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門票到手了(第二更)

  第137章 門票到手了(第二更)

  方豫所講的三篇論文,每一篇其實童永山都沒完全聽懂。

  畢竟其中都有相當一部分屬於非常專業的計算機科學,與傳統的應用數學有聯繫,但又不是那麼緊密,需要進行專門學習。

  聽不懂歸聽不懂,但絲毫不影響童永山發現其中的價值。

  因為科學的思考方法是相通的。

  身為頂級學者的童永山,具備相當強的科學素養。

  所謂科學素養,就是哪怕對方說的早就偏離了你的專業領域,但你仍舊能夠從對方的證明思路、論證方式、論據選擇上判斷對方說的到底靠譜不靠譜。

  面前的這個金融學大二生,對三篇論文的應用論證是完全沒問題的!

  聽完方豫的報導,童永山已經很敏銳的察覺到,方豫選擇這三篇文獻一定是有用意的!

  是的,這三篇文獻表面上看起來都是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方面非常有影響力的論文,但方豫剛剛在匯報中,有意識的把三篇論文的內容進行了相互的印證與借鑑。

  而最終方豫的結論,表面上看,是僅和第三篇論文相關,但前兩篇論文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基礎作用。

  例如利用深度信念網絡的預訓練方法來優化GANs的訓練,或者利用變分自編碼器的隱變量模型來改進因子模型。

  這說明,方豫對於GANs在強因子模型中的應用,應該至少有了一個初步的研究方向!

  凡是搞過科研的都知道,對於任何一個科研項目來說什麼最重要?

  研究方向最重要!

  一千個課題中,走錯方向的可能就有九百個,走對的那一百個中,沒分配好體力,走到半路就沒力氣的,可能又有九十個。

  走對了路,且又有實力走到羅馬的,到了最終,可能只有十個。

  不過,走錯的那九百個,其中的確也有非常小的機率,沒有走到羅馬,但他們走著走著,居然走到了長安。

  例如尚未上市的烈陽精魄液的主要對手——藍の丸,眾所周知,在開發之時,原本是用來治心腦血管的。

  但這種例子占整體科研項目的比例,實在太少太少了。

  正因如此,當童永山意識到,方豫可能的確找到了一條道路的時候,把一階段的主導權放給方豫,也就變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

  當然,這也和童永山的學術操守有一定的關係。

  換成那種心黑手狠的導師,只給你留個二作,伱還得感恩戴德每天開車去他家給他接送孩子,順便把發到卡里的經費給他送過去。

  否則別想畢業。

  「老師,我能問一下,預算多少麼?」方豫眨了眨眼,發出靈魂一擊。

  「呃。」童永山難得的結巴了一下。

  倒不是說國立經院沒經費,而是這個課題的開題報告他還沒提交呢。

  沒有開題報告,自然預算也就無從談起。

  就算開題報告批了,也不可能光是用國立那點經費。

  國立給的,只夠買點辦公用品和給研究生發補貼和福利的。

  大頭還是要找企業。

  尤其這種和計算機大數據相關的研究,雖然以前童永山沒做過,但他也知道,做這玩意兒的研究,可是很燒錢的!

  別的不說,現在深度計算和神經網絡都是用GPU也就是顯卡來做,買十塊最新的TitanX,就要十萬塊,再算上主板內存SSD之類的,兩三套伺服器配下來,沒有二十萬根本打不住。

  這還不算資料購買費,這又是一大筆花銷。

  然後,有了系統,得有專業的系統管理員吧?沒有的話,光是組裡這幾塊料,要誰維護系統?

  聘一個系統管理員,一年又要二十萬。

  雲計算服務,又是至少十萬。

  網絡服務、期刊訂閱、數據集購買、軟體許可、開發工具和庫,這些都得要錢。

  電費之類的就不算了。

  林林總總雜七雜八的算下來,沒有一百萬這個項目連一階段都做不下來。

  當然,其中一部分錢是可以省的,例如系統管理員,找一個大三或大四的學生來,說不定一個月兩千塊都用不了。

  但為什麼要省?

  童永山在邁國呆的時間長了,更是沒有這個意識,覺得還蠻正常的。

  「老師,如果還沒有準確預算,我倒是有個想法,有家公司跟我挺熟的,正好想要涉足這方面,我可以嘗試找一下他們,看看能不能拉來一些贊助。」

  方豫的語氣很平淡。

  張暢一聽,得,感情人家不只是學術過硬,還特麼能帶資進組。

  原本還有點爭取項目主導權的微弱想法,登時冇了。

  「贊助?」童永山就算年輕時不通事務,這麼多年熏也熏成老臘肉了,一聽這倆字,就覺得不對。

  自己現在歲數大了,總不會有女贊助人潛規則了吧?

  童永山不動聲色:「什麼條件?」

  方豫想了想:「可能對著作權和潛在的專利權有需求,但學術發表他們應該不會插手。」

  著作權?

  童永山沉吟了一下。

  「當然,如果學校的預算審批進度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就當我沒說。」

  「但我這幾天找論文的時候,發現可能有幾個團隊已經開始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了,比如西大的馬寶龍和紐大克蘭特數學科學研究所的德里克金。」

  「德里克金上個月剛剛在arXiv上發了一個我認為是這個課題的前置性研究,我把文獻發到您郵箱裡了,您可以看一下。」

  方豫指了指自己的電腦屏幕。

  童永山解除鎖屏,戴上花鏡,點開方豫的郵件,越看越心驚。

  德里克金這篇文章只是針對神經網絡在強因子模型中對非線性數據處理可能會造成一些影響而做出了闡述。

  看似好像不相關。

  但這玩意兒只要再往下走幾步,就到了自己想要研究的東西了啊!

  到時候,又是一場學術競爭!

  在自然科學領域,這種學術競爭非常常見,但在計量經濟學中,還真不算常見。

  這個行業圈子比較小,大佬也不算多,每個大佬的研究方向是不同的,所擅長的東西也不同,其實很難撞車。

  但現在童永山是要跨界,這一跨,可能就得扯到蛋。

  方豫這個小子,本科都還沒畢業,行事風格怎麼那麼學閥呢?

  童永山暗自腹誹,這小子估計以後得欺師滅祖悖逆人倫。

  不過真有那麼一天,自己也都退休了,有個有出息的弟子,反倒是好事。

  要是自己退休後這小子真欺師滅祖了,就找個機會,把他字兒摘了。

  管他叫方象。

  然後再讓學界的人一起罵他。

  「方豫,你可以先去和這家企業談談,看看他們能投資多少。如果說這個項目做成企業委託,也不是不行,但資源方面,學校的資源就不能用了,這個你明白吧?」

  童永山說的比較隱晦。

  方豫點了點頭:「好的老師,我明天就去跟他們談。不過,畢竟學校也有署名權,許可證到時候可能還要學校出面。」

  童永山想都沒想:「這是當然。」

  方豫微微一笑。

  人工智慧這張門票,到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