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二賢入朝

  龐統想不明白,為何諸葛亮突然會邀請他們這麼多人一起為官。

  先前大漢風雨飄搖的時候他們未曾出仕,如今大漢逐漸穩定,已經能看到盛世的端倪了。

  這時候再出仕,功勞怕是會小很多。

  而且以諸葛亮的才智,不可能需要他們這麼多人輔助。

  難不成是誰想要暗中陷害諸葛亮?

  「此事絕對是真的,孔明如今作為天子幕僚,深受天子信任,其他人不敢在這個時候輕舉妄動。

  而且這些信能落到你們手中,證明這絕對不是孔明突發奇想,自己飛黃騰達了要拉你們一把。

  而是天子想要你們出仕,孔明只不過是代筆而已。」

  龐德公不愧是見多識廣之人,一眼就看出這其中的核心。

  「什麼!天子怎麼能知道吾等這點微末的名聲,而且吾等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應該不會入天子法眼。」

  徐庶感覺有些不真實。

  怎麼就突然被皇帝給看重了?

  難道皇帝以為他們各個都跟諸葛亮一樣嗎?

  「天子自然有天子的辦法,能被看重也算是你們的運道,如今天子聖明,又恰逢大漢百廢待興,若是出仕必然可大展身手,或流芳百世。

  至於具體的你們自行選擇吧!」

  龐德公也不想多勸這些人。

  他是沒有趕上好時代,桓靈二帝都不算是聖明的君主,所以才隱居深山,避世不出。

  如今自己年老體衰,想要出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自己這些小友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

  有大把的機會等待著他們。

  但龐德公不想干預這些人的想法,願意去就去,不願意去,自己還是能養得起的。

  「這!」

  石韜、崔鈞、孟建、徐庶、龐統,幾人相互對視一眼,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

  他們有自己的驕傲,不想接誰的光,想要憑藉自己的本事一步步走上去。

  但如今這個局面怕是不受他們控制。

  想要大展抱負還是得在皇帝身邊才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大漢地方世家對於他們這些人是什麼態度,他們可太了解了。

  若是真憑自己本事,怕是一輩子都要被按死在地方上,永無升遷的可能。

  就算想要在地方上為官,還得依靠龐德公的人脈,找人舉薦他們,不然連最基礎的官員都當不了。

  「諸位,吾有一言,君擇臣,臣亦擇君,不若先去雒陽看看,若是皇帝真如孔明所說的那般聖明,為了天下蒼生,吾等出一份力也未嘗不可。

  若是那皇帝品行一般,吾等再走也來得及。

  若這封信真是皇帝假孔明之手,寫與吾等。

  錯過了,此生怕都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

  徐庶還是想要出仕的。

  畢竟他見識過太多這個世界的黑暗,想要解救黎民蒼生於倒懸。

  憑一己之力必然是不可能的,只有身居高位才有一絲可能。

  若是天下吏治清明,那自己也不會為友殺人,導致隱姓埋名流落至此。

  數年不得見母親一面。

  「吾陪你去,皇帝短短數年之間能夠南征北戰,一統漢室,必然有其可取之處,正適合吾大展身手。」

  龐統想都沒想,直接說道。

  「那你們呢?」

  徐庶看向石韜、崔鈞、孟建三人,若是大家能一起去,那自然更好。

  這時代黨爭還是很嚴重的,若是大家同時入朝為官,說不定還能有個照應。

  「你們先去,若是皇帝真的聖明可寫信與吾等,屆時吾等見信動身。」

  石韜三人還是謹慎了一些。

  他們沒有徐庶那番為天下蒼生謀福的志向,也沒有龐統想要流芳百世的理想。

  只想好好研究學問,將這些屬於所有漢人的瑰寶傳承下去。

  所以當不當官對於他們來說影響不大。

  只要能有個地方安安心心的研究學問就行。

  「既然如此,到時候書信聯繫。」

  徐庶也不多勸。

  大家相處這麼久,脾性相互之間都了解。

  說多了傷感情。

  ……

  雒陽。

  收到徐庶的回信,諸葛亮馬不停蹄的趕往皇宮,將這件事報告給劉協。

  「好好好,都我願意為國效力的人才啊!孔明為國發現這麼多人才,朕要好好的獎賞你啊!」

  劉協大喜過望。

  這五個人中他最看好的就是徐庶和龐統,這倆人能來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石韜、崔鈞、孟建也不能放過,這可都是國子監缺少的優秀教師。

  要不是銀川那些人真的太頑固了,劉協都想將他們全部打包扔進國子監。

  其中不願意教書的可以選個他喜歡的工作去做,反正一個都不能閒著。

  但劉協不能這麼做,畢竟現在講究對人才要尊敬。

  若是不尊敬人才,那後面怕是不會有人再為國效力。

  即便能來的也是那種為求名利,品性不端的人。

  「這都是臣應該做的,獎賞就不必了,陛下還是想想要如何安排他們吧!

  畢竟江東太過重要,直接給他們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怕是會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滿。」

  諸葛亮說這話的時候有些幸災樂禍。

  人才是有了,但一沒有功勞,二沒有聲望。

  貿然給他們一個重要的位置,其他當官的必然會不服。

  畢竟他們辛辛苦苦努力多年才坐到一個不高不低的位置上,憑什麼兩個新人就能騎到他們頭上。

  這也是如今劉協最為為難的一個地方。

  明明知道很多人才,但卻不能貿然使用。

  不然引起天下官員反噬,導致大漢官吏系統癱瘓,那就糟糕了。

  「若是說其他的或許朕沒有辦法,但功勞這件事,那還不是有手就行。

  單憑現成的這個功勞就已經足以讓那些人閉嘴了。」

  劉協早想到應對之策。

  不然也不會催諸葛亮這麼急的將人給召集過來。

  「陛下說是對付羌人和西域的事情?但這件事不是由楊德祖負責?陛下這麼做,弘農楊氏能願意嗎?」

  弘農楊氏在大漢官場上的聲望,僅次於四世三公的袁氏。

  如今袁氏已經被打上叛逆標籤,弘農楊氏可排在第一位。

  勢力之大,盤根錯節。

  這麼被欺負,弘農楊氏還不得炸鍋了。

  「放心好了,太尉必然能體會朕的苦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