不會住在偏僻的鄉里,陛下的詔令必然會傳到他們的耳中。

  何況大漢國力蒸蒸日上,文士的待遇比周朝以及秦時要好得多。

  孔子的政見未被真正採納過,周遊列國數十年,抱負未得施展。

  叔孫通在秦代遇到小人迫害,被迫逃出長安,最終歸附高祖,得以任太常之位。

  這難道不是說明才學之士,在大漢更能收到重用嗎?

  連我這樣才學淺陋的人都可以意識到這點,難道那些真正的賢才,會感受不出來嗎?

  只不過他們之前沒有機會,現在陛下求賢令下達之後,想必他們定然是迅速籌備好行囊,日夜兼程地趕來長安。」

  他這番話,是將劉徹心底最大的擔憂給打消了。

  只要自己求賢的詔令得到響應,那就沒有什麼問題。

  頓時,劉徹臉上綻出笑容道:「那伯玉你可要早些籌建太學場地了,朕這倒詔令下達之後,若是那些前來長安的賢才望著空蕩蕩的白地失望離去,朕可是要拿伱問罪的。」

  這話單從內容來看,倒像責怪。

  不過劉徹所用的語氣和善,臉上掛著笑容,故而稱為勉勵更為合適。

  「我一定不負陛下的期望,挑選出真正的飽學之士,將他們在太學之中任教。」陳洛起身行禮。

  ……

  次日。

  一道詔書從未央宮中發出,劉徹的旨意傳向整個大漢。

  「朕曾聽聞國家沒有賢明的君主,那麼德才兼備的大臣,便發揮不出自己的智慧;而庠序中沒有合格的老師,那麼聰慧的學生,便會趨於懶惰。

  太學作為大漢的最高學府,將在明歲招收整個天下舉薦的賢良,而想要成為這些人的老師,必然是需要飽讀詩書,明悟經典的人。

  寶劍藏在鞘中,不用於砍殺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它的鋒利。

  明珠藏在匣中,不用於展示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它的光輝。

  才學藏在腹中,不用於教學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它的厚重。

  朕希望諸位飽學之士可以前來長安效力,在太學之中不吝嗇地發揚將自己的才學。

  擔任太學博士者,按六百石待遇論,任期滿五歲,可自行選擇是否轉任其他同等俸祿的官職。

  至於擔任太學博士的要求,沒有學派的限制,但需要對自己所學的經典有真正的感悟,並且理論基礎與口才兼具。

  朕與維新侯隨時等候諸位的到來,願意吐哺相迎。」

  劉徹在詔書內的態度相當誠懇。

  尤其是太學博士按六百石待遇安排,而且擔任滿五年之後,可以選擇轉任其他官職。

  要知道地方上的縣令俸祿都不過四百石,如果轉換官職到地方上,至少就是在郡內安排了。

  這樣的官場起步,可謂相當之高。

  ……

  大漢境內的諸多學派,瞬間震動。

  這封詔書上的邀請,讓他們難以拒絕啊。

  哪怕某些垂垂老矣,鬍子花白,快要走不動道的老人,看著這封詔書都不由嘆息。

  「老朽青年之時,才學尚淺,遇到高皇帝的求賢令不敢去應下,待到年富力強,卻沒有遇到過類似的詔書,沒想到半隻腳快踏入棺材裡了,卻又有天子下詔求賢,唉,唉,時也命也。」

  當他門下的學生見狀,想湊前來安慰的時候,老人卻舉起拐杖驅趕他們。

  「走走走,你們不要留在我這裡,快回家收拾行李。老朽哪怕想著坐馬車趕去長安,估計得在半路上就會去世,可你們不同,哪怕是走,你們都給我走到長安去。」

  老人那些門下的學生默然無言,皆是深深行了一禮。

  第二天大清早,他們便結伴來向老人告別。

  這些人打算共去長安闖一闖,看看能不能成為應聘上太學博士的位置。

  除了老人門下年歲最小的那位弟子。

  他向老人說出了留下來的理由,「您並無子嗣,若是我們全部都離開了,那麼這段時間裡,誰來照顧您以後的生活呢?而且師兄們的才學都在我之上,太學的名額並非無窮無盡,我覺得我爭搶不到這個名額。您一直教導我們『孝義』,那現在就讓弟子來用行動踐行吧。」

  老人用拐杖輕輕敲了這個關門弟子三下,長嘆了口氣,沒有再逼對方離開。

  「或許你將來的成就,會更在你的師兄們之上吧。」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