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幾十里路,停了下來?」
「他們也停了下來?!」
真的不能怪阿史那曜好奇,實在是,這也太巧了。
自己這邊因為「病」而不得不停留,沈嫿那邊居然也停住了。
他們又是為了什麼?
總不能也是「病」吧。
難道姜硯池發瘋了?
不對!
姜硯池不像他,不是第一天發瘋,姜硯池瘋了快二十年。
姜硯池與沈嫿相處了也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年有餘。
姜硯池的種種,沈嫿應該早就知道。
以往都沒有聽說過沈嫿因為姜硯池的發瘋而耽誤事情,這一次怎麼就——
「或許,並不是姜硯池!」
阿史那曜這般猜測著。
那麼,問題來了,不是姜硯池,又是誰?
姜硯池與沈嫿,早已不是普通的公主與侍衛。
不說他們之間的私人感情,單單是元安帝臨終前留下的那道遺詔,就已經明確了兩人的關係——夫妻!
雖然,元安帝丟了江山,隨後也是被馮龜年這個曾經的臣子磋磨致死,似乎不再有任何皇帝的威儀。
但,他的遺詔,某些時候,還是非常重要的。
遺詔雖然只有一句話,卻也是最正兒八經的賜婚。
元安帝不但再次強調了萬年公主的身份之正統、地位之尊重,還讓沈嫿與姜硯池的關係變得名正言順,合情合理。
不說別人,就是阿史那曜比較熟悉的太和公主,就因為這道遺詔,都快嫉妒死萬年了。
且,有了這道遺詔,萬年與姜硯池就算是有了父母之命,即便暫時還沒有成婚,兩人再有什麼親密相處,也不算壞了規矩。
兩人有了正式的名分,沈嫿的一切,便也有姜硯池的一份。
而對於沈嫿來說,最重要的人,大概也就是姜硯池。
能夠讓她帶領人馬停下來的,最大可能就是姜硯池。
若不是他,又是誰?
「查!儘快查清楚!」
「我要知道,到底是因為什麼,才讓萬年公主忘了與我的交易,停下來等候!」
阿史那曜望著利州的方向,他莫名有種感覺,或許這件事,也會讓他對萬年公主「刮目相看」。
……
陳村。
幾乎是沈嫿命令封村的當天晚上,附近的驛站,就派人送來了糧食、水。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五百名娘子兵,護送著鄭院正等大夫,以及一車車的糧食、藥材、水等物資抵達了村子。
「來了!大夫來了!」
「還有好多糧食,水也不缺了!」
「太好了,公主殿下沒有騙人,娘子兵真的來了!」
明明這些娘子兵也是來配合封村的。
被封鎖在村子裡的村民們,卻並沒有畏懼、恐慌。
因為這些,都是公主的許諾。
如今,許諾一條條地被落實,證明公主並沒有騙他們。
當然,真正讓村民們徹底安心的,還是公主真的始終都在村子裡。
她不但沒有離開,還時不時出入隔離點。
那裡可都是發了熱、生了紅疹的病人聚集的地方啊。
都不用刻意地傳染,只是靠得近一些,或許就能中招。
但公主並沒有因為疫病就退縮,也沒有把得了疫病的百姓捨棄。
要知道,以往發生疫病,仁慈些的,將病人集中起來,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殘忍些的,則是直接把病人處置,或是索性焚燒村落。
而這,也不是真正的殘忍。
畢竟一個村子的人,跟一個城池,甚至是一個州郡的百姓比起來,根本就不算什麼。
然而,萬年公主卻更加的仁慈,她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
親臨現場,親自監督。
不嫌棄、不拋棄,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啊。
抗擊疫病這種事兒,不只是需要醫生和藥材,也需要病人及其家屬擁有堅強的意志。
陳村上下一百多名百姓,在沈嫿的感染下,就都十分堅強。
他們不恐慌,也不製造恐慌,全都認真地聽從村長、太醫等的吩咐。
需要檢查的,主動檢查。
需要隔離的,積極配合。
還有全村消毒,人人衛生等細節,也都主動參與。
可以說,整個陳村並沒有疫病降臨的陰霾與慘澹。
反而透著無盡的希望與勃勃的生機。
每個人都相信沈嫿,都願意配合。
而沈嫿也沒有辜負眾人的信賴與尊敬。
她釋放出精神力,捕捉空氣中飄散的黑色顆粒,然後將它們聚集起來,抹殺掉。
另外,鄭院正等大夫們,也都非常給力。
拿來的消炎藥,快速讓病人退熱。
還有潰爛的傷口,也有調配好的藥水沖洗。
……村子乾淨,空氣中都飄散著藥草的香氣。
醫生醫術高明,醫護兵們護理盡心周到。
藥材,不問價格,只求功效。
還有源源不斷運來的糧食、水、肉、蛋……
整個陳村,根本就不像是疫病肆虐的地獄,反倒像是讓村民們夢想的「樂土」。
有些不太懂事的孩子,甚至發自內心地感嘆:「以後要是天天生病就好了!」
父母、長輩們自然是一通教訓,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童年。
但,打完之後,居然也莫名覺得孩子說的混帳話,有那麼幾分道理。
這麼好的日子,衣食無憂,不愁醫藥,還有娘子兵看護整個村子,簡直就是夢裡才會有啊。
可惜——
啊呸!
什麼可惜,疫病早些被控制,才是好事兒!
三四天過去了,疫病就被控制住了。
在隔離點治療病患,鄭院正等大夫,便發現了規律,並找到了克制的辦法。
病人們,退了燒,身上的紅疹或是潰爛也都在恢復。
第五天,從鄭院正那兒得到了某個保證,沈嫿便宣布:「解除隔離!封村結束!」
村民們:……啊!這就解除了?
哦,不對!
重來!
「太好了!終於解除了!」
「疫病過去了!」
「老天爺,我居然扛過了疫病?」
「……都是託了公主的福啊,我們這些人,都是被公主救活的!」
「公主千歲!公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陳村的一百多口百姓,在村長的帶領下,齊齊朝著沈嫿跪下,叩頭,山呼千歲。
沈嫿騎在馬上,看著地上跪成一片的百姓,說不感動是假的。
她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魏四郎等娘子兵則是看到了自家主公的「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