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不朽的豐碑(二合一)

  第520章 不朽的豐碑(二合一)

  雖然麥斯威爾通過極為出色的戰略,以及哥蘭各軍團的協力抵抗,打出了「麥斯威爾的奇蹟」,然而,卡爾隆德的矮人軍仍有一戰之力。♔💋 ➅9𝐒ĤǗ𝐱.ᑕ𝐨м 💘💥

  他們的十個主戰軍團即便遭受重創,但在卡夫六世的調度之下,通過從實力在二線三線上的後備軍團調動兵力,重新尋回逃竄的士卒,在短時間內便重整出四個主戰軍團,他們一路往河隆山脈方向撤退,嚴格遵守國王的旨意,沒有再與哥蘭人正面交戰。

  麥斯威爾以急行軍奮起直追,不斷對撤退的矮人進行騷擾、圍剿,乃至在撤退路線上進行伏擊,這些舉措儘管對矮人們造成了一定損失,但無法全面擊潰所有矮人軍隊。

  在他們撤往河隆山脈的過程之中,所遭遇最大的損失是涅弗克拉遭遇戰,當時有兩支矮人軍團在涅弗克拉鎮上停留進行休整,他們一支是後備軍團,另一支是重整不久的主戰軍團。

  不知道怎麼走漏了消息,在翌日他們啟程之際,哥蘭的騎兵們便蜂擁而至,拖延住了兩支軍團的行動速度,很快,下午時分,哥蘭人的大部隊也聞訊趕到,雙方打了一場遭遇戰。

  麥斯威爾麾下的得力幹將斯卡爾指揮了這場戰役,在他出色的調動之下,倉促迎戰的矮人們在短時間內便開始敗退,不久之後便大規模地潰逃,這兩支矮人軍團在剛剛派人求援的不久便被擊潰了,哥蘭人在矮人的增援抵達之前贏得了勝利。

  除去這場遭遇戰之外,直至矮人們撤到河隆山脈,哥蘭人都沒有再斬獲更大的戰果,麥斯威爾不得不感嘆,那位矮人之王是一位擁有懾服諸將的巨大權威的國王,麾下諸軍團竟然在撤退途中沒有露出致命的破綻。

  要知道,很多時候,一場戰爭起初往往僵持不下,但一旦某一方動念撤退,麾下軍隊常常會出現各懷鬼胎、人心浮動的情況,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往往最容易被敵人抓住機會,一擊即潰,一潰千里。

  矮人軍如今仍有一戰之力,後備軍團的存在、主戰軍團的重整、傷兵重新投入戰場….他們仍有四萬多,將近五萬的生力軍,儘管他們的威脅大不如前,不再像戰爭初期那般勢不可擋,但仍然不容小覷。

  而哥蘭方面,即便在多地徵召,經過多輪補充,也同樣只有五萬多人,這與矮人是數量相當。

  隨著矮人們撤到了河隆山脈的深處,老將軍也不做遲疑,他打算速戰速決,對矮人占據的各個城市、據點、堡壘發動猛攻,渴望一舉收復失去的河隆山脈。👊😳 69ⓢⒽu𝐗.cσΜ 🎁💋

  事與願違的是,即便哥蘭人士氣正盛,而矮人新遭大敗,但在嚴防死守、龜縮防禦之下,一連十幾日,哥蘭人的猛攻收效甚微。

  在攻勢最猛烈的幾日,麥斯威爾一連幾日都只睡三四個小時,清醒的時候,他幾乎每時每刻都盯著沙盤或者地圖,聆聽斥候們的回報,或者親自上陣指揮。

  雙方一下就在河隆山脈里僵持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老伯爵再度見識到,蒸汽技術為矮人軍隊帶來的可怕力量。

  這種力量並沒有直接表現在殺傷己方士兵上,而是表現在後勤之上。

  隨著僵持的持續,矮人的防禦越來越鞏固,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生存物資從卡爾隆德國內運抵前線,哥蘭人的攻勢也變得越來越吃力了起來。

  那一列又一列的蒸汽機車在死神般的鳴笛聲駛來,以超乎想像的速度運抵前線,哥蘭士兵們發現,昨天矮人們的甲冑還殘破不堪,第二天便一個個光亮如新,整個戰場呈現出矮人物資越打越多,人類物資越打越少的局面。

  麥斯威爾清楚地看到這一切,他遠比其他哥蘭人更了解矮人,他派人去襲擊矮人的運輸線路,嚴密圍困矮人占據的據點,在矮人占據的據點與據點之間穿插,截斷彼此的聯繫,甚至為此跨入過卡爾隆德的邊境內。

  這些辦法在起初對矮人造成了打擊,但在巨大的運輸力量面前,矮人們仍然能補充到豐富的物資,有好幾次,那些矮人軍團長們刻意讓士兵們將換下的甲冑從城頭拋下,以此羞辱哥蘭人。

  麥斯威爾明白,或者說他早就明白了,只是現在的認識更加深刻了,他們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麥斯威爾的奇蹟」,其中固然有哥蘭人奮力抵抗、出色的戰略布置在內的種種原因,可與此同時,矮人們的過於深入,讓矮人們失去了蒸汽列車這一後勤優勢,而矮人們的屠殺與劫掠,更讓哥蘭人們將他們當作仇寇看待。

  然而到了河隆山脈,形勢在一天天地逆轉,河隆山脈就位於兩國邊境,卡爾隆德國內的鐵路能夠源源不斷地為其補充物資,而此地也有一些矮人新修的鐵路;同時,河隆山脈在數百年前曾是矮人的土地,在這裡生活著為數不少的矮人,他們自然竭力支持卡爾隆德軍,有好幾次,一些矮人嚮導欺騙了哥蘭人的部隊,讓他們險些陷入到埋伏之中。

  「我們逐漸精疲力竭了…」

  麥斯威爾聽到矮人打算徵召更多的軍隊奔赴前線之後,苦澀地對眾將士說道。♬💢  💘♧

  如今哥蘭人對河隆山脈久攻不下,兩個月的攻勢僅僅奪下了一座城市,還有十來處市鎮和堡壘,三分之二的河隆山脈仍在矮人的手中。

  可以說,哥蘭軍已經有些騎虎難下了。

  於是,麥斯威爾在深思之後,向眾將士宣告道:

  「他們…那群矮人們向我們求和,我收到了矮人之王的親筆信件,信裡面的言辭懇切,他們願意無條件將我們的國王交還給我們。」

  話音落下,營帳里的眾將士們神態各異,有的無奈、有的憤怒、有的不甘、有的如釋重負,氛圍凝重極了,除了麥斯威爾以外,誰都不敢說話。

  「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事實是,我們無法奪回整個河隆…繼續下去,戰局會對我們越來越不利……」

  麥斯威爾耐心向眾人解釋,他將哥蘭人的困境一條又一條地講清楚,在他的努力之下,原來不滿的將士都被勸服了,接受了和談的決定。

  如今的局勢,矮人們無力反攻,而哥蘭人也無法奪得更大的戰果,長子戰死的麥斯威爾沒有因憤怒而失去理智,他權衡利弊,做出了眼下對哥蘭最有利的判斷。

  卡爾隆德與哥蘭雙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坐到了談判桌前。

  在之前,哥蘭也有過談判的打算,當時國王被俘,而王后臨時主政,哥蘭人派出了多次使者,企圖尋求和平,那時矮人們占盡上風,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入哥蘭腹地,可今時不同往日,矮人們被打到了河隆山脈,即便僵持不下,但一個事實是,河隆山脈就位於卡爾隆德的邊境前,一旦河隆失守,哥蘭人就要打到卡爾隆德。

  如此一來,卡夫六世不得不將態度放軟,在一年裡最冷的時間,麥斯威爾在談判桌前終於與這位對手見面了。

  卡夫六世的模樣,與麥斯威爾想像得並無二致,英明、果決、狠辣、同時易怒,冗長的鬍鬚,緊鎖的眉頭裡有愁容殘留。

  麥斯威爾預想到,無論談判的結果是什麼,此戰之後,卡夫六世都將承受無法想像的壓力。

  這是因為…矮人們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雙方談了大抵半個月,在多番拉扯之下,雙方終於完成了談判,哥蘭人不得不將河隆山脈瓜分出三分之一給矮人,包括涌銅礦山、珀卡城在內的重要礦產區被劃分給了卡爾隆德,而哥蘭人得到的補償是,占據河隆山脈三分之二的矮人將其中一半的土地和平讓出,同時給予哥蘭那些被劃分的礦山的單獨貿易權、部分開採權,以及卡爾隆德三年稅收的四分之一,最後在河隆山脈,矮人只保留少量駐軍,其他軍隊退回到原來的邊境。

  最後,雙方交換戰俘,矮人將為每位矮人戰俘多付一枚銀幣。

  至於哥蘭國王哈德森二世,為表誠意,卡夫六世將其無條件地歸還給哥蘭人,也正因如此,關於他的處置,是最後才談及的,而且談判的過程很快,快得驚人,就好像沒人在乎他的死活一樣。

  畢竟,哥蘭國王哈德森,在整場戰爭中簡直就是負作用,在艱苦卓絕的戰爭之後,王國攝政、河隆伯爵、以及哥蘭統帥麥斯威爾,要遠比他更像是一位國王。

  麥斯威爾的威望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在軍中的眾將士將他視為戰神,或萊恩德奧斯與斯卡蒂的象徵,據說在王城裡,民眾們公開為麥斯威爾祈福,並要求王后也一同向神靈祈福。

  毫無疑問,待那些識字的貴族或祭司寫就史書之時,麥斯威爾的名字,將遠比哈德森二世光輝,這個貫穿哥蘭一個時代的人,將與哈德森的先王並列。

  因麥斯威爾巨大的威望,轉敗為勝的奇蹟功業,軍中的幾位軍團長甚至在商議一些陰謀詭計之事。

  而很不巧的是,那些話語都傳入到麥斯威爾的耳畔之中。

  「我聽你們說,你們想要擁立我為永恆攝政?做大宮相?」

  於是,麥斯威爾召來了諸位有頭有臉的將士,直言不諱地問道。

  營帳內一下就炸開了鍋,他們有的慌張、有的迷茫、有的狂熱、有的在仔細思索之後,流露出莫大肯定,有的則懷有更瘋狂的想法。

  種種想法在營帳里交織,凡人的貪婪欲望,愈來愈不加隱藏。

  「為什麼不呢?攝政大人!」

  希羅多德軍團長上前一步道:

  「相信斯卡蒂也會允許你這樣做的,您理應執掌王國的大權。」

  其他幾位將士紛紛應和,在他們眼中,君王的神聖權威自他親征被俘之後,已經蕩然無存了。

  有的人甚至揣測,如果麥斯威爾想,他在坐上大宮相或永恆攝政的位子之後,便可以將王室軟禁起來,同時暗中加害他們的子嗣,這樣一來,等到完全執掌權力,時候一到,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登基稱王。

  反正在其他地方,也不是沒有先例。

  面對眾人們殷切地目光,麥斯威爾沒有回應,他沉默了下來,似在猶豫,直至將眾人遣散之時,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

  永恆攝政、或者說大宮相,這萬人之上的權力,對如今的麥斯威爾而言唾手可得。

  只要他伸出手,就能將其攬入懷裡,盡情痛吻,只有神靈們才知道,在這世上,有多少人做過同樣的選擇,同樣的事情究竟發生過多少萬次。

  這一切是如此輕易。

  他可以不必迎回國王,將哈德森二世在暗中加害,讓後推諉到矮人頭上,那麼整個哥蘭就仍是群龍無首的狀態,就仍然需要一位攝政之人。

  當然,他也可以在迎回國王之後,利用自己在戰爭中積累的威望與人脈,將王室架空軟禁,這同樣容易極了。

  沒人知道麥斯威爾在想些什麼。

  只是,當第二日拂曉降臨時,哈德森在矮人的護送之下,被送回了哥蘭人的營地。

  戰爭雖然勝利了,但這位親征的國王並沒有受到勝利者的歡迎,他如同一頭落魄的喪家之犬,身上連一件符合身份的衣服都沒有,只是尋常麻衣,他坐在戰馬上,低垂著頭顱,不敢接受眾人的目光。

  哥蘭人也對這位被俘的國王冷眼相待。

  就在這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是,麥斯威爾疾步從營帳中走出,他親切地迎了上去,並抓起國王的手,親吻哈德森的手背,最後從衛兵手中接過韁繩。

  他大聲地說:

  「這是我的國王!我的榮耀屬於他!」

  幾乎所有人都面露詫異,一時愣在原地,只見麥斯威爾為國王牽馬,一步步地領哈德森巡視營地,後者在驚愕過後,簌簌地留下熱淚。

  後來,當麥斯威爾回到他的領地之時,他的次子會滿臉好奇和疑惑地提及此事。

  菲利普覺得,哈德森如此待他,那麼麥斯威爾無論做什麼,都是合乎道義的。

  片刻之後,垂垂老矣的麥斯威爾回答道:

  「我的孩子,

  你還太年輕,還不明白,

  易如反掌的事往往沒有榮耀可得,

  困難重重的事卻能留存不朽的豐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