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弔詭

  朱寅在街上兜了一圈就換了馬車,卸除喬裝換了衣服,再次回到花市大街。

  寧採薇已經採購完畢,等了朱寅大半個時辰。

  上車之後,她才不疾不徐的問道:

  「怎麼樣了?試探出什麼沒有?真是西方間諜,漢奸?」

  朱寅點頭:「沒有意外的話,應該就是漢奸間諜了。我給他挖了一個坑…」

  寧採薇笑道:「你也真夠損的,不愧是特工性格。嗯,我也覺得,郝正多半會拉攏鄭元魁,以你的了解,鄭元魁一定會上船?」

  朱寅冷笑:「這種人無法抵禦利益的誘惑,又毫無節操道德可言,他不會拒絕投靠耶穌會,哪怕是表面投靠。」

  「西班牙人一直眼紅明朝的絲綢工藝,這是華夏自古以來的支柱產業,工藝技術世界遙遙領先,華夏絲綢自古都是出口大宗。」

  「但是,歷代王朝對紡織工藝都有保密要求,關係到朝廷的錢袋子。」

  「鄭元魁有用。他是絲綢業大佬,和四大織造局、神帛堂、織染局都有業務往來,有利於盜取工藝機密,搞走核心織工。」

  「還有瓷器工藝,估計郝正等人也在動腦筋。」

  寧採薇道:「你覺得一旦收網,會怎麼樣?」

  「怎麼樣?」朱寅呵呵一笑,「海老爹監管提督操江,必要時,他不但有稽查大權,還有兵權。」

  「以他老人家的性格,一定會腥風血雨,人頭滾滾。」

  「耶穌會在江南的實力,多半會元氣大傷,甚至被連根拔起。」

  「耶穌會收集情報,勾結倭寇,收買官員,竊取文物典籍,支持反明勢力。任何一條,都會被海剛峰辦成大案,震動朝野!」

  寧採薇皺眉道:「南直隸應該有很多官員,已經被收買了。事情沒有那麼樂觀吧?」

  朱寅點頭:「耶穌會通過強大的財力,收買了一大批明朝高官。以至於利瑪竇在北京時,公卿大臣奉若上賓,門庭若市。」

  「葉向高、徐光啟、李之藻等大批朝臣,都和耶穌會交往過密。很難說這不是金錢的力量,而是他們真的信教。」

  「徐光啟有可能是在耶穌會的資助下考中的進士。很多官員,應該是在耶穌會的資助下科舉的。是耶穌會培育的苗子。」

  「但這是多年後的事了。起碼現在,耶穌會收買的官員,還沒有那麼多,還不難對付。」

  「以海瑞的官位和威望,他能幹成這件事。」

  寧採薇想了想,「耶穌會花這麼錢,處心積慮,不僅是為了機密情報吧?他們又不是西班牙國王的奴才。」

  「他們是為了基督教世界的大業?」

  朱寅拍拍寧採薇的小手,「你雖然歷史差,但總能看到問題本質。」

  「耶穌會要顛覆的不僅是明朝。最先其實是日本。」

  「他們希望先變色日本,再以日本為基地,變色明朝。」

  「將整個東方世界變成基督教國家,才是終極目的。為殖民者搜集情報,只是手段。」

  「最先,他們收買日本大名,支持皈依的日本大名爭霸,對抗禁教的儒家大名。織田信長,就是他們支持起來的。」

  「織田信長就是和他們合作的日本大名。不然你以為,他為何差點統一日本?」

  「他們不遠萬里來到東方,難道是做慈善的嘛。」

  寧採薇搖頭:「這些傳教士真是異想天開。可是耶穌會費盡心機,最後也沒有得逞。」

  朱寅神色有點詭異,「這個,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樂觀。」

  「晚明著名的南京教案,就是一次本土勢力和皈依勢力的大較量。」

  「被金錢收買的皈依勢力,在耶穌會的授意下,發起禁止祭天、祭祖、祭孔運動,引起了傳統力量的反擊。」

  寧採薇很自信的說道:「南京教案?那結果不用說,一定是傳統力量贏了。」

  朱寅搖頭:「贏了?代表傳統勢力的禮部侍郎沈榷被罷免,很多官員居然詭異的保持中立!皈依勢力氣焰大漲,各地信徒開始暴增。」

  「你知道到了天啟時期,有多少教徒嗎?突破百萬大關了。

  「到後來,連皇帝、后妃、宗室、閨中婦女都信教。這還不厲害?」

  寧採薇沒有想到,歷史上局面一度這麼嚴峻。

  朱寅繼續說道:「日本很多地方開始拆除神社,修建教堂。明朝也有地方開始拆除祠堂,修建建堂。」

  「十七世紀初,儒學衰微,基督教在明朝和日本,都迎來了真正的戰略發展期。」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花錢氪金,其實沒白花。」

  「耶穌會的計劃,正在一步步實現。只要再持續幾十年,東方文化的根基就可能被連根拔起。」

  寧採薇明知後來的歷史,此時也有點緊張了。

  這個小老虎,真會弔人胃口。

  「那後來怎麼…」

  朱寅笑道:「後來?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日本加速基督化之際,禁絕教會的德川家康,成了日本的統治者。日本的儒學,再次興盛。」

  「同樣,中國出現了徹底閉關鎖國的滿清。滿清極端保守的高壓統治,使得明末已經沒落的理學,再度興起。」

  「理學和儒學的復興,絞殺了已成雛形的教會。」

  「歷史的弔詭之處,就在這裡了。」

  寧採薇好一會兒才說:「日本先不說它。華夏這邊真是因為滿清?這是你自己的理解,還是史學界的定論?」

  朱寅真的很喜歡寧採薇的敏銳。

  這個女人,太會發現關鍵問題了。

  他摸摸自己的鼻子,「這麼說吧。不算是我個人的理解,代表了很多學者的意見,但也不算定論。」

  「明末是理學和儒學衰落的時期,算是另一種禮崩樂壞。思想上的混亂,為基督教的傳播,提供了便利。」

  「加上耶穌會捨得花錢,收買高官顯貴站台,當時其實已經很危險。皇帝、后妃、藩王都信教了。很多信徒拆掉祠堂,不再祭祖就是明證。」

  「可是滿清需要理學來控制思想啊。它要把理學再豎起來,進行高壓統治。這客觀上,又惡化了基督教的土壤。」

  寧採薇道:「那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就算沒有滿清,如果有一個新王朝建立,比如大順,大西,一樣會復興理學,打擊基督教?」

  朱寅點頭:「你真是太聰明了。就是這個意思。當時只要是新政權,不管是誰,就一定會振興理學。只要振興理學,就會遏制基督的勢頭。」

  「華夏如此,日本也如此。」

  寧採薇點頭,「你說的對。所以儒家思想需要改良,卻不能拋棄。一旦拋棄,華夏也就不再是華夏,會在文化侵略下變異。」

  寧採薇說到這裡,忽然一拍額頭。

  「哎呀!你今天花了三百兩銀子,買了一個筆洗!」

  朱寅道:「怎麼了?我這是送給莊縣丞的。縣官不如現管,接下來很多事,我們都需要他照應。官場上的關係,要捨得花錢維護啊。」

  「好吧。這個我比你懂,就是心疼。」寧採薇可憐兮兮的說道,「又少了三百兩。真是花錢如流水啊。」

  兩人一邊探討各種問題,一邊坐著馬車趕路。

  半個多小時後,就再次來到了租下來的周家別院。

  對里老出示了租賃契約,里老就如釋重負的將宅院讓給了朱寅等人。

  解脫了。

  眾人收拾了一番,很快就住了下來。

  寧採薇第一時間,就派靳雲娘在村里找一個奶娘,一個月給二兩白銀。

  接著,就派兩個水手,去三里外的集鎮上購買柴米油鹽等物。

  僮家少女岑秀冰,很喜歡這個村子,又捨不得朱寅和寧採薇,決定住一段日子再走。

  當天下午,就有左鄰右舍的鄉親,來打聽新住戶。

  眼見朱寅等人和氣,眾人都紛紛上門寒暄,算是認識了。很多人還拿了雞蛋,帶著雞鴨魚肉。

  十分友善熱情。

  寧採薇心思細密,早就準備好了在城中買的高檔糕點、蜜餞,凡是上門來的鄉親,都送一盒。

  都是皆大歡喜。

  黃昏時節,柴米油鹽等物全部運了回來。宅院中終於開火,裊裊升起了炊煙。

  給寧清塵雇的奶娘,也來了。

  是個白皙豐潤的溫婉少婦,約莫雙十年華,一雙眼眸晶瑩清亮,滿頭秀髮只插一根銅簪,看上去卻很有神采。

  可惜一雙小腳,走起路來弱柳扶風一般,腰肢扭動,別有一股不同的風致。

  這就是每月二兩銀子挑選的奶娘了。

  她是顧家媳婦,名叫趙嬋。丈夫是個秀才,在城中縣學讀書,早出晚歸。

  寧清塵一見她,就想起了女真部落的吉蘭阿麽。

  她對這個奶娘,也很有好感。

  終於有奶吃了!

  新家的日子,一晃就過去了三日。

  這一日中午,在城中打聽消息的康熙終於稟報了一個消息。

  都察院的海瑞大老爺回來了。

  他是被抬著回城的。

  南京城的很多大人物,都親自去探望他。

  城中很多百姓,都自發的去寺院、城隍廟、文廟,替海老爺賜福,祈禱海老爺長命百歲。

  朱寅和寧採薇聽到消息,頓時有點激動。

  海瑞回來了!

  「走!立刻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