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虛驚

  陳閣老此刻端著茶盞,看著對面端坐的軍伍,一身煞氣,明顯是軍中精銳,但卻並不認識,不知是誰的人。他心裡沒底,面上也帶上溫和的笑意,此刻他終於不是在四皇子和眾鹽商面前端著架子的致仕閣老,而是一普通溫和老者。

  「軍甲所謂何來?老朽退居海陵多年,並沒有聽說,在徐州哪裡,還有軍甲這般精銳之師。」

  一身便裝軍甲之人,端坐在深椅中,虎目看向旁人,仿佛都帶著鋒芒。

  「陳閣老不必客氣,咱們尊四皇子和我家將軍在上,來請陳閣老,十日後移步城外大營,參加我家小姐和四皇子的訂婚之禮。」

  簡單一句話,讓陳閣老的心七上八下,最終還是稍稍落下,輕吐一口氣,陳閣老開口,「一定,一定。」

  「那就不打擾閣老了,咱們就先告辭了。還要去幾位鄉紳鹽商人家請人。」

  看著軍伍利落的背影,陳閣老招來一旁的管家順才,「去,跟著看看,他都去誰家,還有,去城外打聽打聽,不要靠近,就知道是誰家小姐跟四皇子定親便罷了。看那營中有沒有操辦起來。」

  管家奇怪的看了一眼自家老爺,剛還後悔隨意刺探別人,這會兒又讓他派人去探聽,若是不知,剛才人在這兒,當面問就是了,哪裡用得著這般事後打聽?

  不過老爺的話永遠是對的,順才撩起下擺,親自安排人去了。

  老管家順才並不知道,什麼叫秀才遇到兵。什麼叫心慌氣短。

  隨著時間一日日臨近,海陵城中的百姓,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經歷了從平靜到緊張再到鬆一口氣的狀態,只感覺到,似乎海陵城外,有大戶人家有喜事,近來,往日裡一早送來城裡的鮮菜瓜果,如今,都是先送到城外突然出現的營房,然後才送進城,營中也整日有人進進出出,四處採購,這兩日連營帳門口的木頭樁子上,都披紅掛彩,更顯得肅整的大營熱鬧兩分。

  「這是哪兒的軍伍?看那模樣,每次路過,我大氣兒都不敢喘。比隔壁海陵衛強的沒影兒,難道是上邊兒來的?」

  「你管那麼多做什麼,官府都沒動靜,肯定是沒事兒。」

  「這倒是。」

  「而且,你發現沒有,城裡往日裡吆五喝六的人,這幾天都老實了,街頭巷尾,意外的清淨。聽說,老實頭兒那茶水攤兒上,已經有一段兒日子沒人打架鬥嘴了。要我猜,這都是這些軍伍的功勞。」

  「這八竿子打不著的。」

  「那你說,誰能讓那些豪奴惡霸老實?除了這看著就威武的軍伍還能是誰?總不能是一兩個偶爾下來的欽差吧?」

  海陵城中富貴非凡,欽差過來巡視並不是秘密。以前還會整肅街面,管束一些人,後來,漸漸的便無人理會了。因為大家發現,欽差來不來也就那樣。

  如今街面上這般安靜,幾人看著這威嚴的營地,心裡一時有了猜測。

  「哎,咱們能進去當差就好了。」

  「想什麼好事兒呢?就你那小身板兒?人家天不亮扛著一人環抱那麼粗的木頭樁子,練得揮汗如雨,你能跟得上?」

  「就是,哎,別想了,走了走了,進城了。趁著這幾日城門衙役老實,多跑幾趟。」

  …

  農曆七月十八,是個宜嫁娶的好日子。

  城外大營,一大早便吹打開來,那熱鬧的嗩吶聲,將十里八鄉的人都吸引過來,待到將近午時,營外已經里里外外圍了十幾層,還有的在樹上觀禮。

  大帳口兒,不時有堆滿笑容的城裡鄉紳名人前來捧場,海陵知府一身官袍,在這錦繡場上一點兒都不起眼,只能站在人群里,向正中大帳之中的人恭賀。

  蘇武在這大喜的日子,一身明晃晃的甲冑,在陽光下晃的來賓眼睛生疼,眾人卻不敢露出絲毫不滿,還是一臉賠笑的向蘇武恭賀。

  蘇武看了看天色,「午時正,正是好時辰,四皇子,子衿,你們隨我過來敬天,保佑咱們大乾順順利利,你們二人以後,也順順噹噹。」

  蘇武這話說的震耳欲聾,來賓們卻摸不著頭腦,不是說定親嗎?怎麼不開始走禮只敬天?

  只見蘇子衿和四皇子手持青銅酒盞,跟著武侯磕頭敬天,那一臉肅穆的模樣,若不是兩人一身紅衣,喜慶非常,恐怕會讓人覺得,這是在發兵呢。

  突然,不知道哪根弦被撥動,場上的人強裝出來的笑容消失,臉上都不自覺掛上憂色,眼神更是沉重。自來動兵戈,都是國之大事,今日為何這般輕動?

  眾人目光沉沉,都放在蘇武身上。

  蘇武人精一樣的,自然察覺到不對勁,便舉著酒杯看向賓客,「諸位,大家都是海陵方圓百里最有名望之人,咱們今兒請大家過來,就是共同為我女兒賀,為四皇子賀,為大乾賀,諸位,板著臉做什麼,酒水喝起來!」

  蘇武的聲音震耳欲聾,眾人即使心中惴惴,卻不敢違抗,值得重新掛上笑臉,舉杯祝福。

  蘇子衿和秦景舉杯回禮。

  「好!諸位,今兒是個好日子,待會兒都別走,大帳我都給諸位準備好了,一會兒醉了就直接歇下,咱們大慶三天!」

  …

  營中大門,果然鎖了三天,這期間,即使有人來找,看到雕塑般的軍伍,也不敢多言,只灰溜溜的走了。但是這座大帳的主人,蘇武,蘇子衿,秦景三人,卻再也沒有露過面,有農人在田間地頭兒勞作時,曾看見一隊精銳往南去了,看著仿佛那日海陵城外訂婚的小兩口,因為容貌出色,被老者深深記住。當然,只是遠遠的有一面之緣,看不真切,也不知是真是假。

  …

  「老爺!」

  海陵城中的貴人們,從大營次第離開,等候許久的各家管家帶人,趕緊將自家老爺迎回去。

  別看只相隔三日,但是大家族中,缺少主心骨,一日便堆積許多事,三日,多少事情等著眾人處理。

  「…閣老,您前些日子去信三少爺,讓他放下生意回海陵,前兩日三少爺的信來了,說是道路被阻,一時回不來。老夫人說,三少爺安危要緊,道路不暢,便過些日子過了雨季再回來。…」

  順才跟老太爺稟報著家中大小事情。

  陳閣老聽著,卻喉嚨發甜,眼前一黑,暈了過去。

  「老爺,老爺!快來人,找大夫!」

  …

  大家族中,顯赫者身居廟堂之高,但是私底下,都有各處生意出息來支持自家家族發展。

  陳家三少爺,就是坐不住的一個,他一年到頭兒都在外,說是操持生意,但是除了當家的老太爺,誰也不知道三少爺生意做到哪裡去了,只知道,每年過年,都有一車車的金銀珠寶,被三少爺押送回府。

  此時,三少爺還在外逍遙,若是往日,並不是什麼大事兒,最多老夫人想孫子了,念叨一句。但是今日,老太爺卻因為一時聯繫不上三少爺,急火攻心,臥病在床。

  「父親,您別擔心,三弟一向機靈,不會有事兒的。」

  「機靈?他就是太機靈了,我才不放心。人家都是老老實實的置莊子置地,他偏要跑出去行商,還非要往南跑。那南邊兒是什麼好地方?他每年掙那麼多,哪裡來的?你當我心裡沒數嗎?往日裡讓他收手,他就應付我,如今可好了,完了!」

  陳府如今的當家人,陳家大少爺,此時恭敬的侍立在一旁,雖然不知道父親為何突然這麼著急,但是聽到老三被訓斥,他還是心裡高興的。

  老三慣會一張嘴哄人,有有本事掙下大把的銀子。海陵城因為眾多鹽商在此,所以奢靡成風,一切向錢看齊。

  難得見到父親這麼罵老三,老大心裡嘀咕,「還不是你慣的。」嘴上卻言不由衷道,「父親,您這是怎麼了,怎麼還急病了?便是老三去南邊兒,那海陵城去南邊兒的人多了,天又塌不下來,誰還能管不成?」

  身子本就沉重的老閣老聽著老大的話,心裡哀嚎,「可不就是天塌了嗎?誰能知道,朝廷竟然沒有一絲風聲,便輕易大動干戈,而且看這架勢,信心十足,根本不需要向以往那樣,讓本地鄉紳鹽商助力。這般情景,若是讓人查出老三通南邊兒,說不好,天塌地陷,就在眼前。」

  「老爺,鹽商們攜手前來求見,看模樣,著急的很。」

  值此大動干戈之際,又絲毫用不上他們鹽商,往日裡做籌碼的糧草如今被人棄若敝履,鹽商們如何能不心急?

  連陳家三公子這個「外行」都知道去南邊兒掙錢,他們這些大商人,當然更和南邊兒牽扯不清。誰不知道,這自古以來,走私是暴利!

  眼見著兵戈起,那些往日裡大把掙銀子的大商們,能不急嗎?

  「我臥病在床,你去打發了那幾位吧。」

  不是他不顧情面,這個時候人人自身難保,誰還救的了誰?

  海陵城中的上層,繼上次蘇武現身海陵後,又一次惶惶然起來,而且這次,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緊張。

  「平日裡咱們送菜,那些奴才都要挑揀許久,這些日子又是怎麼了?這麼利索,也不要回扣了,也不挑揀為難人了,都是讓我放下東西拿了銀子趕緊走。難辦這海陵城,又有什麼咱們不知道的事兒?」

  幾個進城送菜的菜農,從城裡出來,回家的路上碰到,不由得再次閒聊起來。經過如今有些空蕩的大營,忍不住調侃。

  「總不能還是這位這大兵吧?人家走了一個多月了。」

  「那誰知道。萬一就是呢?」

  幾個菜農雖然疑惑,卻還是高高興興的往家去了。這反常的日子雖然少,總歸是好事兒,誰也不願意自己辛苦種出來的菜,每次送過去還要賠笑當孫子不是?

  交阯前線,糧草充足,又兵貴神速,打的交阯節節敗退,不過月余,就打到了交阯最南邊兒的老巢。

  蘇武一身盔甲,沒有在海陵時的明亮,卻散發著煞氣,看向堂中的四皇子和蘇子衿。

  「你們可以進京,向陛下報喜了。路上快些,否則,我的八百里加急,可要超過你們了。」

  蘇子衿和秦景對視一眼,眼中喜色掩不住。

  八月末,正是每年的汛期末,運河一日千里,載人歸去。

  此時的京都,還是一副歌舞昇平的景象。

  「百年世家崔家,今日有喜,咱們快去湊湊熱鬧,說幾句吉祥話,說不得,還能得些賞錢呢!」

  有百姓邊往崔府門口去,邊笑著招呼熟人。

  「這崔家,是誰的喜事?」

  「這麼大排場,自然是當家公子,崔陵川了。」

  「呦,崔公子大婚,娶的是那位貴女?」

  「嗨,是薛家,名不見經傳的,走了大運了!」

  到了崔府門口一看,果然熱鬧,到卻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

  領了賞錢回去的兩個人,便走邊道,「怎麼覺得有點奇怪呢?」

  「奇怪什麼?」

  「往日裡那些高門,熱鬧裡帶著威嚴,今兒卻熱鬧裡帶著雜亂,也不知是不是我想錯了。」

  「哥們兒,你沒想錯,咱們在京城腳下,大家貴族的婚禮,見了多少?誰家這麼寒酸過?那熱鬧的都是底下人,來往的高門大馬卻沒有幾輛。剛才說薛家得著幸了,現在看,許是門當戶對呢?」

  …

  崔家喜事,卻並沒有太多當家人上門恭賀,原由,無非是四皇子和蘇子衿,帶著程明亮,郭宜興兩人回京。

  相比於這幾人來說,按部就班的崔陵川,難免落了一成。

  「郭家,程家不來便罷了,其他人家也不過來,都去迎接那幾個小輩兒,是不是太過分了?這可是陵川一輩子的大事兒!」

  崔家規矩森嚴的內宅,傳出主母不滿的聲音。

  本該在喜宴上招待來賓的崔陵川卻突然出現,「父親,母親,今日是郭兄從交阯歸來,他跟兒子從小一起長大,兒子想去郭府看望一二。」

  沉默良久,一聲嘆息傳來,「算了,你們如今境遇截然不同,改天碰面,恭喜一二便罷了,不用特意上門。」

  …

  走出父母明堂的崔陵川眼神有了一絲迷茫。

  他從小是天之驕子,如今仕途一帆風順,卻不知為何,卻漸漸在同齡人中,落了下乘,不但朋友漸漸走散,連前程也被連累。

  崔陵川不解,他到底是哪裡做錯了,又跟郭宜興他們,差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