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騎兵和騎馬步兵

  「那長槍方陣兩邊還需要騎兵護衛麼,還是僅僅是作為督戰隊類似的東西?」劉白羽看著長槍方陣兩邊大牛二牛兩個騎著大毛驢的傢伙,也不知道他們代表著長槍方陣的什麼角色,疑惑的問道.

  「當然是需要督戰隊彈壓紀律的……不過一般來說,長槍方陣的側翼都是要有騎馬步兵保護的……」

  黃大力娓娓道來,又讓劉白羽發現自己對於長槍方陣是很多想當然了,長槍方陣對兩翼和側後防禦始終是個問題[其實任何方陣這都是問題],尤其最懼怕的就是衝擊性騎兵突入,這東西搞不好方陣就直接崩潰了,所以必須要求有其他兵種護衛,給長槍方陣以反應時間.否則要求長槍方陣四周都長時間舉槍,這超出了人的體力範圍.一般來說,長槍方陣側翼都需要都需要騎馬步兵作為長槍方陣的屏障和保護,爭取時間讓長槍方陣士兵舉槍結陣的.

  實際上就是長槍方陣正面,也是要做輪換對抗騎兵的騷擾和預備衝擊的,明末長槍方陣不是啥新鮮事,明軍長槍方陣也不是沒有替換,不過它的長槍兵舉槍防禦和它的火器都是一個路數,有替換卻沒有預備部隊填補時間的概念,對方騎兵沒衝鋒的時候,密密麻麻的舉成一片,體力不支的時候,第一排胡亂退下來,第二排舉槍替換上去,因為不練隊形,往往要幾分鐘才能整隊好,而幾分鐘都夠騎兵衝進去幾次了!

  著名的戚繼光將軍,在北方一般應對敵軍騎兵的衝擊,是要求前排的長槍兵舉槍,形成稀疏的方陣,還需要和第二排甚至第三排輪換,只有面對重騎兵衝擊的時候才形成密集的方陣對抗的.

  即便如此,長槍方陣沒有弩弓手和火槍兵的支援也是無法應付單獨應付騎兵的,因為騎兵在衝刺距離之內,只要在馬上,長槍方陣的前方就要舉槍的,這樣耗費的體力麼,大家可以拿一根竹竿試驗下,保持舉槍姿勢三十分鐘就腰酸背痛了,所以面對騎兵的時候長槍方陣其實只是弩弓手和火槍兵的盾牌,長槍方陣的弩弓手和火槍兵必須對射能壓制住對方的火力.

  而到了明末的時代,還要再加上一條,必須壓制住對方的火炮轟擊.以著名的渾河血戰為例,明軍(主要為四川白杆兵4000及浙江兵(戚家軍)3000)共7000餘人,白杆兵4000作為長槍方陣的長槍手,戚家軍作為火槍兵,面對數萬八旗精銳的圍攻,結局是後金慘勝,明軍斬殺萬餘人

  川兵皆強悍能戰,裝備川東少數民族特有的利劍大刀和鋒利的長柄竹矛,身披鐵甲外又再套一層厚棉,原理類似於現在的複合裝甲,一般的輕兵器、和輕箭根本無法破甲。而戚家軍的火槍兵則是嚴格按照戚繼光標準的火槍手訓練而成的,能熟練的運用火槍進行三段火力覆蓋,吹的神乎其神的八旗精銳,清軍的正白旗和正黃旗都先後慘敗,如果不是努爾哈赤軍紀森嚴的近乎殘酷,八旗甚至有可能出現總崩潰.

  就在雙方勢均力敵的關鍵時刻,已投降後金的原明朝撫順降將李永芳利用瀋陽城的大墩台以千金急招明軍敗兵當炮手,居高臨下猛轟正在驍勇血戰的川兵,畢竟這大炮對付散兵線效果不大,對付密集的長槍方陣,殺傷力大的出奇[而且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使不被炮彈炸死,巨大的炸彈爆炸聲也會讓附近的人眩暈或者失去聽力]終於破陣,努爾哈赤血戰獲勝.

  總而言之,一些人想當然的以為憑藉一千年前馬其頓的純冷兵器的長槍方陣就能擊敗滿清八旗,那是絕對是思路太廣了,事實上如果不是遠程火力具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就是戚繼光時代的近代方陣,也同樣對抗不了滿清的大炮加騎兵的攻勢,要知道世界軍事史到了拿破崙時期還是大炮加騎兵是最犀利的戰術,弩弓手和火槍兵為火力輸出主體,長槍兵作為屏障的長槍方陣,卻被排隊槍斃的純火槍陣取代了,一些yy小說以為配合弩弓手和火槍兵的近代長槍方陣能對抗大炮加騎兵的戰術,這只能說對手太蠢了,努爾哈赤的大炮加騎兵攻勢根本沒學到,或者說小說主角的軍事能力強於拿破崙,否則就沒別的解釋了.

  而且,這種長槍方陣也不像一些yy小說那樣,只要弩弓手和火槍兵為火力輸出,長槍手作為盾牌就可以了,在行軍時面對騎兵騷擾,問題更大,必須用騎馬步兵護住兩側,同時騎馬步兵還是長槍方陣預警,追擊的主要手段.否則即使長槍方陣擊潰了對手,沒有強大的追擊部隊,如果碰上農民軍部隊問題還不大,如果碰上軍紀森嚴的滿清,在戰場附近集結然後再投入戰鬥都可能[事實上,渾河血戰中努爾哈赤就不止一次的再集結,再衝擊,這就是戚家軍的騎馬步兵損失太重,無力追擊的後果,而冷兵器時代麼,戰場上殺傷的大多都是少數,主要是對潰兵的追殺才是大頭.有些人誤認為長槍方陣就可以不需要大量的騎兵,那是把騎兵和騎馬步兵搞混了的緣故.

  騎兵和騎馬步兵除了都騎馬之外,還可以都作為追擊部隊追殺對方的騎兵,說書先生和一般的軍盲也以為兩者是一回事,但是其實麼…….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面對嚴整的長槍方陣,騎兵和騎馬步兵兩者的攻擊方式就看出來了,比如衝擊性騎兵是在火炮或者重弓箭手的掩護下沖陣,弓騎兵是用騎弓騷擾.而滿清的騎馬步兵則是下馬用重弓騷擾,或者是在重弓騷擾配合下步兵直接衝擊.

  其實說穿了就是騎兵的馬更偏向於兵器和騎馬步兵的馬更偏向於一種交通工具,騎兵和騎馬步兵相遇,後者基本沒有專業的馬上搏殺技能,在馬上完全不是騎兵的對手,而且即使騎馬步兵下馬作戰,這些半吊子步兵也完全不是騎兵的對手,如果沒有其他兵種加入戰場,那麼騎兵切騎馬步兵,本質上和切步兵差不多,唯一比步兵強的是,騎馬步兵有坐騎,如果四散而逃的話,還真的不好全殲罷了.

  實質上中原除了漢武帝,唐太宗組織了強大的騎兵之外,即使是明太祖,手下也基本是騎馬步兵,騎馬步兵不一樣,沒有獨立作戰的能力,在茫茫草原上無力承擔單獨追擊的任務,依賴農耕區的依託擊敗蒙元尚可,在漠北的騎兵會戰中擊敗蒙元殘餘力量,朱元璋也沒有這個自信.

  事實上,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對北元的第二次征伐。徐達的主力中路軍大敗,李文忠的東路軍得失相當,只有馮勝的西路軍獲勝。這就是沒有大規模真正騎兵的無奈,而後來北元與其說是敗在軍事,不如說是敗在經濟上,失去中原之後,沒有利益安撫草原各部,結果經濟總崩潰造成政治總崩潰,最後造成軍事總崩潰.的結果____說白了,就是依賴強大的國力耗死敵人罷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草原上戰爭地域不比中原小多少,要點卻是少了許多,蒙古騎兵玩化整為零,採用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游擊戰術,沒有足夠獨自戰役打擊能力的騎兵是沒什麼辦法的。

  那麼,為什麼中原王朝不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呢,其實就兩點,一是太浪費錢了,這馬匹易得,好的戰馬則是難得,畢竟這動物選育麼,不管是兔子還是馬,首先你得有個數量問題,才能談得上選的好不好,除了少數優選的戰馬,選育下來的其他馬匹,作為拉車的馬比起不嬌氣,不挑食的大毛驢還真好不到哪裡去[畢竟古代的戰馬實際上多是蒙古馬的後代,這蒙古馬各方面的能力麼,比南方可愛的矮腳馬,果下馬是不錯的,比起其他的馬匹,就只能微笑了.]

  而且選出好馬和練出好馬還不是一回事,即使是現代養馬,也需要大量的土地供馬匹訓練,如果不是在大草原上私人養馬都是富人們的事情,古代馬匹訓練的平地都是人們的口糧田,聯繫到古代悲劇的糧食產量,養馬實際上等於殺人其實可不算誇張,事實上王朝初期湊齊一直騎兵部隊還不算難,這和王朝初期人口密度小是密不可分的.

  二是其實用處不大,中原爭霸,戰略要點太多,地形也不像草原上那樣一馬平川,能單獨成軍的騎兵和需要步兵配合的騎馬步兵相比,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優勢.而且漢人想培養成精於馬術的騎兵,非得四五年時間不可,成軍實在太慢了.用處也不比騎馬步兵好到哪裡去.

  反正是說來說去,黃大力就是委婉的勸劉白羽不要發展浪費錢的騎兵,大力發展騎馬步兵才是正道,畢竟後者容易成型,又省錢的多,那才是爭霸天下的正道.至於精銳騎兵麼,做斥候培養一些,而作為關鍵時刻破陣的殺手鐧,養一隻重騎兵就完全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