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興辦縣學

  應該說,這就是眼界問題了,孔靈文眼裡,劉白羽的才能問題不大,性格問題才是大問題,擁有聚寶盆這個巨大優勢,只要該忍耐時忍耐,該殺伐果斷時殺伐果斷,取得天下還得靠一份運氣,割據一方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劉白羽卻沒有這種自信,身為現代**絲的他,即使被位面商人系統給予了巨大的金手指,信奉的依然是準備萬全,以待時機那套,覺得自己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打基礎上面,比如說成為學閥的第一步_____在縣學裡成為名譽上的老師.

  劉白羽和李天才商量的復興縣學第一步兩人就有了不小的分歧!

  「不行,不行!天下哪有這個道理,當學生的減免費用也就罷了,怎麼還要投入這許多錢,這豈不是乾坤顛倒!」

  劉白羽沒想到李天才反應這麼大,其實自己也不過是六七十年代國家包大學生衣食住行大教育體制那一套,不過是縮小了幾個級數的版本罷了……

  也就是說縣學裡的食宿都是劉白羽出,不但一日三餐可以免費吃得飽,連衣服、被子、鞋子之類的日用品全部是劉白羽免費供給。說句不太好聽的,童生們基本上就是光著屁股帶張嘴去就可以了。

  「縣裡學子也是困苦,我看著也是心裡不好受,能幫一下還是儘量幫一下吧,畢竟這讀書人的體面…….」劉白羽解釋著,甚至還擠出了一滴不知道真假的眼淚.

  「青山居士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學子環境太好了,不發奮苦讀,成了紈絝子弟,豈不是讓你的好意本末倒置了麼?所以這……」

  劉白羽被雷的外酥里嫩,知道李天才這是繞著彎子提醒自己,自己的「優厚條件」或許會招來一群「混飯吃」的讀書人,心裡有點不以為然,畢竟劉白羽認為,這個年代讀書人這麼說還是要臉的,雖然窮點也算是「上流社會」,怎麼說也不至於這樣不要臉吧!也不是劉白羽如何高估這個時代讀書人的節操,不過他總認為想杜光久那樣,為了高利貸的利潤不要臉可以理解,為了這點待遇混吃混喝…….這點待遇都比不上自己家家僕上學的福利好不好.

  「總之是萬萬不可!」李天才驚叫抗辯道,「辦學不是這個路子!」

  這可大大的刺激了李天才的神經。身為大明本縣縣教育部門的最高領導,他天天在為縣學犯愁,這劉白羽辦學居然如此大手大腳,不是個長遠的路子!

  「那這樣吧,把這個待遇作為三分之一優秀生的助學金,其餘的學生按照成績,差等發三分之一,中等發二分之一,這樣如何?」劉白羽想了想,還是玩績效獎金這套吧,六七十年代國家包大學生衣食住行大教育體制那一套學生經濟學不受影響的前提,是教育包分配,現在自己可是讓學生自由擇業的,還是參照市場經濟下的教育體制為好。

  「只是這樣子,不會讓學生們有怨言吧!」

  「學生們會有怨言?」李天才奇怪的看著他,不知道劉白羽腦子是怎麼想的了:「青山居士您不知道?就是同族也沒有這樣大包大攬的,會有什麼怨言?」

  「不會說我是收買讀書人,所圖為大吧?」劉白羽又思路廣的說了一句。把李天才再次雷翻——這年頭讀書人哪有不接受富人支持就能出頭的!?晉商,鹽商,江南大地主那個不是在資助了諸多代言人啊,縣學裡資助個童生算什麼所圖為大,青山居士學問驚人,不過這書生氣卻是時不時冒出來——不過似乎有著大學問的都這個毛病,所以也可以理解了.

  「這辦學總是要學生努力向學為好。」李天才顧不得身份之類的事情,拉著劉白羽往桌子邊上坐,要他把劉白羽的學校的事情好好的說說。

  劉白羽就把自己辦學校的規劃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李天才聽得很仔細,不過越聽越不對學得都是劉白羽的學問不假,只是學的這些東西怎麼總是有點怪異呢。

  「這樣的學問?不學八股經義?」李天才一時不明白劉白羽的意思。

  「對,就象這改田,怎麼劃線,怎麼挖土,就是此類的東西。」

  「萬萬不可,這樣雖然讀書人的路子寬了,青山居士你學問的大名可就不好博得了,八股文這塊敲門磚還得多研究……」

  這不是現代私人辦學這套麼,學校名利第一,學生就業第二麼!不過自己還真是主要為了名利的,畢竟要論學習實用的知識,自己家奴僕學的數學就比縣學的版本高深了許多——那就依李天才誰說的辦吧.

  李天才和劉白羽商量的結果是這個縣學最終成了一個四不像的學校,既有學八股經義衝擊科舉的,也有學實際東西,準備當師爺之類的,新舊混合的東西.

  當然李天才最大的建議就是劉白羽能推廣他的新理學,畢竟東林黨的列子在前面,做好了聲勢,考官不錄取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不過劉白羽對未來心知肚明,就算自己走東林黨的舊路成功,縣學裡的學生也頂多在未來十幾年當一些中級文官,在明末亂世里那是狗屁不頂,於是支支吾吾的,搪塞了過去.

  李天才覺得劉白羽謹慎的太過,這年代都講究炒作,語不驚人死不休,閉關幾十年天下大成,那是腐儒的yy,對於劉白羽推廣他的新理學熱情不高,相當失望,不過轉念一想,畢竟實際管事的權力在自己手裡,劉白羽只是掛名而已,自己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不但教書,還肯供給衣食,潛移默化的鼓吹新理學又如何?

  想到這裡,李天才心裡充滿了鬥志,和劉白羽告別,意氣風發的回到了縣學裡,本時空的本縣縣學是洪武五年在宋元縣學的遺址上重建的。永樂五年重修,其後又屢次加以修繕,不過最後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已經是成化四年的事情了,其後縣學漸漸衰敗。

  雖說衰敗,但是舊有的規模還在。從欞星門進來,過戟門,就是明倫堂了。兩側是進徳齋和修業齋,是縣學的教室。後面還有許多配套的建築,還有用來考試的號房。就規模來說,在整個海南島上也是排在前列的。

  縣學的編織也很大,光差役就有學齋夫六人,膳夫二人,門子三人,管庫三人。不過這只是典籍上的規定而已,這些差役都屬於銀差,到了這明末,雇用差役的銀子是向差役戶征了,但是人卻並不見得用。所以堂堂的縣學裡,現有的差役只剩下了三個人而已。

  看門的,是個老朽不堪的門子,正在明倫堂門前掃地――眼下縣學也就剩一個欞星門和明倫堂前還稍象個樣子,院子裡看起來清潔整齊,只是明倫堂的屋頂上已經長滿了茅草,甚至還有小樹長得鬱鬱蔥蔥,在風裡搖擺。

  進徳齋和修業齋的門窗都關著,很久沒有學子的書聲了。李天才的「衙署」就明倫堂後的三間廳堂里,即是他的辦事之處也是住所。院子裡草深沒膝,還有大大小小的野生動物。

  李天才是河南洛陽人士,屢試不第,四十來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所謂歲貢生,古人又叫「挨貢」,秀才里的廩生做得日子久了,一直考不取舉人的,到了年齡可以補一個歲貢,算是有了做官的資格。這個也算是科舉正途,只是比關縣令的「舉人大挑」還差了這麼一等,只能當了縣丞、訓導、教諭之類的小官。

  李天才就是這樣補了本縣教諭的職位,教諭是冷曹閒官,俸祿極其微薄,比不得縣令還能接家眷。只隨身帶來一個家人叫李安的,照顧日常起居生活。

  屋子的用具雖然顯得破舊了些,但是李安每日的清掃打理之下收拾的倒還清潔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