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背「好鍋」

  慶帝點了點頭:「如此說來,這戶農家確實有幾分奇異本事。

  不過,邱卿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是要慎重一些,眾卿覺得該派誰去合適?」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司農寺卿樓庚出列道:「臣願意前去核實。」

  慶帝一見他便樂了:「喲,這個還真得你來最合適,你們司農寺專管農桑,說起來也是你的份內之事。

  這樣,樓卿,你即刻挑選幾名靠譜的農官隨行,朕再給你派二十名羽林衛隨行,到了青州速速查明此事。

  若此事屬實,務必配合好秦小子和這戶農家以清河縣主中心,明年大力推廣紅薯,不得有誤。

  正好也讓農官們學學怎麼樣種紅薯。」

  「臣,樓庚領旨!」

  這事暫時有了個結果,慶帝讓人把那簍子紅薯讓人拿去御善房蒸了,蒸好後再送來勤政殿,他也想嘗嘗這紅薯是個什麼味兒。

  看是不是真如信上所說,那般軟糯綿甜,飽腹感強。

  紅薯一事後,朝議繼續。

  臨散朝前,內監將蒸好的紅薯送來。

  但見那托盤上,一個個或長條或橢圓的紅色果實,熱騰騰的散發著一股好聞的香味。

  內監率先拿起一個,外面是溥溥的一層紅色的皮,剝開后里頭是黃澄澄的果肉,香味誘人。

  內監吃了一口,頓時眼前一亮,同慶帝點了下頭。

  慶帝便親自上手拿了一隻中等大小的吃了,果然如秦朗信上所說,口感軟、糯、綿甜,便是無齒的老人和孩子都可以。

  他只吃了一個就已經半飽了,果然飽腹感極強。

  於是,慶帝對紅薯更有信心了。

  至於信上所說,食多容易放屁的事,他壓根沒當回事。

  在吃飽肚子面前,放屁這樣的小事,幾可忽略不計。

  東西不多,許多大臣們都是兩人分一個甚至三人分一個,嘗過之後,都說此物大為可行……

  下朝後,慶帝拿過信件又看了一遍,納悶道:「這清河縣白家,莫非真的是戲文話本子中所說的擁有大氣運的人家?

  不行,抽空去找國師算算去。」

  不得不說,舅甥倆不愧是一家人,連這無厘頭的想法都是出奇的一致。

  且說樓庚領了差使,當即就回去選人了。

  次日一大早,樓庚便帶著幾個農官和隨從,及二十名帶刀羽林衛的,一路快馬加鞭奔往青州。

  這待遇這排場還是東耀司農官外出辦差的頭一遭,足可見慶帝對新糧種的重視。

  一路餐風露宿,風塵僕僕,樓庚一行終於在十二天後趕著關城門的檔口,進了清河縣城。

  秦朗有想過朝廷會派人來,沒想到會來的這樣快,還是司農寺最高長官樓庚。

  詫異的同時,秦朗心中也倍感欣慰,想來陛下是極為重視這新糧種的。

  秦朗一行將近三十人,縣衙壓根安置不下,秦朗只得差人就近包下了一家客棧,置了酒飯,將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安置了。

  樓庚等一眾農官,一連在馬背上顛了十幾天,老骨頭差點散架。

  不過他得記得此次來的使命,於是,第二天一早秦朗被催促著帶他們去看紅薯。

  既然大人們都這麼著急,秦朗目前一個小小的縣令自然不會攔著,當下便帶人去了西遞村。

  雖來時心裡便有所準備,等看到倉庫里堆成山的紅薯時,還是嚇了一跳。

  之後秦朗又領他們去看了那三十畝的紅薯田。

  此時紅薯田裡只留下些幹掉的紅薯葉,樓庚運氣好,一腳踢到個落在土裡的紅薯,忙寶貝似的撿起來,拍乾淨上頭的泥土,小心的握在手裡。

  一行人又去了白家大宅,秦朗把樓庚等官員又介紹給了白老頭兒等人,樓庚這才得看到這種出高產糧種的奇人們。

  而後,老胡氏和兒媳幾個把招待貴客的茶水瓜果等端上來,一行人坐在中堂內針對如何種植紅薯的話題討論的熱火朝天。

  而種這紅薯,白家白老大可是出力最大的,非常之有經驗,被樓庚拉著問來問去,時不時還要誇獎他兩句。

  這給務農做工了半輩子的白老大都給整不好意思了,他也只是按照自家侄女兒給的種植流程去種紅薯的,可這話萬萬不能說出來。

  白老頭兒幾人也知道他們是有乖寶兒說出來的種植方法才成功種出紅薯的,不過這紅薯,也確實是最擅長農活的白老大貢獻的精力最多。

  所以對外人而言,他們均是統一口徑,這些種植辦法都是白老大研製出來的。

  白老大也只能算是背了這一大口鍋,但這鍋可不是黑鍋,是「好鍋」。

  一行人討論完後,樓庚跟白老大兩人相見恨晚。

  樓庚覺得這白家老大雖然是個農戶,卻在務農上面頗有能耐,尤其是對種植這方面,也確實讓他這個司農寺卿也學到了很多。

  隨後白老頭兒看這位大人如此欣賞自家大兒子,便讓白老大領著一行人去了白家老宅後院,那裡還有幾壟後種的紅薯,如今正好可以收了。

  聽說能親自收一回紅薯,幾位農官高興壞了。

  就連這隊羽林衛的頭兒,也忍不住跑過來看熱鬧,他也想見識見識,這畝產幾千斤的高產糧出土的瞬間。

  於是白老頭兒又讓人去家裡拿了鐮刀和鋤頭來,告訴他們先割去藤蘿再刨比較省事。

  幾位農官都是精於農事的實幹派,在白老大的教導下一點就通,當下,接了傢伙什兒就開干。

  不過短短的五壟紅薯,撐死了一分地,收完了一過秤,六百零七斤。

  這會兒,樓庚也終於相信有畝產五六千斤的高產糧種了。

  他心中突然升騰起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豪情!東耀的百姓,再也不會挨餓了。

  樓庚一行這天過後,又一連在府衙待了兩天,就紅薯明年推廣的事情,同秦朗一起做了細細地規劃。

  之後又馬不停蹄的趕回京城匯報去了。

  除了樓庚外,其他的三位司農官都留了下來,輔助秦朗等人做好明年的紅薯推廣。

  二十名羽林衛全部留下,專門看守紅薯種。

  至此,白家人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