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光影技術,《龍門》殺青!

  第629章 光影技術,《龍門》殺青!

  PS:求訂閱,求推薦,求月票!

  壹零貳肆火車頭(沙田)攝影棚。

  懸燈照影。

  營造出孤月冷清的寂寥,客棧內,刀冰槍冷,人心更寒。

  鄒林燈光布景團隊展現了自己如今港島第一燈光團隊的實力。作為吳導演嫡系中的嫡系,眼前這一幕就足夠許多燈光組學習。

  人影很重,局部的打光讓現場演員角色上平添立體感。

  這部戲,吳孝祖謹慎使用前側光打光技巧,這種也叫斜側光的打光屬於角色光源基本的技巧,光源與被拍攝者成90°,投影留在一側。

  也就是後世起點娛樂文中描寫電影時候常用的『陰陽臉打光』,一提起來多高端……實際就就和喬碧蘿殿下似的~。。。。

  打光上,吳孝祖與鄒林及攝影團隊綜合考慮了許久,最終選擇了後側光,這樣層次會比較清晰,線條明確,背景與人也就很難重迭,拍攝出的效果會很有縱深感。

  打光本身是一個很耗時間的工作,基本拍戲的時候,大多數時間全劇組的人都在等他們。

  主光定下場景基調,補光修飾主光,測光可以讓主角從背景中分離出來,提供額外的效果,不同的光源細微差距,會造成不同的效果。

  這不僅對畫面的整體景深非常重要,也能展現人物,感性價值和其他有情節比重的線索。

  畫面中的人物更真實、觸感明確。江湖嘛,直撲而來的血腥味才是江湖!

  這種細節,吳孝祖一直很在意。

  電影正是由一個個細節展現出來的品質。

  此刻。

  人、景、影三者之間充斥在鏡頭內,卻能夠給畫面留白,營造出強烈的空間感,這無疑是吳氏風格最完美的寫照。

  除去後來的IMAX-3D,不管是膠片電影或者數字電影,本身就是扁平的矩形圖像。

  導演、燈光與攝像工作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努力讓這一門扁平的藝術看上去儘可能像三維立體——賦予它景深,形狀和角度,儘可能讓它接近真實世界中的活生生的場景。

  鏡頭光圈、焦距、移動方式、布景設計、色彩與演員站位都推動這點,但其中最重要的肯定就是打光了。

  後世許多電影真的是沒甚技巧可言,主要強調的就是這些最基礎的東西不完善。你想創新,最起碼你要懂得基本的技巧和手法才行啊。

  吳孝祖本人也在推動基本專業素養的普及。

  最起碼他團隊走出的導演,專業素養方面都能確保其職業性。

  吳氏門徒風格上,吳孝祖予以保留,任其發展,但基礎素質上,他一直強調需要夯實。

  在這種情況下,他才構思出了留白。

  這是吳孝祖對於這部古裝武俠電影新賦予的畫面質感。傳統的武俠片與新興的電影技術結合下,呈現出了這種膠片時代最具有特質的風格。

  畫面留白這方面,胡金詮導演實際上早在《俠女》時就嘗試過,但是限於當時的器材,並沒法真正的展現出來。

  濃墨與淺淡之間的這種進步,不單單是導演技術的展現,同時更是電影行業內器材、人員專業度的集中體現。說白了這本就是一種技術革新和電影思維的革新。

  我們看老片,總會有一幀一幀跳躍感,實際上這本就是技術上的缺陷。

  80年代,基本達到了現有技術層面對膠片最完善的運用了。

  這時候的特效轉職的並不是綠幕、藍幕,更多反而是現場特效成果加上後期電腦技術統合。甚至前期的化妝特效及道具方面占有大頭。

  用《終結者1》舉例,它本質上實際上無疑就是一部披著科幻與懸疑外衣的B級片,特效方面算得上粗製,但這種粗製在後世看來依舊很有吸引力~這就是電影導演對於技術的使用水平問題。

  工業基礎並不是簡單一兩句就能抹平說清楚。此時華語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就好比《星球大戰》與《新蜀山劍俠》的區別。

  正如後世好萊塢運用綠幕摳圖來完成了漫威電影的復甦,我們則運用技術完成了《摳圖不自賞》一樣~有些東西的差距實際上不單單是技術的差距,還特麼是使用技術的人的差距。

  吳孝祖在這部戲之中,也嘗試了許多特效、化妝、威亞等之前從未大量使用的技術,算得上是對於這些東西有了自己初步的了解,同時大場面運動鏡頭的掌控也進一步有了更多的了解。

  正如如果沒有《雙雄》,就不會有《賭神:即刻開戰》。沒有這兩者對大場面調度及鏡頭運動的經驗,這次的《龍門客棧》那種千軍萬馬的場面也不會這麼順利。

  後世大爆的《小破球》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這部電影的背後是一批如烏爾善、寧皓、路陽、郭帆等新一代電影導演及電影人對於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學習和追趕。

  當然~這背後還有一個神秘的源頭——華仔~手動滑稽~咳咳~新推一下你會發現,華仔推動了內地新一代電影人的推陳出新~O(∩_∩)O哈哈~

  吳孝祖拍攝這部戲,也讓凱哥兄、田莊莊、黃健鑫、李韶紅、顧常未等一眾電影人進入其中學習,難道真的是看上他們便宜,壓榨他們的價值嗎?

  確實!

  但是在這之餘,他也是為了祖國電影事業盡一點微薄之力!

  像風走了八千里,不問歸期!

  …

  《龍門客棧》劇組。

  吳導抱著手,站在椅子上看著屋內眾人的這場群戲,表情認真。

  從金馬獎回來之後,他把更多心思放在了電影拍攝上。好幾十章過去了,電影還沒上映,這簡直不可饒恕~哼~如果不是看作者長得帥,早就脫坑了!隨著他一揮手臂,喊了「咔!」,現場演職人員全都齊刷刷的望向他。

  「《龍門》歷經幾月,輾轉各地,白天黑夜,我們一起奮鬥。大家一起面對過黃沙漫漫,也遭遇過我個人原因的劇組擱置,有爭議、有困難、有歡喜、有吵鬧!」

  吳孝祖聲音輕淡,卻又誠懇認真。

  袁家班諸位、李志忠、葉瑋信、陳凱哥、顧常未、潘蘅生、黃月泰、羅禮莧、林超莧、胡偉立、盧冠庭這些工作人員,李蓮傑、宮酈、陳道茗、胡音夢、邱馬達、梁鎵輝、甄志丹眾多主創演員,全都仔細聆聽。

  不少人頗為感觸。

  時光荏苒,輾轉內地與港島,多少個日與夜,這部戲都是他們職業生涯中記憶認可的一部戲。

  「我一直認為,拍攝電影,就像是夫妻搭夥過日子。

  今天電影殺青,就像是夫妻之間暫時分離。

  吾愛各位,同行半路,一別兩寬,餘生漫漫,依舊家人守候。

  大家努力過,希望這部戲能夠彼此成就,今日分別,然無對錯。

  望諸位此去,依舊歡喜。

  我宣布——《龍門客棧》劇組,正式殺青!」

  「啪啪啪~」

  現場眾多演職人員情不自禁的鼓掌,這部戲也確實非常辛苦。

  對於內地工作人員也好,對於港島的工作人員也罷,這都是他們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合作,整部戲拍攝之中的遇到的事情真的讓人感慨萬千,今日殺青,大多有一種解脫的感覺。

  再加上吳孝祖這段話說的足夠裝筆和動情,也讓大家思緒萬千。

  「今天晚上劇組在龍鳳酒家擺了夜宵!」吳孝祖不忘記殺青宴。

  這部戲投資複雜,他也沒必要省錢。

  甚至哪怕拍攝結束,還準備增加投資,具體帳務怎麼做,那就需要專業人士來負責了。

  會計師不就是做假……呸~合理計算支出嘛~

  《龍門》劇組殺青,也早有《天天日報》為首的幾家媒體採訪。

  公司針對電影上映的宣傳從電影殺青已經開始了。

  這也是為了保持電影熱度。

  因為這部戲在拍攝期間就已經開始同步後期製作,縮短了製作流程,也會在合適的契機發布同名主打歌,貼片GG更會適時出現。

  同時內地審核方面的事情也在攻略中。這方面有西影廠背書,問題不大。

  這部戲,有可能會成為吳導演票房成績上獲利最小的一部戲。

  其中最主要原因自然是這部戲註定會損失灣灣市場。

  而內地市場上,吳孝祖肯定不能賣斷版權,那麼分帳就需要去洽談,幸好這一點並不難,且有蕭規曹隨的優勢。

  1981年,內地針對銀都(長城、鳳凰、新聯)、青鳥、中原等左派電影公司頒布了《進口電影管理辦法》。這也是《龍門客棧》的依據。

  此時,內地對合拍片就一個動作——百分百支持!

  甚至《黑太陽731》這部內容尺度比較大的電影竟然一刀未剪,直接在內地上映,現在看來,何止是奇蹟??放在現在都是4學備案的作品。甚至在1988年還獲得了第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特別獎!

  吳孝祖也讓李瀚翔寫了一個提案,希望可以促進電影分帳片提前到來,同時給予中港合拍片更大的優惠政策。

  當然,這些提議是面子,里子上吳孝祖還是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成績。

  這種票房分帳的模式現在不可能實現。

  改革開放程度還不夠。

  前世,1994年的時候,《亡命天涯》第一個用票房分帳模式率先在魔都、津門、帝都、鄭州、渝市、鵬城實行,當時上映一周,票房1100多萬!

  不過,這時候《龍門客棧》能夠拿下國產片待遇,當然更有優勢。

  儘管票房沒法分帳,也無法控制縣、鄉鎮的放映,甚至二三線城市的放映情況都無法控制,但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當初做合拍片,吳孝祖就不是一心奔著明面票房去的。

  而且不管怎麼,這部戲虧錢是不可能虧錢。

  內地儘管不已票房分帳,但,吳孝祖依舊會選擇派遣公司的員工在各個大城市來估算票房成績——目的是給外埠片商看!

  且,隨著兩岸關係不斷融洽,過兩年合拍片進入灣灣也是大勢所趨。無非就是打著港片的旗號好了。

  短期內應該不會放出來了,任何推薦位都沒有~慢慢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