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曹操都懵了

  諸葛亮立即找到目前主持雒陽城防,以及司隸內部兵力的實際掌控者——典韋。

  作為劉協的親衛,大漢為數不多的無漏境強者,陌刀衛統領……典韋,聽到曹操反叛的消息以後,第一時間召集神策衛、陌刀衛、羽林軍合計十二萬士兵。

  另外還通知了錦衣衛統領毛驤,東廠廠公曹少欽。

  另外還召集了包括宇文化及、麴義、段煟、張濟、張郃、高覽……等十數位當世知名武將。

  「誰給曹阿滿的勇氣,敢率軍入侵司隸,真以為沒有陛下坐鎮,司隸就沒有反抗的實力嗎?」

  典韋手持雙戟,怒氣沖沖的說道。

  要是按照戰爭實力來區分,一個司隸能頂上三個州。

  也就是說除非九大龍城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同時反叛,不然絕對沒有辦法攻破雒陽。

  其實諸葛亮也不知道曹操是怎麼想的,大漢也經歷過危機時刻,甚至幾經生死存亡,那時候曹操都沒有生出一點反心,甚至還盡心盡力為大漢放光發熱。

  如今大漢已經屹立於世界之巔,威壓當世。

  這時候反叛跟四九年加入國軍有什麼區別?

  別說司隸這邊不知道曹操為何要反叛,連曹操自己都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奉孝,你說吾是不是上當了?」

  曹操越走越感覺不對勁,雖然所到之處確實如那些人說的一樣,一路上都有人迎接。

  並且十分熱情的跟他講述雒陽城中,諸葛亮一行人如何把持朝政,禍國專權。

  九大龍城其他人是如何冷血無情,無視發生的一切,促使奸臣不斷做大。

  如今的大漢只有曹刺史才能挽大廈於將傾。

  曹操一開始覺得那些人說的挺好,認為自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

  但是越靠近雒陽,曹操心中越發不安,同時也回過味來了,自己怕是上當了。

  「主公所言無錯,吾等確實上當了,那些人怕是要借吾等之手來剷除異己,到時候吾等怕是會被天下共擊之,與那董賊一般無二。」

  郭嘉長嘆一聲,無奈的說道。

  「奉孝既然早已看出,為何不提醒吾?」

  曹操大驚失色,郭嘉都看這麼透徹了為什麼不跟自己說?

  若是記得不錯的話,郭嘉跟那些世家應該沒什麼聯繫,不應該會背叛自己。

  「主公並非嘉不願提醒,而是嘉知道的時候,主公已經率軍出城了。

  私自率軍入京,按照漢律就已經是形同謀反。

  吾說的再多也無用。」

  想到這裡郭嘉就有一種要戒酒的衝動,要不是先前喝酒太多,醉死過去。

  何至於事情到無可挽回的地步自己才知道。

  「哎!是吾心太急了,未與奉孝商議便率軍出城,如今險些釀成大禍,不知奉孝可有解決之法?」

  曹操一副悲痛之色。

  他堂堂兗州刺史,大漢九大封疆大吏之一,忠君愛國之名傳了十幾年了,不能因為一事頭腦發熱而前功盡棄。

  更別說漢天子一人便可鎮壓天下,盡收軍民之心。

  若是麾下士卒知道自己乾的是造反的事情,都不用皇帝出手,他們就能生撕了自己。

  「嘉一直沒有開口就是怕主公露餡了,這次是禍事同時也是一件大好事,只要主公做好了,說不定加官進爵也未嘗不可。」

  郭嘉笑著說道。

  「吾已經不想那些了,陛下對吾有知遇之恩,待吾甚厚,不釀成大錯就已經是萬幸,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曹操知道自己目前已經算是大漢權力最大的那一批人。

  皇帝重新劃分職責以後,自己可是歸皇帝直轄,擁有一地的軍陣大權。

  以實權來說,已經到達大漢頂峰,再往上不了了。

  再升就只能是虛職,從此當一個吉祥物。

  曹操還想一展自己的雄心壯志,可不願成為吉祥物。

  「嘉可沒說提升官職,而是爵位。

  自從陛下親政以後,很少敕封爵位,大部分都是賞賜財務或者虛職,如今大漢爵位可是十分稀缺,若是主公能被賜爵,封妻蔭子覆手可得。」

  「那你究竟有什麼辦法?細細說來!」

  聽到賜爵二字,曹操眼神都亮了起來。

  這十幾年來,被賜爵的也就呂布、孔融,好像再沒有其他人了。

  本來在覆滅劉璋以後陛下是要賜爵的,結果兩個世界融合,後面又發生一連串的事情,所以賜爵一事就耽擱了。

  若是自己能被賜予爵位,可就是陛下親政以後被封爵第三人!

  「主公既然已經看穿世家所謀,為何不與諸葛司徒聯合起來,主公以身為餌將幕後之人釣出來,然後雙方聯手將其滅之。」

  後面的事情郭嘉沒有講,總體來說就是簡單、粗暴、好用。

  「原來如此,吾怎麼沒想到呢!將計就計,果然好辦法。」

  曹操臉上擔憂之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興奮之色。

  「在這之前主公要保持之前的狀態,可不能被人給看出來了,那些人謀劃這麼久,必然會十分小心,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們都會快速隱藏下去,到時候再想要抓到他們就不容易了。」

  郭嘉之前不說,就是怕曹操一高興,讓幕後之人心生警覺。

  「奉孝放心好了,吾絕對不會讓他們看出一點破綻,就是這聯繫諸葛司徒,不知道要誰去呢?」

  「清河崔琰,崔季珪師從大儒鄭玄,能文能武,雖為世家子,但其心系漢室,最關鍵的是他明面上與咱們並未有聯繫,只是恰巧在霸下城中而已。

  遣其為使,世家必然不會懷疑。

  而且以清河崔氏的關係,他進入雒陽以後見到諸葛司徒的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

  提起崔琰,曹操也是聽說過的,此人起初投靠的是袁紹,袁紹為劉協所敗之後,崔琰自詡無顏再立足漢土,隨即隱居山林,等到兩界融合,野外變得危險無比,遷徙到城中。

  「他合適嗎?在這個節骨眼上投靠於吾,難保不會有什麼別的想法?奉孝可要看清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