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衡拳

  第24章 衡拳

  「嗯~果然,跟我之前的猜想還是差不多的,紅細胞異構體的占比變化的有點大,看來是和鹼基氨酚酮的使用有關」

  「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都比較正常,依曲那酶酸可以暫時停用了」

  「上午喝的那個藥方又得改改了,首烏、地黃和白蘭的配比換成天麻、白芍和元參吧」

  「血漿的無機鹽檢測比我預料的要偏差了百分之十五,下次嘗試把單位運動量壓縮十個點看看效果」

  每一項數據又對應著相應的調整,正所謂按圖索驥。

  「很好!我的進化藍圖又更加明確清晰了一些!」

  對照著自體數據寫完所有調整方案後的李衡大為喜悅。

  而這種監測和調整往後更是需要每天進行,對於將之作為工作的人來說或許是極度枯燥的一件事,但對於李衡卻是那「登天之路」一步一個的紮實腳印。

  只有當他回過頭來清清楚楚的看到這些腳印,他才能安心踏實,明確得知道他走的每一步都是落在實地之上,不至於哪天低頭一看才發現自己站立的是無源虛空,自己只是個無根浮萍。

  又參考了一會兒數據和自己的狀態,他思索一番暗道

  「看來我自創的『鍛體拳術』又要微調一下了」

  「主要還是下半部拳路的發勁方式始終沒能和我的呼吸運氣節奏完全吻合,在我建立的數學模型中體現出來的就是始終存在大約0.65赫茲的頻率偏差」

  「而導致這個偏差的原因之所以先前一直沒能確定,就是我對自體生理參數掌握的不夠,如今在血液鏡檢的幫助下我才能真正定位到根源——正是這血紅蛋白體積比那微小的0.0153的偏差率導致的!」

  「血紅蛋白決定了血氧結合的比例,同時影響機體組織供能,體現在宏觀上就是呼吸節律和肌肉發勁那微小的不協調」

  「雖然我自以為已經將拳路招式打磨的很好,極為圓通順暢,但實際上在我看不見的微觀層面上仍然有著改進的空間」

  「萬幸,我並非是那種自大之輩,總會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已經做到最好,然後總是在緊要關頭『差一點』」

  「相反,我自認為我還是比較『慫』的那種人,凡事若不能確認個八九成的把握不會輕易下定論」

  「如此性格令我失去了一部分衝勁,無法孤注一擲賭上所有的去拼搏,但或是萬物皆有陰陽化生之理,所謂有缺或在另一方面是優勢」

  這【化凡入聖】的能力但凡是讓一個心性自大,無所畏懼之人獲得,恐怕不出多少時日就會把自己練成個不人不鬼的樣子。

  反倒是在李衡這樣的人身上,才在這種走一步看兩步的方式下穩固前行。

  沒有一往無前,但卻穩步紮實。

  「嗯,說起來我這套拳路到現在也還沒有名字呢」

  「雖說給這拳法起名字也沒什麼意義,畢竟天底下只有我一個人在練。」

  想了想他還是提筆記下兩個字,既然是全天下只有我一人會練的拳法,那就叫——衡拳!

  用家裡封塵多年的老舊毛筆寫下這兩個字,然後掛到屋後的木人樁上,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今日的鍛體應該就到此為止了」

  不再繼續運動錘鍊肉身,他反而回到了自己的臥室,坐在了書桌前,桌面上擺放著的是一本本打開的科學、醫學、哲學著作,十多張書籤分別卡在不同的書頁上,各自做著不同的標註。

  要麼是他看書得來的感悟總結,要麼是某些章節他無法理解的部分,圈個問號做下標記,等到後面再來回顧,或是等待別人給予解答。

  沒錯,李衡並非實在閉門造車,他飽覽群書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這世上的智慧和知識是每時每刻都在增長的。

  而書籍卻是死的,無論是何等廣受好評的書冊,其中記載的知識都有過時的那天,尤其是最前沿最尖端的科學領域,或許會出現刊印的第二版就推翻第一版的可能。

  所以現今前沿科學交流的最主要方式都是以發刊的方式發表論文,不定期的頻繁更新,不斷優化、改進、完善甚至推翻舊有的研究。

  而李衡只是區區一個本科生,無論如何他怎麼超常學習,他的知識水平都絕對無法超越真正的學術領域。

  那麼他便只有一個方法——直接請教溝通這些領域的專業人士。

  嘀嘀嘀——

  嘟嘟——

  叮咚——

  這是他電腦上的幾款聊天軟體發出的新信息通知,提示他有新的回覆過來了。

  這些聊天軟體包括但不限於某信、某Q,還有一些高校或學術圈子裡專用的即時通訊軟體,都是那些學生、導師乃至圈內專業人士內部交流使用,當然還有郵箱、論壇等等渠道。

  這些都是當年李衡還在上大學時積累的一些資源,當然只憑他一個普通社畜的身份是沒啥資格加入這些圈子的。

  但好在這段時間的學習讓他具備了一定的學術素養,同時藉助以前上學時候借用過得帳號,他偽裝了好幾個高校畢業生、網上高知研究員、某某中學生物競賽大獎獲得者等一系列身份,向許多專家發出過問題請教。

  有些被直接無視了,有些則被識破了帳號還被反詐中心給封了,但是也有部分得到了相關領域真正大佬的回應,甚至還有極少數對他的問題極為感興趣的。

  而這還是因為,李衡擁有一份獨一無二全世界僅有的實驗數據。

  不說全世界,僅是全國範圍內做人體研究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數量就已經非常龐大,而且課題五花八門,畢竟越偏的課題越有可能搗鼓出前人從未提出過的理論,一旦有所發現說不定就是一份可以發往重點期刊的論文,從此在業內名聲鵲起。

  因此,當李衡把自己的相關人體數據和一部分實驗內容發出去後,雖然絕大多數學者當把這當成不知所謂的垃圾丟進了回收站,哦不,是直接shift+delete徹底刪除。

  但還是有人發覺了其中的端倪,並且對此表現出來濃厚的興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