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登陸中南半島

  1月22日從綏邊和金甌撤回的王平宇、羅平貴兩路大軍先後抵達迪石,與宋河的接應部隊會合。🎉✌  👻💲

  「老宋,還是你好運,撿了個軟柿子捏。」

  「老宋,我們太倒霉了,還沒摸到港口,就遭到了小鬼子的埋伏。奶奶的的我登陸後,一定要好好收拾這些小鬼子,老宋你可別和我爭。」

  王平宇一臉憤懣的對宋河抱怨。

  「老王啊,這都怪你們自己,這地點可是你們先挑的,我撿剩下的。不過這波鬼子我說不算,到時你和劉主席說吧,反正哪裡我都行。」

  宋河很光棍的說。

  「老宋,這次幸虧你成功了,要不哥哥我的的老臉可丟盡了。」

  羅平貴十分老實的對宋河說。

  「好了,不說了,到我那兒喝兩杯,順便商量商量下一步工作怎麼開展。」

  宋河說完拉著兩人往大營走去。

  ......

  加里曼丹島,劉銘華,李明軒等人在作戰指揮室焦急的等待前線的戰報。

  「報告,收到宋將軍的電報。」電報員說道。

  「念。」劉銘華聽後立馬對電報員說。

  【我軍於20日在迪石登陸,一二軍正前來會師。】

  指揮室眾人沉寂片刻後瞬間沸騰起來,接著是眾人對簡短的指令的熱烈討論。

  當初策劃從越南登陸時,大家就意識到這帶有很大的冒險性。

  因此,決定實施一個豪賭般的策略:三路大軍同時向三個不同地點發起登陸,只要有一路成功,迅速打開局勢,其餘未成功的軍隊便迅速向其集結登陸。

  「快快,明軒,安排船隊運糧。」

  劉銘華對李明軒說道。

  李明軒立即回應:「放心,主席,已經在安排運糧船了。」

  時間緊迫,每一秒都至關重要。

  警衛員石頭趁機勸誡道:「各位領導已經在指揮室待了兩天兩夜了,要不要回去休息休息。」

  聽到石頭的話,眾人也感到一陣困意襲來,劉銘華看了看周圍的眾人,每個人都兩眼紅紅的,想來自己也好不了多少。

  「嗯。各位這兩天都很辛苦,好在有個好結果,都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後面我們還有硬仗要打呢,這才剛剛開始,別把身體累垮了,在這裡也幫不上忙,剩下的就看李開他們了。」

  「是啊,各位都交接下手頭上的事,回去好好睡一覺吧。」李明軒瞪著一對大紅眼說。

  「明軒你也是,別只說他人,你看看你這狀態,石頭,你給我好好監督他,沒睡夠8小時不准他出房門。否則讓我知道拿你試問。」

  「是,主席,保證完成任務。」警衛員立馬接命令。

  石頭不顧李明軒的掙扎,將他拉走了。惹的作戰室眾人一陣鬨笑。

  劉銘華親自催促眾人都離開作戰室後,才放心的回家。

  劉銘華回到家後和伊莉莎白打了個招呼,就一頭扎進床上呼呼大睡起來,伊莉莎白一臉擔憂的看著倒在床上大睡的劉銘華,不敢打擾。

  →

  通過零散的信息,伊莉莎白知道劉銘華現在正在進行一場重要戰事,對於這些自己幫不上什麼忙,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兒子,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

  1月23日,宋河、王平宇、羅平貴收到軍令。

  宋河、王平宇、羅平貴帶領軍隊分別向越南方向,寮國方向,和柬埔寨泰國方向進軍。

  王平宇和羅平貴雖然很想打越南,但軍令面前,不敢不服從。

  收到軍令後,三人帶領各自軍隊當天便出發。

  宋河大軍進入內陸後,被沿岸的災情震驚了,沒想到越南的饑荒如此嚴重。

  街道上,人們面黃肌瘦,眼神中帶著無盡的絕望。孩子們的歡笑聲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無力呻吟和無盡的沉默。他們瘦弱的身軀,裹著破舊的衣服,無助地依偎在母親的懷抱中,看著宋河一行軍隊行來。

  宋河大軍沉默的到達城鎮中央廣場上,這時幾個中年人前來求見。

  宋河將他叫到跟前後,

  「我叫胡遠行,是這個鎮的鎮長,不知上官是哪方軍隊,如你所見我鎮饑荒嚴重,不知可否施捨些糧草。」

  「我們是南洋革命軍第三軍團司令宋河,前來清剿日寇,對於貴處的災情如此嚴重令我們萬萬沒想到,一會我會抽出些軍糧,分發給災民。」

  「那太感謝,宋司令了,我代表全鎮人民感謝諸位了。」

  胡遠行感謝道。

  「別急胡鎮長,我這還有件事需要你的幫忙,為了儘早打走日寇,我軍會在鎮中招兵,所有通過考核人員,每人提供50斤大米。從下午開始,還請胡鎮長幫忙通知下去。」

  聽著宋河略帶威脅的語氣,胡遠行知道如果不同意,可能那些軍糧也沒有了,趕忙說道:

  「沒問題,宋司令,我這就通知下去。」

  很快廣場上的宋河就聽到了胡遠行的廣播聲。

  隨著廣播,全鎮的人開始向中心廣場聚集。

  宋河很滿意的看著這個場景,便命令各團在廣場上設置徵兵處,同時讓鎮長設立粥棚,安排人分粥。

  災民看到徵兵時有些猶豫,但當士兵搬來大米後,所有人立馬瘋狂了。

  徵兵人員看情形不好,立馬對天空開了幾槍,災民聽到槍聲,立馬安靜下來。

  這時宣導員拿著大喇叭站在高台上喊道:

  「各位鄉親們,我們是南洋革命軍,這這裡設立粥棚,互相監督每人一份,不能多領;另外旁邊我們設立了招兵處,這幾天我們會在這裡,招兵,凡是通過的每人發50斤大米,不要擠,每人都有機會。」

  大災之年,要想活命最好的出路就是當兵,國家餓了誰,也不敢餓當兵的。這個道理在這個時代就是真理。

  聽到這裡能當兵,所有餓肚子的人也不管領救助粥了,一窩蜂的向招兵處奔來,他們可不管是哪來的軍隊,只要能不餓肚子舉行。

  招兵的負責人沒想到這麼多人,一看不好,立馬派出一隊士兵去維持秩序,同時多設置了10個招兵點。

  招兵工作進行的很順利,在先死和後死之間,災民很明智的選擇了當兵。