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細思恐極

  第166章 細思恐極

  太嚴密了!

  劉邦分封諸侯、分封列侯的規劃實在太嚴密了。

  這絕對不是來到長安後,這短短十幾天裡能匆促決定出來的。

  陳洛敢斷言。

  至少在從彭城回歸關中時,劉邦就在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甚至說有沒有一種可能,他開始考慮大漢建立後局勢的時間點,比這還要更早?

  如此想著,陳洛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他是想起了前段時間,在帳中議事時,劉邦激動地說可以將自己冊封在長安地區當萬戶侯。

  簡直細思恐極。

  還好自己沒答應啊!

  仔細回想起來,這並非劉邦激動之下給出的豐厚獎賞,絕對是一次試探。

  要知道整個關中,乃至於關西地區,沒有任何侯國,這屬於斷然不可更改的總體方針路線。

  難不成劉邦激動之下,便會腦子一抽,想著將長安中的撥出萬戶封賞給自己?

  真特麼的演技派,差點著了這老狐狸的道。

  陳洛心底吐槽一句後,卻不得不佩服劉邦規劃的完善。

  要知道在他剛才腦海里勾畫出來的那幅地圖上,將劉邦冊封的侯國橫向連線,是清晰到出現了一條「防線」。

  雖然這道「防線」沒有進入到「異姓諸侯王」的國境內,卻是沿著它們的邊緣,層層迭迭,築起了數重高牆。

  而這些高牆又非無節制的堆積,在靠近函谷關和武關時驟然減少,保證了「函谷關——洛陽」這條線路不會遭受「高牆」阻礙。

  運用列侯來制衡異姓諸侯王,又不讓列侯威脅到漢王朝本身,同時要保證列侯們對於封國滿意,又不能使「異姓諸侯王」覺得利益被損害。

  均衡之道,是被劉邦玩到極致,絕妙得簡直像是藝術品。

  如果換成其他人來謀劃分封之事,哪怕是自己,陳洛依然覺得做不到劉邦這般嚴絲合縫。

  望著站在台上神情和煦如春風般的劉邦,陳洛才發現自己一直低估了這個男人,或者說從來沒有認識到他真正可怕的地方。

  隱藏在豪俠浪子外表下的,乃是一顆真正的帝王之心。

  「不過現在發現這一切,倒也不算晚。何況你有你的精明,我也有我的底牌。」陳洛眯了眯眼,沒有慌亂。

  畢竟劉邦絕對想不到,有人能這麼快就看穿了他在分封中的種種想法。

  那麼現在的場面變成「敵明我暗」。

  陳洛揉了揉下巴,將心中的雜念清除。

  自己並未丟失主動權。

  何況劉邦忌憚諸侯王,忌憚列侯,卻又需要他們來鞏固大漢的統治。

  其中的關係是相輔相成,並不是一味的二元對立。

  只要在關鍵節點做好引導,原本的「諸侯王大逃殺」便不會出現,或者影響被降到最低,不會變成大規模的戰爭。

  這樣的話,自己和項羽便不會被牽連進去。

  「典禮畢!陛下邀諸位宴於宮中,共慶今日之歡。」高台上,劉邦已經離開,這是禮官在宣布接下來的事宜。

  眾人放鬆下來,不再保持之前筆直的站姿,眉宇間流露出幾分愜意,互相之間開始交談起來。

  至於陳洛身邊,圍上了一圈道賀之人。

  「陽夏侯,恭喜恭喜啊,從今日起,你就是諸侯王下第一人,真是令吾艷羨。」

  「陽夏離我封地不算太遠,陳公,以後我得靠伱多多照拂才行。」

  「陳公若得空閒,過幾日可前來鄙人的寒舍聚宴一敘乎?」

  「陽夏侯……」

  面對著略帶討好的各種搭話,陳洛並不故作姿態,他是面帶微笑,親和地回應過去,只是婉拒了所有的邀宴。

  圍著自己的人中有不少都是徹侯,自己若是冷著一張臉,擺出愛答不理的態度,難免會得罪些人。

  雖說他們的封邑大概就一兩千戶,可未來在朝中任職,亦會放在各種關鍵的位置上,那個時候要真對自己使絆子,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陳洛偏過頭去,觀察四周。

  其他幾名萬戶侯的身邊,同樣圍滿了人。

  蕭何談笑風生,張良面色沉靜,曹參豪爽地打成一片……

  韓信你怎麼在那一副支支吾吾的模樣?

  暗暗嘆了口氣,陳洛衝著身邊話音落下的那幾位點了點頭,然後向前幾步,從眾人讓開的道路中走出。

  「韓兄,聽說你今早尚未用食便前來參與典禮,想必現在肚中已飢,走,前去宮中與宴。」陳洛靠近韓信時,便是大聲喊出聲來。

  原本圍在他那周圍的一圈人,頓時讓開,神色帶上幾分緊張。

  韓大將軍剛剛不理睬自己,是因為肚中飢餓,卻又不好直接說出口,我們還一直叨叨個不停……

  將心比心,他們覺得自己飢腸轆轆的時候,邊上還充斥著亂糟糟的雜音,心緒定然不佳。

  幾名心中帶有怨氣的列侯,是緊張起來,反倒擔憂起自己會不會被韓信記恨。

  見到陳洛過來,一直繃著臉的韓信總算露出笑容。

  「諸位,我這先和江寧離開赴宴去了,來日再敘。」拱手說罷,他是步伐輕快地離開了人群的「包圍圈」。

  「多謝江寧你了。」待上了馬車,韓信疲憊地揉了揉眉心,「這麼多人圍著,簡直吵得我頭大,要不是你以前告訴我不要和這些人關係弄僵,我早就發火趕人了。」

  「那還好我來得及時,不然這一片人全給你得罪完了。」陳洛撇撇嘴,回首望去,身後典禮的舉行處依舊繁盛熱鬧,宛如緩緩上升的大漢國運一般。

  ————

  五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

  漢王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皇帝。」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誰敢疑之?」

  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

  乃令蕭何備典禮。

  旬日,乃即皇帝位長安之郊,祭祀天地,有功者得賞,裂地而封為王侯。——《史記·高祖本紀》

  ————

  在郡國並行制的政體下,列侯作為一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始終是作為對皇權的一種離心力量而存在著,儘管侯國對中央集權的威脅較小,但列侯一般在朝中擔任重要的軍政官職。

  因此,列侯與皇帝、諸侯王、州刺史、郡守、縣令長之間的對立與統一構成了漢代政治的基本內容,在大漢的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話劇。——《兩漢列侯問題研究》

  今天爆更,求票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