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彭城破

  第139章 彭城破

  次年開春,楚軍南下。

  從齊地轉進楚地沿途的過程中,沒有遭受到任何激烈的抵抗。

  他們經過陰平縣時,被熊心封在此地的陰平君是主動打開城門。

  城內百姓亦沒有露出畏懼的神色,反倒試探著走近楚軍士卒,想要向他們問詢自己曾追隨項羽的親朋如今的消息。

  見著這和諧的一幕,項羽不由得拍了拍烏騅,感慨道:「征戰三載,我就沒打過這麼輕鬆的仗,這幾天算是長見識了。」

  陳洛在邊上頗為認同地點了點頭。

  按照常規思路來說,一場戰役越到後面,應該是越艱難的,純純是在比拼意志、裝備、後勤了。

  因此他們出兵的時候,甚至已經做好遭受熊心的阻擊的打算,每前進一百里,便會戰死無數士卒。

  結果就這?

  與他們料想中的情況可謂是天差地別。

  從齊地進入楚地,他們軍隊沒有減員,反倒是補充了三四千新生力量進來,屬於是人數越打越多,等到彭城的時候,說不定可以擴展出一軍來。

  「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即使在此地休整一天,我們六七日便可抵達彭城,士卒還可以保持最佳狀態。」估計一番後,項羽嘴角微微上揚。

  這些時日特麼能叫打仗?

  和咸陽休憩相比,只怕也不遑多讓啊!

  按照後世的說法,他們這一趟是帶薪旅遊了屬於是。

  六日後,彭城。

  「楚人不打楚人,勸汝等速開城門。」

  「安澤侯前些時日所撰寫的檄文沒看過嘛?那熊心罪行累累,就是商紂王那樣的暴君!」

  「項氏對楚國怎麼樣,諸位心中該有考量。項氏從未負過楚人。」

  「你們不投降,漢王來了,他可不像項王這麼講道理,到時候你們可沒有好果子吃。」

  之所以他們對彭城圍而不攻,只是大聲勸降,是因為項羽不想在楚地多造殺戮。

  哪怕歷史上有屠城和坑殺降卒行為的項羽,那也是針對秦人、齊人,從未對楚人這麼幹過。

  更不用說現在的項羽,是對普通百姓多了憐憫之心。

  當然,他也是一路上嘗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甜頭,能平穩地接收楚地,何必要再大動兵戈呢。

  不得不說,這攻心之計是起到了效果。

  在絕大部分楚人心中,項氏確實留下的是頂好印象,哪怕項梁率軍出征大敗,葬送了無數士卒,但經過陳洛一篇《數「十罪」檄熊心文》,徹底調轉矛頭,那都是熊心瞎指揮導致的!

  大概是距離產生美。

  項羽被封為翟王,離楚地太遠,因此生活在熊心的統治下,這兩年稍有不如意的楚人便會是想「項氏若在,何至讓宋義霍亂朝堂」。

  現在項羽殺回來了,他們還需要猶豫什麼?

  一日過去,城牆上的守軍是從原本的對罵,變得漸漸沉默。

  三日過去,他們大多心虛地低下腦袋。

  五日過去,漢軍到達,在彭城西面城發動了一次進攻,這使得城內大部分人動搖起來,與同伴頻繁地交換起了眼神。

  七日過去,彭城南面城牆上突然爆發一陣躁動,傳來兵戈交擊之聲。

  聽到親衛匯報,陳洛是趕忙派人指揮楚軍,齊聲吶喊:「繳械投降不罪!」

  待到一刻鐘後,這面城牆上的動靜降低下去,逐漸平息。

  城外楚軍屏氣凝神地注視著,緊張地等待最後的結果。

  片刻後,緊閉著城門發出「嘎吱」一聲響,緩緩洞開。

  原本寂靜的天地,剎那是爆發出巨大歡呼。

  不戰而勝!

  「傳令下去,我軍速度進入,接管彭城,若無持械反抗之意,不可傷人。」項羽讓親衛去傳達軍令後,自己同樣是策馬向前。

  陳洛見狀提醒道:「羽兄切莫大意,小心伏兵。若他們是將我們騙入城去,再將城門關上,那會使得我軍傷亡不小。」

  「江寧你多慮了。」項羽搖了搖頭,笑道,「這扇城門處並無瓮城進行緩衝,那我軍進入一千人。他們便失去城門控制權了。

  若他們真敢起什麼歪心思的話,那是後果自負。」

  如此一想,陳洛覺得還是頗有道理,不過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喊住了項羽,讓他和自己在先鋒軍真正控制城門後,才進入彭城。

  待到外城逐漸被接管,牢牢掌控住後,項羽和陳洛對視一眼,明白對方的意思。

  這座城市內最重要的目標,是絕對不能丟失。

  讓熊心逃出城去,哪怕沒過幾天他便死在郊野,那都可以讓他們之前所做的努力稱得上是功虧一簣。

  畢竟熊心是經過加冕儀式的楚帝,名義上的號召力其實不小。

  他若是死在暗處,那就如同靖難後失蹤的建文帝,以及從康熙年間活到嘉慶年間的「朱三太子」,恐怕將來楚地有人想要為非作歹,都得借用熊心的名號。

  「合圍宮城,誅殺獨夫。」項羽當機立斷地拍板下來。

  ————

  在秦國滅亡之後,楚帝熊心分封的十多位諸侯王處於微妙的制衡狀態,暫時可以保持一定的平衡,維持穩定。可惜他假借「狩麟之亂」,出兵伐齊,主動選擇打破了原本的政治生態格局,使得天下再度陷入混亂。再加之其本人平庸的軍事能力,是衡山地區與九江地區數次被漢軍打得大敗,以致於後續項羽率軍長驅直入,他根本沒有布置戰線防禦的能力。

  因此,筆者認為熊心最終失敗的原因,是源於其政治上的短見與軍事上的平庸。——《秦漢興衰史》(第一版)

  ————

  關於熊心的失敗,筆者經過數年深入研究,發現並非單純是政治或軍事原因。

  究其最根本,是因為當時鐵器出現,生產力得到發展,熊心依舊採用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分封制,試圖以「共主」的名義來掌控天下,而在楚國內部,他是沿用舊制,大量封君,而那些封君在項羽率軍進入楚地時,往往不做抵抗,率先投降。

  因此熊心的失敗,不單單是他個人的失敗,更是一種落後制度的失敗,而新的制度在勝利過後,將帶來一個嶄新的帝國。——《秦漢興衰史》(第六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