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張蒼上書

  第181章 張蒼上書

  陳洛踏入宮城。

  前方出現侍從進行引導。

  道旁整齊排列著宮廷侍衛,腰掛長劍,威嚴肅穆。每隔五十步,還站著一名謁者,他們時不時呼喊一句「小步快走」,提醒路上行走的群臣注意儀禮。

  陳洛目光所及處,從前嘈雜的亂象不復。

  這個時間點正是上朝高峰期,但道路並不擁擠。

  群臣們刻意隔著一段距離,安安靜靜地小步行走,杜絕了相互之間進行交談的可能性。

  待到他來到殿前,已經在台階上恭敬站好的官員超過百人,這是郎中之類的官員,位階尚不夠進殿。

  「陳大夫,即頌晨安。」

  待到陳洛往上走了十多階,旁邊傳來問好。

  他側過頭,認出了對方,點頭示意道:「蘇御史,晨安。」

  自己作為御史大夫,哪怕沒有什麼事情,也是可以進殿坐著。

  除他之外,整個御史體系就只有御史中丞有進殿資格,其他普通的御史只能站在殿外的台階上,有事上奏才能進殿。

  對於現在自己手下的這三十名御史,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漢代的文官不像後世,只有嘴皮子功夫。

  陳洛只能保證自己是御史體系中最能打的,但要他一打二或者一打三的話,真不一定能完勝。

  沿路又經過幾位御史,與他們打過招呼後,陳洛進入殿內。

  上朝的位置順序是有講究的。

  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武將混進東邊的文官隊伍最多被唾罵,文官混進西側的武將隊伍里,那萬一因為什麼事情吵起來,恐怕會是「血濺五步」。

  走去大殿的東邊,陳洛在蕭何身後坐下。

  「老蕭晨安啊,今天你有什麼大事要上奏沒?」見劉邦還沒來,陳洛壓低聲音打算閒扯一會,在半年共事期間,自己和對方熟稔不少。

  殿上是有不准喧譁的規矩。

  只是這些規矩想要困住他們這些制定規矩的人,那斷然絕對不可能的。

  喧譁,什麼喧譁?

  我們這叫心憂國事,時刻不敢忘懷。

  蕭何並未轉過身來,輕聲回道:「我給陛下的奏摺不都要在陳大夫那過一遍嘛,真要有什麼事,你知道的豈會比我更晚。」

  他這話倒也沒錯。

  御史大夫日常處理的奏摺,就是「皇帝——御史大夫——丞相——諸侯王」這一條線,通常情況下蕭何的奏摺是必須經過自己這裡。

  不過如果想專門繞開,並非沒有辦法。

  畢竟御史體系中還有一條只是掛靠著自己,但實際上權力交集不多的路線,即「皇帝——御史中丞——郡守」。

  當然,除非自己與陳洛打算撕破臉,那他不可能通過這條線來向劉邦送上奏摺。

  陳洛樂呵呵地笑著說:「我這不是問問嘛,萬一蕭丞相昨日夜裡得知了什麼加急的情報,來不及上奏,打算今日早朝的時候直接言說呢。」

  「這倒是沒有的事。」蕭何輕輕搖頭,「現在大漢承平,只有喜報,哪會有什麼加急的情報,需要在早朝直接向陛下言明的。」

  「沒有自然最好。」陳洛輕輕點頭,「對了,前些日子該秋收了吧,各地收成如何?」

  天下穩定下來半年有餘,各地確實安穩無事。

  秦朝的十餘年中,徭役不輕,使得諸夏尚未從春秋戰國五百年中完全恢復,秦末又是一波戰火,導致現在九州人口遠遠未能接近土地極限。

  在人地矛盾不明顯時,各種內部矛盾幾乎消失,主要前進方向集中在開拓方面,離分配問題的處理尚且還早。

  回憶一番,蕭何淡淡道:「隔得比較近的京兆地區,巴、蜀地區還有河內郡、河南郡這些地方,皆是豐收,如果明年後年皆是如此,大概糧倉內可以堆積起糧食了。

  不過汝南郡、南陽郡、沛郡等五郡收成平平,只是在陛下減輕賦稅的情況下,當地百姓能夠養活自己。

  至於更遠的燕、楚、齊、長沙四國,他們尚未將今年的收成情況匯報上來,只是想來應該不會太差。」

  哪怕只能見到蕭何的背部,陳洛仍然能感受到他說出這話時,臉上是帶著微笑。

  大漢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蒸蒸日上,天下百姓得以安居,這確實是讓內心頗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朝堂上永遠有爭權奪利的人,也永遠會有為國為民的人。

  只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這兩種人數量比例會產生變化。

  不過目前大漢的朝堂上,後者的數量遠遠超過前者。

  「對了,張計相今日似乎有重要的事情打算上言,關於……」蕭何說到這時,聲音被殿內站著的禮官掩蓋過去。

  此時,九名禮官由上至下地傳呼道:「陛下至,群臣恭迎。」

  各級官員聞言,瞬間是反應過來。

  他們按照儀禮依次站起身來,向乘坐著「龍輦」進殿的劉邦行禮。

  等到劉邦坐到上首位置後,他們才繼續緩緩坐下。

  見到早朝正式開始,陳洛不好繼續和蕭何搭話。

  至於剛才蕭何所說的事情,他是在心底默默思忖起來。

  現在朝中的張計相,即是指的張蒼,因為讓精通計算,擔任大漢管理財政方面的計相。

  按照蕭丞相的說法,張計相是有重要的事情上言。

  莫非是張蒼負責的本職工作方面出事了?

  陳洛微微皺眉。

  如果是這樣,豈不是代表大漢財政出了問題?

  不過為了恢復國力,劉邦基本不動用民力,甚至長樂宮與未央宮都尚且是慢慢修繕,不急於一時完工,半年過去,才有了個輪廓而已,至於行宮之類,劉邦根本沒有考慮。

  在沒有大興土木,又沒有對外戰爭以及天災人禍的情況下,在財政方面還會出現問題,陳洛是絕對不信。

  仔細想來,張蒼屬於全才,計算、樂律和曆法全部精通,甚至不局限於儒學,各種雜學亦有所涉獵。

  因此他等會要上奏言明的「重要事情」,還真不一定是關於他的本質工作。

  思索約莫一盞茶的時間,陳洛在心底有了大致猜測。

  於是他坐直身子,對相關方面在腦中進行延伸性的考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