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騎兵衝鋒

  「形勢有變,建奴正用火炮轟擊盾陣,傳本官將令,騎兵停止休整,換馬出戰!」

  「騎兵營牆式衝鋒,林丹汗部側翼掩護。長槍在前,钂鈀居中,腰刀火銃居後!立即行動!」

  瀋陽城北龍泉山山麓,宣武將軍劉招孫策馬而立,向騎兵傳令,旁邊站著一身戎裝的金虞姬。

  手持藍色令旗的中軍騎手揮舞總兵令旗,將命令傳遞給騎兵各營。

  龍泉山其實是片低矮的丘陵,位於瀋陽城北五里,五千騎兵潛伏於山谷之中。

  半個時辰前,騎兵營一部發動突襲,將附近警戒的後金哨馬全部斬殺,騎兵本計劃在此休整。

  李昱辰聽說要立即展開進攻,在旁低聲道:

  「大人,疾行一日,馬匹勞累,咱們能扛得住,這些蒙古騎手怕是吃不消。」

  劉招孫望著渾河西邊漸漸下沉的落日,臉色陰沉,怒道:

  「去告訴蒙古人,鑲藍旗正白旗兩萬大軍正在後邊追咱們,距離瀋陽只有半日路程。他們搶了赫圖阿拉,殺了建州女真,不能擊敗瀋陽後金軍,就等著被老奴點天燈吧!想搶銀子,就得搏命!」

  「扛不住也得扛!這是軍令!」

  劉招孫說罷,頭也不回,策馬向山下奔去。

  李昱辰連忙跟上,一千兩百開原精騎沿著山坡徐徐而下。

  在各營把總的號令聲中,騎兵營在山麓列陣。

  這一千二百人是劉招孫麾最精銳的騎兵,也是他引以為傲的資本。

  劉總兵從京師帶回的二十五萬銀子,至少有五萬兩都花在戰馬養護與騎兵訓練上。

  劉招孫本身便弓馬嫻熟,穿越之後,他對騎兵訓練,偏重於密集戰陣衝鋒。

  這種所謂的牆式衝鋒的騎兵戰術,在這個時代,應對二三流的騎兵對手,往往具有摧枯拉朽的效果。

  然而這種戰術消耗極大,而且需要騎兵具備非凡的紀律與勇敢。

  劉招孫麾下皆是從渾河開始追隨他的死忠,二十五兩銀子也夠維持一支千人規模的騎兵。

  在與軍官多次探討並反覆實踐後,劉招孫對牆式衝鋒進行了調整。

  騎兵營被分為四個騎兵局,每局三百人,每局三個旗隊,每隊只使用一種兵器。

  這次奔襲瀋陽,騎兵營各隊裝備的武器為:前排長槍、次排鏜鈀、三排單手馬刀。

  第三排裝備馬刀的騎兵,還有配備燧發槍和木柄石雷。

  一千二百名騎兵列為十二個梯隊,前後三排分別用長槍钂鈀燧發槍手雷,不間斷髮動衝擊。察哈爾騎兵負責掩護側翼,阻止那些科爾沁的游騎騷擾正在衝鋒的明軍。

  各旗隊攻擊沒有間隙,直到撕開後金軍陣為止。

  由於長槍戰兵還沒抵達戰場,撕開口子後,後續的掃尾便由察哈爾騎兵完成。

  如果努爾哈赤臨時集結起後金主力,組成甲兵方陣,劉招孫便會側擊步兵方陣兩翼,等待天黑後再發動夜襲,這個時代,用騎兵衝擊防守嚴密的步兵方陣,和送死沒什麼區別。

  四個騎兵局共一千兩百名騎兵排成了十二列整齊的陣型,每排一百人,在平坦寬闊的渾河河谷徐徐展開。

  渾河落日的餘輝照耀大地,騎兵營斜斜豎起的槍頭和钂鈀鈀齒泛著寒光,半天血色下,如一片徐徐移動的鋼鐵森林。

  前排騎兵皆穿山文甲配一丈五尺長槍,第二排是改良後的七尺鏜鈀,第三排配備單手馬刀,還裝備有短燧發槍和石雷,石雷用於攻擊敵軍營帳。

  同一排步兵之間相隔三步,也就是兵刃揮擊的距離,隊列之間相隔五步,和傳統的牆式衝鋒相比,這個距離稍稍要寬一些。

  劉招孫策馬徐行。

  https://

  他現在處於最前排旗隊長的位置,在他右側,金虞姬策馬而立,手中握著一桿一丈五尺長槍,目光徐徐注視前方。

  第一排騎兵都朝劉招孫看齊,不斷調整馬速,努力保持整個隊列的嚴整。

  這些經過嚴格訓練的騎兵,所有作戰動作都非常嫻熟,三個多月下來,各人與胯下的戰馬也形成了默契。

  此時距離白杆兵盾陣只有兩里不到的距離,各排旗隊長一邊大聲喝令騎兵保持陣型,一邊緩緩舉起七尺騎槍,指揮騎兵發起衝鋒。

  大地微微顫動,上千匹戰馬踐踏河谷,蹄聲如雄渾戰鼓,響徹渾河兩岸。

  距離他們五百步外,科爾沁人士氣如虹。

  在佛朗機炮的掩護下,大股大股的蒙古人沿著盾陣缺口蜂擁而入,用騎弓射殺失去保護的白杆兵。

  隆隆炮聲中,沒有人注意到這支正在逼近的騎兵營。

  留守營地的科爾沁騎兵首先發現了騎兵營。

  左右兩側的河岸上冒出大群大群的科爾沁游騎,遠遠朝騎兵營拋射輕箭,試圖阻擋這支突然逼近的明軍。

  劉招孫不去過問這些游騎,舉起鐵手臂擋住幾隻飛來的孱弱輕箭,大聲喝令前排的騎兵們加速衝鋒。

  這是蒙古兵最常用的「拉瓦戰術」,在成吉思汗時代就是蒙古帝國的看家本領之一,他們運用時一般動用一個千人隊,形成一道寬大的弧形散兵陣線搔擾敵陣,由千夫長控制散兵的作戰,引誘敵軍離陣或動搖,後陣的集群則尋找對方薄弱的位置進行集中突擊,進而引起敵陣全體崩潰。

  林丹汗的游騎適時進入戰場,迎戰那些試圖襲擾騎兵營的科爾沁騎手。

  兩邊蒙古人絞殺成一團,渾河戰場變得混亂不堪。

  這些騎術精湛的蒙古人靈活的控馬往來,來去如風的用騎弓相互狗斗,不時有人慘叫著落馬倒地,旋即被凌亂的馬蹄踏成肉泥。

  蒙古游騎之間的狗斗很快引起前面攻陣的科爾沁人注意。

  密密麻麻擠在盾陣外面準備進去砍殺白杆兵的科爾沁人,開始紛紛往後退去。

  這些下馬步戰的騎兵,身上只帶著騎弓與腰刀,很多人甚至沒有披甲。

  望著從背後突然衝來,披甲長槍的明軍騎兵,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騎弓,知道討不到好,揚起騎弓胡亂朝明軍拋射幾箭,便掉頭去後面找自己的馬匹。

  正在後面督陣的巴牙剌,毫不留情的揚起長刀,將衝到後陣的科爾沁人砍死,用重箭和長刀逼迫這些油滑的蒙古騎手,調頭迎擊明軍騎兵。

  被斬殺幾十人後,科爾沁人終於意識接受自己的命運。

  他們匆忙在白杆兵盾陣外布陣,這時,盾陣中傳出陣陣慘叫,白杆兵開始反擊那些剛才冒進的蒙古人。

  外面的科爾沁人不管衝進盾陣的兄弟是死是活,吹響了海螺號和喇叭。

  更多的蒙古人被吸引過來,黑壓壓的聚集起上千人,他們舉著馬刀,看樣子是想和騎兵一決高下。

  「沒有長槍的長槍兵方陣。」

  劉招孫冷冷一笑,一夾馬腹,相處半年多的戰馬默契的開始慢跑。

  前排騎兵逼近到盾陣百步,隊列依然嚴整,騎兵紛紛揚起長槍。

  隆隆的馬蹄聲如突然臨近炸雷,明盔上跳躍的紅纓像燃燒的火苗,給人強烈的感官衝擊。

  劉招孫興奮的望著對面那些慌亂的科爾沁人,用抓住韁繩的手壓了壓自己的頭盔,這是他每次沖陣前的習慣。

  馬蹄震動聲與心跳聲漸漸趨同,躲過兩支輕箭後,他再次調整呼吸,忽然猛地策馬加速,將騎槍上揚,斜斜指向前方二十步外正在朝自己瞄準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