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聚魂棺》
劉紅民將《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的故事內容也納入了《聚魂棺》,這兩部電影內容加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他不知道拍電影的時候是不是因為篇幅的原因,才分成兩部拍攝,不過改成小說的話,必須將完整的內容寫出來。
《聚魂棺》一共七個故事,按照大綱來看,長的能寫四五萬字,短的能寫一兩萬字,加在一起差不多是二十萬字左右。按照劉紅民的寫作速度,只要20天左右就能寫完。
不過這段時間,劉紅民的事情有點多。
法院那邊官司剛完,律師團正在商量該如何追賠償款。
《驢得水》劇組雖然奔赴了大河堡,但是遇到意見相左的地方,還是會打電話詢問劉紅民。
所以,劉紅民都是在晚上寫作,白天補覺和處理事情。
黑白顛倒了幾天,劉紅民的精神難免不濟。
馬為度見他這個樣子,不由得說道:「你用的這麼著急嗎?」
劉紅民笑著說道:「三千萬美元的買賣,不著急怎麼行?」
「咳咳!多少?」馬為度驚駭的看著他。
「《加勒比海盜》的第一部《黑珍珠號的詛咒》在國外的版稅是三千多萬美元,第二部《聚魂棺》只要質量不是很差的話,至少也能拿到三千萬美元。」
馬為度嘆了口氣,感覺自己又被劉紅民給裝到了。
他將報紙拿給劉紅民,「這些報紙,被起訴了竟然還在發你的緋聞,真是不知死活。」
劉紅民都懶得接過來,「別著急,等賠償期過了,他們就知道什麼是後悔了。」
「那報紙我給你放在這裡,這些天沒事我就不過來了,你還是轉進時間補覺吧!」
接下來這些天,劉紅民都是這麼過來的。熬了二十多天,終於將《聚魂棺》給熬了出來。稿件複印了幾份,一份郵寄給理察,一份郵寄給楊桂仁,一份交給了京大出版社。
《黑珍珠號的詛咒》在內地的銷量不是很好,一年時間才賣出八十多萬冊,和劉紅民的其他書比起來,就要小眾的多。不過就算如此,依然比一些小作家的書賣的多,依然具備出版價值。
《聚魂棺》發行之後,賣的的確不是很好,一個月的銷售量也才五六十萬。可惜,劉紅民拿的不是版稅,而是稿酬。本著蚊子再小也是肉的原則,劉紅民拿到稿酬之後,直接就捐給了中醫協會。
在香江就不一樣了,《黑珍珠號的詛咒》的繁體中文版,一年內賣出了五十多萬冊。雖然銷量沒有內地多,但是賺的錢卻比內地多多了。
因為《黑珍珠號的詛咒》的暢銷,《聚魂棺》發行之後,立即在香江引起了購買熱潮。一個星期就賣出了二十萬冊,比《黑珍珠號的詛咒》賣的還要好。
楊桂仁給劉紅民打電話,「劉老弟,《聚魂棺》在香江賣瘋了。」
劉紅民:「仁哥,賣了多少?竟然能讓你這麼激動?」
「二十萬冊!」
「是不少!」劉紅民算了算,「這麼算的話,一個月下來,差不多也有七八十萬冊了。」
「單算香江的可能夠嗆,加上其他地方那就絕對沒有問題了。」「加上其他地方的銷量,只有七八十萬冊的話,我還不如不寫。」
「那當然,加上其他地區的銷量,怎麼也得賣個一百五十萬冊。」
有了第一個好消息,就會有第二個。
《驢得水》拍攝完成,從大河堡返回,正是進入後期製作。因為劇本成熟,並沒有多少多餘鏡頭,所以經過幾次剪輯就成型了。後期製作的也很快,大概半個月就出了成片。
當然,這裡面也有麥子山的功勞。他有著香江電影界的高效率,對京影廠這些喜歡精心打磨的後期製作人員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凡是就怕比較,比較之後才知道差距。麥子山的剪輯能力很快,只要看過一遍劇本之後,他就知道那些鏡頭可以使用,那些鏡頭用不上,仿佛整部影片都在他的腦海之中一樣。
京影廠邀請領導和文化界名人,在11月20日進行了一場試映。
劉紅民帶著鞏莉出席,鞏莉已經簽約了明天電影公司。不過,她現在的工作重心不在香江,劉紅民帶著來這種場合,就是想要給她找一些資源。
以劉紅民現在的身份和名聲,內地所有的電影廠,都巴不得想要和劉紅民合作呢!
鞏莉跟著劉紅民見識了一圈,就拿到了兩個角色。
一個是《紅高粱》的九兒,一個是《孩子王》的來娣。
這兩部電影,都是劉紅民比較看好的項目。不說它們都是獲獎作品,單單是和兩位善於教導演員的導演合作,就值得讓劉紅民出一次面。
經過試映之後,《驢得水》的反響不錯,中影開始調節檔期。
之前都是買膠捲,買回去之後想什麼時候上映就什麼時候上映,你不上映中影也不管。
但是上面想要藉助合拍片的名頭,來改革影院。所以,必須找一個大部分影院都能排開檔期的時間。
這件事裡面有著太多的相關利益,不知道要扯皮到什麼時候。
估計,今年是無法看到《驢得水》上映了。
不過,中影也有撒手鐧。《驢得水》的小說可以說全國著名,它的話劇更是在無數觀眾心中都被奉為經典,諷刺小說第一流的名頭可不是白叫的。
關鍵,這是劉紅民寫的小說,參與製作的電影,一下子就將期待感給拉的滿滿的。
很多影迷都去影院詢問《驢得水》什麼時候上映,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它。
影院很無奈,他只能看著眼睜睜的錢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晃了一圈就溜走了。雖然影院是公家的,賺了錢也是公家的,進不了院線掌權人的口袋。但是院線掌權人需要讓院線賺錢,不然他們的位子就不保了。
上面有政策,下面要票房,院線陷入了兩難之地。他們是在硬撐,什麼時候撐不住了,什麼時候才會進行改革。
這就是政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