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馮嘯率領的討逆大軍在定州城外安營紮寨,向北一百里,便是大燕的漁陽郡治下。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先行軍只有三萬人馬,不敢冒進,便派出斥候先往漁陽刺探軍情,殊不知他們的一舉一動,也已被探子傳回寧冬城。
姜懷贏割據了東北五郡,占六十二縣之地,乃大安疆土十分之一。他稱帝之前,便有過半州縣官員自願臣服,餘下不尊者,皆以武力強占。東北軍橫掃一片,一夜之間斬首上百朝廷命官,各地淪陷,過萬兵馬投降,百姓更無抵抗之心,姜懷贏不費吹灰之力便分得江山一隅。
黃袍加身之後,燕帝定都寧冬城,劃分出五郡,分派大軍駐紮各處險要之地,而後大封親信,建朝議政。值得一提的是,姜懷贏義弟劉世寧,因早先救助衛太后與長公主脫險有功,隨後又獻上新政三十六則作為朝綱,燕帝倚重十分,是以封為異姓王侯,一時間風頭無兩。
得聞朝廷大軍抵達定州,燕帝當即召開朝會,商討應對之策。國師劉雁乃是山野高人,因其神機妙算,平日裡為諸將士料卜吉凶,無不應驗,所以眾人向來信服。他言夜觀星象,算出一卦,正是「西有伏狼,南有殺星,潛龍勿用。」
燕帝問其何意,劉世寧代為解答:「西有伏狼,應是蒙古人蠢蠢欲動,不久前,北元後裔帖木兒一統韃靼與瓦剌兩部,氣勢正盛,他若南下進犯朝廷,必從我燕地借道,或將一戰。而南有殺星,應是征討大軍中臥虎藏龍,有一員猛將,主戰殺伐,於我軍不利。」
就在臨時擴建的朝堂上,新晉的文武百官議論聲疊起。燕帝皺眉道:「前有狼,後有虎,我大燕豈不是腹背受敵,可有破解之法」
話畢,眾臣紛紛獻計,有說先發制人,趁安朝三軍未能會和,搶先攻克定州;有說不如同蒙古人結盟,一同對抗朝廷。
燕帝越聽越是頭疼,最後還是劉世寧開口:「臣倒有一個以逸待勞的辦法,只是兵行險招,未知陛下可敢一試」
燕帝坐直道:「二弟但說無妨。」
劉世寧笑裡藏刀,只說了八個字:「佯攻誘敵,禍水南引。」
眾人有聽沒懂,有的半知半解,唯有燕帝是領兵出身,本就擅長謀略,聞弦歌而知雅意,當即拍案叫絕:「好一個以逸待勞,堪當一試」
言畢,不管雲裡霧裡的一干臣子,點名叫了幾員大將,並劉世寧與劉雁,換到殿後密議。
三日後,昌平王劉世寧親自領兵,率八千精兵良將,趁夜出發前往蒙古。
帖木兒稱雄之後,早有野心擴張領土,卻苦於南下進犯,橫山斷水不利騎兵挺進,若從邊城繞道,路途遙遠,唯有東取燕地,借道而行,方能沿途補給。
帖木兒先時對姜懷贏頗有忌憚,不敢貿然行事,近來聽聞姜懷贏稱帝,便蠢蠢欲動,調派了兩萬騎兵,安扎在燕地西境牧仁河上,一面防止燕軍來犯,一面又存著渾水摸魚的心思
。
轉眼到了十一月,北方天寒地凍,終於等到河面結冰,蒙古大營向東推進,卻在途中被燕軍埋伏,雙方一觸即發,交戰半日,燕軍人數不敵對方,主將竟被生擒。
大汗帖木兒麾下韃靼頭領哈丹巴特爾抓住了敵將,看是個文弱書生,拷問之下,得知他居然是大燕皇帝的結拜兄弟,連忙快馬回報。
帖木兒接到這個意外之喜,毫不猶豫,迅速召集兵馬,前往牧仁河與哈丹巴特爾會和。親自見過劉世寧後,帖木兒識破了對方的詭計。原來燕軍冒進,是因為安朝的討逆大軍已經到了定州,燕帝所以一面派兵挑釁蒙古鐵騎,引誘他們出兵,一面向討逆大軍示弱,將漁陽拱手讓之,介時蒙古鐵騎與討逆大軍狹路相逢,必有一戰,燕軍方可漁翁得利。
帖木兒生性好戰,當時便覺得這是個進攻中原的好時機。於是決定將計就計,命哈丹巴特爾率領五千先鋒,帶著劉世寧這個人質,前往燕地「借道」。
姜懷贏果然看重這個結拜兄弟,答應蒙古大軍從上谷借道,直奔漁陽郡,並且提供三城糧草,只求哈丹巴特爾不殺劉世寧。
兩軍協定,蒙古大軍開拔,先抵上谷,一路馬不停蹄,休整一夜,三萬大軍便埋伏在漁陽城北。
臘月上旬,討逆大元帥馮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派一萬兵馬進攻漁陽,卻連城門都沒有攻破,便被蒙古大軍從兩邊包抄,殺了一個措手不及。
若非先鋒大將軍尹元戎勇武,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帶回三千殘兵,這一仗堪稱慘敗。馮嘯方知大燕與蒙古人結盟,震驚之下,當即整頓兵馬,形成對峙。
就在蒙古人洋洋得意之際,後方突然傳來戰鼓滔天,回頭四顧,卻見大燕旗幟漫天飛舞,高地上驚現了十門笨重的炮車,「轟隆」一聲巨響,便是驚天動地,黑霧瀰漫,但聞哀嚎遍野,根本看不清剛才發生了什麼。
蒙古大軍亂作一團,何曾見過這等陣仗,哈丹巴特爾慌慌張張帶兵撤離,竟不知不覺朝著討逆大軍紮營的方向去了。
於是,一切都照著某人的安排進行。三軍混戰,卻換成蒙古大軍腹背受敵,燕軍與討逆大軍兩面夾擊,燕軍在後方撿夠了便宜,這才退回漁陽城,損兵不過百人,便耗廢了蒙古大軍三萬兵力,又借刀殺人,讓討逆大軍吃了個啞巴虧。
至於遭人俘虜的劉世寧,早就趁亂逃出敵營,並且夾帶回了一個俘虜炸斷半條腿的哈丹巴特爾。
劉世寧退守漁陽城,自此一戰成名。不管是蒙古韃子還是安朝將領,這一役之後,皆都知道了大燕昌平王的大名。
這麼一來,便破除了國師劉雁預言中的「蒙古伏狼」,短時間內,帖木兒恐怕是不會捲土重來了,燕軍可以專心應戰大安朝廷。
漁陽捷報傳回大都,燕帝大喜過望,當著朝上文武百官的面,毫不吝嗇地誇耀道:「朕得一世寧,便得一半天下矣」r1152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