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子學院能辦成,太后娘娘對它是個什麼打算?」雲悅開口問道。
寧婉道,「招的女學生,哀家目前想的是只招十歲到十六歲的。」
「只招身份高的女子,還是連平民女子,甚至是貧苦人家的姑娘也招?」雲悅又問道。
寧婉回答,「能給得起束脩的。」
雲悅愣了愣,就是珍珍也愣住了。
寧婉見狀一笑,「哀家這想法難道有什麼不妥嗎?
若是學生不交束脩,這學院如何能繼續辦下去?
難道靠國庫?說句不好聽的,哀家在的時候,這倒是可行。
哀家沒了,皇帝孝順,應該也會同意。可再後面呢?誰能保證以後?」
雲悅沉默了,不能不承認寧婉的想法沒錯,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不過到後面,如果那些平民女子或者出生貧苦的女子裡有極為出色的,可以破格招收。
這些都是很久以後的事,可以暫且不提。」
寧婉不是好高騖遠的人,她更喜歡將眼前的事情解決了,再說以後的。
「娘娘就能保證如果女子書院辦起來了,就一定能招到學生?」雲悅又指出了關鍵的點。
看看朝堂上有多少人不同意寧婉辦學院,他們願意將自己的女兒或者孫女送進寧婉辦的學院?
就算寧婉是太后,她兒子是皇帝,也不能強逼著他們將女兒或者孫女送進學院讀書吧。
如果開了學院,卻招不到學生,那才真的會讓人笑掉大牙。
寧婉對雲悅的問題,一點也不生氣,反而還有些高興。
為什麼高興呢?
因為雲悅既然能指出這些事,就說明她是贊成開女子學院的,否則她吃飽了飯沒事幹,故意惹她這個太后不高興嗎?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哀家承認太傅夫人說得很對。
這個問題,其實哀家也想過。」
雲悅等著寧婉的回答。
寧婉卻沒直接回答,轉而道,「太傅夫人,你說現在你們這樣的高門大戶,娶媳婦,首先考慮的都是什麼?」
頓了頓,寧婉補充一句,「太傅夫人可以將自家先排除。」
雲悅笑了,「現在一般高門大戶娶媳婦,首先是看對方的出身,一般只要門當戶對,婚事就能定下了。」
可能還有其他考量,不過都是無關緊要的吧,反正這樣的情況,雲悅可是知道不少。
「所以現在娶媳婦,對女方的品行才華不是很在意。
可能品行方面,還會考察一番,對才華,大多數人都是不屑一顧吧。」寧婉眼裡含著淡淡的嘲諷。
畢竟女子無才便是德啊!
女人家讀過書,略微識幾個字那就成了。
女人要什麼才華?那都是男人的事。
「哀家要讓其他人知道,女子讀書有才華是有用的。
女子讀過書,有才華,聲名遠播,這樣才更容易嫁進高門大戶。」
別跟其他人說什么女子讀書有什麼什麼好,這都是畫大餅,對方又不是傻子,才不會相信。
既然不畫大餅,那就讓對方看到最實在的。
女子有才華,就能嫁好!
寧婉就不信了,哪個女子會不想嫁個好人家,就是她們的父母長輩也是希望自家女兒嫁得好,這對家族有利啊。
「可能咱們活著的時候看不到,可是哀家想給以後的人打下基礎,讓以後的人秉持我們的意志行事。
從此女子無德便是才不成立了,家裡有女兒的,都會竭力培養女子讀書,培養她學習各種才能。
因為只有這樣,家裡的姑娘才能嫁的更好。反而女子不讀書,目不識丁,那才會惹人笑話,哪怕出身再高,也難嫁進好人家。」
雲悅和珍珍都因為寧婉的話震驚了,如果真的能實現寧婉話中的一切,那該有多好啊。
哪怕她們活著的時候看不到,但起碼為後人打下基礎,終有一日說不定真的能夠實現。
「哀家需要兩位的幫忙。哀家相信二位都是有見識魄力的女人,會認同哀家所說的。」
雲悅和珍珍的確認同了,她們認同後,當然就是去說服自家男人了。
現在朝政不就由寧婉,程二郎還有周青做主嗎?
三大巨頭都同意了,平安總不能反對自己的親娘吧。
那事情絕對就定下了。
只是程二郎和周青也不是那麼好說服的。
程二郎和周青看著面前滔滔不絕的媳婦,很想去問問慈寧宮的寧婉,她究竟都說了什麼,讓兩人這麼向著他。
雲悅這裡還算順利,跟程二郎過了快一輩子了,她難得開口求程二郎一件事。
再說程二郎私心裡也不算太反對,說到底只是辦一件學院,儘管那學院有些特殊,是女子學院。
周青這裡就慘了,他是真的不贊同寧婉開女子學院的建議,然後珍珍開始了所有女人都拿手的一哭二鬧三上吊了!
周青真的是一個腦袋兩個大。
什麼叫自己不愛她了?什麼叫自己變心要納小了?什麼
周青真是怕珍珍了,最後只能低頭了,「我怕你了,你說什麼是什麼,可以了吧。」
珍珍立即不哭了,喜笑顏開,「王爺,我就知道你最好了。這輩子能嫁給你,真是妾身最大的福氣。」
周青在心裡冷笑,他終於不是負心漢,終於不是嫁給他,是她一輩子最倒霉的事了。
女人變臉也真是夠快的,比戲台子的戲子變得都快。
寧婉確定程二郎和周青那兒鬆口了,滿意一笑,翌日就再次在朝堂上提起這事。
不等朝臣反對,程二郎和周青就一前一後站出來表示同意。
平安在程二郎和周青表態後,也開口了,「朕也認為母后所言十分有理,眾卿家以為呢?」
以為?以為什麼?
周青在朝堂上沒什麼勢力,誰讓他之前一直都是閒雲野鶴。
可周青如今是攝政王,位高權重,這不是假的。
真要得罪周青,你可得想想以後的日子會不會被周青穿小鞋了。
程二郎為官多年,學生門下不少,那些人肯定是不能反對程二郎的。
平安更別提,一國之君,哪怕還沒親政,可人家沒幾年就要親政了,現在反對,小心以後他找你麻煩!
因此朝堂上下都保持了默許態度,當然了,除了那些特別頑固不化的,那些人也都被寧婉「請」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