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項羽的抉擇

  第337章 項羽的抉擇

  江陵城。

  青石城牆上銘刻著風霜雨雪、滾木投石留下來的痕跡。

  蜿蜒曲折的護城河並不清冽,顏色渾濁,水面上漂浮著綠藻。

  城牆之上,站立著一隊隊披甲士卒,面容堅毅。

  巡視完畢的劉濞,此時正站在城垛前,聳拉著腦袋,像是頭斷了脊樑的老狗。

  他拍了拍城牆,哀嘆道:「田將軍,你看我們還有機會嗎?」

  自己在士卒面前,尚且可以強撐,裝出一副精氣神十足的模樣,那是為了軍隊士氣不徹底崩塌。

  等現在到了人少的地方,身邊只剩下親信之後,劉濞便徹底繃不住腦袋裡的那根弦了。

  田祿伯想無奈地搖搖頭,但還是抿嘴出聲說:「王上,我們尚有十萬可戰之軍,求援的信使已經前往長沙國,而且您不是說……南越趙佗想和我們進行某種交換嗎?」

  說實話,他的心態不比劉濞好多少。

  之前收到楚國出兵的消息,田祿伯已經以最謹慎的態度去對待了。

  他和項羽的時代差得實在太遠。

  對方將近五十年未有過戰績,比自己的年齡都大。

  在這種情況下,田祿伯還是選擇最保守的策略,勸說劉濞從廬江撤軍,回到荊國內整頓兵馬,再與楚軍決戰。

  劉濞當場答應下來,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放棄了苦攻數月方才拿下的舒城,開始撤退。

  按道理來說,荊軍的選擇足夠果斷,足夠保守了。

  但是楚軍入他阿母的不講道理啊!

  他們回撤到江夏郡的雲夢澤那塊地方的時候,楚軍便尾隨了過來,並且死死咬住,掙脫不得。

  面對那樣的情況,田祿伯人差點都傻了。

  自己撤退的路線里,基本所有地區尚且由荊國實控,並且留有守軍。

  楚軍怎麼追上來的?

  繞路又沒有地方繞,他們出現自己面前,證明所有的防線都被全盤殺穿!

  光是想想,都讓人不寒而粟。

  不過最初追來的那批楚軍,僅有兩萬餘人,於是田祿伯試圖用人數上的優勢,包圍之後,慢慢剿滅他們。

  然後荊軍就崩了,連崩三次。

  項羽帶著兩萬人在荊軍的包圍圈中,猶過無人之境,好幾次殺穿中軍,其中楚軍士卒離田祿伯最近的時候,僅有不到百步距離。

  於是他就明白了一個慘痛的道理。

  原來大漢開國時期的那些名將,含金量遠遠超過惠帝朝和文帝朝那些靠著混資歷提升上去的老將。

  圍剿計劃徹底失敗後,田祿伯便改變了自己的目標,只求儘可能地多保留有生力量回到荊國,不在路上全部損失殆盡。

  這個時候,荊軍的人數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如果荊軍和楚軍數量相同,那他們在第一波接觸的時候,恐怕就得全軍覆沒,而他們現在軍隊人數將近十倍,一次慘敗,亦無傷大雅,靠著不斷留下軍隊斷後,荊軍總算挨到了江陵。

  不過他們抵達江陵的三日後,夢魘般的楚軍兵臨城下。

  「是啊,我們還有援軍,等到援軍到來,裡應外合,孤就不信楚軍能擋得住。」劉濞強打精神道,但他實在沒有多少底氣。

  自己十多萬人被楚軍不到五萬人摁在城裡錘,這找誰說理去?

  兵書上可是寫的是「十則圍之」,而非「十一即可圍之」。

  讓劉濞稍微放心的,是楚軍抵達江陵後,選擇駐紮在城外,並未開始製備攻城器械。

  當然,他嘗試組織過兩次突圍,剛一出城就被堵了回去,完全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而且第二次的差點讓楚軍趁機攻進城內,於是他便不敢再派兵突圍了。

  兩人相顧無言。

  荊軍沒有破局的辦法,他們能做的,唯有等待。

  ……

  兩旬後。

  江夏城外冒出了新的旗幟。

  聽到屬下匯報,時刻待在城牆邊上值守的田祿伯,第一時間就興奮地衝到瞭望台上。

  很快,他察覺到了不對。

  城外出現的那支軍隊,確實是打著長沙國的旗號,但他們怎麼看都不像是前來增援,反倒和逃亡潰退的敗軍無異。

  而且那些楚軍亦沒有進行阻攔,任由這支軍隊往江夏城的方向行進,甚至有特意驅趕,推波助瀾的意思。

  田祿伯被項羽揍得很慘,但不代表他是庸才。

  僅用片刻,他就明白其中關鍵。

  因此在那支打著長沙國旗號的軍隊抵達江夏城下的時候,田祿伯以楚人假冒友軍的理由,指揮部下放箭,齊射數輪。

  那支軍隊被殺傷一番,破口大罵地離開。

  等到劉濞知曉此時,將田祿伯喚去問詢,想了解究竟是什麼情況。

  「稟王上,今早城下的那支軍隊,大概率是來援的長沙國軍隊。」田祿伯老實回答。

  劉濞大驚道:「既然如此,那何故殺傷友軍!」

  他死死盯著田祿伯,開始懷疑對方是不是想要投降,拿這件事情當作投名狀。

  田祿伯無奈解釋說:「那支長沙國的軍隊,應該是敗軍,他們的主力估計與楚軍交戰過後,不說被徹底殲滅,至少組成不了建制。

  而楚人驅趕這些敗軍來到江凌,就是想讓我們把他們放進來啊。

  若是我將這些潰退的長沙國軍隊放進城內,那會有兩點壞處。

  其一,臣無法判斷這支軍隊中是否有楚軍的奸細。

  如果這支長沙國的軍隊中混雜有幾百楚人,他們在城關處製造動亂,城外的楚軍藉機攻城,恐怕江陵便岌岌可危。

  其二,讓這些長沙國的敗軍進城,實屬影響軍中士氣。

  我軍士卒靠著期待援軍到來,能夠苦苦支撐,如果他們得知援軍已經潰敗,江陵城了孤城,恐怕……」

  他沒有繼續往下說了。

  自己給出了理由已經相當充分。

  那些軍隊,絕不能放進城來。

  沉吟片刻,劉濞嘆了口氣說:「好,好,好。那就這樣吧。」

  他沒再多言,直愣愣地走出了這間屋子。

  長沙國的援軍敗了,自己在江陵城內,等同於孤家寡人了啊。

  自己和南越之前確實達成過一些協議,但雙方來往的書信上,表達的內容都含含糊糊的,尚在拉扯階段。

  現在想讓南越國派兵前來支援,需要割一大塊肉不說,主要是趙佗斷然不願意。

  那個老東西鬼精鬼精的,知道楚軍由項羽親自率軍出征,恐怕第一時間就打消了北上的想法。

  經歷過秦末亂世的那一批人,沒有誰會願意和項羽正面對上。

  尤其是曾為秦官的趙佗,格外明白項羽一戰消滅三十萬秦軍的恐怖。

  「罷了,罷了。」劉濞頹廢地蹲靠在牆邊。

  他在聽說陳洛死於自己軍隊手中時,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只是沒有想到來得這麼的快。

  ……

  兩月後。

  江陵城內,接近糧絕。

  疲敝的荊軍出城,尋求決戰。

  戰數日,楚軍大勝,江陵城破。

  「贏了啊。」項羽手撫墨麟戟,眼中帶著絲絲倦意。

  指揮一場戰爭,極度耗費精力。

  自己曾經可以靠著年輕強撐過去,現在年老了,在戰事不緊要的關頭,往往需要打個盹兒,恢復一下精力。

  但他現在還不能休息,尚且有諸多事宜需要處理。

  進城之前,他在江陵城外二里半處,召開了一次會議。

  「王上,荊軍的戰俘該怎麼處理?」

  「王上,將士們連日作戰,極其辛苦,進城之後是否能大索三日?」

  「王上,我們能否……」

  項羽耳畔邊,滿是那些將領難以壓抑的興奮之語。

  以少於敵方的兵力圍城三月,換在戰爭史上可以說是聞所未聞。

  士卒確實需要發泄,這些將領的要求並不算過分。

  對於這些提議,陳氏兩兄弟亦是出現了分歧。

  陳直對此表示支持道:「諸位將軍所言不錯,我父親的豈能白死,必須得讓那些逆賊付出代價,血債血償。」

  自己這些日子在戰場上,很少安穩躺下合眼,時刻準備投入戰鬥。

  縱使身有創傷,但他經過簡單的包紮就會繼續作戰,與敵人對拼廝殺。

  這麼拼命是為了什麼?

  就是為了攻破荊國,為了給阿父報仇,為了將荊國這些賊子殺個乾淨!

  感受到兄長身上帶著極重的煞氣,陳魯抿了抿嘴。

  深吸了一口氣,他出聲道:「兄長,我不認可你的意見。

  無端的殺戮只能製造悲劇、混亂以及仇恨,雖說發泄了心中的怒火,卻會導致更深的矛盾。

  我覺得阿父不會希望見到煉獄般的場景出現在大漢的土地上。」

  自己想復仇嗎?

  想!

  但自己這些年在墨家待著,耳濡目染,明白大規模的殺戮絕對不可取。

  一次屠城對生產、社會環境、政府公信力將造成極大的損毀,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壞,想要恢復過來,至少得花二三十年的時間,用兩代人去沖淡那血色記憶。

  聞言,陳直沉默了。

  如果這些話是由其他人來說,那自己這些天裡養出來的暴脾氣,恐怕按捺不住就是兩拳上去,一句話都不會多說。

  可陳魯不同。

  弟弟很少直白地表達對家人的情感,卻不代表他想給阿父復仇的欲望低於自己。

  不過他不說話,帳內其他將領倒小聲嘀咕起來。

  「畢竟不帶兵,沒了解過下面人的需求。」

  「跟敵人講什麼客氣呢,搞得他們手中沒有沾過楚人的血一樣。」

  「唉,終究是沒去過前線,和他哥哥不同。」

  「就是說……」

  看在陳直以及項羽的面子上,這些將領的表述還是頗為克制,沒有說出過於難聽的話,只是他們的不滿仍是肉眼可見。

  陳魯張了張嘴,越是焦急,越是說不出話來。

  漸漸的,眾人的目光匯聚在上首主位,他們討論出的結果不代表最終定論,還是需要項羽來一錘定音。

  此時此刻。

  項羽有些恍惚。

  自己曾經因為缺糧,想要坑殺投降的秦軍時,某人將自己攔了下來,說的是「殺俘不祥」。

  殺俘不祥,難道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就是什麼好事嗎?

  現在面臨同樣的問題,沒有江寧在身邊進行勸說,難道要做出和曾經不同的選擇嗎?

  沉默片刻,項羽對著那一道道渴望的目光搖頭,「此番進城,我們只誅首惡,荊王劉濞與荊國高層,他們這些叛亂的發起者與煽動者,一個都不能放過!

  將這些人盡數誅殺,直兒,我覺得這算是為你阿父報仇了。

  而江陵城中的士卒和百姓,這些人受到大漢的恩澤,說到底,並非真心叛亂,而是被綁上逆賊的戰車。

  現在他們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我們豈能再對他們動用刀兵?

  我們要殺盡的是敵人,是匈奴,而不是將屠刀對著同胞,對著大漢百姓!」

  帳內瞬間安靜下來,片刻後,眾人齊聲稱唯。

  項羽作出決定後,楚軍內不會再有任何一人反對。

  ————

  先賢曾言人類歷史的本質就是一部戰爭史,縱觀華夏歷史五千載,無數將領橫空出世,以不可思議的手段贏下後人眼中必敗的戰役,扭轉了時局乃至王朝的命運。

  關於名將,有太多功績可以稱道,有太多故事可以述說,無數人在茶餘飯後熱衷於談論他們的往過,對比著他們的成就。

  但對於所有將領來說,他們面前有一條無法忽視的起源之河,名為孫武,有一座難以跨越巍峨高山,叫做項羽。

  項羽終其一生,歷經大戰十餘場,小戰近百場,最為突出的特點便是以少勝多。

  從他帶領三千江東子弟揚名以來,常常是以半數之兵,大破敵軍,史書上最初詳載的東郡渡河之戰,便是以三千兵馬,擊破萬餘秦軍,更不用說後世津津樂道的巨鹿之戰與平荊之戰,更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或許每個將領擅長的方向都有所差異,吳起的士卒訓練、韓信的大軍團指揮、霍去病的奔襲閃擊……但毫無疑問,在以少勝多上,項羽就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的巔峰。

  接下來,本紀錄片將以史料為藍本,並且邀請到項氏家族後人項疏,著名專家教授陳濼,還原楚武烈王項羽的一生。——《楚霸王:項羽傳奇》(開場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