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第872章

  老張首輔是個雷厲風行的政治家,當然私人生活也是極度奢侈的,跟他在白浪/朱翊鈞面前教育他的話完全是兩回事。白浪是早就曉得這一點,也懶得拆穿他——看在這人盡心盡力治理大明的情況下,奢侈就奢侈無所謂的,以後白浪自己上了以後肯定要推行離任退休抄家制度——太監也別想跑。

  總之,在大明當官以後會是個苦差事,所以白浪準備他上去之後做個違反祖宗的決定——提薪。當然還有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攤丁入畝,在此之前肯定要重新登記黃冊跟魚鱗冊。第一刀先砍各位藩王——這幫垃圾親戚之中好人不多,廢物成群,雖然現在朝廷早已經採取拖欠手段事實上賴掉了大部分給他們的銀子。

  「但是他們占據的地皮太多啊。惡名也多,我看直接抄了他們算了,全家該流放流放該砍頭砍頭,其他的朱家子孫也允許他們隨便干點啥好了。」白浪那個便宜弟弟,他就沒準備讓他就藩,就在北京城裡頭給他個王府住著完事——滿清那些王的管理辦法白浪覺得起碼比大明好,雖然一樣養出了大批廢物。

  各地的那些王搞掉之後,應該可以釋放出大筆財政收入——反正白浪打定主意,每一畝地都他媽得給老子交稅。當然還有商稅,這一點多半要學一學大宋——在如何敲骨吸髓上,大宋是有天賦的。

  於是張居正依舊治國,順便教導萬曆小皇帝,而萬曆照舊摸魚打熬身體,李太后反正也管不了他了——除了讀書摸魚打熬身體之外,這位小皇帝是意外地是個仁君,直接便要說放出宮中宮女,便是太監的數量也要減少,「每年的小太監逐步減少。內廷的宮女我看也可以學百姓家花錢雇嘛。」

  這位小萬曆甚至從不向太監跟宮女發脾氣,而且他說懶得讀書的時候可是真的被御史上奏章指責了一通,白浪都只是笑笑留中不發就算完事,既不改正也不追究,大有「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的風範。而白浪自己出的上喻幾乎都被駁回,他也一點不生氣。

  「唉,還是等親政之後再花錢唄。」這些上喻幾乎都是各種花錢玩意,一代昏君的樣子已經出現了.所謂仁善寬厚的昏君,那就是宋仁宗這種貨色了。萬曆反正最後是個神宗,白浪覺得他再怎麼折騰也不至於混個神字

  奇經八脈對現在的白浪打通也不難,只不過修行這一路武功本來要的就是陰陽調和,當初十二正經就有專門的打通順序,奇經八脈也是如此。此刻白浪打通十二正經,真氣本來就已經如同江河滔滔不絕,只是這一路內力波瀾不興,猶如潤物無聲的溪流一般滋潤五臟六腑骨肉皮。

  所以白浪這段時間的消化功能就非常好,每天吃的食物都比以往多了不少。奇經八脈同樣是從陰陽開始,打通陰維之後必然要打陽維反正就是突出一個調和嘛,戰鬥力的話白浪隨手施展了一招北風行的掌法弱的可笑,他換成了降龍十八掌,一樣可笑——這降龍十八掌還是跟蕭峰交流的時候他親自教導展示的呢。

  如此這般,大明的日子也流過了兩年——張居正的改革讓這個老大帝國一開始雞飛狗跳,考成法真的是要了不少官僚的老命。之後的一條鞭法白浪看了也只是撇撇嘴,他治國的本事沒那麼大看看也就罷了。他那個便宜弟弟受了太后寵愛,一開始那真箇是囂張啊,原身的朱翊鈞也寵愛這個弟弟,但是白浪可沒啥感覺。

  見到這小子發脾氣責罰他人,白浪上手提起這小胖子就是一頓狠的,李太后拉都拉不住,「俺是他兄長,揍他天經地義。」白浪此時皇帝的氣勢出來了,以他現在這個樣子,李太后其實廢不了他——再說了,皇帝對藩王態度嚴厲,下面的文臣只會暗地裡叫好.現在這小子看見萬曆就跟老鼠看見貓一樣。

  他那個囂張的脾氣硬是給改了——至少在萬曆眼前不敢發作,「小子,敢胡來就打爛你的屁股。」白浪恐嚇這個弟弟。但是他也跟李太后說了,不準備讓潞王就藩,就讓他呆在北京城裡賜他個王府。這話說到李太后心窩子裡去了,小兒子呆在京城不就是能天天見了麼,這是再好不過。

  至於大兒子打小兒子,都是孩子有啥大不了的

  現在白浪打通了任督二脈,自此身上經脈全部打通,一個個穴位串聯起來構成周天,從此便是無漏之軀,到了這一步養生保健的功能已經足以讓他不生疾病活到一百二十。而若是打通天地玄關,能引入天地元氣後天真氣全部化為先天真氣,那是純粹的易筋洗髓返老還童,壽命長到二百四沒問題。

  白浪十四足歲,身高已經長到了近一米六,這算是非常不錯的了。身材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年齡段里算是高大,也算是氣宇軒昂。這一年大婚,之後按照規矩他就該親政了。萬曆五年來,大明也算是國力上升不少,全拜張居正嘔心瀝血。所以白浪也沒想著要將張居正如何,問題是他忘記張居正怎麼死的了,到時候也沒法伸伸手。

  皇帝大婚當然是要選秀女,「就不能選一些寡人喜歡的類型麼?就是那種葫蘆」白浪碎碎念,這事情主要是太妃跟太后管,他作為皇帝反而不能從頭看到尾。李太后現在跟萬曆之間的關係更加像是普通鄉間母子了,本來還要嚴厲督促萬曆向學什麼的,現在這幾年白浪胡鬧之後也偃旗息鼓,乾脆就跟百姓母子一般,李太后的身體脾氣反而更好。

  潞王不就藩,白浪跟她說的這個事情應該是讓李太后大喜,還要萬曆寫下文書畫押,說絕不把弟弟送到北京城外去,反倒是下面的臣子一直都在進諫說萬萬不可。李太后本來都聽外廷的,尤其是信服張居正,偏偏就是潞王就藩這件事她是堅決不同意,說什麼也要把小兒子留在身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