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留在秋天

  劉承宗攻陷八角城的速度,別說別人想不到,就連他父親和兄長都想不到。🐉🐸 ➅❾ⓈⓗỮ乂.Ć𝐎𝕞 🐼💙Google搜索閱讀

  在西寧剛剛整理完第二批物資的劉承祖,見到李萬慶傳來城破消息,第一反應不是歡呼,而是直接讓部下將李萬慶軟禁。

  劉承祖知道八角城什麼樣,那座城不說比鎮原城易守難攻,至少也算旗鼓相當。

  他們攻陷鎮原時,鎮原縣的守軍不過幾百,兵力還不夠給每個城垛後頭站個人,四面蟻附之下,一日下城並不意外。

  可八角城有一萬守軍,劉承宗的攻城軍隊甚至還不到一萬人,從九月初三開始正式圍城,九月十三李萬慶就跑到西寧說城破了。

  算李萬慶跑得快,那也至少是九月初九破的城,六天,劉承祖咋能信嘛,真當城池是攻著玩的,比他籌集火藥的速度還快。

  若十幾門大炮就能六日破城,後金現在應該已經打到西寧了。。

  他覺得李萬慶可能已經投降了綽克兔,弄不好弟弟兵敗,這是敵軍放出假消息作為誘敵之策。

  雖說二弟被綽克兔擊敗這事也挺荒唐,但遠不如六日陷城來得奇怪。

  為此劉承祖還把李萬慶扣了兩天,說的話一個字都不聽,一面派親信南下打探消息,一面積極備戰要給弟弟復仇。

  直到兩日之後,歸德千戶所的副千戶包虎派人飛馬來報,說大元帥押送七千喀爾喀俘虜和傷兵已進歸德境內,問劉承祖該往哪兒送,並指明了要讓土司陳師文速速集結五百戶百姓開赴八角城、本人去南山堡參見大帥。

  劉承祖傻眼了:「真贏了?」

  這屬於兩件意想不到的事接連發生,劉承宗這麼快能贏,是第一個難以置信的事,第二件事則是這個包虎。

  劉承祖可記得清楚,這個包虎畏懼西寧如畏虎。

  早前是一步都不敢進西寧,一個勁在歸德裝鴕鳥,甚至跟喀爾喀開打的時候還在渡口埋地雷,想把他劉承祖送上天,怎麼這會兒就想開了?

  其實沒別的原因,包虎見到劉承宗了。

  綽克兔台吉入侵青海這幾個月,包虎及歸德所土流衛官的心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一切還得從他們自喀爾喀創業者那艱難搶來的屍首說起。

  打完那場仗,包虎決定引劉承祖對抗綽克兔,他們鑽進歸德城不出來了,只派人把首級送到河州衛, 屍身留在千戶衙門等待官員查驗, 誰知道首級送過去就沒後信兒了。

  正好那會劉承祖的兵正在河谷里圍繞堡寨跟喀爾喀打拉鋸戰, 包虎也儘量避免部下亂跑,就等了很久才派人去河州詢問,屍身擱在千戶所備著查驗都他媽放爛了。😡💚 ➅➈𝕤𝕙ᵘⓍ.ℂσⓜ 🐊☜

  旗軍過去才知道, 朝廷早就驗收了十八個首級,只是道路不通, 消息和賞銀都沒往這邊送, 衛衙見著人才扣扣索索發下來十二兩銀子。

  包虎在歸德衙門裡左思右想, 召集土流官員齊聚一堂,一幫蒙古血統的衛官眉心緊皺, 化身大數學家把算盤打得啪啪響,看著得出的結果,面面相覷懷疑人生。

  一個韃賊首級值銀……六錢六分六毫六厘六絲七忽?

  歸德所久居拉尊的統治之下, 對國中事物不甚了解, 人人心底都藏著靈魂拷問:難道朝廷的物價, 它已經跌成這樣了嗎?

  咱也不知道十八個首級十二兩賞銀究竟是他媽個啥算法, 這玩意兒除不盡啊!

  反正他們心知肚明,只要青海元帥府還在這, 這條路恐怕以後是永遠都不會通了。

  西寧就整個一敵國領土,朝廷發來的消息全部已讀不回,派來的官員進了河湟谷地, 就離成為失蹤人口只差三百里地。

  甚至有些人,比如忠肝義膽的周同知, 受朝廷誥命潛伏在劉賊身邊,自從那年出了西寧城, 再也沒人得到他到底在哪的確切消息,不能問, 西寧都統一口徑了,問就說在青海湖研究水師。

  這不是放屁嘛,青海湖裡搞水師,打算把船開哪兒去啊?編瞎話騙小孩都不帶這樣的,乾脆說在瀚海跟蒙古帝國打海戰算了。

  聽說就連周同知在保定府的家眷都成了失蹤人口。

  有百戶伸著四根手指神神秘秘道:「朝廷的四品命官啊,說沒就沒了,到現在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太可怕了。」

  托生在這個地方對包虎來說確實太可怕了。

  但更可怕的事還在後邊,那天西寧衛的千戶李萬慶奔馬橫穿歸德所,派人告訴他們帥爺大勝,綽克兔台吉全軍覆沒, 要歸德所土流官員到南邊參見。

  大勝之威啊,喀爾喀的綽克兔上萬人憋在八角城裡都被滅了,包虎覺得自家的城牆雖然也挺堅固,但未必能頂得住劉承宗。

  擋是不敢擋、跑也沒地跑,只能硬著頭皮喊上土流武官們,牽了九頭牛、九隻羊做勞軍之用,就埋頭往南走。

  一共去了六個土流官員,人們內心非常忐忑,都是一臉束手就擒英勇就義的模樣,認為自家這趟南行,多半人就沒了。

  最好最好的結果,恐怕不過是像拉尊還在小河套時的模樣,交添巴。💀☜ 69ˢĦ𝓾ⓧ.𝓒𝕠M 🐨💚

  可他們聽說劉承宗心黑手狠最不是個東西,對百姓敲骨吸髓的架勢都快攆上崇禎皇帝了。

  懷著給自己送葬的心情,他們見到了劉承宗, 看著非常威武倒也不想吃人的妖魔鬼怪,就是一見他們就笑,問他們名字官職, 還給他們搬凳子, 怪嚇人的。

  不是劉承宗搬凳子嚇人, 關鍵是那大槍, 凳子是從六桿守營大槍下邊卸的,兩個槍架拼一具條凳,有點硌屁股也不敢說。

  萬萬沒想到,劉承宗對他們來拜見非常高興,先是誇獎了一番他們在抵抗綽克兔進攻時的英勇,隨後就嘉獎他們守城有功。

  六個人從百戶到副千戶,依照官階不論土流一視同仁,該賞羊的賞羊、該賞牛的賞牛。

  問過抗擊綽克兔及首級功經過後,劉承宗還賞下一百八十兩銀子給歸德所,讓土流衛官熱淚盈眶……這錢說實話不算多,撐死不過比朝廷給的多十五倍,但這數它除得盡啊!

  賞銀只不過是劉承宗的同情之心,說了些過去自己也是官軍之類的體己話,他對歸德千戶所衛官真正的收買之舉,是升官。

  包虎被升為正千戶、餘下五人盡數提拔為歸德所副千戶,讓他們拿著委任狀去西寧城要印信。

  面對護兵送上的委任狀,包虎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人都知道這東西不該也不能接,可最終還是敵不過一聲無奈的嘆息,只能心態複雜地接下。

  接委任狀容易,難的是表示感謝的禮儀。

  就他們這個大明軍官的身份,跟劉承宗這個說不清是啥的身份,該咋表示感謝?

  最後大伙兒實在不知道該咋辦,都把目光看向包虎,面對這麼多疑惑眼神,包虎也很無奈啊。

  他這祖祖輩輩都是受過大明朝廷專業訓練的,考試不合格也沒辦法繼承土司,向皇帝表達感謝的流程門兒清,可他沒受過向土司表示感謝的禮儀訓練啊。

  更何況,這劉承宗從頭到腳哪兒都不像土司啊!

  最後包虎回想了一下在這次戰爭中河州衛的表現,在這一畝三分地元帥府比朝廷可靠得多,再看看周圍那幾杆比人高的大槍,把心一橫,算了,全當領旨,臉不要了,磕幾個頭吧。

  當即率領五名土流武官,就要三拜九叩:「我等恭謝元帥天恩,永服……」

  「行了,都是軍中武官,不要叩來叩去的,這麼多年過去,也早沒什麼漢土區別,這個地方朝廷幫不上忙,踏踏實實跟著我,不會虧待你們。」

  這只是一句空話,但劉承宗證明了實現的可能,他讓包虎給陳師文送信,說那是第一個歸附於他的土司,他要兌現不虧待承諾了。

  旋後劉承宗把黃南小河套的收尾工作都留給大哥,率軍西進,西邊的烏蘭山下還有個阿爾斯蘭呢,收拾了那個才算盡收全功。

  不過接下來的戰役對劉承宗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喀爾喀四萬大軍被削平,只剩阿爾斯蘭屯兵於烏蘭山的一萬人,再如何都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較之接下來的戰事,劉承宗更關注今後的青海發展。

  剿滅綽克兔讓元帥府的財力進一步增長,單單繳獲的貴重金屬、兵器鎧甲、戰馬牲畜,就價值近五十八萬兩。

  但經過統算,這個數字很虛,從來沒人能把敵人那繳獲的戰利品算得這麼清楚。

  劉承宗能算清楚的原因也沒別的,絕大多數繳獲物資都是他們造的。

  各種裝飾品、奢侈品、生活器具、金銀首飾、兵器鎧甲,至少七成打著元帥府軍器局、百工局、織造局的標誌。

  甚至就連被綽克兔台吉當作軍糧的掛麵,都是俱爾灣出產。

  全是俱爾灣賣給青海蒙番部落,又被綽克兔搶去的東西,這些東西在蒙古諸部間流轉,最終又隨著綽克兔被擊敗,回到劉承宗手中。

  這讓劉承宗意識到一個此前他沒有考慮過的問題,這場戰爭帶給青海帶來最大的影響,恐怕不是元帥府向周邊立威。

  而是他一手建立日進斗金的俱爾灣市場,從源頭上被摧毀了。

  他的市場如今還在那,可客戶沒了。

  俱爾灣市場的客戶從來都不是普通蒙古百姓,而是由蒙番貴族牽頭的大宗貿易商隊,如今青海的蒙古部眾沒少,甚至比之從前還多了些,可是蒙番貴族沒剩幾個。

  今後的貿易對象,將不再是蒙番部落首領,而是周圍諸縣的商賈。

  那裡會是西寧城連接海西海北等縣的商貿中心,並進一步向南輻射。

  劉承宗率軍向南山堡的行進速度很快,但趕不上阿爾斯蘭逃跑的速度。

  綽克兔戰敗身死的消息傳過去,令烏蘭山下的蒙古軍隊大為震動,阿爾斯蘭當即決定逃回甘肅邊外,但他這個烏蘭部的部眾,並不聽他的。

  他們有些是喀爾喀的軍隊,更多卻是來自漠南的婦孺,剛剛過上兩天好日子,誰都不願離開烏蘭山。

  因為已經臨近十月,冬天要來了。

  他們沒參與對土默特古如台吉的進攻,生活物資根本無法支撐他們在甘肅邊外熬到明年春天。

  內外壓力之下,烏蘭部土崩瓦解,阿爾斯蘭率領兩個忠於他的千人隊搶了許多牲畜物資,向甘肅邊外逃逸。

  而留在烏蘭山的一萬六千餘部眾,推舉出幾名德高望重的首領,向南山堡的鐘虎投降。

  鍾虎當時嚇壞了,他手下滿打滿算一千二百人,哪裡敢接受一萬六千人的投降。

  海西知縣劉國能也做不了這主……整個海西縣才四千多號人,堪堪自給自足,這一萬六千人就算把牲畜都吃光也熬不到過年。

  只要把人從南山堡放進去,到不了明年上元節,海西縣就該人吃人了。

  對投降的蒙古首領來說,事情又發展向他們不願看到的方向,留給他們的選擇並不多,要麼像阿爾斯蘭的選擇一樣,拋棄老弱婦孺;要麼就只能開戰打一場。

  幾乎所有從漠南逃來的蒙古首領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秋天,他們的部落遇到糧食危機,周圍沒有部落能提供幫助,只能向大明邊防索要錢糧、向將領上表歸附。

  有時候,大明會打開邊市,讓他們用皮貨駿馬高價換回糧食,或者直接提供糧草幫助,以此換來軍事上的協助。

  但更多時候,朝廷的邊防也養不起他們。

  並非遊牧民族天生輕視老弱而重視青壯,只是經常會面臨別無選擇的境地,很多時候人們不願拋棄老弱,投誠失敗,就只能由青壯拔出彎刀拼個生死。

  打贏了衝進邊牆搶一把,打輸了就死成千上百的人。

  不論輸贏,口糧的問題能得到解決,冬季的危機也都能平穩渡過。

  只需要一些人永遠留在這個秋天。

  劉承宗率軍抵達南山堡時,等待他的就是這樣的情況,一萬六千個缺糧少襖的蒙古人,把自身生死的裁決權力交付他手,敵人是戰是降,就在他一念之間。

  劉國能萬分無奈:「大帥,西寧一直在招募流民,開墾的田地還沒多少收成,河湟谷地的糧價已經漲了兩成,兩萬餘俘虜,恐怕沒有餘力。」

  「好事嘛……」

  劉承宗用最苦澀的語氣說著最高興的話,仰臉看向巍峨雪山與藍天白雲的交匯之處:「老天爺不想讓這麼多人活,我不是老天爺,不論夏夷俱為人,就共渡難關吧,安插。」

  說罷,他深吸口氣,臉上悲憫之色盡褪,昂首道:「海西海北俱爾灣西寧,能收多少收多少,收不了就在水師衙門捕魚,要是糧食還不夠,就只能委屈一下我的弟兄們,今年冬天少吃點糧多吃點肉。」

  「大不了老子這場仗白打。」劉承宗翹著大拇指轉頭向身邊諸將笑道:「我們把古如台吉的牛羊全他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