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出訪歐洲(十二)

  BBC是英國廣播公司的簡稱BBC。英國廣播公司成立於1922年,由幾個大財團共同出資,公司草創時最初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廣播傳輸網絡,以為今後的全國廣播提供便利。1927年BBC獲得皇家特許狀,成為接受英國政府財政資助的公營媒體。

  一家英國國營企業通過皇家憲章保障其獨立性,由理事會負責公司的運作。12位理事由英國首相提名,英國女王委任。理事會成員由政府任命,每人任期4年,公司日常工作則由理事會任命的總裁負責。

  這麼一家公司,在採訪的時候會不會盛氣凌人呢?

  其實不會。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GG,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距離何銳接受BBC採訪前的三個小時,BBC終於完成了採訪問題的設定。這些問題必須呈現出專業水平,又要對方能接受,這很需要水平。同時,BBC如果失禮的話,何銳完全可以結束採訪。如果普通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那麼多的評論家,媒體同行可都目光如炬。問題的尖銳性,與是否失禮可是兩碼事。

  等何銳進入BBC辦公大樓的時候,採訪的問題又經過了幾次梳理。此時,鮑德溫首相已經回到他鄉間的別墅,在客廳的壁爐旁坐下,一邊靠著火,一邊將一隻俄國藍貓放在懷裡。貓咪趴在鮑德溫首相的腿上,感受著壁爐的溫暖,發出輕微的呼嚕聲。安靜的睡著。只有尾巴不時的擺動幾下,這種輕微的觸感,讓鮑德溫首相感覺輕鬆又愜意。

  一陣音樂聲後,音箱裡傳出了電台主持人那口流利的英國倫敦腔,「親愛的女士和先生們,我們今天請到了中華民國主席何銳先生到廣播間……」

  鮑德溫忍不住伸手撫摸著藍貓背上光滑柔順的毛髮,心中情緒有點波動。因為鮑德溫首相其實聽到了一些說法,有些與邱吉爾一樣的極端保守派,據說要暗殺何銳。

  有英國人想這麼幹,其實不奇怪。但鮑德溫著實搞不清楚為什麼極端保守派們會冒出暗殺英國國王邀請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的念頭。想殺一位出訪的元首,其實不難。

  現在何銳就帶了很少的安保人員,英國國內幾十萬陸軍,鮑德溫一聲令下,何銳就可以被輕鬆殺死。問題就在於,『然後呢』?殺了何銳之後,英國首先會被認為是一個沒有信用沒有底線的國家,在英國給出一個真正的交代之前,再不會有國家元首會到英國。而且英國在外交上會被孤立,起碼也是疏遠。

  即便英國現在是世界霸主,而且暗殺搞的天衣無縫,完全沒有破綻。以至於中國找不出原因。但是,按照列強對等的原則,以後英國元首前去中國,就完全不用考慮人身安全了。

  想解決這個問題,英國必須得到中國的『諒解』。也就是說,英國必須給中國一個交代。到時候別說邱吉爾,凡是與邱吉爾有關的那幫人會被連根拔起,很多無辜的人也會被牽連其中。所以,鮑德溫其實搞不清楚,怎麼就會有人放話搞暗殺呢?

  鮑德溫甚至懷疑,這特麼是不是法國或者美國人故意放出來的手段,用來打擊大英帝國的聲望。

  但何銳既然正在接受採訪,那就意味著到現在為止,並沒有出現暗殺事件。鮑德溫就繼續聽起了廣播。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主席先生,在您執政之後,中國的國力快速恢復。您採取的土改政策,理由是什麼呢?」

  鮑德溫覺得不愧是BBC,套已經在問題中準備好了。就看何銳跳不跳。如果何銳表示,土改是為了摧毀地主階級,就會給相當一部分英國民眾形成一個很糟糕的印象。當然,英國國內也會有另外一部分民眾因為厭惡貴族地主,也會很支持何銳。

  收音機里傳出何銳的聲音,他的英語聽起來與英國腔無關,而是美國味兒,「當時的中國農村已經處於實際破產階段。在我執政之前,全中國有9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之中,40%的人口掙扎在死亡線上。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因為飢餓而死。只要出現自然災害,就會有上百萬人死去。我的政府決定實施土改的原因很簡單,為了讓中國人民遠離被餓死的威脅,中國農村必須進行破產重組。通過破產重組,讓所有中國國民都能得到賴以為生的生產資料。」

  BBC記者聽何銳的回答完全沒有觸及土改中大量的鎮壓與殺戮,也沒有去問這個問題。因為這麼問十分失禮,何銳也有很多方法避開。最重要的是,現在英國的短期目標是拆散中法合作。公開得罪何銳與英國短期目標完全衝突。

  所以BBC記者問起了下一個問題,「那麼中國人民現在已經得到了幸福生活麼?」

  「距離幸福生活遠的很。中國政府只是完成了土改政策,中國人民每年的收入剛能夠讓他們擺脫了生死線。但中國人民依舊很貧困。」

  見何銳完全不自吹自擂,BBC記者只能繼續問道:「我們注意到,您正在推行一個雄心勃勃的工業計劃。您能介紹一下這個計劃麼?」

  「談不上雄心勃勃。我們的工業計劃只是一個符合中國現有國力的計劃。從法國進口工業技術與設備,完善中國的工業體系。現在中國GDP總值679億中國元,稅收大概200億元。中國元與英鎊的匯率大概是10:1,現在法郎與英鎊的匯率是100:1。中國政府借了200億法郎,相當於20億中國元,2億英鎊。想想看,中國人口近5億,一個人平均4英鎊。這個數字真的不大。」

  英國國內對中法經濟合作進行了大量報導,聽眾們大多沒有能力分析,只覺得中國好像和法國搞出了天大的合作。聽到一個中國人只平均到了4英鎊,大多數聽眾就覺得這個合作計劃說是非常一般。

  1926年英國礦工大罷工,礦工們一個季度的平均的工資為34英鎊6先令4便士。與4英鎊比,英國礦工的工資可高多了。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與普通英國聽眾不同,鮑德溫卻聽出了何銳其實在偷換概念。這筆無息貸款根本不是發給中國民眾去消費的,而是用在工業建設上。工業建設每年都會帶來利益,被何銳輕描淡寫的一回答,大規模工業建設居然成了人均4英鎊的貸款。

  BBC記者明顯也很懂,他立刻追問道:「但是工業建設將提升中國的實力。您認為這種實力的變化不值一提麼?」

  「在中國政府的經濟理念中,要增加的是中國人民的消費力。消費力提升,經濟就活躍起來。工業投資能夠提升消費了麼?大概能提升一些城市中的企業訂單,能拿到政府訂單的企業將增加收入。但是普通人民拿不到政府訂單,他們的消費力就沒辦法提升。由於中國現在80%以上的人口都是農村人口,所以,投資首先要提升中國農村的農產品產量,譬如通過合成氨化肥提升畝產量。如果農民每年生產出來的糧食增加,他們就能出售更多糧食,從而增加消費力。提升農產品的畝產量,任何農業學家都可以告訴大家,這並不是一件速度很快的事情。」

  聽到這裡,不僅是鮑德溫,那些在收音機前的英國的學者、企業管理人、商人中有見識的都有些被何銳的計劃震動到了。何銳可以說的輕描淡寫,但是這個普遍提升中國畝產量的計劃如果完成,哪怕是提升5%,80%以上人口是農村人口的中國國家的收入提升4%。一個國家的整體收入每年增加4%,對於當下的世界來說絕非緩慢的增長速度。

  對於國民經濟有整體概念的英國有識之士還將中國工業發展量計算進去,促進農業產量增加5%,工業產值很可能增加了10%。工農業總產值增加量可能會達到8%。這可就是相當高的增長了。

  BBC的記者卻沒有繼續就這個問題談下去,因為繼續談下去,大多數聽眾就聽不明白了。而且,何銳也未必想談的這麼深刻。

  「主席先生,您為什麼會選擇法國,而不選擇英國?」

  「中國政府最初考慮的對象有三個國家,英國、法國、美國。根據我們的判斷,法國最不可能向我們提出附加條件。而且短期內,我國與英美兩國之間還存在很多影響全面經濟合作的現實障礙。所以,我們先向法國提出了合作建議。而法國立刻全面接受了我們的建議,所以我們就沒有繼續與英美兩國進行接觸。」何銳回答的很爽快,大國政治之間其實沒太多可以隱瞞的事情,大家都是千年狐狸,就別演聊齋了。

  BBC記者也不覺得何銳的回答有什麼問題,不過他笑道:「法國報紙將您稱為『老實人·何』,我現在也不得不承認法國報紙這個稱呼很符合現實。」

  鮑德溫聽到這些,忍不住苦笑一下。把俄國藍貓從腿上抱起,放到地板上,自己站起身,背著手走到窗邊。此時天已經黑了,冬末的英國細雨仿佛無窮無盡。雨滴落在地面上,敲打著窗戶。這些細微的響動讓郊區小莊園靜寂更增加了幾分清冷。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

  身後的收音機中,BBC的採訪正在持續。何銳回答的遣詞造句在英文中來說,屬於十分謙遜有禮。但是何銳所說的內容卻是自信而驕傲,這位中華民國主席不僅向聽眾中能聽懂的人描述了中國光明的未來,還在呼籲英國企業到中國投資,一起參與中國的建設,分享中國的『增長紅利』。

  ……

  「主席先生,按照您所說,英國企業到中國投資,能夠享受到與法國企業同等待遇?」

  「不是這樣的。」何銳果斷表示反對,「所有到中國投資的企業,都會被一視同仁。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有投資的法律規定。這些法律規定並不會因為投資方是法國企業或者英國企業而發生變化。」

  「對於英國企業來說,法國企業已經搶占了先機。主席先生肯定能理解英國企業的擔憂吧?」

  「我能理解英國企業的感受。所以我要強調,法國企業搶占了先機,是因為中法之間已經簽署了中法經濟合作協議,合作已經展開了。但是中國是一個有著近5億人口的國家,外國企業能投資的空間大得很。只要英國企業到中國進行認真的調查,肯定能夠發現大量的投資機會。中國是一個法制國家,對於所有到中國投資的外國企業,我們都是用同樣的法律規定,同樣的執法標準進行規範。所以英國企業不用有任何擔憂,他們不會受到歧視性待遇。」

  鮑德溫坐回到躺椅里,繼續聽著採訪。不過此時鮑德溫已經不怎麼在意這場採訪了,因為何銳到現在為止的訪談內容中,何銳正在借著已經開始的中法合作,向英國方面表明了中國的態度。

  棋差一著,鮑德溫也沒有更多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