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朝太祖這首帝王氣十足的《沁園春.雪》果然威力不凡,炸的崇禎皇帝立刻就不當宅男了,準備面對面大罵這個奸臣,而後殉國,炸的許多朝臣或明或暗的對劉白羽表示說願意共圖大事。炸的剛剛歸來的孫承宗和葉向高委婉的提醒大明人心還在,要劉白羽不要做錯事,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就難了…….
所以第二天劉白羽上朝的時候,孫承宗和葉向高離劉白羽遠遠地,顯然隱約是劃清界限的意思,而除了與國同休的勛貴還有幾個硬骨頭敢於罵劉白羽狼子野心之外,大多數朝臣都做了騎牆派.
至於大明朝的武將們麼,倒是比文官好得多,秦良玉,左良玉,曹文詔,等人公開表示劉白羽這事做得不對,陛下再行事不好,也已經成年了,劉白羽自封臨時執政這種事情,顯然不是個事,不過左良玉,曹文詔,等人也就只敢放個嘴炮,倒是秦良玉這愚忠之人,非認為劉白羽是被他人蠱惑,要在金殿上和劉白羽辨明厲害,讓劉白羽迷途知返.
沒想到大明朝的人心果然就是一層窗戶紙啊,劉白羽搖了搖頭,其實這二百多年的大明朝早就是暗傷處處,千瘡百孔了,魏忠賢和東林黨更是把大明朝最後的臉面撕了下來.
魏忠賢用太監做稅監礦監,錦衣衛東廠用敲詐勒索的辦法來給大明朝的財政續命——臉都不要了.
東林黨則是證明了,就算是大明朝的臉都不要了,作為帝國國家機器的執行者也不讓大明朝的財政續命成功……所以大明朝的財政續命失敗,大明朝的高級官僚早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無非是沒有一個明主讓人投效罷了,所以孔靈文對大明朝的判斷,還真的沒啥錯誤.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崇禎皇帝不淡定,也不是沒有道理,甚至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劉白羽以整頓皇城衛士吃空餉為名,控制了皇城武力之後……
不過無論什麼事情都是這樣,無論是你事先設計的如何天衣無縫,還得看事情演變成什麼樣,大明朝的武將,文官,甚至崇禎皇帝本人,都沒想到劉白羽會這麼做……
這大明朝的帝師啊,是一個特殊的政治群體,他們一般先做太子的老師,一旦老皇帝駕崩,繼位的太子大都會起用自己的老師,讓他們進入權力中樞——內閣,擔當輔臣乃至首輔。因此,明朝帝王師不可簡單以教師身份看待。他們更是各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與國務活動家,其學術思想、政治觀點以及處事方法,不僅影響到皇帝,更影響到明朝的治國方略。
在**王朝時代,知識永遠是權力的附庸。明朝的帝師們,雖然沒有以知識取禍,但在成為內閣輔臣之後,往往與其當皇帝的學生政見不合而導致悲劇,輕者見棄,重者甚至招致殺身之禍。所以說,帝王師在明代,既是一個最顯赫的職業,亦是一個最高危的人群。
明朝帝王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政治群體。這乃是明朝的政治制度所決定。開國皇帝朱元璋誅殺宰相胡惟庸之後,由此擔心大權旁落,遂永久廢除了宰相制。由皇帝直接管理國事,領導群臣。由於少了宰相這個環節,皇帝便變得格外繁忙。朱元璋於是找了幾位顧問集中在文淵閣幫他處理事務,這便是內閣的由來。
最初的內閣其實就是皇帝一個秘書處,官階最隆者也不過五品。但是,凡入選者都必須是士林公認的飽學之士。演變到後來,凡入閣當輔臣者,首先必須取得大學士的頭銜。但是畢竟不是每個皇帝都是和朱元璋朱棣一樣精力充沛的狂人.所以後來就成為實際上的首相了.
明朝的科舉制度是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每次會試中進士者,必會選拔20名左右的青年才俊,到翰林院繼續深造。凡選中者稱為庶吉士,深造期限一般兩年,優秀者便留在翰林院充任講官、詞臣和史官。這個講官,就是給皇帝授課的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講官都擁有帝師的身份。
所謂帝王師,一般都是先當太子的老師。凡被立為太子的人,便自動獲得儲君的身份。明朝對於儲君的教育相當重視。管理太子的事務機構叫詹事府,與之平行的還有一個左春坊,是專門管理太子教育的衙門。凡講臣、詞臣、史官這三種歸口翰林院管轄的文臣,都有資格獲選為太子師。凡選為太子師者,時人便以「儲相」待之。
每當皇帝駕崩後,太子登基,一般都會啟用自己的老師進入內閣擔當輔臣乃至首輔。明朝內閣,雖然最初的創設只是秘書機構,但自永樂後期,特別是宣宗皇帝之後,基本上成了國家的行政中樞。其權力與地位均在六部之上,內閣首輔實際上變成了沒有宰相頭銜的宰相。因此,明朝帝王師除洪武、永樂兩朝之外,經歷大都清晰可尋,依次是:庶吉士——翰林院文臣——太子師——帝師——內閣大學士。
明朝帝王師不可簡單以教師身份看待。他們其實是各個時期重要的政治家與國務活動家。他們的學術思想、政治觀點以及處事方法,不僅影響到皇帝,更影響到明朝的治國方略。
但是如果看了大明帝王師是怎樣產生的,就知道劉白羽沒經過大明帝王師的正規程序,其實說穿了,倒是以仙丹作為敲門磚的這一點來說,和那些明朝的方士很像.因此,劉白羽的頭銜也和大明帝王師有很大區別,所以劉白羽的頭銜麼……
「禮部尚書【正二品】,鹽道鹽課提舉司【正三品】,臨清錦衣衛百戶(正六品)劉白羽劉大人駕到!」一個小太監扯著攻擊嗓子喊道.一幫子文官聽了,想笑不敢笑的,皺著眉頭的,都覺得味道不對.
劉白羽禮部尚書的頭銜雖然是虛的,卻是六部之首,明朝禮部尚書,為明朝六部中禮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宗伯」(左右侍郎稱「少宗伯」),負責掌管全國的禮儀、祭祀、宴饗、貢舉、外交、宗教事務等政令,為正二品
身為帝師拿出來正二品虛銜雖然有點勉強,也不算太丟人,三品都轉運鹽使司和這個禮部尚書頭銜並列,就有底不倫不類了.
或許有些人會問,正二品和三品都轉運鹽使司只差了一品,這也差不多不是,就像現在副市長兼任公安局長的都是所在多有不是,很正常啊.
但是,大明朝的官員又有清流和濁流之分,清流是指務虛或者政府核心部門,所謂濁流呢?就是處理實際政務的部門了——如果方便讀者們理解的話,這就等於本朝非實權副部長也是副部,大型國有企業的老總也是副部,後者油水可能還遠遠高於前者,但是兩者的地位卻是天差地別,前者因緣際會可能成為副總理,後者麼……
如果某非實權副部長還掛名某地市級別大型國有企業的老總——除了讓行內人好笑,證明此人職務虛的不能再虛,還能說明什麼呢?
當然,如果劉白羽厚著臉皮這也是可以忽略的——但是臨清錦衣衛百戶(正六品)這頭銜就近於侮辱了——且不說錦衣衛這種天子家奴在正規文官那裡,根本上不了台面,而且臨清錦衣衛這種早就不發工資,沒有任務名存實亡的衙門在錦衣衛系統里也是一個笑話!
換句話來說,劉白羽被喊出的頭銜,相當於現在的**部名譽部長,鹽業公司副總經理,某某縣文史辦主任……
這不是搞笑是啥?
不過在這種劉白羽控制北京,謀反的傳言版本極多,越傳越神的今天,這種玩笑在政治上就是玩火,可是讓人徹底笑不出來了.
孫承宗和葉向高臉色劇變,心中暗暗抱怨崇禎皇帝治理國家的孩子氣居然不分時刻的發作,偷偷看著劉白羽的臉色.
劉白羽則是對於崇禎皇帝治理國家的孩子氣無所謂,你丫這麼做除了讓人鄙視你之外,有一毛錢的好處沒?讓你痛快一下嘴怎麼了,等會看誰下不來台!
劉白羽在意的,是給自己抬著八抬大轎的十六個轎夫,以及扛著十幾個大箱子——當然這一不是劉白羽擺譜,二不是劉白羽心憂國事,這四十幾個人看似手無寸鐵,實際上都穿著雙層內甲,腰裡還盤著軟劍,甚至懷裡還藏有手槍,真要是崇禎皇帝準備學漢獻帝誅殺曹操,誰誅殺誰還不一定呢!
再說了,劉白羽早就把皇宮衛士以清查閹黨餘孽為名,清洗了幾遍,這些皇宮衛士兩不相幫就不錯了,別的根本指望不上.
總而言之,劉白羽這次逼宮,實際上怕死的他是算了又算,看上去是相當冒險,實際上只是一場秀,裝13的作秀罷了.至於崇禎皇帝占一些便宜噁心人,劉白羽自然是渾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