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召回朱棣?削藩之議!

  第196章 召回朱棣?削藩之議!

  朱棣?

  朱允熞微微怔了一下。 (謁演 )

  還真沒錯!

  要能威懾皇親國戚,武將勛貴。

  這個人不僅要有能力,而且還必須有一層特殊的身份保護。

  一般的人,就算能力很強,也抗不住這個壓力,也不行!

  身為朱元璋的四子,又是馬皇后親生,朱棣的身份,自然沒得說。

  堂堂燕王,任你什麼皇親國戚,勛貴大臣,誰敢給他施壓呢?

  論能力,朱棣也絕對有這個能力。

  「太孫所構想之稅務司,非是王爺之尊,難挑此任。」

  「諸王之中,有能力有膽魄者,無非晉王和燕王。」

  「晉王如何,貧僧不敢斷言,也無法舉薦。」

  「貧僧隨在燕王身邊多年,深知其為人。」

  「燕王雖曾謀劃儲君之位,所為者,亦非一己之享受,不過是不甘心埋沒,欲青史留名而已。」

  「如今太孫殿下當政,燕王之才,遠不及太孫。再圖大位,絕無可能。」

  「若是太孫殿下能不棄前嫌,啟用燕王為稅務司主管,令其有機會能在史書之上,被重重記上一筆,燕王必定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將此事辦好。」

  朱允熞沉默不語。

  姚廣孝說得沒錯。

  從歷史上來看,永樂大帝朱棣絕不是一個貪圖享樂的人。

  一生文治武功,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英明之主,為了功標青史。

  站在帝王的角度,他也確實做得不錯。

  文治武功,都堪稱一流。😲♖ ➅❾ˢ𝕙Ǘ𝐗.cό爪 🎁🔥

  如果讓他來掌管稅務司,相信他也不會貪污,不會受賄,也不會懼怕任何壓力。

  從這一點上來說,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選了。

  只是。

  朱允熞倒不是擔心朱棣造反。

  稅務司雖然職權很大。

  但首先,這是一個得罪人的職位。

  坐在這個位置,滿朝的皇親國戚,勛貴功臣都會被他得罪。

  還怎麼拉幫結派去造反呢?

  其次。

  造反的首要條件是手中有兵權。

  故而,自古便只有武將造反,沒有文官造反的。

  文官除非權力大到了能掌控整個朝局,否則,反不了。

  朱棣在北平,掌握著王府護衛。

  時常領兵出征,更是在邊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

  以王府護衛為根基,一聲號召,十萬邊軍雲起響應,這才能造反。

  若是到了中樞,又不掌兵權。

  那就不用想了。

  這要是都能讓他造反成功,朱允熞乾脆買塊豆腐撞死自己算了。

  但問題在於,藩王出外就藩,這是老朱定下的國策。

  可不是他能說改就改的。

  何況朱棣在九大邊王中,位置還極為關鍵,不可輕動。

  再說,將朱棣調回京師,那晉王,周王呢?

  其他諸王,是不是都要調回來呢?

  不得不說,將他們全部調回京師,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

  都不用自己將來再費盡心思去削藩了。

  可是,老朱能同意嗎?

  明朝的藩王制度有嚴重的問題,根本不能長久。💗✎ ➅➈𝓼нυ𝔵.𝓬ᵒM ✌👹

  越到後面,情況就會越嚴重。

  用不了多少年,就會將整個大明朝都拖垮。

  萬曆初年,大明的宗藩俸祿的開支占到了全國財政總支出的百分之三十,比全國軍費的開支都要大。

  越往後,這個數據越恐怖。

  到了最後,朝廷實在拿不出錢來了。

  全國全部財政收入,用來發放宗藩俸祿都不夠,只能拖欠不發。

  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因為只要國庫裡面有一兩銀子,宗王就來討要俸祿了!

  如此一來,國庫再也存不下銀子。

  遇到突發情況,只能通過加征餉銀來解決,以致民變四起,大明走向滅亡。

  但朱允熞一直沒有和老朱說過這個問題。

  因為在他看來,這個問題雖然嚴重,卻並不緊急。

  →

  拖上幾年,沒有任何影響。

  老朱是窮怕了,很想照顧自己的子孫後代,才會設計出這樣的藩王制度。

  如果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臣子,想獲得老朱的賞識和重用,他會冒險嘗試向老朱指出裡面的問題所在。

  但他是儲君,大明江山遲早是他的。

  只要不是緊急的事情,和老朱去說,請求老朱改變,就沒有太大的必要。

  完全可以等到老朱死了,自己繼位登基之後,再去做。

  只是這樣的話,阻力無疑會非常大。

  削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歷史上,朱允炆削藩,被朱棣推翻。

  朱棣也接著削藩,宗室事實上被「圈禁」,當廢物養起來,但卻沒有降低皇室宗親的待遇。

  以致於到後期不堪重負。

  如果由老朱來改變制度的話,無疑容易得多。

  畢竟,現在那些藩王,都是老朱的兒子。

  父親要兒子怎麼樣,誰都不敢反對。

  但若是他繼承大統,那些人就是叔叔,是長輩。

  為了朝局穩重,削藩也就罷了。

  再降低待遇,天下人都會罵他刻薄寡恩。

  其實,朝中的大臣,也不是沒有人看出朱元璋定的宗室待遇制度有問題。

  此前有大臣向老朱進諫過。

  但老朱還沒有聽他將話全部說完,就勃然大怒,道:「這小子敢離間我的骨肉親情,將他綁起來,我要親自用箭射殺他。」

  自那之後,朝廷官員再也沒有人敢在此事上進諫。

  到了後世,就是祖宗成法,誰敢改呢?

  哪個皇帝都不願背這樣的罵名!

  朱允熞原來想著難以說服老朱,就乾脆拖到自己登基之後,再去做這件事。

  雖然仍很難。

  但如今看來,老朱對他十分信任,將國事都委任於他。

  對他的建議,也是言聽計從。

  這種事情,他縱然監國理政,也不能隨意做主。

  但去說服老朱,卻未必不可。

  由老朱來出面解決!

  一念及此,朱允熞下定了決心:「好,等到朱允炆,常茂的案子定下來,孤就去向皇爺爺陳情。」

  這時候去見老朱,難免會打草驚蛇。

  使得潛逃的倭寇,徹底消聲匿跡。

  朱允炆和常茂也一定以為他有所察覺,而不敢動彈。

  另一方面,新軍的建設,還在加速。

  人數也由原來的一千五百人,擴充到了三千人。

  槍枝更是都在一批批的換上後裝槍,定裝彈。

  新軍越來越強,等到有足夠的力量,輕輕鬆鬆就能橫掃天下之時。

  藩王鎮守地方,也就失去了意義。

  朱允熞決心,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

  藩王不再分藩,而是將他們全部召回京師。

  「此言當真?」姚廣孝有點難以置信。

  他雖然舉薦,但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真要說啟用燕王,恐怕也得等朱允熞正式登基稱帝之後。

  姚廣孝在此時舉薦,是希望先在他心裡掛一個號,等到他將來繼承大統,便將燕王從北平召回來京師。

  如此一來,也徹底斷絕朱棣心中最後一點造反稱帝的念頭。

  畢竟,姚廣孝很清楚,朱棣若是造反,絕不是朱允熞的對手。

  可對方不管怎麼說,都是自己曾經侍奉過的舊主,他不願意對方走向不歸路。

  儘管朱棣應該是聰明人,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姚廣孝也想更多上一層保險。

  「孤豈會說笑?」朱允熞笑道:「你放心,孤有八、九成的把握,能說服皇爺爺。」

  兩人說話間,徐妙錦從外頭走了進來。

  「參見太孫殿下。」

  她上前行禮。

  自從那日老朱與她談話之後,徐妙錦反倒變得守禮講規矩了不少。

  不再那般活潑,反而有了幾分大家閨秀的樣子。

  朱允熞看了她一眼:「可是我二哥朱允炆和常茂有什麼動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