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合一無名

  雖然這個狗系統有坑爹的意思,但陳牧還是選擇了兌換,

  叮!

  【恭喜宿主兌換成功,請問宿主是否使用?】

  陳牧:「……」

  行!

  這系統也算是長大了,懂事了,扣除積分是不提示了。

  擦!

  「使用!」

  有著精神力百倍卡的加持,陳牧分分鐘破了這界,墓室頂端的藍色玉石因此而破碎。

  這一瞬間,

  考古隊眾人回過了神來,

  同時,

  陳牧的腦海中,系統的聲音響起,

  叮!

  【恭喜宿主完成任務,三萬積分已到帳,請宿主查收,三年修為已灌入,肉身強度加兩點,精神力加十點,破妄金瞳提升一小個等級,獎勵陰神修煉之法!】

  隨著系統聲音的落下,精神力的具幅提升讓陳牧自是歡喜,不過倒也不算什麼,哪怕是破妄金瞳的提升,也沒能讓陳牧過多的關注,而是將注意力都放在陰神之法上。

  關於陰神之法如下,

  洗髓法:冥目,調息,凝神內照。片時息調後即以意凝神於腦,以目光微向頭頂一看,覺有微明,如黑夜月色然。

  隨即用意引此光映照泥丸,待得腦中光滿而頭若水晶然。

  此法為內照巔頂,初時僅以意為之,並未有光,久之而光現,光現則性純而命固。密宗亦有此引罡之法,光色有白、黃、紅、綠、藍不同,或呈五彩並現之,其作用亦各異。

  《心氣秘旨訣中訣》所述:「白光主消災除障,通行血脈之壅滯;黃或紅光,主增益嚴肅,補氣進陽;綠藍兩光,則主成就不動,益精安神,究竟成就。如初修氣脈,或時值夏秋,則以白光為妙,至氣脈已通,或時值冬春,則以紅、黃二光為宜。」

  匡常修道長所傳龍門派分支金山派丹法,入手則一面守靜聚性,一面觀光止念,久之眼前一片虛白。初則如白雪飛舞,繼則似銀浪翻騰,久則聚為虛白,光聚則性聚,光定則性定,光滿則性圓。觀光之法,自內照巔頂入手,不久白光顯現,由微而著,由動而靜,漸入圓光大定。

  洗心法:光映泥丸存之既久,乃引此光明下降重樓,直達絳宮。在絳宮存之半晌,但覺絳宮純白,惺惺而照,即為洗心法。

  淨土法:隨之以意引白光降至中黃(黃庭中宮),存之既久,覺中黃一片純白。絳宮為心臟區域,中黃為胃部區域,脾胃屬土,故名淨土法。

  靖海法:其光明自覺隨氣下降,至下丹田,感覺丹田漸漸寬闊,幽深如海。

  龍從海底現:內照丹田,愈照愈明,愈寬愈廣,久而久之,覺有氣動于丹田之中。

  虎從水底翻:我則一念清虛,微以意引目光,從海底兜照後去,覺此光已透尾閭。

  黃河水逆流:光從陰蹻,直透尾閭,由尾閭自下而上,沿督脈上行。

  還精補腦:氣隨光動,由丹田降陰蹻直透尾閭,沿督脈上達頭部泥丸宮。

  聖日聖月照金庭:我於斯時,用首尾照顧法,其法即以我雙目之光,存在半天空中,如日如月,下照巔頂,直透三關,照至極深海底。

  水在長江月在天:此種內照功法,即以頭頂懸空一輪明月,下照海底陰蹻。又在海底一輪月影,同頂空明月上下相映(如佛密之月輪觀)。

  我於斯際,萬籟俱寂,上衝下透,久之但覺此一縷清光,上透九霄,下破九淵。如此空而忘,忘而空,直至自身亦不覺有,便證得虛無之境。此種功法,與密宗修氣脈、明點之法,均為借假修真,成就玉液還丹。

  丹功入手,還有煉液化精與煉陰還陽二法。煉液化精為口中津液頻頻吞咽,流下丹田,起火烹煉,精生陽舉。煉陰還陽乃將每日水谷之陰精,起火于丹田處烹煉。

  (沒有專業的指點,千萬注意,不要瞎練,否則出了問題,一概不管!)

  而這一刻,精絕女王亦是歡喜,屬實沒有想到,夫君的提升居然會如此的巨大,她現在的精神力量已至天人境中期的地步,若是照這麼提升下去,簡直不要太美!

  自己的眼光實在太好,相中了夫君,自己都想夸自己了。

  待陳牧回神,

  那藍光破碎的之處,繪製著壁畫,精美異常,如此,陳小小問道,「哥,這棺中的主人是誰?!」

  「大明,于謙!」陳牧回道。

  于謙?!

  知曉明史的,便沒有一個不知于謙的。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明朝大臣、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

  永樂十九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

  後巡撫河南、山西。宣德五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

  率師二十二萬,列陣BJ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復官賜祭,弘治二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于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于謙敢於為民請命,嚴懲作奸犯科權貴,而受到排擠打擊。人家當官前呼後擁,盡顯官威,于謙當官便服一套,瘦馬一匹。同僚並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卻說他壞了官場規矩。

  于謙主張兵貴在精,將貴謀勇,用兵貴在臨機應變,提倡「將士相習」,「管軍者知軍士之強弱,為兵者知將帥之號令」。所創團營之制,對明朝兵制影響很大。後明英宗歸國,于謙認為上皇雖回來了,但國恥未洗雪,正值也先和脫脫不花兩部人馬結怨已深,請求趁機派大軍,自己前往征討他,以報復從前的仇恨,清除邊患。景泰皇帝不准。又有楊俊曾提議發兵征討瓦剌,于謙不准。

  于謙詩作歸隱情懷的表達與慷慨悲涼的風貌預示了詩壇風氣的轉向。在台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們是忌諱表達激烈的情懷與悲傷的情感的,從而保持了其創作風格的雍容,以便發揮其鳴盛的政治作用。

  重名節,輕名利,重成仁,輕殺身,重社稷,輕君王。

  《明史》贊曰:于謙為巡撫時,聲績表著,卓然負經世之才。及時遘艱虞,繕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謙亦憂國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偉矣。變起奪門,禍機猝發,徐、石之徒出力而擠之死,當時莫不稱冤。然有貞與亨、吉祥相繼得禍,皆不旋踵。而謙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卒得復官賜恤。公論久而後定,信夫。

  朱祐樘言:「氣稟剛明,才優經濟,兼資文武,茂著聲猷,當皇祖北狩之時,正國步難危之日,乃能殫竭心膂,保障家邦,選將練兵,摧鋒破敵,中外賴以寧謐,人心為之晏然,迴鑾有期,論功應賞,不幸為權奸所構,乃隕其身,輿議咸冤。」

  于冕言:「公曆事三朝,服官三十餘年,位極人臣其孤忠峻節更歷夷險,先後一日,凡遇休暇,諸子百氏之書,涉獵無遺,為文有奇氣,而主於理,詩詞清逸流麗,人爭誦之……詠詩皆揮筆立就,尤長於奏疏,毎政事旁午,章日數十上,累千萬言,不假構思,揮翰如流,人稱為天下奇才雲。」

  項篤壽言:「方額森之入侵也,中外震駭,永嘉、靖康之禍呼吸間耳。於公以書生砥柱狂瀾,屹然不動,使社稷危而復安。觀其分守九門,移營城外,堅壁清野,以挫其鋒,而喪君有君。廟算亡失,專意戰守,罷絀和議,計擒喜寧,芟除禍本。反皇輿於漢漠,正帝座乎黃屋。謀國之善,古未聞也。而卒取奇禍,何哉?假令當景皇帝不豫之日,首帥百官,迎復英廟,或請憲廟嗣,何至紛紛奪門哉。當時大臣,計不出此,更誰咎耶?夫以肅愍大功,猶將十世宥之。而走狗先烹,長城自壞,亨等諸人讒賊何慘也。讀倪太宰、李獻吉著碑銘,令人哽咽久之。杭三少保、兩少保,死亦相類,於呼痛哉。」

  「……」

  眾人當真未曾想到,墓室中所葬的居然會是那位于少保。

  一時間,直播間內的討論的不斷,

  而這時,

  墓室中,

  陳牧等人離開,進入下一墓室中,這一間墓室倒是沒有太多的文物,瞧著有些過於簡樸的感覺。

  而在墓中,葉文看著為數不多的文物,口水都流下來了,

  「這是……七層連閣式陶倉樓,東漢時的建築明器。整個建築由院落、樓閣、走廊和復道四部分組成。主樓高192厘米,七層。附屬建築為倉樓,高四層。是發現的層數最多、最高大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漢代建築明器。」

  「漢代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發展的第一個高峰,這一時期的建築多以木質結構為主。由於中原地區久經戰亂,加上年代久遠,漢代的地面建築已經蕩然無存。建築明器,指人們將生前居住的房屋做成模型隨葬在死者墓中,包含了古人的美好願望。這件東漢七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

  此器物通體用白、紅、黃等色彩繪製成幾何圖案,雖然經過了千年的風雨侵蝕,仍舊能看出當時絢麗的色彩。這件陶倉樓形體高大沉穩,比例協調,明暗虛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彰顯出我國古代造型、繪畫和建築藝術的完美融合。

  這座陶樓最精彩之處在於主樓與附樓之間的長廊式復道。復道是秦漢時期的一種建築形式,是在高層建築之間架設的空中通道,類似我們的過街樓或行人天橋,初興起時它主要作為宮廷建築設施,漢代時期豪門權貴也爭相效仿,不少私人甲弟都設有復道,於是復道建築就此興盛開來。

  復道將一座座高層樓閣連接起來,形成了巍峨壯觀的組建築群。這種復道建築形式大約興起於秦代,興盛於漢代。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時咸陽200里內的宮觀中,就有270個復道或通道相連。

  到了漢代關於復道的記載更多,但作為這一時期復道的實物資料卻很少見,這座七層連閣式陶倉樓的發現為我們了解當時的建築風貌和社會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使我們能夠再睹秦漢時期復道的風采。」

  ……

  葉瑾這時也是驚訝道,「這是……偏將軍印章!此印系龜紐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紐高1.2厘米,邊長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將軍印章」五字三行,前2字為第一行,中間2字為第二行,後1字為第三行,是一方漢代官印。

  據文獻記載,偏將軍系將軍的輔佐,此官制始設於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將軍拜授的。偏將軍印沿襲了兩漢官印製度,即官高者用龜紐,中下級官吏用鼻紐的制度。金制官印流行於漢晉時期,十分稀少。」

  頓了頓,

  葉瑾接著道,「還有東漢墨書紙,為圓形麻紙,直徑17.5厘米,墨書為楷體,殘存四十餘字,可辨識者有「婦悉履……奈何當奈何……」八字。作為襯墊物被疊放在一面銅鏡中,出土後呈白色,紙面薄厚均勻,柔軟有韌性。」

  ……

  此時,墓室中機括的運轉聲響起,瞬間,考古隊眾人警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