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穿了,劉白羽就是類似於現在的全民偶像一樣了,儒家有點臉的就稱呼就是當世大儒,沒臉的直接說是當世聖人.
道家說是道德真君轉世,佛家說是如來佛祖轉世,兩者是騙香火,醫生說是藥王孫思邈轉世——這個不是醫生節操低,現在不學劉白羽傳授的醫書,不用劉白羽的仙丹治病,稍微大點的城市那就混不下去,會被當成是游醫甚至神漢……
廚子那就不用說了,因為劉白羽好吃,後世的食譜拿出來一堆一堆的,所以不管真假,大城市到處都是不知真假的劉府菜——還順帶宣傳食療,養生什麼的.
更荒唐的是,元明清三朝到處沒事找事的造反專業戶白蓮教,居然也打著劉白羽的旗號,說劉白羽是白蓮教裡面的真空家鄉之主,長眉老佛轉世……
總而言之,錢龍錫被劉白羽給記恨上了,那是亞歷山大!說句不好聽的,劉白羽肯在奏摺里罵他,那都是給他面子,如果直接在士林里罵他,丫立刻就臭烘烘的了……
「陛下,這劉白羽仗著是陛下的老師,簡直毫無君臣之禮,請陛下懲戒!」錢龍錫想了半天,還是狐假虎威更靠譜!
尼瑪!踢皮球啊!我是讓你幫我想辦法的,不是讓你拿我當皮球踢的,你怕劉白羽,我就不怕麼?崇禎皇帝惡狠狠的看了錢龍錫一眼,其實他對上劉白羽,也是半點底氣都沒有,因為還有一封劉白羽的奏摺他沒拿出來呢,為什麼?不敢啊!
這封劉白羽的奏摺,在崇禎皇帝看來近乎於恐嚇了!
雖然這封劉白羽的奏摺極為簡單,內容也是沒啥大問題,可是劉白羽說出來,就讓崇禎皇帝嚇得一身冷汗了!
劉白羽自保奮勇的要給天啟皇帝做屍體檢驗!還以醫學專家的身份說天啟皇帝吃了自己的仙丹,不該死的那麼快,可能是給魏忠賢這個閹黨害了……
草泥馬,有這麼坑學生的老師麼?崇禎皇帝幾乎想罵街了!
崇禎皇帝自然是知道自己老哥病情的,天地良心,老哥是身子骨壞了那是真撐不住了,他是先天身子骨就弱,你劉白羽在醫書里不都承認治病容易,養生難麼,這人和人體質能比麼?我真能掌握皇宮,至於皇宮裡的飯都不敢吃麼!天地良心啊!
但是……崇禎敢保證自己心裡沒鬼,他敢保證別人麼?根據自己嫂子的提法,魏忠賢逼著體弱的老哥和外面找來的幾個據說能生兒子的幾個女人亂搞,其中兩個已經有了男嬰,而客氏則是一再勸皇帝讓自己兒子登位,據說皇兄臨死前有動搖,甚至遺詔都有了……
那麼自己那個代表東林黨,和魏忠賢,客氏勢不兩立的嫂子沒用點手段麼?退一萬步說,就是自己大嫂很賢惠,沒用盤外招——東林黨們呢?丫們插手宮裡的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吧,上次通過王安幾乎控制了皇宮的事情,也不是很遙遠的事情……
想到這裡,多疑的崇禎皇帝忽然想到曹化淳這個自己的心腹太監就是王安的學生,和東林黨也十分交好——萬一他背著自己和東林黨們幹了些什麼的話……
崇禎皇帝可沒傻乎乎的以為萬一東林做了什麼大不敬的事情,劉白羽這個東林領袖就會替自己遮掩,東林黨麼,最大特點就是玩切割——王化貞那個傢伙還是東林黨人葉向高的得意門生呢,而且投靠魏忠賢也是為了保護葉向高,那又如何?東林黨給他扣一頂閹黨帽子,一切就都洗白了不是???
崇禎皇帝越想越害怕,沒想到自己害怕的魏忠賢只是一隻紙老虎,輕輕鬆鬆的就收拾了,可是劉白羽才是可怕的餓虎,幾招逼宮的手法下去,已經把自己逼得無路可走了——也好,不做虧心事,怕什麼呢!
崇禎皇帝下了決心讓劉白羽進京給自己一個清白,不過他想的太多了對於曹化淳這個心腹太監也開始懷疑了:
「大伴【明朝皇帝對心腹太監的親密稱呼】你和我實話實說,我們的人沒參與到皇兄寢宮裡去吧……」
崇禎皇帝當然不會傻到問你手下人參合沒參合到天啟身邊的事情,旁敲側擊說
只是崇禎皇帝聰明,曹化淳這個和他一起多年的心腹也不傻啊,這句話意味著什麼,他是心知肚明:
「除了幾個監視魏忠賢的小崽子,我們是一個人也沒有啊!」
曹化淳看了劉白羽的奏摺一眼,心裡害怕崇禎皇帝沒有擔當,委過於人的毛病又犯了,急忙解釋.
「真的只是通風報信,沒有做別的什麼?」崇禎皇帝不放心的問道,他儘可能讓自己的表情舒緩一些,卻不知道這樣反而更嚇人.曹化淳嚇得腿都軟了,跪在地下連連磕頭:
「萬歲明鑑,魏忠賢當時氣焰囂張,萬歲名分又未定,這些人通風報信都不容易了,還能指望他們做些什麼麼?」
這也是啊,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疑心太重了,點了點頭:
「說的好朕清清白白的,老師來更能證明朕這個皇位是皇兄親手指定的,曹化淳,準備……」
「萬歲,不可,不可啊!」曹化淳淚流滿面的抱住了崇禎皇帝的大腿:
「最近錦衣衛剛知道,福王備下重禮,要拜青山居士為老師,還說福王府的子弟,以後都會學習青山居士的新理學……」
「什麼!福王他居然說出了這話!?」崇禎皇帝頓時變了臉色,如果是一般的藩王,也就是禮遇儒生,圖一個好名聲罷了,但是福王這個人,是極為敏感的人物!
這裡說的福王自然不是後來的那位南明皇帝福王朱由崧,而是他的老爹老福王朱常洵,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在萬曆十四年所生,為第三子。而在此之前的萬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長子朱常洛。明神宗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孝定李太后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15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神宗因此荒廢朝政以示抗議。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不得已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朱常洵為福王。不久後,福王完婚,婚費達三十萬金。
廷臣請福王按制度就藩,而神宗和鄭貴妃一直把愛子留在身邊不放。福王的封地在洛陽,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萬兩銀子,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費。神宗派出太監徵收「礦稅」,搜刮的億萬錢財,皆入福王藩圍。
到了萬曆四十年,福王已二十七歲,宰相葉向高上疏力爭,神宗答應第二年春天舉行。到時候卻又失信了,見輿論洶洶,不能不就藩,鄭貴妃便藉機開口,為兒子大撈一把。鄭貴妃要求一次賜田四萬餘頃,群臣力爭,不得以減為兩萬傾,又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莊田四萬頃減半,仍須兩萬頃,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的良田湊足。
第二,籍沒張居正的財業,尚存官的撥歸福府。
第三,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稅撥歸福府。
第四,四川鹽井的一部分收益劃歸福府。
第五,請淮鹽一千三百引。
以上五項,尤以最後一項影響國計民生、及於邊防軍餉,後果異常嚴重。而神宗一概答應。
好容易辦妥,鄭貴妃依然不讓福王按制度就藩,藉口為第二年為李太后祝壽,企圖再拖一段時間。遭到李太后的訓斥,而且李太后碰巧沒有活到第二年70大壽就去世了,大臣們一再催促,神宗和鄭貴妃再也找不到藉口拖延,只好讓福王就藩。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朱常洵帶著無數金銀財寶就藩洛陽,隊伍前後達100多里。
同時,得莊田二萬頃,這人歷史上最著名的是後來被李自成做成了福祿宴」——當然不排除滿清篡改歷史,一邊黑李自成吃人,一邊黑明朝藩王都不是東西…….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看,福王這麼個愚蠢貪婪的樣子,未嘗不是在崇禎面前自保的一種手段——但是歷史被改變之後,劉白羽名滿天下之後,福王就有點想法了——他覺得自己之所以沒當上皇帝,就是因為得罪了士大夫集團,尤其是東林黨這批大嘴跑……
但是天啟皇帝任用魏忠賢大殺東林黨,老福王朱常洵就覺得這事有變,想等個機會,而後劉白羽身為崇禎皇帝的老師,卻沒有半點親近的樣子,這位就有點想法了.
我沒當上皇帝,不就是因為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鬧得麼?結果呢,天啟那個狼崽子是怎麼對待你們的!這回知道我的好了吧!?
崇禎給你們平反,我乾脆直接抱大腿!
老福王朱常洵覺得劉白羽這人錢財無數,大官也是觸手可及,只怕就想讓自己的學術流芳百世,索性以家訓的名義,全家學習劉白羽的新理學,那意思就是咱要是當了皇帝,保證思想上,政治上全聽你這大儒的——反正朱常洵這人又胖又懶,他心裡還覺得有這樣能幹的大臣,皇帝如果還要指手畫腳,那純粹是吃飽撐的呢!
再說了劉白羽的新理學包羅萬象,學深了是很難的,不過皇家子弟麼,學一點意思意思也就行了,至少懂點醫學常識不吃虧吧……所以這點上朱常洵也是沒有壓力.
而且為了表示自己對劉白羽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老福王朱常洵也不顧自己的年齡了,效法讀書人給劉白羽遞了門生帖子不說,還僱傭了一大批不得志的文人鼓吹劉白羽的新理學,罵八股誤國…….
崇禎皇帝倒吸了一口涼氣,劉白羽的所作所為和老福王朱常洵的舉動聯繫在了一起,那就十分可疑了,丫和福王聯繫,不是說逼著我讓他當實權丞相,然後科舉上一家獨大吧…….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又翻出了劉白羽的奏摺——劉白羽這廝什麼事情都往上寫,奏摺都是幾百,幾百的——這也是讓崇禎皇帝不待見的原因之一,你丫想累死朕麼?
可是不看還不行,劉白羽的奏摺都是些言之有物的東西,很多都是治理國家的良策——比如什麼整理漕運,興修水利,以及找到礦山的地點,怎麼省錢還有效之類的——雖然開始讓朝臣們嚇了一跳,劉白羽一個宅在山東的主兒,怎麼江南,塞外的地理都比地方官還清楚?
不過後來也就習慣了,朝廷也發現劉白羽這些紙上談兵的奏摺還真是最優解——已經有人私下說劉白羽是孔聖人轉世,才能無所不知——甚至朝廷修什麼工程,直接就按照劉白羽的奏摺辦就沒錯,不按照劉白羽奏摺辦的,還真基本都是貪官或者糊塗蛋了……
這點讓錢龍錫和崇禎皇帝都是亞歷山大,雖然劉白羽的奏摺都是幾百幾百的,看得人眼睛都疼了,兩人卻不得不看……
針對這種現象,文官們給劉白羽起個外號「隱相」意思就是此人雖然不在朝堂之上,內閣諸位輔臣,各部尚書,也得按照人家的指示辦——不這樣就吃力不討好,會被當做傻逼……
搞得朝廷里不少官員都要給劉白羽遞門生帖子,主張廢除八股,代之以劉白羽新理學的觀點也是朝廷主流,唯一的區別就是有的主張幾年內廢掉,有的主張十幾年內廢掉,緩急不同罷了.
錢龍錫如果不是和崇禎皇帝有著特殊關係,也知道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對劉白羽其實非常不喜歡的話,其實自己也想給劉白羽遞門生帖子,雖然年齡是個問題,不過既然大家都不在乎,自己也不丟人不是?
崇禎皇帝其實最初對於劉白羽還是十分欣賞的,尤其是劉白羽《歷朝政治得失》里的為君之道讓崇禎皇帝更是拍案叫絕,曾經幾次勸天啟啟用劉白羽當首輔——這人就是諸葛亮一流的人物啊,不啟用是國家的損失啊!
只是每次說到這裡,天啟總是笑而不語,最後再彌留之際,才告訴了讓崇禎皇帝毛骨悚然,決心永遠不用劉白羽的話:
「弟弟!我何嘗不知道劉白羽這種人是比諸葛亮還強的大才,幾千年一出的人物,只是這人,絕對不能用啊!」
「為什麼?皇兄不是一再說,唯才是舉品德都可以放一邊麼?」崇禎皇帝疑惑的問道.
「用人其實就好比買東西,不是質量越高越好——因為質量太高的,價格你未必買得起!」
「劉白羽此人,政務水準之高,其實是超過諸葛武侯的,別的不說吧,身在山東,連江南水利怎麼修最省錢,最省力都知道——這點古代哪位名臣能做到一半?」
「這是好事啊,去年一年就省了近百萬銀子,咱大明的銀子不是一直不夠花麼?青山居士一出,這些貪官污吏騙朝廷銀子可就難了….」
「然後就是朝廷里群臣都成了這位「隱相」的下屬,我成了人家的印章?」
「皇兄!青山居士學究天人,淡泊名利,他不是那種人的!」
「人是會變得!以劉白羽的才能,進京就是首輔,而且是那種和丞相無異的首輔,對吧?」
「那是自然……」
「然後呢!劉白羽今年據說才二十五歲,而且還是醫術大師,他活到八十歲都不稀奇!」
「這……」
「以他的威望,能力,哪個言官敢彈劾?哪個皇帝敢罷免!?人家的新理學又比理學和心學強出百倍,自然以後要用新理學科舉——五十年的丞相,五十年的學生啊!到那時,這個朝廷還姓朱麼?」
「青山居士不是那種人的……他!」
「他如何很重要麼?他現在二十五歲,將來孩子只怕一大把,父親掌握朝堂五十年,兒子沒更進一步的想法,可能麼?劉白羽在《歷朝政治得失》里不是說了麼,曹阿瞞在討伐董卓的時候那是忠心耿耿,迎接獻帝時也可謂忠臣——形勢比人強啊!」
「不給兵權就……」
「我大明的兵權在文官手裡!衛所早就不行了!再說了有些事還用人家抓麼?就是現在建州無人能治,人家首輔出去督師不可以麼?」
「這……青山居士未必知兵啊?」
「劉白羽不知兵?你是不知道他到處散布的兵書九卷吧,朕問了幾個軍官都說劉白羽此人軍事才能根本不是李成梁,戚繼光能比的,甚至孫子都未必能比?」
「皇兄,這兵書和兵事可不一樣……紙上談兵的事情可……」
「這是錦衣衛的密報,你拿去看看吧……」天啟把密報遞給崇禎.
崇禎看了下去,頓時嚇得渾身冷汗直流,裡面寫的是劉白羽三千護莊隊半日擊潰六萬白蓮教的詳情:頓河馬組成的騎兵,數千人嚴整的方陣,火槍和弩箭配合的多段打擊……
崇禎是知道衛所都是什麼德行的,劉白羽成軍本事如此強大,幸好此人的興趣在學問上,真要是野心勃勃,配合他龐大的財力,幾年時間就是一個安史之亂的局面.
至於說剿滅劉白羽——就先不說劉白羽的龐大聲望了,人家現在據說戰兵都近萬了——而且是按照他剿滅白蓮教的標準算的,如果按照大明的標準,就是按照最強的關寧軍來算,只怕戰兵都有幾萬了,調動九邊的邊軍一起上,也不見得能贏.
而雙方一旦翻臉,劉白羽起兵挾持隨意一個藩王,那就是一場堪比靖難的大禍!大明王朝折騰不起呀!
總而言之,天啟對劉白羽的方陣就是籠絡此人,抬高此人,但是絕對不能讓他當實權官——這點上崇禎皇帝深以為然……
崇禎皇帝想起了哥哥的方略,心裡也沒了心氣,乾脆不理劉白羽的指責,封官不敢,那加封官銜不就完了——反正這位根本不缺錢!
於是崇禎下旨加封劉白羽為太子太傅,榮國公,又一口一個老師的恭維著——劉白羽的指責,全當沒聽到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