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蘇堤春曉

  回到房間,因為沒有帶筆記本的緣故,今天拍攝的照片暫時無法處理。

  於是把昨天穿的衣服拿上,下樓洗了澡。

  這個房子真正布置得很好,舊社會時期的尚海融合了華夏以及國外許多國家的建築風格,是一個建築歷史上『怪胎』。

  但偏偏怪得如此精緻可愛,如此動人心魄。

  當時海外的建築風格如同海浪一樣一波一波的湧入華夏,建築家們參酌古今,兼容中外,融會南北之後,才創作出了這樣一種,堪稱中外建築藝術的縮影的裝修風格。

  雖然到了現在,這種裝修風格在都市中已經很少能夠見到了。

  這不是被淘汰掉了,而是這種風格最適合的不是現代一兩百平的商業房,而是像這樣的,有著兩三層樓的小洋樓建築。

  不過,葉開最鍾情的還是現代設計風格。

  他喜歡陽光照射進房間的那種光照感,如果讓葉開個人來設計自己的家,那麼肯定有一個最大的房間,會是最空曠的。

  沒有那麼多花里胡哨的,要的就是陽光。

  最好窗外是花園,下雨的時候能看到周圍的雨滴拍打玻璃,樹葉被雨壓的『手舞足蹈』的畫面。

  借用她們的吹風機吹乾頭髮後,葉開躺在房間柔軟的床上。

  雨水和葉開所想的那樣,在這個時候已經完全停住了,皎潔的明月出現在剛被一場雨清洗過的天空,和千百年前一樣,把自己的光輝撒向杭州城。

  翌日。

  陽光正好。

  葉開趕了個早,七八點鐘就出門了,他今天要去看看西湖的其他景點。

  不過,他不準備坐車前往南山路,而是要順著北山路一路往下,接著從蘇堤橫越西湖,從北方走到西湖的南方。

  地上還有昨天雨後的積水,映射出葉開的身影。

  他索性蹲下,借用這積水拍攝了一張雲水山民宿的倒影圖。他在這裡住得還算舒心,寫西湖遊記的時候可以提一提這家民宿。

  葉開很快就走到了昨晚折返的地方。

  再往前一點又是一個景點,叫做堅匏別墅,是南潯首富劉鏞的次子劉錦藻,在百年前所建立的。

  這位辭官後特別喜歡遊山玩水,喜歡建園林別墅。早期堅匏別墅占地17畝,房屋數十間,房屋建築都依山勢而建,正屋樓台鐵欄全用堅匏篆文鑄成。

  整個別墅迴廊環繞、池塘假山獨具濃濃地江南風格。

  但如今整個別墅園內建築零落,只有沿街的圍牆依舊勾勒出湖邊的曲線。一堵白色的花牆,安靜的把近百年的時光隔斷。

  這條路不能打車,想要去什麼地方只有步行,但葉開卻發現了一個神器。

  他看到了小黃車。

  於是掃碼登錄,駕著小黃車,吹著湖風騎行在北山路上。

  再繼續往前,很快就到了傳說中的蘇堤。

  大名鼎鼎的蘇堤春曉,被譽為西湖十景之首。

  什麼是西湖十景呢?就是很多古人來到西湖,看到有這麼多景色逛不過來了。於是他們聚了個餐,想了個辦法,就是說把整個西湖,最美麗的十個景點劃分出來。

  也就是流傳到現在的西湖十景了,不過到了現代,西湖十景又經過了一番評選,出現了新西湖十景和三評西湖十景。

  新西湖十景:吳山天風、滿隴桂雨、玉皇飛雲、雲棲竹徑……

  古人評的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

  這起名風格,你更喜歡哪一個?可能會有喜歡前者的人,但是葉開喜歡後者,所以葉開看的景點全部沿著古代的西湖十景而去。

  西湖有十景,蘇堤繞景行。要想體會西湖之美,非要走一遍蘇堤不可。

  葉開到蘇堤的時候,可能因為時間還早,見不到那麼多的遊客,但人依舊不少。穿著練功服打著太極拳的老頭老太太,穿著休閒的晨跑男女……

  也有葉開這樣的遊客,步行或者騎車的身影。

  蘇堤其實就是一條林蔭大道,一條貫穿了西湖南北的林蔭大道。

  當初蘇軾任杭州知州時,主持一個疏浚西湖的大工程,當時大量的淤泥沒有地方放置。最後蘇軾想到了用這些淤泥在西湖之上構建一道橋樑。

  後人為紀念蘇軾,便把這裡稱為蘇堤。

  後來有人在這大道的兩邊栽種玉蘭、櫻花、芙蓉、木樨等多種觀賞花木,一年四季,奼紫嫣紅,五彩繽紛。而時序變換,晨昏晴雨,氛圍不同,景色各異。

  漸漸的,成為了西湖十大景點之一的蘇堤春曉。騎行在這條路上,其間有微風襲來,帶著絲絲清香沁人心脾,右側湖面亭閣眾多,左側湖面水天一色。

  叫人沉醉得不知今夕何年。

  蘇堤全長兩千多米,葉開的騎行漸漸能夠看到蘇堤的盡頭了,再怎麼回味蘇堤上的景色也無法將這條路延長几百米。

  於是他停下車,走向湖邊。

  如果不去在意這條路的寬度,那麼這裡其實就和陸地一樣,臨湖的地方特別適合釣魚,但西湖一直都是禁止釣魚的,即使有人偷釣,也不敢在這個位置釣魚。

  三月的西湖正在逐漸甦醒,新柳如煙,一直在葉開的身邊揮舞。

  唯一不好的地方,或許就是蚊蟲了。

  這兩天在西湖閒逛時,一曲旋律一直在葉開的腦海繚繞,漸漸清晰,他準備回去之後就把這首歌寫下來。

  這時候遠處傳來好聽的樂器演奏聲。

  葉開騎上車前行百步左右,在蘇堤對面看到一個亭子。

  亭子離蘇堤邊緣大概有二十多米,裡面圍坐了許多平均歲數在60歲左右的老年人,手持著樂器,竹笛,鼓板,二胡,揚琴……

  亭子中間的位置站著兩個氣質卓越的老人,看樣子是梨園票友聚會?或者這一群人都是專業的戲曲演員在排練什麼節目?

  悅耳的音樂從那邊傳來,很快葉開身邊就站滿了看熱鬧的人。

  這應該是江南一帶獨有的戲曲,京劇不是這個味道。

  在樂曲聲中,站在中間的一位女演員準備開始唱了,她一張口就讓葉開喜歡上了這個曲種。

  「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枝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